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思維原理 王春明 太極原理是太極思維的產(chǎn)物,已是太極思維的理性表現(xiàn)。太極思維所展示的是更深刻的精神和法則,代表了事物的普遍性本質(zhì);它所展示的一系列寶貴思想,可以化為人們遵循的原理,原則和方法。自然,這些原理,原則和方法對于人們從事現(xiàn)代化管理有著不可忽視的積極意義。 太極原理,已稱易理。易之理,乃窮宇宙之本源,萬物之始終,社會之進化,人類之謀事的根本法則。易之理,已乃天道,地道,人道,事道生生不息變動之理。 太極原理按其邏輯規(guī)論如下; 1,陰陽之理; 【一陰一陽之謂道】。萬事萬物無不陽中有陰,陰中有陽。古人云;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演萬物,萬物生生不息而變化無窮。一陰一陽的相反相成,運轉(zhuǎn)不息,為宇宙萬事萬物盛衰存亡的根本,這就是道。 因此,太極為一,陰陽為二,萬事萬物萬變不離陰陽。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由簡化繁,由小變大,有理有序,有章有法,有根有據(jù),莫不由陰陽所定。 2,簡易之理; 易則易知,簡則易從。就是說容易則易于知解,簡易則容易遵從。探究尋找恰當(dāng)?shù)?,適宜的,方便的正確方法,是一切科學(xué)的真諦,是一切科學(xué)精神的真髓,已是把握事物法則的根本道路。所以尋求正確的方法,是為事之根本。 3,變易之理; 變易是宇宙的根本精神,是生生不息之理。變易之理,反映了事物變化的下列特征;(1)事物發(fā)展生生不息;(2)世界在變化和運動中具有著時間的延續(xù)性;(3)事物是新陳代謝的。 變易之理反映了事物永恒發(fā)展和不斷進取的特征。 4,不易之理; 不易之理所表明的是不論事物如何千變?nèi)f化,生生不息,新陳代謝,但事物內(nèi)在本質(zhì)及規(guī)律是永恒存在的。因此,不易之理要求人們具有自強不息,健而恒久的精神,已即是不斷創(chuàng)新,不斷發(fā)展的精神。這種精神是揭示天道自然法則,社會人倫法則的理性保證。 5,中正之理; 中正之理所表示的是一條【中和,中正】,的道理。依中正之理辦事,才能給人以和諧的美感,只有居中,才可以四通八達;只要凡事勿過勿不及,就是【居中】【適中】【得中道】;深得中道的人,才能事業(yè)發(fā)達,諸事如愿。 6,系統(tǒng)之理; 屬卦象象意之理。整個【易理】八卦,演化成六十四卦的先后程序;以其事象,物象的組合與卦理的序列,到所論論及的宇宙觀,人生觀等,無不充滿系統(tǒng)之理。系統(tǒng)之理是至明之理,它所包含的精義,即;巧妙組合,合理排列,上下相應(yīng),彼此溝通,左右融合,無暇無隙,整分有序,協(xié)調(diào)統(tǒng)籌等都帶有永恒的意義。 7,天人和一之理; 【天人和一】之理表明,宇宙,天地,自然與人類社會處在一種相互聯(lián)系,相互依傍的關(guān)系之中。 8,人居中位之理; 人居中位之理表明,既然人是宇宙精靈,又處在天地之間的中心地位,那么,人是世間最可寶貴的因素。在人道與事理之間,在人的發(fā)展與環(huán)境之間,在天,地,人之間,要重點抓好人的工作。要順天之理,遁地之命,按著人的特點,需求,欲望去推動,啟動,開發(fā)人智。把做人的工作放在一切工作之首位。盡人之性,盡情之理,盡道之明,去把握人間的規(guī)律。這樣才能順天道,合地理,符民情,達到預(yù)定目的。 9,民本之理; 民本之理,已可稱民為邦本之理。民本之理強調(diào),為證者要以民為本,一切以民愿為依歸,要親民,利民,保民,養(yǎng)民,教民。 10,人治之理; 人治之理是指以【人為】為主體,而人為者應(yīng)是圣人,大人,君子之所為。這三類人格的典型是易卦之中反復(fù)講道的。人為者,非大人,圣人不足以領(lǐng)導(dǎo)全民;非君子不足以服務(wù)人群。人治之理的基本要義是,為政者需要與民有共同的愿望和理想;同時已要具備相應(yīng)的品德和才能。這樣才能達到【同聲相應(yīng),同聲相求】。 11,力行之理; 力行之理是易道的本源,是太極思維所倡導(dǎo)的主要精神之一。天道地道的運行是永恒不變的,人們應(yīng)效法天道地道法則,剛毅堅強,不斷求索,不斷創(chuàng)新,不斷進取,要有至誠不息,不息則久的精神。 力行的本質(zhì)是為眾人生命,生活,生存,興盛而生,而工作。此道是天道,已是行仁之道。 12,事為之理; 事為即是事在人為。 13,仁義之理; 仁義之理已是盡人性之理。仁是心之德,愛之理;義是心之制,事之適。人類只有實行仁愛,才能創(chuàng)造和諧,維系和諧,發(fā)展和完美和諧。和諧是天地間所需要的。 14,元之理; 在事理上,以元為起點,有步驟,有順序,有計劃,有準則的意義。 15,亨之理; 亨為順,為奉獻,為安,為吉,為和諧,為團結(jié)。 16,利之理; 利之意是指造福于人類的公利,是為眾人謀利。 利為宜,順,益;如利之于事,則有敏捷,果斷之意。 17,貞之理; 貞之意可為中正,堅定,固定,信義。 18,德治之理; 德治之理,就是倡導(dǎo)人與人之間,上下左右之間要講禮儀。其身正,不令則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應(yīng)正德善俗,進以正,行之端,方能通達成功。 19,法彰之理; 法彰之理,主要強調(diào)的是君子要使人民明法,懂法,守法,遵法。 20,治術(shù)之理; 治術(shù)之理正如系辭說的;【鼓天下之動者存乎辭,化而載之存乎變,推而行之存乎通,神而明之存乎其人,默而成之,不言而信,存乎德行】。 以上20條基本原則,是太極易理的講述,已是思維技能的初探。 |
|
來自: 立體哲學(xué) > 《思維學(xu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