饕餮大全“硬面,爛面,寬湯,緊湯,拌面;重青(多放蒜葉),免青(不要放蒜葉),重油(多放點油),清淡點(少放油),重面輕澆(面多些,澆頭少點),重澆輕面(澆頭多,面少點),過橋——澆頭不能蓋在面碗上,要放在另外的一只盤子里,吃的時候用筷子搛過來,好像是通過一頂石拱橋才跑到你嘴里……” 這是陸文夫先生在《美食家》里的一段描述。江南水鄉(xiāng)滋潤了蘇州人溫婉糯性的性格和細膩精致的生活習性,無論味濃味淡、面硬面軟、湯寬湯緊、青重青免,都能吃出清風明月、吃成風雅事來。今天就和小編一起去尋覓蘇州老字號里響當當的十碗面吧! 1.陸長興——爆魚面 陸長興是蘇州面館業(yè)中的后起之秀。1992年,受到洋快餐啟發(fā)的陸氏父子申請注冊了“陸長興”商標,陸長興由此成為蘇州餐飲行業(yè)第一塊商標。陸長興的面名聲在外,不僅是本地人,就是許多到蘇游客也對它贊不絕口。各店的生面和各種面澆頭統(tǒng)一配送,進入了規(guī)模經營的新時代。
網友點評:是我迄今為止吃到的最最好吃的一家面店。超級喜歡牛肉面,又酥又爛,量又多。爆魚炸的剛剛好,不老不嫩,透著鮮甜;燜肉肥而不膩,入口即化;雪菜又脆又爽口,從里到外的鮮。大排面,爆蟮面,扁尖肉絲面都是不錯的選擇。點上一碟姜絲,簡直絕配。 2.俞長盛——雙鳳羊肉面 “雙鳳肥羊大面”為太倉餐飲文化中的特色品種之一,以酥、濃、香、肥著稱。相傳一百多年前,有個姓孟的師傅在有著1600多年歷史的雙鳳古鎮(zhèn)西市梢開了一個面館。因其重烹肉、善熬湯、精制面,使得“雙鳳孟家羊肉面”名聲在外,遠近皆知,成為地方上的冬令特產名吃。
3.朱鴻興——燜肉面 蘇州人在外地吃面后常常抱怨說:吃的是杠棒面醬油湯。此乃地區(qū)口味的不同。蘇州面條講究湯水,朱鴻興亦然。每日吊湯像菜館里燒高湯一樣,決不含糊。吊湯要用雞肉、豬肉、骨頭、鱔骨做原料,加水煮透,然后吊出清湯。各有手法,此乃秘方。說到這里,大家就會領悟陸文夫《美食家》中“頭湯面”的含義了。
網友點評:到蘇州一定要吃面,朱鴻興也是百年老店,在觀前街邊上的宮巷里,位置很好找,面條是那種特細的龍須面,很有勁道。那個小龍蠻好玩的,樣子怪怪的,但是味道超好??傆X得蘇州的肉肉超好吃。 4.美味齋——爆魚面 美味齋飯莊始源于上海,創(chuàng)于1923年,以經營上海風味菜肴為主,口味獨特、正宗。1956年北京美味齋飯莊在宣武區(qū)菜市口正式開始營業(yè),經營生炒鱔糊、五香大排、小白蹄、古老肉、叉燒肉、松樹鱖魚等,經營的菜肴中既有蘇錫幫菜的特點又兼有淮陽風味,尤其善烹魚蝦類菜肴?,F(xiàn)在以“菜肴實惠、菜品豐富”為經營特點的美味齋,以科學的經營管理模式、繼承流傳的美食風格,在各界食客的關懷下,得到長遠的發(fā)展,使得美味齋的菜肴成為美名遠揚的美食品牌,如今美味齋已成為國際知名的重要美食聚集之地。
網友點評:滿出名的面館,最好吃的當然是面!離拙政園滿近的,走一下就到了,環(huán)境一般般,是很舊式的那種方桌、長凳,桌面還有點油油的。面是細面,碗又大,點了份燜肉面居然沒吃完……就把肉吃掉了,嘿嘿,肉很好吃下次可以去吃吃魚面,貌似大家也推薦的 5.同德興——楓鎮(zhèn)大肉面 大宅門、石獅子、中式桌椅、詩文餐具……勢將“古色古香”進行到底。再看出品,“說是蘇州最好吃的面”——“重油高湯”,“鮮醇清爽”;面條“筋道”,“不結不粘”;澆頭式樣“豐富”,獲獎作燜肉燉得“酥爛”,“入口即化”。服務“殷勤周到”,價格也“挺上檔次”。
網友點評:吃的楓鎮(zhèn)大肉面,白湯底,味道很好的,肉煮的很爛,感覺入口就化掉了,湯也很好喝,一大碗,都吃光了,呵呵!感覺比朱鴻興的好吃,只是店有點少,只有兩家,第一次去十全街的那家,只是它晚上不開,第二天就專門來這家吃早餐了,真是不吃到不罷休啊。 6.偉記奧灶館——奧灶面 奧灶面以紅油爆魚面和白湯鹵鴨面最為著名。紅油爆魚面,面條細白,湯色醬紅;白湯鹵鴨面,白面白湯,原色原味。 奧灶面深受顧客歡迎,首先在于湯面有特色。它繼承傳統(tǒng)做法,用青魚的魚鱗、魚鰓、魚肉、魚的粘液煎煮提出,所以味道鮮美異常。其次在于餃頭有考究,爆魚一律用青魚制作,鹵鴨則以“昆山大麻鴨”用老湯烹煮,故肥而不膩。再有就是,面條用精白面加工成龍須面,下鍋時緊下快撈,使之軟硬適度。
網友點評:很喜歡吃奧照面,那個鹵教在面里,味道很濃,很不錯,面湯也變的很鮮,這個確實是特色面了,自己家的話除了方便面,煮的面一般都感覺不好吃,這個面我連湯都喝的差不多了,很不錯。 7.五芳齋-----五香排骨面 五芳齋在保留經典名點,經營傳統(tǒng)五香排骨、兩面黃外,同時還供應各類正宗蘇式面點,以新鮮、精致、小巧、多變?yōu)閷iL,為食客提供休閑餐飲服務,深得各地美食人士好評。1999年榮獲“江蘇省著名小吃”,2000年榮獲“中華名小吃”。 在五芳齋得名150周年之際,在被稱為“紅塵中一、二等富貴風流之敵”的老街——山塘街歷史街區(qū)特地設立了“咸豐老鋪”以資紀念。“咸豐老鋪”前街后河,花欞朱欄,室內有水碼頭直通山塘河,再現(xiàn)“人家盡枕河,水港小橋多”的姑蘇水鄉(xiāng)風光?!跋特S老鋪”力主姑蘇飲食傳統(tǒng),茶點并舉,細味小酌,以經營花色面點為主,口味為江南典型,咸中帶甜,講究時令其五香排骨面,楓鎮(zhèn)大面,蝦仁小籠等都被國內貿易部評為著名點心?!跋特S老鋪”景物情交融,為古老山塘添上了亮麗的一景。
網友點評:五芳齋的得名不知道和它的五香排骨面有沒有關系,反正當你吃過這碗面后會有一種“唇齒流香,三日不絕,醍醐灌頂,恍若來生”的感覺,呵呵,或許有點夸張,不過五芳齋的五香排骨面是所有面中我最推崇的,可能與我天生食肉有關,但看見那塊散發(fā)著陣陣香氣的大排上還點綴了生青碧綠的雞毛菜,即使是大家小姐也會狼吞虎咽的吧? 8.松鶴樓——鹵鴨面 古人以松鶴寓長壽,故取名松鶴樓。清乾隆二年(1737年)由徐氏在蘇州玄觀廟創(chuàng)建,經營面點帶賣飯菜。光緒年間(1875—1908)飯菜生意興旺,經營額超過面點。到1918年,因經營不善,餐廳瀕臨倒閉。后由天和祥店主張文炳牽頭以合股形式租賃該店,改名為和記松鶴樓,經營蘇幫正宗名菜。松鶴樓又坐落在市內一條古老而繁榮、熱鬧的觀前街的中心點,故遂成為名流聚宴的場所。
9.黃天源——炒肉面 蘇州玄妙觀隔壁的黃天源,是家響當當的糕團老字號。大家都知道蘇州黃天源是賣糕團出名的,哪知道黃天源也賣面,而且黃天源賣的是一碗蘇州極品炒肉面。黃天源從大門口到里面都是擺放著蘇州糕團和土特產,待走到店堂里面最深處才看得到賣面和餛飩的柜臺,除了純炒肉面外還有爆魚炒肉面、悶蹄炒肉面等等。
10.老陸稿薦——爆鱔 從觀東的醋坊橋走入觀前,首先看到的第一家門面就是蘇州百年老店"陸稿薦"。以"醬汁肉"名揚姑蘇的陸稿薦在蘇州老字號中也可稱老了。康熙二年(1663年),陸稿薦初創(chuàng),當時是一家普通的肉鋪,現(xiàn)在面食和醬肉齊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