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品德課合作學習的探究 王 占 軍 新課程改革的主要任務是改變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思想品德課合作學習是指以學習小組為基本形式的,以教學動態(tài)因素的互動合作為動力資源的,以成績?yōu)楠剟钜罁?jù)的,一種目標導向的教學活動,是初中生在體驗中提升品德、在合作中促進發(fā)展的有效方法,是體現(xiàn)“以學生發(fā)展為本”理念的有益教學探索。作為一名長期工作在教學一線的教師,發(fā)現(xiàn)在實際的教育教學過程中仍存在浮于表面、流于形式之類的為了“合作而合作”的合作學習。如何真正讓合作學習達到教師教的有收獲、學生學得有成效這個目的,筆者結合自己多年的實踐探索,談幾點看法,以求教于方家。 一、思想品德課合作學習的認識誤區(qū) (一)學生的合作流于形式。在我們的課堂教學中,合理運用小組合作學習,有效調控組織小組合作學習,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和科學素養(yǎng)有著不可小視的作用。但現(xiàn)在有許多教師把小組合作學習當形式,走過場,由于這種片面理解,課堂上熱鬧的合作多了,靜靜的思考少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得不到很好的發(fā)展。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有的教師在課堂出示某個問題后,馬上進行小組討論交流。其實,如果沒有給學生獨立思考的時間和空間,學生的討論能深刻嗎?由于思維沒有完全打開,容易被他人同化,造成合作時“人云 亦云”的現(xiàn)象;同時由于沒有充裕的時間,制約了合作學習的深入開展,使合作在表面上是“假熱鬧”,實際上“活而無序”。 (二)學生的課堂討論時間不足。當學生才討論了一兩分鐘,教師就拍手叫停,致使學生其實根本就來不及思考,對問題的理解還沒有自己獨特的見解,有的正當學生積極性正濃、勁頭正足的時候,教師中斷了學生的合作討論。這樣的合作不但不能形成學生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相反嚴重挫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三)教師的現(xiàn)場指導不深。合作教學,不僅是生生之間的合作,更是師生之間的合作。然而在具體教學中,一些教師卻常常游離于學生之外,在學生進行合作學習時,有的教師則退至教室的一側耐心等待,有的教師如蜻蜓點水般在各學習小組間游走,有的教師在進行任務分工時不明確等等。 (四)學困生參與不多。合作學習中優(yōu)等生往往扮演主角,學困生成了聽眾,致使一些學困生在合作學習會出現(xiàn)不友好、不傾聽、不分享等情況,影響了合作學習的順利開展和學生間良好的互助、互動的關系的形成。 (五)教師評價只重視整體而忽視單個的成員。在開展合作學習的過程中,一些教師往往只表揚小組的代言人,或者把評價和獎賞過多放在小組整體上,從而忽略了個體的發(fā)展,忽視了小組中每個成員的作用,缺少了對單個成員的個體評價。 二、思想品德課合作學習的正確路徑 針對上述從在的誤區(qū),在實際課堂教學中讓合作學習真正的落到實處,應該從以下方面去嘗試: (一)教師要指導學生掌握合作交流的方法。在合作過程中,學生難免會遇到一些知識上的、合作技能方面的問題和困難。對此,教師應通過參與討論、提供參考意見、作補充說明、提供輔助材料等幫助學生解決困難?;蚴墙淌趯W生一些如何傾聽、發(fā)表不同意見、向別人提出改進建議、如何處理矛盾等對學生進行有的放矢的幫助,使學生最終獲得成功體驗。 (二)教師應選好合作學習內容。教師要圍繞教學目標,根據(jù)教學內容及教材的重難點,結合班級學生實際,師生共同設計既能激起學生參與學習的興趣,產(chǎn)生內動力,又能充分發(fā)揮小組合作學習功能的思考題、討論題,讓學生的思維活動沿著目標方向有理有序地進展,提高同伴間合作效率。這就要求老師要做到如下幾個方面: 1、學生“需要”交流的問題。有了交流的需要,開展合作學習才是有價值的。從這個意義上講,初中思想品德課非常適宜開展合作學習,因為其中學生“需要”交流的問題很多。如:“你有過挫折的經(jīng)歷嗎?”、“舉一個你身邊違法犯罪的實例、“你覺得什么樣的朋友才是真正的朋友?”和“你怎樣看待中學生上網(wǎng)?”等問題。顯然,這些問題是極具交流價值的,合作學習的效果遠好于讓學生單獨回答。 2、值得爭辯、探討、質疑的問題。尤其是在教學中出現(xiàn)易產(chǎn)生認知沖突的內容、學生意見不統(tǒng)一或有創(chuàng)新意見時實施合作學習,更能加深他們對學習內容的深層、全面的理解和感悟,表現(xiàn)出對合作學習的成功把握。 3、涉及評判的內容。在初中思想品德課教學中,有很多涉及到較多價值判斷和選擇、有多種決策途徑可供選擇或權衡利弊得失的內容,這些內容可通過小組合作學習進行。如“哪些朋友才是真正的朋友?”、“為什么說我國還沒實現(xiàn)全面小康?”等問題。 4、個人無法完成的復雜問題。當前,初中思想品德課教材增加了許多探究與實踐內容,而且考試內容也越來越貼近學生生活實際,更具靈活和開放性。受思維能力、知識水平和社會交往能力的限制,單個的學生個體是無法完成這樣的學習任務,這就可以要求學生進行合作學習。 (三)小組合作必須落到實處。1、每個學生都要有獨立思考時間。小組合作學習是教學方式的中心環(huán)節(jié),要讓學生有組內,組際、展開熱烈有序討論的時間與機會,讓每個學生有發(fā)表意見、表達自己思維活動的機會。2、讓組長學會接納他人。例:如何在小組內分工,如何處理小組討論,當別人發(fā)言時如何傾聽,如何補充意見等。3、調整小組空間結構。我們要注意定期調整小組的座位,及時更換各成員的角色,這樣做可以增強學生的適宜能力,提供共同學習的機會,進行角色轉換,避免以自我為中心,整合不同觀點等。 (四)對學生進行表現(xiàn)性、真實性評價,全面評價合作學習的教學效果。建立激勵性評價機制。合作學習的終極目的不是簡單地解決問題,而是通過學生的行為參與、情感參與和認知參與的整合,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精神,提高學生民主平等意識、交往能力和敢于創(chuàng)新的精神。在教學中,教師要在時間許可的情況下,盡可能讓更多的小組及其成員展示其成果,鼓勵學生勇于提出自己的觀點,及時地用激勵性的語言評價他們的發(fā)言,使每個學生都能感受到老師的尊重和認可,培養(yǎng)他們合作學習的積極性。另外教師可以向學生提供《課堂學習評價表》,指導學生進行自我評價。在學生完成自我評價后,將評價表上交給小組長,由小組長分發(fā)給小組成員進行組內互評。最后,在完成小組內部互評工作后,教師將全部評價表收集起來,結合課堂觀察記錄,對每個學生進行總體評價并寫好建議與點評,然后在下堂課前反饋給學生。 (五)加強情感交流加,關注學困生。在小組劃分的過程中每個小組都會有一兩個學困生,在他們身上缺乏的是自信心,他們認為自己不行,樣樣不如人,各種活動也不愿參加,把自己封閉起來,小心翼翼的生活著。愛是自信的源泉,教師必須對學困生付出百分的愛,必須讓學困生經(jīng)常有成就感,體驗到成功的快樂。我帶的七年級有一名女學生是從外校轉來的,期中考試政治課考了42分,我找來家長了解孩子以前在學校的情況,商討幫助孩子進步的方法。原來孩子以前轉學到市內一所重點學校去上學,班上的孩子都是城里的,而她是農(nóng)村的。她性格內向,不善與人交往。再加上學習差,教師的放棄,使該生失去了上進的信心,學習不斷退步,父母不得已又把孩子轉了回來。知道了孩子的性格,了解了孩子的過去,我就想方設法幫助孩子進步。每次合作學習時,我都關注他們組,鼓勵她完成自己的任務。每次她有了小的進步,我都在班上表揚她。使她體會到成功的快樂。樹立自信心。經(jīng)過半學期的努力,孩子的心扉打開了,性格開朗了,有心里話愿意對老師說,學習也有很大的進步了。 (六)教師要創(chuàng)設適合學生合作學習的環(huán)境,學生是具有豐富個性的學習者,不同學科的學習規(guī)律也有所不同,并非在任何教學條件下,合作學習都是最佳的教學組織形式。但流暢、和諧、默契、尊重、信任的學習環(huán)境,卻是新課程理念下的課堂教學的“共性”。 1、要有寬容的精神環(huán)境,對學生理解討論展示的過程中出現(xiàn)的錯誤要給與更多的鼓勵和幫助,教師多一些理解、鼓勵、寬容,這樣學生的思維就會更加活躍,探索熱情就會更高漲,合作的欲望就會更強,課堂就會更加生氣勃勃。2、充裕的時空環(huán)境,在平常的教學中,我們經(jīng)常會看到由于學生沒有按照老師事先預設的軌道上進行,或由于學生的“吞吞吐吐”,害怕不必要的枝節(jié)末葉的出現(xiàn)和時間的浪費,毫無顧忌地打斷學生的發(fā)言或活動,這只能是形式上的合作學習。例如我在設計“低碳生活的必要性”的時候,讓學生通過充分的思考和小組的討論,理解我國資源環(huán)境方面的問題,知道這是可持續(xù)發(fā)展的要求,學生在討論思考的過程中結合實際生活歸納出問題的知識點,其他小組的同學也都經(jīng)過充分的討論,能給與質疑不充,發(fā)表自己的觀點,很好的完成了這一教學目標。因此,在學生進行合作學習時,要使學生擁有充足、寬裕的發(fā)言、補充、更正和辯論的時間和空間,讓各種不同程度學生的智慧都得到盡情地發(fā)揮。3真誠的激勵環(huán)境,一句真誠的表揚、一個贊許的目光,都能使每個學生都能真切地體驗到合作學習的成功與快樂,從而產(chǎn)生進一步合作的欲望。 教學研究是沒有止境的,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不斷反思我們的教學。如果教師對于一種教學理論或者范式只是存在于表面的模仿,是很容易偏離教學改革的方向的。初中思想品德課合作學習的實踐作為一種教學范式體系也必須在反思中不斷發(fā)展,在反思與研究中實現(xiàn)新的飛躍。思想品德課合作探究活動正是一種讓學生主動參與、探索、思考和實踐的學習方式和教學方式,是初中生在體驗中提升品德、在合作中促進發(fā)展的有效方法,是體現(xiàn)“以學生發(fā)展為本”理念的有益教學探索。教師在新的課程環(huán)境下,必須重新審視合作學習的價值,積極營造適合學生進行合作學習的環(huán)境,呼喚教師角色的重新定位,時刻把握以學生發(fā)展為本這根主線,我們的課堂教學才能煥發(fā)出生命活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