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草藥圖片大全之--燈籠泡
別名 天泡子、掛金燈、燈籠果、燈籠草、打額泡、天泡草、黃姑娘、小酸漿 來源 為茄科酸漿屬植物小酸漿Physalis minima L.,以全草入藥。 形態(tài)特征 一年生草本,高25-40厘米,被細柔毛。莖通常微臥或傾斜,分枝甚多。單葉互生,葉柄長2.5-4.5厘米,葉片卵圓形或長圓形,長2-8厘米,寬1-5厘米,先端短尖,基部漸窄,近于全緣或具不規(guī)則缺刻,有柔毛。夏季開花,花單生于葉腋,梗長6-12毫米,花萼鐘形,長3-4毫米,5裂,有硬毛,果時萼增大如燈籠狀,圓卵形或近圓形,直徑約1.5厘米,包圍在果實的外面,具有突出的5棱,無毛,花冠鐘形,5裂,淡黃綠色,長約6毫米,近冠管基部有斑塊,雄蕊5,著生于冠管基部,雌蕊1,花柱線形,柱頭頭狀,呈不明顯的2裂。漿果圓球形,徑約1厘米,種子多數(shù),扁圓形,綠白色。 生境與分布 生于山坡、田野及土坎上。分布于湖南、廣東、廣西、四川、云南等省區(qū)。 采集加工 夏、秋季采集,洗凈,鮮用或曬干備用。 性味功能 苦、涼。清熱利濕,祛痰止咳,軟堅散結(jié)。 主治用法 黃疸型肝炎,膽囊炎,感冒發(fā)熱,咽喉腫痛,支氣管炎,肺膿瘍,腮腺炎,睪丸炎,膀胱炎,血尿,頸淋巴結(jié)核,外用治膿包瘡,濕疹,癤腫。用量15-30克。外用適量,鮮品搗爛敷患處,或煎水洗患處,或煅灰存性撒患處。孕婦忌服。 參考配方 1.腮腺炎:燈籠泡全草、一點紅各30克,水煎服。 2.睪丸炎:燈籠泡全草、黃皮根各30克,水煎服。 3.老年慢性氣管炎:燈籠泡全草煎水制成糖漿,每服50毫升(含生藥15克),每日3次,10日為一療程。每療程結(jié)束休息3天左右,共治3個療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