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定位在前臂掌側(cè),當曲澤與大陵的連線上,腕橫紋上5寸?!夺樉募滓医?jīng)》:“去腕五寸”,《循經(jīng)考穴編》補充“兩筋間”。 2 解剖在橈側(cè)腕屈肌腱與掌長肌腱之間,有指淺屈肌,深部為指深屈?。挥星氨壅袆?、靜脈,深部為前臂掌側(cè)骨間動、靜脈;布有前臂內(nèi)側(cè)皮神經(jīng),其下為正中神經(jīng),深層有前臂掌側(cè)骨間神經(jīng)。 3 功效寧心、安神、泄熱。 4 主治心痛,心悸,胸痛,心煩,咳血,嘔血,衄血,疔瘡,癲疾。 現(xiàn)多用于心肌炎,風(fēng)濕性心臟病, 心絞痛,胸膜炎,精神病,膈肌痙攣等。 古代記述:心痛、心悸、胸痛、咳血、嘔吐、嘔血、癲狂,驚恐、畏人、神氣不足、久瘧不瘥、五心煩熱、肘臂攣痛、疔瘡、胸疽、久痔、鼻衄。 近人報道:風(fēng)濕性心臟病、心肌炎、冠心病、心絞痛、心動過速、胸膜炎、膈肌痙攣。 5 配伍配大陵止咯血;配曲澤、大陵治心痛; 配梁丘、足三里、太沖治神經(jīng)性嘔吐; 配內(nèi)關(guān)治急性缺血性心肌損傷。 配尺澤、肺俞,有清營止血的作用,主治咳血。 配神門、心俞,有寧心安神的作用,主治心悸,心絞痛。 配膈俞,有寬胸利膈的作用,主治膈肌痙攣。 6 方例咯血:曲池、郄門、三陽絡(luò)。 7 操作直刺0.5-1寸;注意避免損傷正中神經(jīng)干(尤其是作穴位注射時)。艾炷灸5~7壯,艾條溫灸10~15分鐘。 附注:郄穴。身體上的郄穴都是治療急性病的,因此它可以治心包經(jīng)上的很多急性病癥,特別是心臟方面的疾病。有心臟方面疾病的患者,不要總是病到臨時抱佛腳,在未發(fā)病時就要想到按摩郄門穴。平時多揉一揉郄門穴,可以讓你防患于未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