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河梁紅山文化遺址與中國東北史前玉器文明的 回顧與探索(十)

306、玉豬龍。北京故宮博物院藏品。

307、玉箍。北京故宮博物院藏品。

308、玉鳥。北京故宮博物院藏品。

309、“C”形龍。北京故宮博物院藏品。

310、玉豬龍。北京故宮博物院藏品。

311、玉獸面齒形佩。殘器。北京故宮博物院藏品。

312、玉梟。北京故宮博物院藏品。

313、云形佩。北京大學賽克勒考古與藝術博物館藏品。

314、玉墜飾。北京大學賽克勒考古與藝術博物館藏品。

315、玉小鉤云佩。北京大學賽克勒考古與藝術博物館藏品。

316、玉箍。北京大學賽克勒考古與藝術博物館藏品。 
317、玉豬龍。高14厘米,寬10厘米,河北省圍場縣下火房出土。

318、玉豬龍。1995年河北省陽原縣泥河灣姜家梁新石器文化墓地M75出土。據(jù)考證,歷史上這里曾是黃帝、炎帝、蚩尤進行“涿鹿大戰(zhàn)”的古戰(zhàn)場?,F(xiàn)在的問題是:史學界公認為炎黃大戰(zhàn)發(fā)生在距今4500年前左右,而此時的紅山文明已熄滅了1000年之久,于是考古與歷史發(fā)生了沖突。4500年前的紅山,巫師們早已化作泥土,那是龍山文化時代了。所以,如果紅山的神族介入了炎、黃之間的沖突,那么炎黃之爭應發(fā)生在5500年以前,甚或還要早一些。5000多年以后,康熙大帝與叛亂的蒙古葛爾丹部爆發(fā)戰(zhàn)爭,戰(zhàn)爭的雙方都信奉西藏的黃教,都希望能得到西天佛祖的支持。于是西藏的活佛們選擇了作壁上觀:康熙小勝,則喇嘛們?yōu)榭滴跽b經(jīng),獻帕(哈達);葛爾丹占了上風,則喇嘛們又為葛爾丹誦經(jīng),獻帕。事后康熙對活佛們甚為不滿,但他仍不敢降罪于“佛”。當年紅山的神也許有類似的舉動,他們是神,不是軍隊的統(tǒng)帥,在戰(zhàn)爭面前,神必須作出明智的選擇。 
319、小鉤云佩。遼寧省博物館藏品。

320、玉梟面佩。遼寧省博物館藏品。

321、小鉤云形佩。遼寧省博物館藏品。

322、豬首柄形佩。遼寧省博物館藏品。

323、豬首柄形佩。遼寧省博物館藏品。這個又稱為丫形器,不知為何物。但是,玉豬龍本身原來并無手足,如果伸直了身子,也許就是這個樣子。牛河梁并無此物出土,但是周邊地區(qū)卻有。也許,這是朝覲豬龍所用的禮器,牛河梁的神用不著參拜他們自己,故而不用,而周邊的部落信眾們卻是需要朝覲神的,所以,這相當于后來的圭或者是璋。

324、玉梟兩只。遼寧省博物館藏品。

325、上面兩只中的一只。

326、玉梟佩。遼寧省博物館藏品。

327、玉箍。遼寧建平縣采集。遼寧省博物館藏品。

328、玉臂飾。遼寧省博物館藏品。

329、玉獨龍。遼寧省博物館藏品。 
330、玉箍。美國哈佛大學藏。

331、玉臂飾。美國哈佛大學藏。 
332、玉箍。美國華盛頓國家博物館藏品。

333、玉箍。美國舊金山亞洲藝術館藏品。

334、玉箍。美國明尼阿波利斯藝術博物館藏品。

335、玉箍。美國史密森尼機構藏品。

336、玉璧。美國芝加哥藝術博物館藏品。 
337、玉梟。美國賽克勒藝術博物館藏品。

338、玉獸面齒形佩。美國賽克勒藝術博物館藏品。

339、玉獸面齒形佩。殘器。美國賽克勒藝術博物館藏品。

340、玉箍。美國賽克勒藝術博物館藏品。

341、玉箍。美國賽克勒藝術博物館藏品。 
342、玉箍。巴爾先生舊藏。

343、玉箍。巴爾先生舊藏,現(xiàn)在美國。

344、單云四龍首云形佩。歐德贊男爵及夫人的玉器舊藏。 
345、玉梟。加拿大安大略博物館藏品。

346、玉獸面柄形佩。不知下落。

347、玉獸面齒形佩。不知下落。

348、玉獸面齒形佩。不知下落。

349、玉獸面齒形佩。不知下落。

350、小鉤云形佩。婦好墓出土。

351、玉梟面形佩。不知下落,與遼寧館藏品極相似。

352、玉三聯(lián)璧。不知下落。

353、玉三聯(lián)璧。不知下落。

354、玉豬龍。不知下落。

355、玉豬龍。不知下落。

356、玉豬龍。不知下落。

357、玉龜。不知下落。

358、玉箍。不知上落。

359、玉箍。不知下落。

360、玉箍。不知下落。

361、玉箍,不知下落。

362、玉箍。不知下落。

363、玉龍,不知下落。

364、玉鳥。不知下落。

365、玉鳥。不知下落。

366、玉豬龍。陜西韓城西周芮國墓出土。

367、玉豬龍。陜西鳳翔戰(zhàn)國秦墓出土。

368、玉獸面齒形佩,陜西鳳翔戰(zhàn)國秦墓出土。 
369、玉梟。上海博物館藏品。

370、玉豬龍。上海博物館藏品。

371、八角玉骨朵。上海博物館藏品。

372、雙卷云形佩。首都博物館藏品。本博認為,此物缺乏紅山云形佩的靈動感,是否為紅山真品,存疑。 
373、玉三聯(lián)璧。臺北故宮藏品。

374、玉豬龍。臺北故宮藏品。

375、云形佩?臺北故宮藏品。這是一類極罕見的云形佩,天津博物館有一只小的,與之類似。這一只右下方龍嘴略殘,全佩一共有五只龍首,均為張嘴狀。甲骨文中有“電”字(即雷),與之相類似。本博以為,紅山先民除了崇拜女性祖神之外,其余大多是對天象的崇拜,風雨雷電,皆在崇拜之列。本圖這一只玉佩,雖然少見,但從藝術表現(xiàn)手法上看,特別是龍首的造型,無疑是出自于紅山。不過,這里竟看不到常見的云龍交合的形態(tài),枝枝蔓蔓,有如雷電交加。所以本博給它取一個新的名字:雷形佩。

376、玉梳背。臺北故宮藏品。

377、玉梟。臺北故宮藏品。 
378、玉豬龍。臺北故宮藏品。

379、玉箍。臺北故宮藏品。

380、玉梟。臺北故宮藏品。

381、玉雙聯(lián)璧。臺北故宮藏品。

382、玉鳥形笄。臺北故宮藏品。

383、玉臂飾。臺北故宮藏品。

384、玉翼龍。臺北故宮藏品。

385、單齒云形佩。臺北故宮藏品。相背的二龍首是紅山云形佩、齒形佩的常見主題,截去這些玉佩的下半部分,就是一只雙龍首玉璜。這只佩的中間不見云龍卷尾,倒象是龍的喉舌,故認其為風亦可也。

386、玉梟。臺北故宮藏品。

387、小鉤云佩。臺北故宮藏品。

388、玉獸面齒形佩。臺北故宮藏品。這可能是清宮的舊藏,不見了獸的嘴角,原來似為殘器,又經(jīng)過清宮玉匠的加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