側(cè)柏葉(附:柏子仁)
別名 扁柏、香柏、柏樹、柏子樹 來源 為柏科側(cè)柏屬植物側(cè)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 (L.) Franco.,以枝、葉、種仁入藥。 形態(tài)特征 常綠喬木,有時為灌木狀,高達20米。干直立,分枝很密,小枝扁平,為鱗片狀綠葉所包,由中軸向兩側(cè)作羽狀排列,成一平面。葉細小,鱗片狀,交互對生,除頂端外緊貼莖著生,側(cè)生葉中線隆起,腹背葉中線較平,各葉自中部以上均線狀下凹。3-4月開花,雌雄同株,著生在上年小枝頂上,雄球花卵圓形,柄短,雌球花球形,無柄,淡褐色。球果圓球形,直立,藍綠色,被白粉,熟前肉質(zhì),成熟后變紅褐色并木質(zhì)化,開裂。種鱗8片,頂端及基部1對無種子,其余每片有種子1-2粒,種子卵狀,栗褐色,無翅或有棱脊。 生境與分布 生于較干燥的山坡,為我國特產(chǎn)。除新疆、青海外,分布幾遍全國。 采集加工 四季可采,陰干。 藥理作用 1.側(cè)柏及所含黃酮類對小鼠具有鎮(zhèn)咳祛痰作用。2.本品可使小鼠氣管平滑肌松弛,部分阻斷乙酰膽堿對平滑肌的作用。3.給與本品,可使實驗動物安靜、閉目,自由活動減少。本品與戊巴比妥鈉有協(xié)同作用。4.抑菌試驗:本品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卡他球菌、痢疾桿菌、傷寒桿菌、大腸桿菌均能抑制。并有抗流感、柯薩奇病毒作用。 性味功能 苦、澀、微寒。涼血,止血,清肺止咳。 主治用法 咯血,衄血,胃腸道出血,尿血,功能性子宮出血,慢性氣管炎。用量:6-12克。 參考配方 1.脫發(fā):側(cè)柏葉120克,當(dāng)歸60克,烘干共研細,水泛為丸,每服10克,淡鹽湯送下。每日一次,連服20日為一療程。必要時連服3-4個療程。 2.慢性氣管炎:鮮側(cè)柏葉45克,穿山龍15克,黃芩、桔梗各10克,蒼術(shù)、黃芪各6克,甘草0.6克,為一日量,制成浸膏片,每日分3次服。10日為一療程。 3.便血:側(cè)柏葉炭12克,荷葉、生地黃、百草霜各10克,水煎服。
參考方:1.心悸失眠:柏子仁、夜交藤各12克,炒酸棗仁、茯苓、遠志各10克,水煎服。 2.大便秘結(jié):柏子仁、火麻仁各15克,水煎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