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希臘文明另有其源作者: 科學公園 丁不二方舟 如果按照歷史的時間順序來游覽,希臘的第一站應該安排去克里特島,欣賞宮殿遺址和精美的壁畫,追憶亦真亦幻的神話。宙斯變身公牛誘惑歐羅巴,生子米諾斯當國王戰(zhàn)勝雅典,迷宮中的惡牛吃掉童男童女,英俊的忒修斯在美麗的公主幫助下宰牛后收獲愛情,國王愛琴誤以為兒子忒修斯已死,跳海自盡。從此那一片海叫做“愛琴?!保以?jīng)誤以為叫“愛情?!?。 可是去克里特島有些麻煩,只能放棄。第一站從納夫普里翁出發(fā),經(jīng)過梯林斯,去了邁錫尼遺址。 遺址范圍并不大,也就是一座小村莊的規(guī)模,除了那座聞名于世的獅子門,其他地方看不出所以然。大小不同的石頭按照規(guī)則堆碼排放,看了介紹,才知道這里是房屋,那里可能是宮殿??戳藦驮瓐D,也覺不出到底有何偉大。這當然是外行人的一般感受??戳瞬┪镳^的藏品,會好一些,但是依然沒有震撼的感覺。哪怕是后來在雅典的國家考古博物館,看到相傳可能是阿伽門農(nóng)的金面罩,也只是印證了書上的圖片而已。 當日天空晴朗,烈日當頭,參觀過程中幾乎無處躲藏。放眼四周,全是荒涼的丘陵,只零星生長一些低矮的灌木和小樹,這樣的自然環(huán)境要想文明大發(fā)展實在困難重重。我暗想自己發(fā)現(xiàn)了邁錫尼文明滅亡的秘密,估計是被太陽暴曬所致。參觀行將結束,我躲在一處圍墻遺址背陰處乘涼,看見兩名西方人,可能是母女關系。女兒手捧一冊希臘旅游手冊,細聲慢慢朗讀。母親帶黑色墨鏡,一手持盲杖,一手撫摸墻壁,仰頭仔細聆聽。這是令人感動的一幕,我真想用相機拍下來,可是覺得并不禮貌,另外也不想打擾這份閱讀歷史的寧靜。而對于自己的感受,可能要試著再重新思考了。 歐洲文明的源頭一般是從公元前3000年克里特島的米諾斯文化算起,大約前1800年產(chǎn)生線形文字,在前1600年左右文明達到高峰,隨后逐漸衰落,主要原因可能是因為附近錫拉島的一次火山爆發(fā)。邁錫尼承接克里特的火種,在希臘本土開始孕育發(fā)展,主要存在于公元前1600-1100年間,其統(tǒng)治范圍包括現(xiàn)在的整個希臘南部地區(qū),后被北方外族多利安人毀滅。至此古希臘進入黑暗時代,直至公元前8世紀左右開始復興,公元前5世紀達到鼎盛。 ![]() (刻在泥板上的愛琴海文明線形文字) 因為考古發(fā)掘成果的先后順序,歐洲人了解自身早期文明要比了解古埃及和兩河文明晚。19、20世紀是世界考古史的黃金時代,而且肯定一去不復返了。通過考古工作者的努力和科技進步,對人類祖先的了解摒棄了荒誕的傳說,雖然不解之謎依然很多,但是已經(jīng)基本改掉了異想天開和胡說八道的壞毛病。19紀初當時的歐洲英法兩強國在奧斯曼帝國的領土上開展考古工作?;蛲ㄟ^戰(zhàn)爭掠奪文物,或通過收買當?shù)毓賳T取得發(fā)掘權,和在中國的所作所為一樣。拋開道德層面的譴責,取得的成績有目共睹。成果一項項公布,在歐洲大陸掀起東方熱。但是驕傲的歐洲人隨之發(fā)現(xiàn),這些文明全是“劣等民族”祖先的產(chǎn)物,而且時間要比當時已知的古希臘文明早,那么歐洲文明的源頭在是否會更早,又在哪里呢?此時出現(xiàn)了一位考古奇才。 德國人謝里曼(1822-1890)堅定認為荷馬史詩所描述的故事有真實的歷史背景,所以在小亞細亞的西部開始挖掘工作,于1873年發(fā)現(xiàn)了他認定的特洛伊古城,同時發(fā)現(xiàn)大批珠寶,并將其偷運出奧斯曼帝國。當?shù)卣畬Υ舜鬄閻阑穑怪x里曼繼續(xù)工作。于是他轉戰(zhàn)希臘,并于1876年成功挖掘出邁錫尼文明,成果震驚歐洲。由于邁錫尼的地理位置,完全可以理解當時歐洲人所獲得的自豪感。故事還沒有結束,1898年土耳其人被逐出克里特島后,1900年英國人伊文思(1851-1941)在該島發(fā)掘,發(fā)現(xiàn)米諾斯文明,歐洲人又高興了一次,因為文明產(chǎn)生的時間又被提前了。 克里特和邁錫尼合稱愛琴文明,與后來的古希臘文明相連,但是出現(xiàn)了另一個問題。由于克里特和邁錫尼比兩河和古埃及文明晚,地理上又接近,明顯受到其影響,因此其原發(fā)性受到一些質疑。比如邁錫尼具有代表性的獅子門和金面罩,與兩河和古埃及更有血緣關系,而與后來的古希臘文明似乎距離很遠。這些都是愛琴文明的復雜性所在,只能肯定由于地域相同,血緣相近,時間順延,某些遺傳基因在起作用。因此和古希臘文明視為一體并不為過,也可以統(tǒng)稱為古希臘文明。但是從大范圍看,古希臘文明和愛琴文明應該屬于同地異類。比如克里特和邁錫尼曾經(jīng)發(fā)明和使用過線形文字,卻與古希臘文字毫無關聯(lián)。另外,盡管他們的商業(yè)成就經(jīng)常被后人稱頌,不過從考古遺存及社會發(fā)展脈絡來看,明顯有夸大的嫌疑,與后來古希臘強大的商業(yè)實力并不是同一路徑。更為重要的是,古希臘文明確實另有其源。 ![]() (左圖是邁錫尼遺址出土的金面罩,右圖是埃及法老圖坦卡蒙(公元前14世紀)的金面罩) ![]() (左圖是邁錫尼遺址的獅子門。右圖是公元前14世紀左右赫梯王朝時期的獅子門,位于小亞細亞,今土耳其境內。門已經(jīng)坍塌,兩邊雕有獅子) 與其他古文明伴隨大河誕生不同,古希臘地區(qū)是個例外。在其繁盛時期,城邦較為密集的區(qū)域有三大塊,由西向東分別為亞平寧半島南部和西西里島、巴爾干半島、小亞細亞半島西部。在這樣一片地域中,沒有一條大河,平原少、山地多,有的只是綿長的海岸線、星羅棋布的島嶼和湛藍的大海。早期古希臘人也是靠采摘和漁獵維持生活,后來增添了農(nóng)業(yè),分別形成依靠山地、平原、沿海生產(chǎn)生活的三種部落,邁錫尼文明就是部落混合的產(chǎn)物。但是由于缺乏較先進的農(nóng)業(yè),隨著人口增長,在內戰(zhàn)和外族入侵后,衰落是必然結果。 三人行,必有我?guī)?。在古文明扎堆的地方,總有值得學習的內容。古希臘早期受東方古埃及和兩河文明的影響非常明顯,稱為“東方化”時期。但是由于自然條件差異,漁民不可能向農(nóng)民學到更多的知識和經(jīng)驗。一方水土養(yǎng)一方人,古希臘人只能另辟蹊徑,通過學習、吸收、創(chuàng)新,開創(chuàng)具有本地特色的文明發(fā)展道路,他們最主要的老師是地中海東岸的腓尼基人。 腓尼基在中國名氣不大,但是在西方卻青史留名,因為資料顯示,其對古希臘文明的影響要遠遠大于愛琴文明。腓尼基人生活在今天黎巴嫩和敘利亞的地中海東岸,在新月沃地的西端,是兩河文明的外延地區(qū)。腓尼基人在公元前16世紀同古埃及已有廣泛的貿易,有傳說稱腓尼基的船隊曾經(jīng)繞行非洲一圈,盡管并不可信,但是腓尼基人的其它故事也足以讓人贊嘆。他們掌握了當時最優(yōu)秀的造船術與航海術,精通商貿,制定規(guī)則,建立海外殖民地,發(fā)明制造玻璃技術。在兩河流域的眾多古文明中,腓尼基文明別看小,卻占有重要地位。 腓尼基人的文字尤其值得一提。由于社會發(fā)展,文字作為一項技術發(fā)明,可以在短時間內迅速出現(xiàn),然后在長期逐步完善和演化。早期文字產(chǎn)生的直接動因可能多是宗教、政治需求,所以內容多為祭祀、占卜、神祇、王室生活及與之相關的活動記錄,埃及的象形文字和中國的甲骨文最有代表性。楔形文字相對豐富,有很多商業(yè)內容。腓尼基人唯利是圖,不愿意受繁瑣的束縛,在楔形文字的基礎上創(chuàng)造出簡潔的音標文字,更加便于記錄賬目和從事商貿,后來被古希臘人吸收改進,成為歐洲所有字母文字的原型。如果僅從商業(yè)角度看,腓尼基人的文字在技術上更先進。 但是腓尼基人的生存地域太過狹小,產(chǎn)出很少,只能依賴商貿,而貿易額中轉口貿易比重大,因此長期受制于亞述、波斯等農(nóng)業(yè)帝國,難以發(fā)展壯大,雖富但不強,獨立性很差,在亞洲的領土難有作為,反而是后來在非洲的殖民地迦太基上演了一段蕩氣回腸的傳奇,不過最終都消失在羅馬帝國的版圖中。腓尼基人的這些長處都是被后人發(fā)掘肯定的,在古希臘和古羅馬的著作中,他們則通常被描述為奸商和強盜。因為曾經(jīng)長期是商業(yè)對手和政治敵人,最后的勝利者只能這樣書寫歷史。 古希臘人向腓尼基人主要學習航海和商貿。但是商貿要有可供交換的商品,希臘地區(qū)土地貧瘠,耕地面積少,如果只重糧食作物連自己都養(yǎng)活不了,邁錫尼就是前車之鑒,而且古埃及和兩河地區(qū)也不需要。古希臘人因地制宜,終于開發(fā)出油橄欖、葡萄等經(jīng)濟作物,通過深加工,榨成橄欖油,釀出葡萄酒,行銷地中海,換回所需的商品。從此古希臘打開了財富之門,在文明之路上大踏步前進,并且青出于藍而勝于藍,超越腓尼基人,擁有獨立性。 其實所有的古文明在早期很難說是完全孤立的。后世由于牽扯太多的政治或感情因素,造成認識混亂,在文明的血統(tǒng)論里掙扎,像比較寵物狗一樣,來嚴格判斷誰更純更聰明,實在沒有必要。造成困惑的問題主要有兩類,1、如何理解在較大的同一地域,彼此關聯(lián)性較弱的不同古文明出現(xiàn)更替。2、如何理解某地域強勢文明的異地傳播及影響力的擴散。 不妨將目光上溯,據(jù)科學發(fā)現(xiàn),現(xiàn)在的人類都是從東非某地的智人逐漸發(fā)展而來,足跡逐漸遍布世界各地,期間出現(xiàn)過很多人種。約3.5萬年前左右,黑種人(尼格羅人種)、黃種人(蒙古人種)、白種人(高加索人種)相繼出現(xiàn),并在新石器時代取得生存優(yōu)勢,成為今天人類的主流。地球上除南極洲之外,都有早期人類活動。至于具體的行進路線和過程,科學家做出過種種推斷和假設,從非洲到亞歐比較簡單,從亞洲到美洲和大洋洲復雜一些。人類的原始路線圖,大致與早期文明的誕生過程相同,并顯示出彼此的關聯(lián)。歐亞北非集中爆發(fā),雖然各自都可以獨立成章,但是從地域遠近關系看,又可以分成三部分。兩河、古埃及與古希臘文明有一定的關聯(lián),印度河和恒河文明有關聯(lián),中國古文明相對獨立。其中前兩部分又有一定的關聯(lián),而中國還是獨立。不過應該認識到這種劃分的獨立性是相對的,而關聯(lián)性是絕對的,只不過在文明早期表現(xiàn)不明顯,親疏有別,也缺乏詳實的資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