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篇首有“立官則以身宜”一語,放以“官”字為篇題。篇后所附殘簡文字均與本篇重復(fù),可見此篇原有兩本?!皩m一”之“一”,疑指兩本中的第一種本子。篇后所附殘簡疑為“官二”,因殘缺過甚,姑附于《官一》篇后。由于本篇文字艱澀費解,簡文次序不易確定。釋文中一部份簡文前加*號,表示這些簡目前的排列順序不一定正確。 本篇內(nèi)容主要論述各種軍事措施及陣法的作用或適用的場合。 官一(1) 孫子曰:凡處卒利陣體甲兵者(2),立官則以身宜,賤令以采章(3),乘削以倫物,序行以□□,制卒以州閭,授正以鄉(xiāng)曲(4),辨疑以旌輿,申令以金鼓(5),齊兵以從跡,庵結(jié)以人 *雄,邋軍以索陣(6),茭肄以囚逆,陳師以危□,射戰(zhàn)以云陣,御裹以羸渭(7),取喙以闔 *燧,即敗以包□,奔救以皮傅,燥戰(zhàn)以錯行。用□以正□,用輕以正散,攻兼用行城,*□地□□用方,迎陵而陣用刲,險□□□用圜,交易武退用兵,□□陣臨用方 *翼,泛戰(zhàn)接厝用喙逢,囚險解谷以□遠,草駔沙荼以陽削,戰(zhàn)勝而陣以奮國,而…… *為畏以山胠(8),秦怫以逶迤,便罷以雁行,險厄以雜管,還退以蓬錯,繞山林以曲次,襲國邑以水則,辯夜退以明簡,夜警以傳節(jié)(9),厝入內(nèi)寇以棺士,遇短兵以必輿,火輸積以車,陣刃以錐行,陣少卒以合雜。合雜,所以御裹也。脩行連削,所以結(jié)陣也。云折重雜,所權(quán)趮也。猋凡振陳(10),所以乘疑也。隱匿謀詐,所以釣戰(zhàn)也(11)。龍隋陳伏,所以山斗也。 □□乖舉,所以厭津也。□□□卒,所以□□也。 不意侍卒,所以昧戰(zhàn)也。遏溝□陳,所以合少也。 疏削明旗,所以疑敵也。剽陣{車差}車,所以從遺也。 椎下移師,所以備強也。浮沮而翼,所以燧斗也。 禪{衤舌}括{艸瀪}避,所以莠{聶木}也。簡練剽便(12),所以逆喙也。堅陣敦□,所以攻槥也。揆斷藩薄,所以眩疑也。偽遺小亡,所以聭敵也(13)。重害,所以茭□也。 順明到聲,所以夜軍也。佰奉離積,所以利勝也。剛者,所以御劫也。更者,所以過□也。 □者,所以御□也?!撸詤挕跻?。胡退□入,所以解困也。 * * * ……令以金…… ……云陣,御裹…… ……胠,秦怫以逶迤,便罷…… ……夜退以明簡,夜警…… ……輿,火輸積以車,陣…… ……龍隋陣…… ……也。簡練□便,所以逆…… ……斷藩薄,所以眩…… ……所以聭敵也。重害,所…… ……奉離積,所以利…… (1)此是篇題,寫在本篇第一簡簡背。 (2)處卒,疑指選擇有利地形駐軍。利陣,疑謂使其陣堅利。體甲兵,疑指統(tǒng)帥軍隊。 (3)賤,疑借為踐,實行。采章,指彩色的旗幟、車服等物。 (4)州閭,州里。州里、鄉(xiāng)曲,古代地方基層行政單位。 正,長。以上兩句意謂按地方行政組織編制士卒,任命官長。 (5)輿,疑借為旟(yu余),古代繪有鳥紋的旗。金,指金屬軍樂器。以上兩句意謂軍中以旗幟、金鼓指揮行動,士卒不會有疑慮。 (6)索陣,與下文之囚逆、云陳、羸(lei雷)渭、皮傅、錯行等,疑皆陣名。 (7)御,抵御。裹,包圍。 (8)山胠(qu驅(qū)),與下文之逶迤、雜管、篷錯、曲次等,疑皆陣名。 (9)傳(zhuan撰),符信。節(jié),符節(jié)。意謂夜間巡邏以傳節(jié)為憑證。 (10)猋凡振陳,疑當(dāng)讀為飆風(fēng)振塵。 (11)釣戰(zhàn),引誘敵人出戰(zhàn)。 (12)簡練,訓(xùn)練選拔。剽(piao漂)便,指驍勇敏捷的士卒。 (13)聭,西漢前期文字多用作“恥”,此處疑借為“餌”。意謂故意丟失一些財物引誘敵軍。 ?。墼模輰O子曰:凡處卒利陣體甲兵者,立官則以身宜,賤令以采章,乘削以倫物,序行以□□,制卒以州閭,授正以鄉(xiāng)曲,辨疑以旌輿,申令以金鼓,齊兵以從跡,庵結(jié)以人雄,邋軍以索陣,茭肆以囚逆,陳師以?!?,射戰(zhàn)以云陣,御裹以羸渭,取啄以闔燧,即敗以包□,奔救以皮傅,燥戰(zhàn)以錯行。用□以正□,用輕以正散,攻兼用行城,□地□□用方,迎陵而陣用刲,險□□□用圜,交易武退用兵,□□陳臨用方翼,汜戰(zhàn)接厝用喙逢,囚險解谷以□遠,草駔沙荼以陽削,戰(zhàn)勝而陣以奮國,而..為畏以山胠。秦怫以透迤,便罷以雁行,險厄以雜管。還退以蓬錯,繞山林以曲次,襲國邑以水則,辨夜退以明簡,夜警以傳節(jié)。厝入內(nèi)寇以棺士,遇短乒以必輿,火輸積以車。陣刃以錐行,陣少卒以合雜。合雜,所以御裹也。修行連削,所以結(jié)陣也。云折重雜,所權(quán)趮也。猋凡振陳,所以乘疑也。隱匿謀詐,所以釣戰(zhàn)也。龍隋陳伏,所以山斗也?!酢豕耘e,所以厭津也?!酢酢踝洌浴酢跻?。不意侍卒,所以昧戰(zhàn)也。遏溝□陳,所以合少也。疏削明旗,所以疑敵也。剽陣車,所以從遺也。椎下移師,所以備強也。浮沮而翼,所以燧斗也。禪蘩避,所以莠也。筒練剽便,所以逆喙也。堅陣敦□,所以攻槥也。揆斷藩薄,所以眩疑也。偽遺小亡,所以聭敵也。重害,所以茭□也。順明到聲,所以夜軍也。佰奉離積,所以利勝也。剛者,所以御劫也。更者,所以過□也?!跽撸杂跻?。..者,所以厭□也。胡退侍入,所以解困也。 ?。圩g文]孫臏說:一切治理士兵,布陣統(tǒng)兵,用兵作戰(zhàn)的將領(lǐng),任用官員必須選用稱職的人,在他們受命任職的時候,要授給他們彩色綬章以及相應(yīng)的車輛、服裝,以后他們升職或降職時,也要給予相應(yīng)的物品。..要按照州縣籍貫給士兵編隊,從鄉(xiāng)里中選人任帶兵官職。用不同顏色的旗幟和不同的圖形作為各部隊的標(biāo)幟。用金鼓傳達命令。行軍時要隊形嚴(yán)整,依次行進。向敵軍討戰(zhàn)時可以用散亂的隊形,以便引誘迷惑敵軍;可以像繩索一樣綿亙不斷布陣圍困敵軍;部署重兵威懾敵軍;可以使用樓車布陣進行弩戰(zhàn);用防御陣形,防止軍兵疲困;長距離馳援時,各部隊要彼此靠攏;激戰(zhàn)時要交替使用各種部隊。..用輕裝的部隊去消滅潰散的敵軍;攻堅用雁行陣;..面向丘陵地布陣用圭形陣;..在平坦的地方交戰(zhàn),撤退前先發(fā)動進攻以迷惑敵軍,撤退時要部署兵力作后衛(wèi)掩護;..兩軍混戰(zhàn)、犬牙交錯時,要善于運用精銳部隊,循隙覓縫攻擊敵軍;..在雜草荊棘叢生的地方作戰(zhàn),要開辟出暢通的道路;戰(zhàn)勝歸來,要保持軍隊陣形嚴(yán)整,軍容威武,以振國威;..要搶占山地右翼以威懾敵軍。遇到荊棘阻路的地方,可以繞道而行;在停止戰(zhàn)斗時,軍隊要布成雁行陣勢以保安全;把守險要的關(guān)隘,要使甩多兵種混合部隊;退軍時要注意隱蔽,并交替掩護;經(jīng)過山林地帶要保持隊形順序通過;襲擊城池要像水流一樣橫掃千鈞;夜間撤退要有明顯的標(biāo)志識別;夜間警戒要有符節(jié)作為憑證。插入敵陣攻敵時,要用敢死隊;和敵軍短兵相接時,使用長兵器和戰(zhàn)車;緊急運送軍用物資要用車。陣鋒要成錐形;兵員不足時,布陣要把各兵種混合編隊;混合編隊是因為便于防御敵軍進攻。為了保持隊伍整齊,避免混亂,要結(jié)成陣勢。當(dāng)黑云壓城、形勢危急之時,當(dāng)權(quán)的人容易急躁。像狂飆烈焰一般沖擊敵陣,是因為在敵人驚疑之際有機可乘。隱蔽自己的兵力,使用欺騙的謀略,是為了引誘敵軍上鉤。借助山區(qū)復(fù)雜的地形設(shè)伏,是為了在山地戰(zhàn)中消滅敵軍。..是為了奪取渡口。..不把作戰(zhàn)意圖告訴身邊的士兵,是為了保守作戰(zhàn)機密。..廣列兵器,多布旗幟,是為了迷惑敵軍。動用快速勇猛的部隊和輕便的戰(zhàn)車,是為了追擊逃敵。在敵軍的威脅下轉(zhuǎn)移部隊,是為了避開強敵,保存實力。為了便于火攻,要借助風(fēng)勢。故意裝出行動遲緩,躲閃避讓的樣子,是要引誘敵軍追趕。選出精干的士兵,輕裝出擊,是為了迎擊敵軍的先鋒。加強陣勢,激勵士兵,是為了攻擊拼命的敵軍。故意破壞自己陣地的屏障,是用以迷惑敵軍。故意遺棄一些物資軍械,裝出敗退的樣子,用以引誘敵軍上鉤。..整夜巡邏,宜至天明,并有聯(lián)絡(luò)信號互相呼應(yīng),從而保證夜里駐扎的安全。把各種軍用物資分散儲存,可以保證軍隊取勝。使用精銳部隊,是為了防止敵軍劫營。[ 解析]這是一篇綜合論述臨敵戰(zhàn)術(shù)的文章。孫臏在文章中,對多種情況下的戰(zhàn)術(shù),作了詳盡的講述,下面結(jié)合實例作些具體分析。軍隊的編組和指揮,是軍隊能否充分發(fā)揮戰(zhàn)斗力的關(guān)鍵問題,組織嚴(yán)密,指揮有效,運轉(zhuǎn)靈活,軍隊就有戰(zhàn)斗力,就可以發(fā)揮整體威力。文中談到,可以按士兵籍貫編組,由本地人任帶兵官,這是從當(dāng)時實際出發(fā)的有效原則。當(dāng)時交通不便,備地區(qū)人們交往不多,所以只是同一地區(qū)的人們相互熟悉,易于溝通,而且當(dāng)時人們的鄉(xiāng)土觀念、宗族觀念都很濃。這一切跟當(dāng)時的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fàn)顩r是分不開的。在那時的觀念形態(tài)下,按籍貫編隊,由鄉(xiāng)人帶領(lǐng),是恰當(dāng)?shù)?,容易形成有機的整體,發(fā)揮更大的力量。難怪以前有“上陣父子兵”的說法。這條原則在交通發(fā)達,人們交往十分廣泛的今天,當(dāng)然不適用,甚至是有害的,但在當(dāng)時卻不失為一條重要、可行的原則。項羽在秦末群雄中,可以稱得上一支最強大的力量,被人們稱為楚霸王。他的強大,除了他個人神勇外,更主要的還在于他有一支強大的軍隊。他的軍隊之所以強大,就在于他的軍隊中有一支戰(zhàn)斗力極強的核心部隊——“八千子弟兵”。當(dāng)項羽剛參加反秦義軍時,他年僅24 歲。項羽天生神力,力大無比,武藝又好,當(dāng)?shù)匕傩眨绕涫歉挲g相仿的青年農(nóng)民,都知道他的本領(lǐng),把他作為自己心目中的偶像崇拜。項羽性格豪爽,深受當(dāng)?shù)厍嗄晗矏邸R虼?,他一參加義軍,當(dāng)?shù)厍嗄昃图娂婍憫?yīng),投到他的麾下。僅僅幾天工夫,就組成了一支八千人的隊伍,項羽自然而然就成了他們的領(lǐng)袖。這支隊伍是項羽的鄉(xiāng)親們自愿結(jié)合而成的,全體將士志同道合,情意相投,所以作戰(zhàn)時個個都像下山的猛虎,所向無敵。他帶領(lǐng)這支子弟兵很快就收復(fù)了幾座縣城,打出了威名,后又南征北戰(zhàn),橫掃中原大地。直到最后項羽敗退到烏江邊上,僅剩的26 名子弟兵,仍然緊隨在他身邊,和他一起,手執(zhí)短刀,和大隊漢軍拼殺。最后,這26 名子弟兵全部英勇戰(zhàn)死,項羽也揮劍自刎. 上演了十分悲壯的一幕。“八千子弟兵”的故事,有力地印證了孫臏提出的編隊原則。其實,在我國占代,像“八千子弟兵”這樣,按地區(qū)鄉(xiāng)里組成,發(fā)揮了很大威力的軍隊,還有很多很多。北府兵、岳家軍、戚家軍,都是很有名的強兵。說到用兵作戰(zhàn)的隊形、兵陣,戰(zhàn)術(shù)運用等等,我們不禁想到歷史上一個著名的戰(zhàn)例——官渡大戰(zhàn)。當(dāng)東吳孫權(quán)繼承他哥哥孫策的遺志,統(tǒng)領(lǐng)江東大軍后,為贏得更多時間,增強實力,暫時順從了曹操:曹操也為了逐鹿中原,愿和孫權(quán)結(jié)為外應(yīng)。當(dāng)時北方最大的勢力袁紹得知這一消息后,不禁大怒,當(dāng)即糾集70 萬大軍,前去攻打許昌。袁紹拒絕了他手下謀士田豐、沮授的忠告,必欲一口氣吃掉曾操而后快,70 萬大軍氣勢洶洶地向曹操統(tǒng)治的地區(qū)殺去。曹操出動7萬軍兵前去迎敵,兩軍在官渡相遇。曹軍一見袁軍聲勢,都很害怕。曹操忙與眾謀士商議對策。荀攸指出:“袁軍雖多,但不值得怕。我軍雖少,但都是精兵強將,無不以一當(dāng)十。然而,我軍糧草不足,利在速戰(zhàn),如若拖延時間,就有危險了?!辈懿僬f:“正合我意!”于是下令,擂鼓進軍。兩軍排成陣勢,陣前對壘。袁紹部下審配,暗中埋伏一萬名弓弩手。袁軍號炮齊響,三通鼓罷,袁紹金盔金甲,錦袍玉帶,立馬陣前,左右排列著張、高覽、韓猛、淳于瓊等大將。曹操出馬,許褚、張遼、徐晃、李典等大將相隨。曹操罵袁紹謀反,袁紹罵曹操專權(quán),一通舌戰(zhàn),不分勝負(fù)。曹操派張遼出戰(zhàn),袁紹手下大將張迎上,二張勢均力敵,戰(zhàn)了四五十個回合,不分勝負(fù),許褚縱馬揮刀上前助戰(zhàn),高覽挺槍迎上。四員大將分成兩對,打得難分難解。曹操命復(fù)侯惇和曹洪,各帶三千兵沖擊敵陣。這時,審配下令放起號炮,袁軍埋伏的一萬多名弓弩手萬箭齊發(fā),射向曹軍。曹軍抵擋不住,向南急逃。袁紹驅(qū)兵沖殺,曹操大敗,直退到官渡下寨。袁紹移軍逼近官渡下寨,曹操緊閉營門,不肯出戰(zhàn),袁紹一時也攻不下。審配向袁紹出了一個計謀:撥出10 萬軍兵,在曹操寨前筑起土山。安排軍士在上山上居高臨下放箭,迫使曹操退走,袁紹欣然同意。袁軍人多勢眾,僅用10 天就筑起50 多座土山,在山上立起了望臺,分撥弓弩手,從山上放箭。這一來,曹軍就苦了,只能頂著盾牌,趴在地上守衛(wèi)。袁軍吶喊歡笑,趾高氣揚。曹操忙請謀士出謀劃策。劉曄獻計用發(fā)石車破敵。曹軍按劉曄的設(shè)計,連夜趕制出了幾百輛,分布在墻內(nèi),對準(zhǔn)土山上的了望臺。袁軍一放箭,曹軍就一齊拽動發(fā)石車,炮石立即飛上天空,往上山上亂打。袁軍無處躲臧,死了無數(shù)弓箭手。袁軍把發(fā)石車叫做“霹靂車”,恐懼異常,從此不敢登高放箭。審配一計不成,又生一計——往曹營挖地道。劉曄則在營寨四周挖環(huán)形溝,使袁軍白費許多力氣。曹操在官渡,從8 月守到9 月底,軍隊漸漸疲乏,糧草也供不上了,他想放棄官渡,退回許昌,但一時又拿不定主意。曹操派人送信回許昌,向留守許都的荀彧問計。荀彧回信說明,現(xiàn)在兩軍在官渡對峙,正是決定命運的一戰(zhàn),如果退軍,就會被敵軍利用機會,只有扼守住咽喉要道,才能改變形勢。曹操采納荀彧的意見,命令將士拼命死守。袁紹久攻不下,退軍30 里,曹操派將士出營巡查,抓住袁軍奸細,經(jīng)審問得知,袁軍將領(lǐng)韓猛押運糧草將要到軍營了。荀攸說,韓猛只有匹夫之勇,正好派人半路劫糧,讓袁軍大亂。曹操派徐晃帶領(lǐng)兵將先行,張遼、許褚領(lǐng)兵接應(yīng)。當(dāng)天夜里,韓猛押解幾千輛糧車,正經(jīng)過一處山谷,徐晃和部將史渙領(lǐng)兵截住韓猛去路。韓猛飛馬迎敵,徐晃接戰(zhàn),史渙便領(lǐng)人放火燒糧車。韓猛打不過徐晃,撥馬回逃。袁軍糧車全被燒光。袁紹見西北方火起,又得敗軍回報“糧草被劫”,急忙派張、高覽去接應(yīng)。二將遇上徐晃,剛要交鋒,張遼、許褚已到,兩下夾攻,殺散袁軍。曹軍四將得勝回營,曹操給予重賞,并分兵在寨前扎營,形成犄角之勢。燒了袁軍的糧草,仍然救不了曹軍缺糧的急,曹操急忙派人到許昌去要糧。然而,曹操的信使卻被袁軍捉住,押去見許攸。許攸小時候是曹操的朋友,這時在袁紹處當(dāng)謀士。他搜出曹操催糧的信后,便去見袁紹,對袁紹說:“曹操屯兵官渡,和我們相持已久,許昌必定空虛。我們現(xiàn)在分出一軍連夜去偷襲許昌,許昌必定能拿下,活捉曹操也就不難了。現(xiàn)在曹操糧草已盡,正好乘機兩路攻擊他?!边@是一條致曹操于死命的妙計,無奈袁紹不聽。他說:“曹操詭計極多,這封信是誘敵的計策?!痹S攸說:“現(xiàn)在不拿下曹操,以后必定受其害!”正說之間,袁紹收到審配從鄴郡來的信,信上說了許攸不少壞話。袁紹看完信,大罵許攸,還說他與曹操有舊情,必定是受賄來當(dāng)奸細騙他的,喝令許攸退下,以后不許進見。袁紹這一通大罵,還真把許攸罵到曹操那兒去了。開始許攸很傷心,本想自殺,他的從人奪下他的劍. 勸他棄暗投明。才點醒了他,去投了曹操。許攸到了曹營,曹操連鞋都顧不上穿,光著腳就迎出去了,遠遠地就拍手大笑,上前拉住許攸的手,一起進寨。到了寨里,曹操搶先拜倒在地,許攸慌忙扶起,說道:“您是漢朝丞相,我是平民百姓,您怎么謙恭到這等地步???”曹操說:“您是我的老朋友,我怎敢以丞相的地位和您分上下呢?”二人互道離情之后,又談到眼前的軍情,幾經(jīng)詢問,曹操知道許攸已知實情,便也不再隱瞞軍中斷糧的緊急情況,并向許攸問計,許攸說:“您是孤軍對抗大敵,卻不尋求速勝的辦法,這是自尋死路?。∥矣幸粋€計策,不用三大,可以讓袁紹的百萬大軍不攻自破。您肯聽嗎?”曹操高興他說:“愿聽好計!”許攸說:“袁紹的軍糧輜重,全都屯積在烏巢,現(xiàn)在派淳于瓊守衛(wèi),這個人只會酗酒,毫無防備。您可以選派精兵,冒稱是袁紹的將領(lǐng)蔣奇帶兵到烏巢去護糧。乘機燒毀袁紹的糧草輜重,那時袁紹的軍隊過不了三天就會亂了!”曹操高興極了,一面厚待許攸,留在寨中,一面部署烏巢劫糧。第二天,曹操親自選了五千騎兵和步兵,準(zhǔn)備去烏巢劫糧。張遼表示擔(dān)心許攸有詐,曹操說:“不然。許攸這一來,是老天要敗袁紹?,F(xiàn)今我軍糧草接濟不上,難以持久,如不用許攸的計策,就是坐以待斃了!他如有詐,怎肯留在我寨中?況且我也早就想劫寨了。現(xiàn)在劫寨的行動,勢在必行,請你不要懷疑?!睆堖|說:“那也得防備袁紹乘機來襲擊!”曹操笑著說:“我已經(jīng)都策劃好了!”于是,讓荀攸、賈詡、曹洪和許攸一起守大寨,夏侯惇、夏侯淵領(lǐng)一支軍隊埋伏在左面,曹仁、李典領(lǐng)一支軍隊埋伏在右面,以防不測。讓張遼、許褚在前,徐晃、于禁在后,曹操自帶諸將在中間,一共五千人馬,打著袁軍旗號,軍士都背著柴草,人人口含物件,戰(zhàn)馬都勒著嘴,黃昏時向烏巢出發(fā)。再說沮授被關(guān)在軍中,夜觀天象,忽見太白逆行,侵犯牛斗,知道大禍將至,立即連夜求見袁紹。這時,袁紹已酒醉躺下了,聽說沮授有密事享報,就叫進去問話。沮授把夜觀天象的情況分析說明,指出恐怕有賊兵劫掠,請求速派精兵猛將巡邏,以防被曹操暗算。袁紹聽了卻生氣地斥罵道:“你是一個有罪的人,怎么還敢妄言惑眾!”隨后又斥責(zé)監(jiān)守諸人,命人把他們斬了,另派別人監(jiān)押沮授。沮授出來,蒙著淚眼嘆道:“我軍旦夕就要亡了,我的尸首還不知落在何處哩!”袁紹又不聽忠言,把忠臣當(dāng)作仇人,以至釀成大禍。曹操領(lǐng)兵夜行,從袁紹一處營寨前經(jīng)過,守寨袁兵發(fā)問,曹操讓人回答:“蔣奇奉命去烏巢護糧。”袁軍看見是自己的旗號,也就不懷疑了。連過數(shù)處,都冒稱是蔣奇的兵,一點阻礙都沒有。到達烏巢,已是四更過了。曹操命令軍士用草把在周圍點火,眾將校吶喊沖入。這時,淳于瓊剛和眾將喝完酒,醉臥在軍營中,聽到喊聲,連忙跳起來問:“為什么喧鬧?”話還沒說完,早已被撓鉤拖倒。袁軍將領(lǐng)眭元進和趙睿運糧剛回來,見糧屯上火起,急忙前來救應(yīng)。曹軍飛報曹操,請求分兵拒敵,曹操卻讓眾軍奮力向前,等賊兵到跟前,再回頭接戰(zhàn)。曹軍個個爭先沖殺,一時間,火光四起,濃煙迷空。眭、趙二將全被殺死,袁紹的糧草全被燒掉。曹操命人割去淳于瓊的耳鼻手足,捆在馬上,放回袁紹營中,以示羞辱。袁紹聞報,見正北火光滿天,知道是烏巢出事了,急忙召集文武官員商議。眾將和謀士意見不一,袁紹又沒有主意,只好分兵行動:張、高覽帶五千兵馬去劫曹營,蔣奇領(lǐng)一萬人馬去救烏巢。而曹軍殺散淳于瓊的部下后,把他們的衣甲旗號全奪到手,曹操讓部眾扮作淳于瓊的敗軍回寨。走到偏僻小路,正遇蔣奇軍馬。蔣奇一問是烏巢敗軍,毫不懷疑,驅(qū)馬就過。張遼、許褚突然出現(xiàn),大叫:“蔣奇別走!”蔣奇措手不及,被張遼斬于馬下。張、許二人帶領(lǐng)曹軍兵將把蔣奇的兵全殺了,又派人謊報:“蔣奇已殺散偷襲烏巢的兵馬?!痹B信以為真,不再派兵接應(yīng)烏巢,只增兵官渡。張、高覽去攻打曹營,中了埋伏,大敗而退,又被曹操從背后殺來,只好奪路逃脫。淳于瓊逃回袁紹大寨,敗軍說出是由于他醉酒而不能抵?jǐn)常旁斐闪诉@次大敗,袁紹大怒,當(dāng)即把淳于瓊斬了。謀士郭圖怕張,高覽回來對證,證明他的主意錯了,便搶先向袁紹進讒言,誣蔑張、高二人早有降曹之心,這次偷襲,一定不會賣力。袁紹不分青紅皂白,馬上命人去召二人回寨問罪。郭圖怕陰謀被拆穿,又搶先派人去對張、高二人說:“主公要殺你們!”結(jié)果,高覽殺了袁紹派去的人,和張一起,帶兵降了曹操。曹操命人大開營門迎接,對二人大加勉勵,封張為偏將軍、都亭侯,高覽為偏將軍、東萊侯。二人大喜,自此死心塌地為曹操效力。袁紹失去了許攸、張、高覽,烏巢糧草又全被燒光,軍心惶惶。許攸勸曹操速速出兵,張、高覽請求充當(dāng)先鋒,曹操同意。張、高覽當(dāng)先去劫袁紹營寨,兩軍混戰(zhàn)到天亮,才各自收兵,袁紹折兵一大半。荀攸又獻出一計,散布謠言,說曹操要分兵攻打酸棗,鄴郡、黎陽,斷絕袁軍的退路。袁紹一聽,十分吃驚害怕,馬上分兵去救。曹操得知袁紹兵動,立即兵分八路,一齊沖向袁紹軍營。袁紹的軍兵早已沒有斗志,當(dāng)即四散奔逃,潰不成軍。袁紹連銷甲都來不及披上,僅穿著單衣就上馬逃跑了,只有小兒子袁尚在后跟隨。張遼、徐晃、許褚、于禁四員大將,領(lǐng)兵緊追。袁紹急急忙忙渡河,把地圖、書信、車杖、金銀、綢緞全都扔了,僅帶著八百多人狼狽逃去。這一仗,曹軍殺死袁軍八萬多人,繳獲無數(shù),大獲全勝。在繳獲的書信中,有一批是許都和前線曹軍中一些人與袁紹暗中文結(jié)的書信,曹操的從人主張點對姓名收殺,而曹操卻說:“當(dāng)時袁紹強大,連我都不能自保,何況其他人呢?把這些書信全部燒掉,一律不再追究!”這一舉措,大得人心。 官渡大戰(zhàn)本是袁強曹弱,兵力是十比一,而結(jié)果卻是袁紹全軍覆沒,曹操大獲全勝,確實堪稱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典型戰(zhàn)例,細細分析,在戰(zhàn)略、戰(zhàn)術(shù)方面,可以給人以許許多多啟發(fā),其中,自然可以很好地領(lǐng)會孫臏在本文所論述的戰(zhàn)術(shù)原則。[下一章>>] [返回目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