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黑丝制服一区视频播放|日韩欧美人妻丝袜视频在线观看|九九影院一级蜜桃|亚洲中文在线导航|青草草视频在线观看|婷婷五月色伊人网站|日本一区二区在线|国产AV一二三四区毛片|正在播放久草视频|亚洲色图精品一区

分享

金融投機與風險控制 游念東

 云霄麗日 2014-01-16


游念東講述:波浪理論詳解

  (2013-03-16 23:45:56)
標簽: 

雜談

金融投機與風險控制 游念東

金融投機泛指在二級市場的證券交易、外匯市場的匯率交易、期貨市場(包括商品期貨、指數期貨等)的差價交易等。

風險控制指通過合理設置盈利目標和虧損幅度來確保在單位時間里的總交易水平結果為盈利。

金融投機與賭博有什么區(qū)別——為什么賭博不能成為投資手段的一種

在所有的賭博形式中,最常見的當屬賭大小點,其基本賠率為1賠1。由于賭大小點的成與敗完全取決于概率,而1賠1的賠率規(guī)定是無法確保我們必然獲勝的,所以面對賭博只能抱“小賭愉情”的態(tài)度而不能傾力而為。但是,假如能夠改變一下規(guī)則,情況將會怎樣呢?

如果把賠率改為1賠2,結果就不一樣了:

假如我們將全部的籌碼分為5等份,每次下注時只下一份,即使成功率低50%的平均概率、假設為40%,5次下注完畢后的平均結果亦為:贏2次x 2-輸3次x 1=1。即連續(xù)投注5次在理論上有機會凈獲勝1次,即有可能穩(wěn)定地贏得20%的“本金”。雖然我們無法改變賭博的賠率,但我們卻可以根據上面的推演思路建立讓我們得以穩(wěn)定盈利的金融投機模式。

成功建立該模式的第一要素是要能證明當我們選擇在某特定時機買入某股票(或其他金融商品)時,今后展開的行情無論是上漲還是下跌,都能夠必然到達預期的價格位置:也就是說,未來行情的演變只有A結果和B結果2種可能,只要今后不出現A結果則會必然出現B結果。由于時間越長則行情的變數越大,所以理論上說.在越短的時間內、上述“非此即彼”的結果出現的機會就越大:于是,為了確保出現“必然”的結果,我們必須放棄所謂的“長線”、也就是要把時間因素忽略掉。

成功建立該模式的第二要素是必須將每次投入的資金盡可能地拆細,這樣才能靠高成功率來取勝而不是依賴運氣。

如何看待未來行情在運行結果上的必然和或然

雖然我們共同認為“未來”是不可預知的,但不等于說未來行情是完全不能夠被把握的。由于行情不是漲、就是跌,所以理論上講我們把握未來行情的成功率至少也應該能夠達到50%。但是,由于金融投機存在交易成本(手續(xù)費)問題,所以我們除了需要實現成功率(即成功的凈次數比)以外,還需要解決成功值(即每次交易可捕捉的行情幅度)的問題。這就需要我們承認有2個概念一趨勢和關口一是客觀存在著的并且其有可能被我們所認識和把握到一定的程度。由于行情呈趨勢運動,于是我們可以據此從事價格投機:但由于行情的運行的過程通常是不可知的,于是我們必須控制投機風險。

image

如果不討論因果問題.我們可以假定任一行情結果都是注定了的,其變數只是運行的具體過程。

image

風險與機會永遠是呈正比的.有效控制風險的途徑之一是合理配置每次所投入的資金比例。

imageimage

從通俗的意義上講,趨勢有兩個含義:以上升趨勢為例,假如我們確信上升趨勢尚未完結,那么它必然將反復創(chuàng)新高——即其運行特征是反復向上的突破而不是以局部的區(qū)間震蕩為主要表現。

本文所說的關口也叫技術關口,主要是主要是指行情在歷史上形成的高點和低點:因為,當我們提及突破這個概念的時候、通常包括這樣幾類含義:1、對某最高價位或最低價位的突破:2、對某成交密集區(qū)的突破:3、對其他有特殊意義的價位關口的突破。

仍以上升趨勢為例,趨勢的另一個表現特征是:假如行情不會跌破某不應該跌破的位置(關口).那么今后其一定會升破某應該升破的位置(關口)。簡單一句話即不創(chuàng)新低、必創(chuàng)新高—二假如我們可以適當地將時間因素稍作忽略的話。

但是.時間因素畢竟是不能被絕對忽略,因此我們還必頦將上述內容作一下修正:假如行情不會跌破某不應該跌破的位置,其今后可能的運行結果用波浪理論的概念來概括的話就是:一切上升行情或為會創(chuàng)新高的推動浪,或為不會創(chuàng)新高的反彈調整浪。也就是說:前跌幅的50%的反彈位置或前推動浪升幅的61.8%的位置均為任一上升行情最有可能到達的目標——我們將其稱之為“基本目標”。

突破是一種很極端的價格運動結果:順向突破意味著原趨勢可以據此得以延續(xù),逆向突破則可能宣告曾經客觀存在著的趨勢運動已經終結以及與原趨勢運動方向相反的行情已經展開。但是,這里還有一個行情規(guī)模和行情級別的問題需要考慮。

imageimage

所謂投機.指的是在愿意付出一定代價的前提下來把握某個特定的機會。這里涉及到2個很重要的概念:

1、是投機是有代價的,并且這個代價應該在事先就已經確定好了:2是投機的目標也應該是往事先就已經確定好了的。只有事先就已經確定好了目標和代價,才可以對所擬訂的投機行為做出評估。

由于行情的非漲即跌特性,也由于投機應該是一次性的行為,所以我們在作投機決定的時候不宜也不必令該行為過度復雜:既無萬全之策,惟有盡量把握重點——趨勢;一切投機均有可能失敗,我們能夠努力做到的惟有盡量將損失控制在最合理的范圍.

由于趨勢具有非此即彼的特征,故突破是最強烈的確認信號:因此,順向突破意味著機會的來臨,而順向突破以后再度發(fā)生逆向突破則宣示著風險或將誕生。

就價格運行方向而言.如果不過度考慮時間因素,其最終都以突破為主要表現形式。

如何利用趨勢的表現特征來制訂交易策略

1、捕捉轉折點:在創(chuàng)新低以后重新回到前低以上就可以開始試著介入,然后隨著趨勢的不斷確認再逐漸加碼,按照這個的的模式操作、通常止損的負擔不會很重;

image

2、捕捉突破點,在確認向上突破有效以后介入。這種方式屬于順勢交易法、也可以用于短線加碼。

image

3、判斷擬捕捉的上升行情的性質:看看其屬于局部反彈的概率大還是“創(chuàng)新高”的概率大。簡單的判斷法是:如果此前發(fā)生的下跌行情屬于穿頭破腳性質的,其后展開局部反彈的可能性相對比較大(當然并不是說在此背景下就一定不能直接創(chuàng)新高);假如此前發(fā)生的下跌行情僅僅表現為區(qū)間震蕩式的回落,那么其后展開的上升行情創(chuàng)新高的可能性就很大了——即可能進入新一輪的上升推動浪。

image

上面是以英鎊/美圓在近一年里的走勢為例,看看如果簡單地應用上破買進、下破沽出的交易模式可能導致什么樣的交易結果。破的標準有2個:1是向外突破——其通常意味著趨勢的延續(xù),2是向內突破——其通常意味著原趨勢發(fā)生了反轉。統(tǒng)計表明:如果我們能夠嚴格遵循趨勢理論來安排每一次操作,在單位時間里的平均交易結果是有可能實現穩(wěn)定贏利的。

image

對上面圖表的模擬交易是在完全不考慮分析者個人經驗的情況下,機械地按照某種既定的模式米安排的交易??梢娫谥箵p的保護下,順勢而為的成功率是能夠超過50%的。

image

說明:當行情從C跌破N1以后就意味著a-C上升行情基本結束一一假如后面不再有新的買進信號的話.

為什么后假設在D介入呢?那是因為d跌破了a、而D又回到了a以上;于是我們可以假設C-d下跌行情可能已經結束了,由于d跌破了a,所以首次上升一般部只能表現為區(qū)間反彈;由于N2 -e表現屬強勢調整,所以我們可以期待e以后有機會展開與d - N2上升幅度規(guī)模相當的上升行情,當F突破C以后,可能意味著更大的升勢將展開,所以理論上是應該積極介入的:此時面臨的問題是如何合理設定止損:由于在圖形上找不到理想的設定止損的參照位置,我們只好根據對G的預期來反推f的位置一一比如以F-G的l/3作為止損.

image

如何看待和因應價格運動的“不確定性”

所謂價格運動的不確定性主要有3個含義:1是價格運動在起止時間上具有不確定性,2是價格運動的最終目標具有不確定性,3是價格運動的運行節(jié)奏具有不確定性,即沒有絕對的先例可循。

價格運動的“不確定性”并不是說我們無法預測和確認價格的運行趨勢和可能的漲跌目標,而是提醒我們要放棄追求精確測算底部頂部的努力.換句話說,我們只能試圖把握有把握把握的行情或機會.

波浪理論詳解

技術分析也叫圖表分析,具體指在對歷史行情進行匯總、整理、統(tǒng)計和歸納的基礎上運用幾何方法或數學模型等方式進行分析,找出其運行的特點和規(guī)律、進而預測其今后可能的運行趨勢并據此制訂投資策略。常見的技術分析方法有趨勢分析法、圖表形態(tài)分析法、數學模型分析法(例如應用各種指標進行的分析)、統(tǒng)計分析法等。

趨勢 技術分析所說的趨勢指的是行情穩(wěn)定地、有規(guī)模的、長時間地朝著既定方向的運行。趨勢分上升趨勢和下降趨勢兩類.

關口 對行情在運行過程中起著支撐或阻礙作用的價位或價位區(qū)間。主要有成交密集區(qū)關口、歷史關口、心理關口和技術關口等..

推動浪 與價格在特定時間運行趨勢方向相同的行情,分上升推動浪和下降推動浪兩種。其一般具有在單位里波動幅度大、運行速度快、方向性強等特征。

調整浪 與推動浪運行方向相反的行情,就性質而言屬于推動浪在運行過程中發(fā)生的停頓和休整.通常對上升推動浪的調整稱之為“回檔”,對下降推動浪的調整稱之為“反彈”。其一般具有在單位時間里波動幅度小、運行速度緩、方向性不強等特征。

image

附:如何畫趨勢線

image

imageimage

道氏理論與趨勢

“道氏理論”的創(chuàng)始人就是一直沿用至今的英國最重要的股票指數之_-—“道瓊斯指數”一——的編制人,是他們首了技術分析的先河.也是他們第一個提出“趨勢”的概念——股票指數的產生本身就是建立在“趨勢”理念的基礎之上的.趨勢是一種客觀存在—打開任何一幅股票的長期走勢圖、你都會很真切地感受到達一點(圖 1):

image

上圖非常清晰地顯示了趨勢運動的表現:交替上升和交替下跌.

趨勢的存在具有穩(wěn)定性和持續(xù)性——即它會在相當規(guī)模的空間里持續(xù)運行相當長的時間(見圖1);

趨勢的存在和演變還具有規(guī)律性——即我們有可能做到對其“事先”感知或在“事后”第一時間對其予以確認.(以下是道氏理論對趨勢發(fā)展和演變的確認原則)

道氏理論關于趨勢演變的圖解

image

由于道氏理論產生的地點(美國)和誕生的時代(美國股市持續(xù)發(fā)展時期)有其歷史的特殊性,在投資風險日趨增大的今天、傳統(tǒng)的道氏理論已經不能充分滿足股市發(fā)展對技術分析的要求了:比如現在的股價雖然在宏觀上依然會呈趨勢運動,但階段性的漲跌頻率比以前已經高了很多、階段性的漲跌幅度也很大,機械的“長線投資”模式已經不能充分滿足“資本追逐的是在單位時間的利潤最大化”這樣的目標:而道氏理論恰恰又不涉及與行情運行目標測算有關的內容,并且也沒有具體闡述應該如何區(qū)分不同規(guī)模、不同級別的行情等,當然,構成道氏理論理論核心的部分——對趨勢的發(fā)現和闡述——仍是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梢赃@樣說:只有在揭示趨勢的客觀存在和趨勢的存在和發(fā)展呈規(guī)律性以后,技術分析才有了成立和發(fā)展的基礎。波浪理論就屬于對道氏理論的發(fā)展和完善.

波浪理論

一、 學習波浪理論的思想準備準備

在正式進入波浪理論的學習之前,大家有必要注意以下幾點:

1、波浪理論并不是“橫空出世”的理論,它是在高度概括、總結歷史上已經成形的技術分析理論、流派和分析技巧的基礎上產生的并且仍在不斷完善的一個理論體系。

2、波浪理論沒有特別獨特的分析技巧,其側重于思維方法的建立:所有與趨勢分析、圖形分析、指標分析、價量分析有關的分析理論和技巧均可適用于波浪理論的應用。

3、波浪理論講究辯證分析,其追求的不是分析方法的排它性和分析結論的唯一性;應用波浪理論要具有鑒定和辨別不同規(guī)模行情的能力以及要具有相當的空間想象力——因為波浪理論認為市場里沒有發(fā)生不了的行情,只有沒發(fā)生過的行情。

4、盡管行情不是漲、就是跌,但波浪理論仍然承認有暫時無法確定性質的行情存在——尤其是在面對“突變”的行情時、波浪理論也是會措手不及的,它唯一能做到的是在第一時間論證“突變”行情的性質及其可能的演變結果;所以,波浪理論倡導的是:只設法把握能夠把握的行情。

5、必須時刻牢記:市場(的運動)是絕對的、波浪(理論)是相對的:不是市場因循波浪(理論)而變化,而是波浪(理論)在應對市場變化的過程中不斷完善和發(fā)展。

波浪理論的基本內容

波浪理論中關于浪的定義是這樣的:行情從某相對確定的(或日獨立的)起點(高點或低點)運行到某相對確定的(或曰獨立的)終點(低點或高點)的過程。由于對起點和終點的確定標準的不同,對浪的確定標準也是有多種多樣的。以下就是關于波浪理論的一些基本內容:

1、波浪理論在總體上屬于趨勢理論,其認為價格運動呈趨勢運動,且該趨勢具有規(guī)律性:

2、價格運動呈漲、跌交替循環(huán)?!安ɡ恕逼鋵嵵傅木褪切星榈臐q跌交替循環(huán),每次循環(huán)結束再進入更高一級循環(huán),由此往復直至無窮。.‘

3、波浪理論認為價格運動主要表現為以上升趨勢為主、下跌走勢為輔,下跌總的說來是對上升的調整。從總體來看,其運動特征之一是每次下跌調整的底部在不斷地抬高。

4、波浪理論認為:當價格進入階段性的下跌趨勢時、其間局部發(fā)生的上升走勢就不再是趨勢的主導、而“降級”為對下跌趨勢的調整——俗稱“反彈”。在一般情況下每次“反彈”都會受阻予此前的次高位。

5、組成波浪理論的三大部分內容是:浪的級數、浪的形態(tài)、浪的規(guī)模。對應的分析技巧主要是:趨勢分析、圖形分析和黃金分割計算法。

6、波浪理論不把對“量”(即成交量)的研究作為重點,其認為在價格的變化過程中已經囊括了一切市場背景和市場現象(尤其是在對外匯市場里、對匯率走勢的分析是不涉及成交量這個概念的,但依然不影響波浪理論對行情漲跌交替循環(huán)演變過程的描述(圖解):

image

15浪模式 如圖所示:任一級別的漲跌循環(huán)都由8個浪組成,我們將構成與運動趨勢方面相同的行情稱之為推動浪、其一般由5個子浪組成(通常用數字注明);與運動趨勢方向相反的行情稱之為調整浪、其一般由3個子浪組成(為與推動浪相區(qū)別、通常以英文字母注明)。

2)完整的循環(huán) 圖示中1—5浪完成后、其共同構成高一級別的推動浪的第一浪(為便于區(qū)別不同級別的浪、標準方法通常是在數字(或字母)以外加括弧或采取其他同樣直觀的方法(比如用羅馬數字)加以區(qū)分);進一步說:由于(1)浪屬于推動浪、故由5個子浪組成;又由于(1)浪呈上升趨勢,故其子浪中方向向上的1、3、5浪為低一級別的推動浪、2、4浪則分別為1、3浪的調整浪。

(1)浪完成后進入(2)浪。由于(2)浪是(1)浪的調整浪,一般會由3個子浪組成、分別以a、b、c浪表示。

到了(5)浪完成后意味著更高一級別的某推動浪已經完成(在習慣上一般用羅馬字母Ⅰ、Ⅱ、Ⅲ表示),其后進入對該推動浪的調整浪;由于Ⅱ浪屬于調整浪、故應該由3個組成浪構成(即(a)浪、(b)浪和(c)浪);又由于其整體處于下跌趨勢,故處于下跌的組成浪——即(a)浪和(c)浪)——成為了推動浪、由5個子浪組成,而該期間處于上升的組成浪——即(b)浪——成為了調整浪、由3個子浪組成。

現在,讓我們統(tǒng)一一下對不同級別的“浪”的稱呼:**浪(大浪)的組成浪(中浪)的子浪*(小浪)

【注:以上說明為波浪理論中最重要的“框架”部分,務必了解透徹】

3)復合結構 波浪理論歸根結底講述的是行情的主與次——就是所謂的推動浪與調整浪的交替循環(huán)。推動浪未必指的是上升行情、只是指“當時”趨勢的方向;當行情進入下跌趨勢時、推動浪即由下跌行情構成;由于推動浪是由5個子浪組成,所以下跌推動浪也可能以5個組成浪的形態(tài)結構展開。

如上圖:初級循環(huán)由5個浪加3個浪來完成,中級循環(huán)是由21個浪加13個浪來完成,分別是上5—下3—上5—下3—上5—下5—上3—下5。

繼續(xù)分解就進入高級循環(huán),高級循環(huán)由144個浪來完成。這144個浪的順序是

上5—下3—上5—下3—上5(構成大一浪)—下5—上3—下5(構成大二浪)——上5—下3—上5—下3—上5(構成大三浪)—下5—上3—下5(構成大四浪)——上5—下3—上5—下3—上5(構成大五浪);下5—上3—下5—上3—下5(構成大A浪)——上5—下3—上5(構成大B浪)——下5—上3—下5—上3—下5(構成大C浪)

image

換種表述方法:基本循環(huán)的順序是 推動浪-調整浪-推動浪-調整浪-推動浪——推動浪-調整浪-推動浪……

這種表述最有價值的一點在哪里呢?那就是:調整浪之后一定是推動浪!

所以,確認調整浪以及準確判斷調整浪結束是至關重要的,因為能夠準確判斷調整浪結束、也就能夠及時捕捉下一個即將爆發(fā)的推動浪。

如何判斷行情處于調整浪呢?

1看成交量、行情進入調整浪時成交量會明顯遞減,2看形態(tài)、調整浪整體來說屬于收斂形態(tài),3看力度、即推動浪在較短時間運行的幅度調整浪即使在更長的時間里也無法完成。

但是,調整浪又是最難把握的:調整時間、調整幅度、調整級別等都不容易把握;比如“推動浪——推動浪”只可能發(fā)生在“5——A”浪、“C——1”浪時,但在“A”沒有跌破“3”以前、誰也不能絕對地否認其不是某次一級別的調整浪;同樣,在“1”沒有升破某重要的“次低點”時、人們也經常會將其誤認為是局部展開的反彈行情。

雖然波浪無時無處不在,但在日線圖和周線圖上的表現會更可靠、更具規(guī)律性。

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各個“浪”的形成和各自的運行特點:

首先,基本漲跌循環(huán)是8個浪的交替:當上升為行情的主導趨勢時,整個上升過程可以分解成5個階段(簡稱為“浪”)、即上升(推動浪)一(局部)下跌(調整浪)—上升(推動浪)一(局部)下跌(調整浪)一上升(推動浪),其合起來共同組成某個高一個級別的上升推動浪;然后進入對該上升推動浪的全面調整(即行(即行情向下運動),整個下跌過程可以分解成3個階段:即下跌(推動浪)一(局部)上升(調整浪)一下跌(推動浪);

需要強調的一點是:雖然波浪無時無處不在,但其在日線圖和周線圖上的反映會更可靠、更具規(guī)律性。

4)容易出現的錯覺

真實的行情是不可能象上面的例圖那樣具有如此鮮明的波浪特征的,因此在實際數浪過程中要特別注意2點:1是不要隨便以為“5浪”結束了,2是不要錯把“Bc”當成新的推動浪

在不同級別波浪位置上的各個子浪的特點

上升“1”浪和調整“2”浪

“1”浪就有3種:分別是(1)浪1、(3)浪1和(5)浪1

1)浪1和(1)浪2

(1)浪1屬于從“歷史”底部首次“崛起”,在總體上仍處于做底狀態(tài),在一般情況下,其上升力度和升幅都會相對有限,從形態(tài)特點上看一般表現為上升力度較弱、上升速度較慢、上升過程一波三折。此時市場容易以為其不過是此前已經存在著的熊市中發(fā)生的一次局部反彈,故在整個上升途中不斷地會有“解套盤”涌現令其上升征途步履維艱、隨時都有可能夭折;緊隨其后展開的子浪2的調整幅度自然也就會比較深、經常會幾乎吞滅其全部升幅。

就目標而言,該1浪的升幅經常為此前跌幅的23.6%—38.2%;而該2浪的調整幅度則可能會超過1浪升幅的61.8%。

image

3)浪1和(3)浪2

(3)浪1由于底部已經完成,市場出現惜售現象,此時一有利好消息即可發(fā)動升勢;加之這時的市場人氣已經充分聚集,許多“價值”被嚴重低估的股票因有回歸價值區(qū)域的要求而會受到狂熱的追捧。所以(3)浪1作為升勢確認后的主升浪中經常是以“井噴”的態(tài)勢展開、上升速度相對較快,成交量也顯著放大、;與之相伴隨的(3)浪2的調整幅度自然也就會比較有限、有時甚至在不知不覺中就已經結束了。

目標方面,該1浪的升幅經常為(2)浪〈即此前的大一級(1)浪的調整浪〉的61.8%或(2)浪的子浪c的等幅以及(1)浪〈即此前的大一級(1)浪〉的61.8%;而該2浪(即(3)浪1的調整浪2)的調整幅度則經常小于50%。

image

5)浪1

(5)浪的子浪1有兩種表現:當(5)浪以楔形的態(tài)勢運行時,該1浪經常是3個推動浪里升勢最猛、升幅最大的一個浪;而當(5)浪有走延伸浪的趨向時〈其預兆是此前的(3)浪表現平平、即與(1)浪的規(guī)模不相上下,但是其后的(4)浪卻調整充分且顯示出強勢特征〉、該1浪經常是直接突破(3)浪頂。與之相伴隨的子浪2的調整幅度開始加深、持續(xù)的時間也開始增長。5浪1由于牛市余威尚在,故經常成為5個子浪里最大的一浪。

image

3

“3”浪也有3處:(1)浪3、(3)浪3和(5)浪3。

特點:由于底部已經完成,所以“3浪”經常是以“井噴”的態(tài)勢展開;此時成交量突然放大、行情一路狂飆、許多歷史阻力關口都被輕而易舉地突破——在期貨術語里經常稱之為“多逼空”行情。

“3”浪的最重要特征是:在“1、3、5”3個推動浪里、3浪不能是最小的浪【注意:并不是說一定是最大的浪。】,而在多數情況下“3”浪經常是升勢最勁的一個上升浪。當與其所處同一級別的1浪處于啟動升勢地位的時候、該3浪一般具有“爆發(fā)式上升”的特點(請參閱“深發(fā)展”圖解);當其處于(3)浪的子浪3時則更具有持續(xù)攀升的特征(請參閱“億安科技”圖解1;只有在處于(5)浪3且該(5)浪將以楔形的態(tài)勢運行時,該3浪可能會小于同一級別的1浪的規(guī)模(請參閱“上證指數”圖解2)。

“3”浪為什么會經常在3個推動浪中最具上升動能呢?

由于“1”浪是從相對的“底部”啟動升勢,市場人氣經常還處于渙散狀態(tài),“高”位“套牢”的大量籌碼制約了股價快速上揚;但經過“2”浪整固以后,一方面在相對的低位可以積聚相當的籌碼、另一方面因市場對“1”浪底有了較為廣泛的認同以后也會發(fā)生“惜售”心理,二者都構成支持股價再度上攻的基礎和動力。所以,一旦股價有效突破“1”浪頂部、跟風買盤即會迅速涌現——這也是“3”浪的特征之一:成交量顯著放大。

4

“4”浪也有兩個重要特征:

一是“4”浪底不得低于“1”浪頂、

二是“4”浪與“2”浪的特征呈相反對照。

在這里、“相反”有兩個含義:

一是形態(tài)特征(即復雜程度)相反。假如2浪以大幅度上落的形態(tài)完成調整時,4

浪則經常以平勢調整的態(tài)勢來運行——反之亦然。

二是持續(xù)的時間一長一短。假如2浪調整時間過長,則運行到4浪時基本只會做短時間調整——反之亦然。

“4”浪還有一個特點,就是高一級的“4”浪底經常不會低于此前低一級“4”浪的底部。

image

5”浪

5浪可能的運行結果與此前運行的3浪運行的完美程度、4浪的調整程度有關

第一,當3浪走得非常成功時、5浪可能處于“出貨”行情的地位,在形態(tài)上一般會表現為楔形(即震蕩上揚,參見上圖);當“3”的走勢非?!巴昝馈鼻摇?”浪的調整稍欠充分時、“5”浪的規(guī)模將和同一級別的“1”浪大致相仿;而當3浪運行得差強人意但4浪卻修復得比較成功時,5浪一般將取代3浪的地位(請參閱“億安科技”圖解2)。

第二, 5浪5經常呈楔形,且組成浪也經常為3-3-3-3-3結構,這時的1浪經常是最大的組成浪、3浪次之、5浪最??;在處于“3”浪5的位置時、該5浪經常走延伸浪—即與該3浪規(guī)模相當甚至超過3浪的升幅;而當處于(5)浪5且該(5)浪將以楔形的態(tài)勢運行時,5浪可能會成為同一級別里升幅最小的推動浪。

第三, 伴隨著5浪展開的經常有價量背離、指標背離等現象;

image

A浪、C

特點:A浪和C浪的走勢經常相反——當A浪的表現極其兇悍(即一口氣跌破5浪的起點)時、C浪經常呈失敗走勢(即小于A浪,一些雙底就是這樣產生的),而當A浪跌勢較緩且B浪也表現得步履蹣跚時、C浪則經常呈延伸狀態(tài)。

C浪與A浪之關系:

基本上三大比例關系:可以是C浪=A浪,也可以是C浪=A浪*1.618,還可以是C浪=A浪*0.618“C浪=A浪”的時候我們稱之為“平勢調整”、“C浪=A浪*0.618”的時候我們稱之為“失敗的C浪”。

image

什么時候會出現“失敗的C浪”呢?一是A浪走爆炸浪——也就是以5個組成浪的態(tài)勢展開——的時候:其整體形態(tài)為“5—3—3”;二是需要與相鄰的同級別的調整浪呈相反對照的時候(就是平常所說的“當2浪表現得比較復雜時、4浪一般呈簡單調整”)。

image

B

特點:B浪也叫“多頭陷阱”,基本屬于莊家自救式的行情,所以隨時都有可能終結。其或表現得極其兇悍、或運行得相當復雜,因此會誘惑一些人誤以為是新一輪上升推動浪展開了而跟風追買以及對“暫時”的被套不以為意。

image

B浪有時也會呈三角形整理,此時的B浪經常不會超過A浪之子浪4的范圍(見下圖)

image

關于各個浪的運行目標計算原理和大致的應用方法

大約有超過90%的技術分析使用者都不很了解關于“目標測量”方面的理論及其應用。而若不能對股價的運行(漲或跌)作出一定程度的目標測量,即使能夠對股價運行趨勢作出正確判斷、但在具體操作上可能將可能仍將無所適從。就拿所謂的“抄底’’來說,任何理性的但又不了解“目標測量”技巧的股民都只能是可望難及:因為大的下跌行情總是從小的跌勢開始的、而小的跌勢又是經常發(fā)生或經常存在著的――于是就無所謂什么是底、哪里是底因而也就無法“抄底”了。

由于股價無論在宏觀上還是在微觀上都表現為漲跌交替循環(huán),所以“順勢而為”的投資理念可能會經常面臨無法應用的尷尬:在跌勢中偶爾也有局部的“漲”、這時買進算不算“順勢”?在升勢中偶爾也有階段性的“跌”、其又會不會是某熊市的開始……等等。正由于股價波動是漲跌交替的趨勢運動,所以、人們會經常感到這樣的困惑:面對下跌,不知道其究竟屬于局部的調整、還是屬于整體“熊市”的開始。于是,當股價上升到一定程度以后、人們往往不敢再介入該股.――因為人們都知道沒有永遠的上漲、所以當股價上升到一定程度以后只要股價稍有回落人們就會擔心大的跌勢就此展開:又由于人們更普遍認同“股價沒有永恒的下跌”,故當股價脫離“高點”跌至與¨高點”有相當的距離以后、人們也就義無返顧地相繼介入了:這也是人們經常被套在“半腰”上的原因。

為什么愛抄底的人比愛迫高的人多,不敢追高的原因多在于——對未來行情的上升目標毫無把握。

因此,在從事趨勢研究的同時、還必須要有漲跌目標研究.

在討論“目標測量”之前,我們有必要先了解這樣一點:所謂“目標”主要是指基本目標、而非終極目標——換句話說是指相對目標、而非頂和底所處的絕對價位。進一步說:我們作“目標測量”需要實現的結果首先是確保該“目標”能夠穩(wěn)定地出現、在此基礎上爭取令該“目標”盡可能地接近“頂”和“底”。

目標測量的原則:

1、堅持“推動浪目標樂觀計算、調整浪目標保守計算”的原則;

2、把所有可能的目標結果都計算和羅列出來,較集中的目標區(qū)域最有可能成為最后的目標;

3、以能安全到達為最高目標、不要苛求能計算出“終點”價位;

4、要同時了解誤算的后果(即要有止損)

“目標測量”主要有以下幾種方法:

1、圖形測量法

借助圖標形態(tài)的特點進行漲跌目標測量主要兩類:一是以轉勢圖形為背景做目標測量、二是以調整圖形為背景做目標測量。其基本方法大致是這樣:

對于“頭肩底/頂”形態(tài),在頸線被有效突破后的上升/下跌目標位頭部至頸線的垂直距離的一倍。

上升三角形/下跌三角形在頸線被有效突破后的上升/下跌目標為三角形底/頂部至頸線的垂直距離的一倍。(雙頂/底的測量方法由此類推)

以調整圖形為背景的目標測量方法大致是這樣:既然有調整圖形、勢必有被調整的行情;當調整圖形結束后,繼續(xù)原趨勢方向運動的目標為原被調整行情波幅的61.8%、一倍或161.8%.

image

現在在我們就以0956(中原油氣)的日線走勢為例,該股上市伊始即震蕩走低,從2000年1月4日開始強力上攻、由4.80元持續(xù)攀升至7.85元;爾后進入調整(圖表上表現為楔形整理),調整結束后的理論上升目標以前度升幅的一倍計算、應為6.54(新一輪上升行惰的起點)+(7.85 -4.80) =9.59元(實際結果為9.69元)

2、百分比測量法.

當一輪持續(xù)的上升或下跌行情被確認結束后,我們首先只能假設在其之后展開的與該行情方向相反的走勢屬于對該行情的修正(即調整);對該修正(即調整)幅度的計算一般采取百分比測量法。最重要的幾個百分比參數為:23.6%、38.2%、50%和61.8%。

調整浪的運行目標一般為被調整的推動浪波幅的38.2%、50%和61.8%o

推動浪(1浪除外)的運行目標一般為前一個推動浪波幅的61.8%、100%和161.8%。

例如2浪對1浪的調整幅度經常會比較深,一般會大于50%、甚至大干61.8%:3浪由于經常是最具爆發(fā)力的推動浪.所以常常為1浪的161.8%-261.8%;5浪如果呈失敗態(tài)勢、經常為3浪的61.8%或與1浪相若,5浪在啟動行情時假如背景圖形基礎良好的話,其升幅可以與3浪相等(比如此前的3浪升勢迅猛、4浪又表現為強勢調整——旗尖形或箱形——時);當C浪走延伸浪的時候、經常為A浪的161.8%,但當其呈失敗走勢時則可能為A浪的61.8%;而在其共同組成的大調整浪處于平勢調整(浪)時,C浪則等于A浪。

B浪的運行目標最難判斷:當此前展開的A浪跌勢迅猛時、B浪可能以“V形反轉”的形態(tài)展開——俗稱報復性反彈”,此時的B浪可能會大下A浪的61.8%:而如果此時的B浪僅僅呈旗尖形或大箱形調整時,則反彈幅度通常在A浪的38.2%-50%左右。

=========================================================================

調整浪的運行目標一般為被調整的推動浪波幅的38.2%、50%和61.8%。

推動浪(1浪除外)的運行目標一般為前一個推動浪波幅的61.8%、100%和161.8%。

例如2浪對1浪的調整幅度經常會比較深,一般會大于50%、甚至大于61.8%;3浪經常是最具爆發(fā)力的浪,常常為1浪的161.8%-261.8%;5浪如果失敗,可能為3浪的61.8%;C浪走延伸浪的時候、經常為A浪的161.8%,但當其呈失敗走勢時則可能為A浪的61.8%;而在大浪處于平勢調整(浪)時,C浪則等于A浪。

=========================================================================

七、波浪理論的實戰(zhàn)應用

1、如何發(fā)現和確認“1”浪已經展開(這里重點說的是長期熊市結束以后展開的大1浪)

首先,由于“1”浪(除了剛上市的股票以外)是在C浪終結以后展開的,因此確認C浪終結是了解“1”浪是否即將或已經展開的基礎。判斷C浪終結與否可以從幾個方面來綜合觀察:一是形態(tài):看有無抵抗性下跌的趣味;二是與均線的關系:看均線組合有無交織現象;三看目標:看是否已經到達某重要的技術目標位;四看歷史關口:看“目前”價位附近是不是正好處于某歷史關口一帶;五看成交量:是不是已經持續(xù)萎縮到“慘不忍睹”的程度;六看換手率:看在“無人盈利”階段的換手率是不是居然也超過了200%甚至以上。

image

第二,在上述情況普遍存在以后,行情一旦突破最近的某一個局部高點、同時也突破了某一條重要的均線(比如20日線)或某一條重要的壓力線,這時“1”浪就有可能已經展開了。

image

第三,是否介入以及介入到什么程度、要看可能的運行目標(即上升空間)大概有多少。這個問題比較復雜。關于“1”浪的運行目標在所有波浪理論書籍里都是沒有涉及的,本人也只是在近10年的運用過程中捕捉一鱗半爪的市場現象、還遠不能作為理論或規(guī)律來介紹。比如:將“1”浪先作為“C浪”的調整浪來看待,那么可以按“C浪”跌幅的38.2%、50%、61.8%來計算“1”浪可能的上升目標。

image

2、如何在“2”浪運行過程中嘗試建倉

2浪有2個可能的背景:

假如“1”浪運行得極其艱苦,此時2浪擔負著確認底部的任務;如此則不宜隨便入市抄底,要等到比如均線組合由交織狀態(tài)向多頭排列演變、指標突破均衡線、成交量明顯放大等信號出來以后才能開始建倉——而在放量突破1浪頂部或某關鍵壓力線以后則可以加快建倉步伐。

image

②是當“1”浪以“拔地而起”之勢展示牛市的到來時,2浪一般會以三角形、旗形等形態(tài)完成調整。此時從均線的角度而言,調整的目的仿佛是為了等待均線跟上行情的上升節(jié)奏。因此,當行情“碰”到20日均線時一般就可以開始入市吸納了。

image

3、如何捕捉“3”浪行情

①大熊市之后的1浪多少帶有一些“修復”圖形的意思,只有當其后的2浪明顯出現抗跌以及惜售現象以后、市場才開始警覺可能真的見底了。這時候一有利好(事實上此時利空已經出盡了)、那些已經空倉的或者半倉的均會義無返顧地殺入。由于在低位沒有什么解套盤,所以一些所謂的“歷史關口”就都被輕而易舉地突破了——甚至連續(xù)漲停。由于個股上升的節(jié)奏不完全一樣,于是換股的現象就頻頻發(fā)生了——這就是3浪為什么會放量的原因。

image

②介入3浪既可以在突破1浪頂以后,也可以帶著止損的準備在2浪的尾聲悄悄進行——尤其是在行情突破2浪b以后應該果斷進場。

image

③3浪3是大家經常掛在嘴邊的術語,意思是如果趕上這種行情就跟買彩票中了頭獎一樣、剩下的只需要背錢的力氣和數錢的耐心了。所以,此時需要做的是收藏股票——也就是我們經常說的“捂”股。

image

④5浪3經常不是最大的浪,所以如果看見5浪1走得很酣暢就需要注意了:接下來的3浪的升幅也許只有它的波幅61.8%甚至都不及。

image

波浪理論在應用上最需要掌握的技巧:及時捕捉第3

從心理上說,我們都有抄底的欲望;從投資價值來看,最理想的結果是買在“3”浪的啟動之始。因此,對3浪的判斷就變得非常重要了;然而,一個問題總是存在兩個方面的:3浪肯定發(fā)生在1、2浪走完之后,但與之過程相類似的還有屬于反彈浪的C浪——對某下跌推動浪的調整反彈,A浪向上、B浪向下、C浪再上……。所以,當你以為某上升行情可以確認為是某3浪的時候、它也有可能是某C浪。

那么,如何區(qū)分究竟是某3浪還是某C浪呢?

首先,往回推算調整浪是否已經結束(包括子浪的組成是否可以確認已經終結、調整的形態(tài)是否有告一段落的跡象、調整的目標是否已到達某重要位置等);

第二, 該“1”浪是否具備獨立的推動浪的地位:即要觀察其是不是更象一輪反彈調整、有沒有調整浪的特征;

第三,該“2”浪見“底”時形成的底部與“1”浪底是否呈相反對照(簡單地說:是不是一個底屬于“尖底”、另一個底則比較厚重;位置順序不是非常重要,但是理想的結果是1”浪底屬于“尖底”、“2”浪底比較厚重,這樣有助于培養(yǎng)出“3”浪來);

第四, 再展升勢時,均線、形態(tài)、成交量等是否支持其構成“3”浪;

記?。喝绻皇?浪、極有可能就是某C浪了——就不要有太大的期望值了;而如果已經介入了、一旦跌破A浪頂即應止損出局。

image

4、如何應對“4”浪調整

首先,要客觀判斷此前是不是曾經有過一個3浪;

然后,要客觀評價此前的2浪屬于“復雜”還是“簡單”調整,這樣便于確定是該積極介入還是耐心等待時機的到來;

第三,要計算一下4浪最有可能的調整目標;

第四,要結合盤面特點決定是否等待中期均線逐漸靠近最近的價位;

第五,是在等待期間密切關注整個調整的特征以便于感知后面可能運行的調整節(jié)奏;

第六,假如可能運行旗尖形調整、看看指標有沒有出現“夸張”;(平常所說的旗形一般指平行四邊形,我這里說的“旗尖形”屬于小三角形調整。指標出現“夸張”一般在強弱指數上體現得比較明顯,具體特征是:當股價呈局部小雙底時,對應的強弱指數已經創(chuàng)了新低。)

第七,資金配置:分5份介入——進入4c時買1突破4a時加買1,其余3份靈活掌握。這樣操作的好處是萬一判斷失誤、止損損失不大。

補充一點:在調整浪運行中是可以嘗試逆“勢”開倉的、因為這只是逆小勢而順大勢,即使有些許被套也不必考慮止損問題——充其量只是建倉的價位不很理想而已。

image

5、如何評價以及介入“5”浪行情

首先仍然是要客觀判斷此前是不是曾經有過一個3浪;然后要客觀評價此前的4浪是不是可以確認已經結束了;第三要根據4浪的特點和調整的規(guī)模來感知5浪的威力大概能有多大——即其究竟可能是裂口式上升還是會呈楔形爬升;第四是不要試圖在5浪5的頂部出貨——因為我們都無法保證數浪無誤。

image

積極捕捉5浪行情

表面上看,5浪是最后一漲、似乎介入有危險;其實捕捉5浪行情是有價值的:

第一,這里討論的“浪”都是以周線圖為時間單位的,雖然5浪是所謂的“最后一漲”、但那只是“就‘浪’論‘浪’”——并非所有的市場人士都能有此共識的、因而也就不必過于擔心其會因賣壓過大而中途“夭折”。

第二, 5浪比較容易分辯:此前應該有過一輪完美的上升行情(即“3”浪)繼而展開充分的調整(即“4”浪)、一旦啟動“5”浪目標也比較容易計算——而且止損也容易設定:可以根據“4”浪底不得低于“1”浪頂的原理來鑒別對“5”浪的研判是否有誤。

第三, 可以借助指標(例如強弱指數RSI)的演變過程來判斷“5”浪是否成立以及據此確定進場時機

【附:波浪理論與指標分析——如何利用強弱指數RSI的演變來判斷和確認第5浪】

image

強弱指數RSI的基本情況

1. RSI的取值范圍為0-100%;

2. RSI常用的時間單位為6. 9. 12. 14.天/周;

3. 50%一線為牛熊分水嶺、20%以下為超賣區(qū)、80%以上為超買區(qū);

4. RSI從20%以下向上突破50%線屬于轉強信號,從80%以上向下突破50%線則屬于走弱信號;

5. 股價在時間上處于連續(xù)漲/跌的行情時會令RSI出現鈍化(即在超買區(qū)或超賣區(qū)內處于幾近無變化狀態(tài))。

RSI的特點及應用

1. 適用于趨勢線運用的一般方法也同樣適用于對RSI作分析;

2. 適用于圖表形態(tài)分析的一般方法也同樣適用于對RSI作分析;

3、RSI在形態(tài)上也具備“調整浪”和“推動浪”的特征,當然這并不等于其對應的行情一定處于“調整浪”或“推動浪”中,其對交易的參考意義僅僅體現在對“浪”的突破上。

4.原則上不宜單獨對RSI作分析,對RSI的分析只能作為輔助參考、應該將對RSI所作的分析與對主圖的分析相結合.

關于RSI的背離現象及應用

1. 概念: 股價在持續(xù)上揚時RSI一般會進入超買區(qū)、當股價呈局部回落時RSI則會掉回到50%線附近;當股價再度上揚并創(chuàng)出新高時RSI明顯呈呆滯升狀態(tài);待股價終于見頂反轉后RSI卻跌穿長期趨勢(支持)線,此過程即為“頂背離”(反之則為“底背離”)

2. 頂背離通常發(fā)生在走3.5浪時,即當股價在3浪中運行時RSI進入超買區(qū)、進入4浪后RSI則會掉回到50%線附近、待走5浪行情創(chuàng)新高時RSI開始明顯出現滯升、等到a浪展開后RSI表現為跌穿長期趨勢(支持)線。

3. 伴隨RSI頂背離的通常還會有價量背離:即股價續(xù)漲創(chuàng)出新高時成交量卻明顯萎縮;

4. 應用:

確認RSI“底背離”時若采用其它分析方法亦能證明其后市將進入升勢時可以開始少量介入,當RSI向上突破50%線時可加碼買進,在RSI進入超買區(qū)(即確認走第3浪)時還可以再短線追買(但要及時減持)、在RSI重返50%線并再度發(fā)出買入信號(即確認進入第5浪)時可重新介入;待頂背離確認時即予以清倉。

image

6、如何盡早感知和規(guī)避“A”浪

“5”浪終結前一般會有這樣一些技術現象出現:“3、5”浪價量背離、“3、5”浪指標背離等,因此當“5”浪一創(chuàng)新高就要開始嚴密注視其之運行節(jié)奏了:一旦有上述技術現象存在,就要看有沒有拉升乏力、K線走壞(比如出現“長陰”、“穿頭破腳”、“島形反轉”、“跳空反轉”之類的圖況)、均線交織等具體特征;寧可因提前了結導致利潤縮水、也不可被套以后由于被套而人為地為市場找可能繼續(xù)上升的依據——這樣會被套得更深。

image

7、如何利用B浪清倉

首先需要強調的是:B浪可遇難求,切不可明知道行情已經進入“A”浪卻不及時止損、而一味地等待B浪展開以期盼籍此解套退場。因為“A”浪經常極具殺傷力、容易持續(xù)下?lián)ザ鴰缀醪话l(fā)生反彈,“A”浪的跌幅經常達到1-5浪整個升幅的一半;而B浪雖有“多頭陷阱”之稱,但那不是針對升幅而言、僅僅只是說人們在“A”浪終于走完后誤以為整個熊市已經結束了而對B浪產生了錯誤的預期——以為是新一輪升勢已經展開。B浪的運行是復雜的:其有可能以報復性反彈的方式展開(此時行情顯得極其兇悍、凌厲),也有可能以接近45度角的形態(tài)呈“通道”上升——這也是典型的旗形反彈。由于其經常會持續(xù)較長時間,久而久之人們就容易忘記行情的下跌趨勢并沒有完全結束。

綜上所述,在B浪展開時首要的問題是要清醒地認識到這并不是“做新單”的好機會、而僅僅是糾正此前既已犯下并且目前尚未解決的錯誤的補救機會。B浪是“逃命”機會、不宜過度介入。

第一、 B浪的產生具有偶然性,在判斷A浪已經形成以后即應清倉離場、而不要指望

在B浪展開時去解套;

第二、 B浪經常來勢突然、走法詭異,在操作上比較難把握;

第三、 B浪往往是主力為了自救而發(fā)動的行情,隨時或在任意一個高點都有可能結束。

image


8、如何面對C

C浪最難把握的是“究竟是不是C浪”。一般來講、尤其是中國的股票投資沒有做空機制,人們在感情上很難接受“從此很長時間將不再有行情”的殘酷事實。于是經常會從一些“蛛絲馬跡”中尋找“反轉”的信號:比如“跌這么多了,總會有個反彈吧”、“跌這么久了,難道就不可能有一次象樣的反彈嗎”、“指標都嚴重超賣了,應該會反彈了吧”、“現在已經沒有任何人賺錢了,哪來的沽售壓力呢”、“已經是地量了啵,不是說‘地量地價’嗎”等等;這些在平時行情里都經常起著“轉勢”作用的信號在C浪中就都顯得是那么的“失效”或微弱。

如何面對C浪?答案已經是不言而喻了。

image

imageimage

上圖的要點是如何確認C浪的結束——即突破圖示中的圓圈處。換句話說,必須要等待突破該區(qū)域才能入買進。對于介入C浪之末的行情而言,底部在哪里不重要、重要的是對反轉契機的確認.

image

把握上圖股票行情的要點依然是:確認C浪終結的反轉契機.如圖所示:L1和L 2共同構成該股近期點最重要的阻力線,后市只有有效突破該阻力區(qū)域(大約在7元左右)以后才能追認C浪已經終結。

波浪理論與圖表形態(tài)分析

圖表形態(tài)分析是波浪理論三大組成部分內容之一,我們通常把圖形分為3類:調整圖形、持續(xù)圖形和轉勢(或“反轉”)圖形:對應到波浪理論,組成調整圖形的行情就是調整浪、組成持續(xù)圖形的行情就是推動浪。

image

轉勢圖形比較復雜一點,其一般由若干個浪組成:比如頭肩頂圖形可能分別由某3浪的一部分、某4浪、某5浪、某A浪、某B浪以及某C浪的一部分共同組成;M頂可能由某延伸5浪的一部分、某A浪、某B浪以及某C浪的一部分共同組成;W底可能由某C浪的一部分、某1浪、某2浪以及某3浪的一部分共同組成,等等。

image

image

所謂的“2、4浪相反”一般指的是:圖表形態(tài)上簡單與復雜的相反、方向感的相反——震蕩向下的箱型(又稱平臺型)或震蕩向上的楔形以及時間長短方面的相反。

3、常見的調整圖形有旗形(主要指平行四邊形)、三角形(包括對稱三角形、旗尖形)、箱形和楔形,簡單的調整浪一般由某一個調整圖形組成、復雜的調整浪一般由若干個調整圖形組成。所謂的“2、4浪相反”一般指的是:①簡單和復雜的相反;②方向上的相反——震蕩向下的與箱形或震蕩向上的楔形;③時間長短方面的相反。

調整浪中最簡單的結構是A-B-C結構。假如是收斂三角形調整,則A浪大、C浪??;假如是平勢(又稱“箱形”)調整,則A浪與C浪相等;當A浪為3浪結構時、C浪經常會以5個浪的結構走出延伸浪來——即3-3-5結構;最復雜的調整浪要數雙重之字形調整,即A-B-C-X-A-B-C結構,其中X浪經常會讓人誤認為推動浪而以為調整已經結束,其一般發(fā)生在長期熊市結束以后。判斷該調整浪是否運行結束必須要等到新一輪推動浪正式展開時才可確定。

image

有些技術分析書籍里有這樣的介紹:旗形調整結束以后的上升目標為“旗桿”的一倍。用波浪理論來解釋就是:5浪等于3浪。

4、不常見的調整圖形主要是“順向(?。┬ㄐ巍保湟话惆l(fā)生在某4浪、于是就會發(fā)生“4浪”超過(高于或低于)“3浪”的現象。

“順向(大)楔形”經常構成某5浪。

image

6、推動浪基本上無所謂形態(tài)一說——除了5浪的特殊表現之一─楔形─以外。此時組成5浪的所有子浪均會分解為3個浪,即3-3-3-3-3浪形而不是傳統(tǒng)的5-3-5-3-5結構。

image

關于楔形的幾點補充介紹

若按與原趨勢運動方向的異同與否來劃分、楔形可分為調整楔形和順向楔形兩種:調整楔形仍屬于調整形態(tài)、與其它調整圖形的特征及結果都很相似,在此就不另行討論了;以下只介紹與原趨勢運動方向相同的順向楔形.

若將與原趨勢運動方向相同的順向楔形按被突破以后的后果來區(qū)分、又可分為順向突破楔形和反向突破楔形兩種.【以下分別從升勢和跌勢兩種情況來闡述】

向上的順向楔形

1)多發(fā)生在一輪大牛市運行至相當階段以后。由于其間積聚的“浮動”盈利過大、投資者套現了結的欲望越來越強烈;市場主力為防止出現因投資者出貨過于集中而可能導致的“崩盤”、于是開始采取邊拉邊出的手法,結果形成股價屢創(chuàng)新高但升幅趨減的態(tài)勢。這時若主力出貨意圖受挫、往往會選擇向上瘋狂拉抬從而引發(fā)一輪飚升行情展開,此結果即為順向突破楔形、其后引發(fā)的飚升行情則被稱之為脹暴:脹暴基本上屬于該階段的最后一漲、一旦結束通常將返回脹暴的起點(由于其在圖表上呈現為快上快下、故也被形象地稱之為“倒V形反轉”)。

image

2)第二種情況是若主力出貨較為順利,則將剩余籌碼不計成本地拋出,此結果即為反向突破楔形,其后果為該升勢宣告終結.反向突破楔形多見于某5浪以及反彈b浪.

image

向下的順向楔形

1多發(fā)生在一輪大熊市的尾聲.由于累積跌幅較大,市場拋壓開始減弱、場外資金也開始回流;但由于人氣一時還無法充分積聚,結果形成股價屢創(chuàng)新低但跌幅趨弱的態(tài)勢.這時若有突發(fā)利好刺激即會令股價迅進入升勢、從而宣告原熊市終結:此即為反向突破楔形。

image

2)第二種情況是此時股價突然向下突破、引發(fā)急跌行情——該行情一般被稱之為恐慌性拋售、往往也是最后一跌;此時若能伴隨著成交量的有效放大、股價一般可以快速返回急跌的起點(由于其在圖表上呈現為快下快上、故被形象地稱之為“V形反轉”)

image

需要反復強調的是,調整浪的演變是最復雜的——尤其是大級別的調整浪。所以,在操作中我們寧可錯過底部以及從底部展開的一部分升幅,也不宜因盲目抄底而被套在行情的“半腰部”。

image

image

有時候候我們未必分得清楚哪里是調整浪、哪里是反轉行惰的組成部分,比如下圖

image

話說雙底及其應對要點

知道技術分析的人都應該知道關于雙底的定義以及此后行情可能的演變,本文在這里主要針對其與波浪理論的關聯(lián)性增補一點心得供大家參考。

1)不同規(guī)模的雙底預示的行情性質不一樣。

引進一個“浪”的概念:屬于同一個級別浪的雙底一般構成調整浪,比如在經過暴跌之后出現反彈,再度回落時在前度低點獲得支持從而形成“雙底”。這種雙底一般都不大靠得住,也就是說其后很難形成持續(xù)的上升態(tài)勢、或曰不足以成為支持行情持續(xù)上升的基礎——其往往被稱為階段性(調整性)雙底。如果不小心買了這種股票,有必要在跌回到“頸線”以內時就止損離場。

image

真正意義的雙底屬于跨“浪”型的,構成它的浪一般極有可能被確定為“某c浪(向下)—1浪(向上)—2浪(再度向下形成第二個底)……”,今后最大的可能是展開爆發(fā)式的“3浪”、因此被稱為“轉勢”形態(tài)。

image

由于“3浪”魅力無限,所以尋找正在構筑雙底的股票就顯得很必要、掌握快速搜索正在構筑雙底的股票的方法也就顯得更為重要;也由于“轉勢”絕非“一日之功”,所以甄別不同性質的雙底就顯得尤為重要。

 

2)最值得抄的雙底——某上升推動浪之后的局部調整“雙底”

image

根據波浪理論,趨勢表現為“推動浪—調整浪—推動浪”,也就是說調整浪結束以后一定還有一個推動浪在后面要走;假如對該調整浪已經判斷得89不離10了,其居然還走出個局部雙底出來、那就是說即使是砸鍋賣鐵也要籌集資金去買啊??!就意味著新一輪推動浪的展開已經是呼之欲出的了。

我的理念是:能夠真正認識到和把握得住的才是機會;所以,在此之前、惟有觀察和等待。寧可在確認以后去追行情,不宜在介入之后才去找依據——甚至去假設后市會對自己有利。

分析的要點是:

a、從波浪形態(tài)上看是其調整形還是推動形;(如日線不明顯可用5~60分鐘圖判斷);

b、用“時鐘原理”加以分析;

c、看其在沖擊頸線部位時的力道強勁與否;

d、時刻牢記:假如突破頸線前后的局部推動浪不是某3浪的話,就極有可能是某反彈c浪。

雙底最常見的特征:厚薄呼應

image

所謂“厚薄呼應”其實說的是構成第一個底的時間與構成第二個底的時間長短明顯不一樣,在形狀上當然也有明顯的差異。例如其中一個底部如果比較厚實的話,另一個底部可能會比較尖銳。

所以,在跌破頸線時及時止損一般是不會讓我們有什么遺憾的——因為今后補倉的機會有得是。

image

所謂三重底其實就是我所謂一個“尖底”與一個“厚底”相呼應的變異啊~。

所謂“有多少重頂就該對應來個多少重底”是說在遇到“多少重頂”以后如果不經歷“對應來個多少重底”的話、是不能成功突破“多少重頂”的。也就是說:“多少重頂”需要以“多少重底”來化解。

所以,及時止損是不會讓我們有什么遺憾的——補倉的機會有得是。

在非常熟練地掌握了對雙底的預知、判斷和把握以后,將其用于以短線交易為主要特色的期貨——尤其是外匯按金交易——買賣上、是最理想的輔助工具。因為:技術分析用于越短期的分析、其成功率越高;而外匯按金交易經常可以在30分鐘圖或2小時圖上發(fā)現買賣契機。

例如鞍山合成(600669):曾經在當時的“歷史低點”構筑出雙底。遺憾的是其在形態(tài)上僅僅體現為調整態(tài)勢,挑戰(zhàn)頸線的時候角度過緩;盡管處于很“便宜”的價位了、仍無法避免慘遭拋售的厄運??梢姡瑑r位的高低是不重要的——重要的是趨勢。

7、 轉勢圖形一般會由若干個推動浪組成。比如:“1”浪與“3”浪經常構成雙底形態(tài)、或與其前面的某浪共同組成頭肩底形態(tài)。

“轉勢圖形”的經典特例。

頭肩底形態(tài)在頸線被有效突破以后是最能支持行情持續(xù)上升的,經常的情況是構成頭部的右半部分為某“1”浪、構成右肩的前半部分為某“2”浪、突破頸線則宣告某“3”浪展開。但是,假如其所處的大浪為某反彈B浪的話、情況就完全不一樣了:構成頭部的右半部分就變成了a浪、構成右肩的前半部分就變成了b浪、突破頸線則宣告c浪展開——后面就不會再有4、5浪了而是將調頭向下展開C浪。(例如0547、0961、0756等)

十一、波浪理論和移動平均線的結合運用來判斷后市的走勢——關于時鐘原理

關于“時鐘原理”的具體闡述:

所謂的“時鐘原理”就是將移動平均線的形態(tài)(也可以理解為圖表本身的形態(tài))與時鐘上的對應區(qū)域聯(lián)系起來、進行形象化的分析。

假如將圖形以上升或下跌的力度作為分類的標準的話,大約可以分出4類:上升消耗型、恐慌下跌型、下跌抵抗型和持續(xù)上升型。其特征與“時鐘”的4個區(qū)域的弧度特征比較接近(見圖1)。

image

由于圖表的特點是由左向右,故在運用“時鐘原理”時有的時候是按順時針方向、有的時候必須按逆時針方向來描述。

類似“9—12點順時針方向”的移動平均線形態(tài)為“消耗性上升”形態(tài),多發(fā)生在某5浪和反彈b浪;這時候當股價一旦跌破某關鍵支持位、即會引發(fā)持續(xù)下跌行情。

類似“12—3點順時針方向”的移動平均線形態(tài)為“持續(xù)性下跌”形態(tài),多發(fā)生在某C浪;處于該狀態(tài)的股票是絕對不能介入的:一是不知道底在哪里(即使此前有過一個底部也很難形成雙底)、二是不知道什么時候才能完成“止跌—筑底—反彈”的全過程、三是無法提前預知今后可能展開的反彈行情會有多大的能量。

類似“9—6點逆時針方向”的移動平均線形態(tài)為“抵抗性下跌”形態(tài),多發(fā)生在某C浪的尾聲,所以既應該引起足夠的關注、但又不宜過早介入;因為其后市可能的演變可能有兩種:一是啟動反彈行情、二是又演變成“持續(xù)性下跌”形態(tài)(即類似“12—3點順時針方向”的移動平均線形態(tài))。

類似“6—3點逆時針方向”的移動平均線形態(tài)為“持續(xù)性上升”形態(tài),多發(fā)生在某3浪或大的反彈C浪,是投資者最需要準確認識和及時捕捉的形態(tài)。

如何在下跌行情持續(xù)期間提前預知某品種在后市成功啟動反彈行情的機會有多大,筆者根據多年來的看盤經驗提供以下思路供有興趣的讀者參考:主要是看進入該狀態(tài)之前的“頂部”是“輕”還是“重”:如果該“頂部”是在較短的時間里完成的、我們就以“輕”來形容,反之則為“重”。 “頂部”輕說明在“頂部”附近的換手率低,再度下行又能呈“抵抗性下跌”則說明市場因認同前面的底部地位而表現出了惜售傾向:后市有機會營造雙底進而展開二度上攻行情。而如果偏“重”則意味著上攻力道衰竭,此時的高換手率說明拋壓力度偏大;市場一旦支撐不住將引發(fā)持續(xù)的下滑行情——即使其表現為“抵抗性下跌”也極有可能無法在短時間內扭轉頹勢。

當然,在實際操作中我們仍然建議寧可在升勢確認以后去“追漲”,也不宜在介入之后才開始尋找行情可建續(xù)上升的依據——甚至去假設后市一定會如何如何對自己有利。

如何應用時鐘原理?

一是用來判斷底部是否有機會筑成,二是判斷持續(xù)升勢能否成立,三是判斷股價是否即將見頂,四是判斷會否發(fā)生大幅度下跌(分別見上圖的“圖2”、“圖3”、“圖4”)

喜歡運用均線組合分析的朋友大約都知道:一方面出現“黃金交叉”是支持大盤向上的有力信號,另一方面“黃金交叉”的角度又決定了該信號的可靠程度。所以,即使最“合理”是均線組合參數可以通過計算機篩選出來,最終是否可以買進并穩(wěn)定地盈利仍需要投資者自己來做決定。

以下是作者總結出的一個看盤的心得(大家可以據此復盤檢驗以了解成功率)——以下是演變過程:

下跌趨勢一上升趨勢的演變過程

1、股價下滑時均線組合呈空頭排列(即所謂的發(fā)散壓制形態(tài)):2、股價向上突破5MA(第一信號):3、20MA尚未完成由下垂向橫行的轉變;4、股價再度向下(也許創(chuàng)新低,但不是必要條件)跌破(也不一定是必要條件) 5MA.然后正新恢復上升態(tài)勢,這時20MA開始走橫(第二信號);5、股價突破20MA-隨后出現“黃金交叉”。(轉勢確認)

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是:盡管均線的使用不存在固定的法則,但在設置均線的參數時首先應該考慮“你需要它發(fā)出什么信號”:’即你是需要通過觀察均線在交叉組合方面的演變來確定買賣與否、還是通過對其位置特征來確定持股與否以及據此測量行情回調是否到位。

image

{ 1、股價下滑時均線組合呈空頭排列(即所謂的發(fā)散壓制狀態(tài));

2、股價向上突破5日均線(第一信號);

3、股價繼續(xù)向上突破10日均線(第二信號);

4、但是20日均線尚未走橫;

5、股價再度向下(也許創(chuàng)新低,但不是必要條件)跌破(也不一定是必要條件)5日線,然后重新恢復上升態(tài)勢,這時20日線開始走橫(第三信號);

6、股價突破20日線——隨后出現“黃金交叉”。(確認)

現在,讓我們來看最近的大盤(20020130的大盤),再有5--6個交易日就將進入上述狀態(tài)的前期階段了。但是要注意:一旦不成功、經常也會引發(fā)新一輪下跌——這就是所謂的“臨界點”。

均線參數設置首先應該為“你需要它發(fā)出什么信號”服務(對的);是通過交叉的演變來確定買賣與否、還是通過其組合特征來確定持股與否、還是用來測量回調是否到位(各個意義都存在)。}

 

把握波浪理論的若干要點

首先要明確的一點是:技術分析——包括波浪理論——主要是為證券、外匯、期貨等金融商品的投機服務的,而一切金融投機在本質上都屬于博弈的范疇,這就注定了其只能追求“勝率”而無法做到“無往而不勝”:評價}技術分析的優(yōu)劣主要不是判斷其是否存在缺陷和不足,而是要研究如何規(guī)避其必然存在的缺陷和不足以及如何發(fā)揮該分析方法的優(yōu)勢:所以,技術分析的最高境界是盡可能地提高贏率而不是確保不出錯。在投機市場上,一切追求萬全之策的企圖都將注定會是顧此失彼的。

波浪理論是“綱”、其他分析技巧是“目’’,波浪理論是“骨干”、其他分析技巧是“血肉”。例如應否建立“順勢而為”的投資理念屬于波浪理論研究的范疇,而判斷和確認“新一輪”上升行情是否已經展開則需要依靠傳統(tǒng)分析方法——比如趨勢線分析、均線分析、指標分析以及形態(tài)分析等等:而在確認了某趨勢行情已經展開以后、如何判斷該行情的性質以及如何估算其可能的運行規(guī)模(幅度)等就又需要借助于波浪理論了.

技術分析的地位很象我們在解答平面幾何題時所用到的“輔助線”,輔助線并不屬于組成題目本身的內容,!有沒有它都不會最終影響或決定該題目的解答、但它的存在的確可以令解題變得更容易了。

相對而言,長線預測的成功率比中短線預測要高得多——因為粗線條的趨勢相對容易判斷:畢竟行情只有漲和跌兩種可能的結果;但為什么在現實中很少人愿意做長線投機以及很少能聽說有人是靠做長線投機發(fā)財的呢(除了巴菲特以外),原因是“長線”里包含有太多的短線機會令人不甘心白白地舍棄、同時也因為“長線”里存在太多的短線“黑洞”也讓人經常會對長期趨勢是否穩(wěn)定存在和將繼續(xù)延續(xù)感到迷惘:此外,做“長線”有另一個更大的代價:時間成本以及因時間成本而派生出來的機會成本。

現在,讓我們重新總結一下波浪理論研究的基本內容:

1.趨勢分析: 即判斷現在的行情是處于持續(xù)上漲階段、還是持續(xù)下跌階段以及今后是否將繼續(xù)呈上升或下跌狀態(tài):

2.性質確認:即判斷現在的行情究竟是屬于對前狀態(tài)(升/跌)行情的調整還是對次前狀態(tài)行情的延續(xù);換句話說、要確認其究竟是處于“推動浪”還是“調整浪”。

3.目標價位測算:調整浪的運行目標一般為被調整行情(推動浪)波幅的38.2%、50%、61.8%,極端情況也可以小至23.6%、大到76.4%;延續(xù)目標經常為前一輪同方向行情(即推動浪與推動浪之問)波幅的61.8%、100%以及161.8%等,極端情況下也可能達到261,8%甚至以上。

目標價位測算最難把握的地方是對浪的級別的確認,不同級別的行情之間是不能進行目標價測算的。

總之,浪是人數出來的,難免會有與市場行情不相吻合的時候:所以,當我們的數浪與行情發(fā)生矛盾時、請記住行情是不會錯的:此外,也不要苛求用波浪理論去解釋一切市場現象。當小浪數不出來的時候、就只數大浪吧。

波浪理論在應用方面的若干難點

波浪理論在應用方面最難把握的以及無法達到的幾點是:

剛剛接觸波浪理論的人最喜歡問“現在行情到了哪里?這個問題既是波浪理論能夠和應該回答的,但經常也是最難回答的——具體說:行情“現在”所處于的精確的位置是不可能測得到的.波浪理論也不能預測“突變”、只能盡可能及早正確地解釋突變發(fā)生后的可能的行情后果。第二、經常有人嘲笑波浪理論應用者在預測行情走勢時常常說“后市如果向上突破將進入某某浪、如果向下突破則為某某浪”,仿佛這種結論與廢話無異;其實這體現了持此論者對波浪理論的不了解:假如我們無法做到能夠絕對正確地判斷行情將向哪個方向運行,那么退而求其次、能做到及早感知一旦突破后行情運行的基本目標結果也是可喜可賀的。

image

 

image

第三、波浪理論最有價值的地方是告訴我們3浪”的威力,波浪理論最遺憾的地方是不能告訴我們什么時候運行“3浪”——我們只能有機會知道什么時候不是“3浪”;

第四,關于調整浪。波浪理論里最難把握的就是關于調整浪級別的預測和判斷。雖然從順序上來說推動浪結束以后即進入調整浪,但即將進入的究竟是局部地位的調整浪還是整體范圍的調整浪呢?雖然事后很容易看出“3浪”之后是“4浪”、“5浪’’之后是“a浪”,但在未跌破“3浪頂”時又如何確認“5浪”已經結束了——一即使跌破“3浪頂”就一定能確認¨5浪”已經結束了嗎(當時的情況如果是在運行“5浪2"也是有可能的)?

第五,關于“目標計算”。目標計算的目的是幫助把握行情可能到達的目標、而不是試圖掌握——也無法掌握——最終能夠到達的目標。

第六,雖然行情的漲跌是交替進行、首尾相連的,但應用波浪理論不等于有機會一定能讓你在C浪底買進、在5浪頂賣出;因為無論是推動浪還是調整浪,其最終的目標都是不可能精確計算得出米的——尤其是推動浪。

第七,波浪理論最困難的一點是無法對大的推動浪(包括牛市和熊市)作比較細膩的次一級浪的劃分,所以很多應用者由于苛求了解具體的浪的位置而與大牛市失之交臂;但由于又有抄底的欲望、故反而會買在C浪的“腰部”。

第八,“創(chuàng)新高”或“創(chuàng)新低”既是“突破”的明確信號、也可能是“結束”的第一警示;如果不能明晰這一點,肓目地“追漲”也是很危險的。

波浪理論分析的思維特點

波浪理論在總體上屬于趨勢理論,其主要內容是闡述如何發(fā)現、判斷和確認既往趨勢的終結和新趨勢的形成:波浪理論對“趨勢”在形成特點方面、性質方面和可能的運行目標等方面的研判優(yōu)勢是其他理論所無法替代的。

波浪理論的側重不在于它的技巧性,波浪理論更多地屬于一種思維方式。比如關于“趨勢”概念的提出就是具有哲學意義的:假如不承認“趨勢”的客觀存在,一切技術分析都失去了存在的基礎:假如不承認“趨勢”變化呈規(guī)律性,一切技術分析也都失去了應用的空間。

波浪理論在思維方式上更多的屬于辨證思維:其既認為“價格”運動以“上升”為主導方向,但同時也不否認在特定的時期也存在以“下跌”為主導方向的趨勢運動——由此誕生了關于下跌推動浪也可以分解出5個組成浪的論述。

波浪理論還特別注重“轉勢’’:只有在確定“轉勢”以后才去確定行情的性質——即通常所說的“是什么浪”。

應用波浪理論“數浪”最常用的是“排除法”:即在若干種波浪判斷中去選擇最合理的一種數法:波浪理論同時也注重“證偽”,即在行情的演變過程中根據其變化特點不斷地修正對“浪”的判斷。

在目標計算方面,波浪理論提倡相互驗證:即從不同的波浪角度分別計算出各自可能產生的運行目標,再將幾個目標接近的結果作為主要參考目標。比如某行情處于大的反彈浪和局部推動浪3的位置,分別計算目標,發(fā)現有某區(qū)域是共同的結果,于是視該結果為最可能的目標.

波浪理論最吸引入的地方在于它的目標測算功能,而目標測算的基礎是對波浪性質——即待測算運行目標的行情是推動浪還是調整浪——的判斷:波浪性質不同、測算方法也就不一樣:確認波浪的性質則取決丁對行情趨勢的確認:與行情趨勢方向相同的就是推動浪,否則就是調整浪。

以上內容既對波浪理論的概括總結,也是“二浪交替法則”成立的理論基礎。

波浪理論的創(chuàng)新——關于“二浪交替法則”

既然傳統(tǒng)的波浪理論中必然存在著眾多不易把握的技術標準,而且我們都共同認為市場中絕對存在的東西不一定都能夠絕對地被確認,同時我們也一致認為任何分析都不可能做到及時地、準確地感知趨勢的最終目標結果——即我們通常所說的“頂”或“底”:本著解決主要矛盾和解決矛盾的主要方面的原則,我們不妨可以嘗試將波浪理論在應用方面予以簡化:

根據波浪理論,我們可以將價格的漲跌循環(huán)運動的基本過程(順序)換一種方法表述:上升(推動浪)——下跌(調整浪)——再上升(推動浪)——下跌(調整浪)——再上升(推動浪)……下跌(推動浪)——上升(調整浪)——再下跌(推動浪).

按照以上表述,波浪理論里的¨浪”最后只有2種:推動浪和調整浪——也就是說:“現在”的行情要么處于某推動浪、要么處于某調整浪,筆者將其命名為“二浪交替法則”。某推動浪完成之后可能進入與該推動浪同一級別的調整浪、也可能進入更高一級別的調整浪、即與原推動浪運行方向相反的推動浪;但調整浪完成以后、行情必定進入推動浪。由于與原推動浪運行方向相反的推動浪在總體上仍構成對此前整個“大”推動浪的“大”調整浪,故從宏觀上講、推動浪的級別由在其展開以前曾經運行著的調整浪的級別來決定。

由于大趨勢中有小“趨勢”,故波浪理論里的“浪”最終只有2種:推動浪和調整浪——也就是說:現在的行情要么處于某推動浪、要么處于某調整浪;從特點上講,推動浪在走勢上最大的特征是傾瀉,而調整浪在走勢上最大的特征是拉鋸;

二浪交替圖示

image

波浪理論是對道氏理論的豐富、完善和發(fā)展,尤其可貴的是其引進了行情“級別、規(guī)模”的概念:但她的不足之處是理論體系過于浩瀚、繁雜、精細而且不能隨意分割,所以不容易把握和不適合推廣。

二浪交替法則屬于對道氏理論和波浪理論在更高層次上的概括和總結,其倡導的是把握趨勢的主流、捕捉趨勢運動里最穩(wěn)定存在的和最具持續(xù)性的行情階段,令交易風險最小化和力爭實現收益最大化。

二浪交替法則的核心內容是:調整浪之后是推動浪;調整浪的級別決定其后產生的推動浪的級別.所以,確認調整浪以及準確判斷調整浪結束與否在應用“二浪交替法則”方面是至關重要的;因為如果能夠準確判斷調整浪結束、也就能夠及時捕捉到下一個即將爆發(fā)的推動浪。

“二浪交替法則”與傳統(tǒng)波浪理論的異同

“二浪交替法則”仍然屬于趨勢理論,其在對趨勢的漲跌循環(huán)的認知方面、在對行情的主要方向和次要方向的判斷方面、在對推動浪和調按浪的確認方面與傳統(tǒng)的波浪理論并無分別?!岸私惶娣▌t”更注重對行情在“創(chuàng)新高”和“創(chuàng)新低”后演變過程的觀察和研究,認為突破后的反轉是最重要和最可靠的、也是最具有投機價值的?!岸私惶娣▌t”在對“浪”的位置判斷方面相對比較模糊,原因是其認為市場中必然存在眾多不可知的因素和內容、因此提倡只把握可能被把握的行情。

“二浪交替法則”之所以不再討論3、5浪之類,是因為其側重中短線投機;“二浪交替法則”認為“最近”的行情對今后行情的影響會更大一些,所以新生成的推動浪可能形成的波幅主要由“最近”的推動浪的波幅決定.但是,“二浪交替法則”并不否認推動浪可能由5個子浪組成以及調整浪的復雜多變、所以“二浪交替法則”倡導盡量不介入太小的調整浪以及待調整浪確認結束以后才介入既已展開的推動浪??傊谕稒C市場要確保避免的是出現大的虧損、同時爭取獲得穩(wěn)定的盈利。

區(qū)分浪的級數——“二浪交替法則一的核心

所謂區(qū)分浪的級數,關鍵是要能正確區(qū)分調整浪的級數:即判斷“目前”運行的調整浪究竟屬于局部調整還是“整體”調整。

為什么說調整浪決定推動浪?

表面上看,是先有推動浪、后有調整浪——調整浪是對推動浪的調整:沒有推動浪,何來調整浪呢?其實不然。在這里我們不是要討論哲學意義上的“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問題,而是要透過現象看本質:首先,作為推動浪的“1浪”是最沒有“參照物”可供參照的,所以沒有哪部參考書上介紹過“1浪”的運行目標應該如何測算、我們能看到的都是關于“3浪”與“1浪”之間量度比例關系的介紹。這里有一個問題需要引起注意:那就是“3浪”的地位確認是在“2浪”被確認了以后才能著手進行的;“2浪”不確認結束、“3浪”也就 “無法”展開,不先對“2浪”定性、也無法對“3浪”作地位上的確認。

同理:“5浪”也是在“4浪’’被證明以后才被確認的:假如行情跌破“3浪”頂,說明當時運行的“下跌行情至少不是“4浪”、今后再度“上升”也就朱必足“5浪¨了一一也許“5浪”在此前已經完成了;如果證明“5浪”在此前已經完成了,當然其后展開的“下跌”行情應為高一級的調整浪、而其更預示著一旦結束后骨市將進入高一級的推動浪。

綜上所述,調整浪決定推動浪。

區(qū)分浪的級數——波浪理論的核心

以下是區(qū)分浪的級數的基本次序:

l、 先將沒有爭議的歷史走勢的浪況劃分出來:

2、 據此確認目前所處的浪的性質以及級別;

3、 從形態(tài)上討論其有無在目前浪況下繼續(xù)運行的基礎:

4、 從目標測量方面了解其是否已經到達某技術目標以及從形態(tài)上分析到達下一目標的可能性有多大:

5、 將幾種可能都羅列出來,然后進行比較、排除和最后確定。

image

傳統(tǒng)的波浪理論在計算行情運行的可能日標時的方法相對比較復雜:比如5浪的運行目標有時候與3浪的波幅有關、有時候又與1浪的波幅有關;假如我們不追求最后結果的精確程度的話(事實上最后結果是絕對精確也是追求不了的),應該說我們可以基本肯定“最近”的行情對“未來”行情的影響總是要相對大些,即“推動浪”的運行目標主要由最近的前一個推動浪的波幅決定.

二浪交替法則基本保留了波浪理論的理論體系和思維特點,例如對“創(chuàng)新高”的辨證定性:既意味著新動浪的最后確認,也可能預示著新的推動浪進入“完結”階段;“創(chuàng)新高”以后重新同到原高點以下既意味著此前某大級別的推動浪的終結,也預示著今后一旦再度展開上升行情也將是“某大級別的’’。這就是為什么說 “調整浪的級別決定其后產生的推動浪的級別”。

此外,構成波浪理論的三大組成部分內容——級別分析、形態(tài)分析,規(guī)模分析一一也同樣存在于二浪交替法則里,只是二浪交替法則不再拘泥于“數浪”——尤其是合理地將“1’’、"2"浪予以忽略。

二浪法則最精要的地方是:

重視對創(chuàng)新高和新低以后的行情后果的研判(不創(chuàng)新低必創(chuàng)新高,反之亦然)

做有把握的行情,忽略數浪、側重中短線(最近的行情對今后影響更大)

注重浪級(調整浪的級別和規(guī)模決定今后將要展開的新的推動浪的級別和規(guī)模)

image

image

調整浪經常是很難把握的,無論是調整時間、調整幅度還是調整級別等都不容易把握:比如“推動浪——推動浪”只可能發(fā)生在“5-A”浪、“C-1"浪轉折的時候,但在“A”浪沒有跌破“3”浪以前、誰也不能絕對否認其不是某次一級別的調整浪:同樣,在“1”浪沒有升破某重要的“次低點”時、人們也會經常將其誤認為局部展開的反彈行情。

那么,究竟應該如何判斷行情處于什么級別的調整浪呢?

首先要觀察成交量的變化,當行情進入調整浪以后、成交量會明顯地呈遞減態(tài)勢;第二要看圖表形態(tài)的變化,調整浪整體來說普遍呈收斂形態(tài);第三要看行情的運行力度,通常推動浪在較短時間內運行完的波幅、調整浪即使在相當長的時間里也是無法完成的。

根據“二浪交替法則”,所有正在運行上升行情的股票都只有兩種可能:或處于反彈性質的調整浪,或處于延續(xù)原上升趨勢的推動浪;進一步說,沒有“創(chuàng)新低”的下跌行情結束以后、再度展開的新的上升行情經常有機會“創(chuàng)新高”——當然,這里存在一個“創(chuàng)新高”所需要的時間問題以及運行的節(jié)奏問題。

image

二浪交替法則的實戰(zhàn)應用

1、關注一切級別的調整浪以及正確判斷一切調整浪的級別

2、在一切有規(guī)模的調整浪可能剛剛宣告結束的時候及時跟進,并根據預期目標中最有可能形成的上升幅度來合理安排擬投入的資金比例以及合理設定止損值:

3、級別越大的“新一輪推動浪”,其潛在的上升幅度越大、但完成該升幅所需要的時間也會越長、完成整個運行的過程也會越復雜,所以對朱來行情的預期越大、首次投入資金的比例就應該越小。

波浪理論小結
掌握波浪理論以后可以到達的最高境界是:在任何時候都能知道什么股票最具有投資價值——而股票之間漲跌的非同步性是當今以至未來股市的基本特征,這就使得波浪理論具有其他理論和技巧無法比擬的領先地位。
進入2001年以后,滬、深兩市的股票總數已經超過1100只;如何快速、準確地發(fā)現在盡可能短的時間里極具上升潛能的股票以及建立起這樣的搜尋機制,應該成為每位投資者最為關注的問題。建立這種搜尋機制的第一步是有機地縮小搜索范圍,這就涉及到應該以什么樣的理念來確定值得關注的股票。就波浪理論而言,有進入某3浪跡象或剛剛進入某3浪的股票是最具投機價值的。又由于波浪理論側重目標計算,所以有機會在上升行情尚未終結的時候及時離場。
由于股市投機以搏弈為主要特征,故在此過程中難免發(fā)生失誤;所以,建立“糾錯”機制是在股市投機中得以制勝的先決條件。
由于上升行情是依“啟動”(1浪)、“爆發(fā)”(3浪)、“延續(xù)”(5浪)的節(jié)奏展開,故一切研究和操作的重點都要放在尋找正在或即將在“3中運行的股票上;也由于“3“c經常只有一步之遙,所以停損既是必須的、也是值得的。
不要試圖提前判斷調整浪的規(guī)模和調整目標,更不要嘗試在調整浪尚未確認結束的時候進場抄底;因為只要還在下跌就很難確定底在何處,也很難確定需要多長時間才能終結跌勢。好的策略是寧可買在上升趨勢確認后的相對高位、也不要買在下跌途中的局部低點。換句話說:不要苛求能精確預測出(下跌)調整浪的終點,能夠在調整結束后的第一時間及時確認調整浪的終點已經很不錯了。因為:確認調整浪結束的同時、等于確認了新一輪(上升)推動浪的展開。
【要點:下跌調整浪結束之后展開的一定是上升推動浪;但是,上升推動浪結束之后將展開的既可能是同一級別的下跌調整浪、也有可能是高一級別的下跌調整浪。所以,必須要在調整結束后確認調整結束、不可提前想象其“應該”如何結束。】
能否計算出上升目標的最后結果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所計算出的上升目標能否到達。
寧可在升勢尚未完結的時候已經出貨,也不要等到升勢終結、因為“看見”過“頂”而在進入跌勢以后還一相情愿地期盼“梅開二度”。
再次強調:市場是絕對的、波浪(理論)是相對的;不是市場遵循波浪(理論)而變化、而是波浪(理論)因市場變化而存在和發(fā)展。
*分析的目的是什么?發(fā)現和確認好股票;
*好股票的標準是什么?買了以后會上漲或不會下跌;
*什么樣的股票買了以后會上漲?正在上漲或已經在上漲的股票;
*什么樣的股票買了以后不會下跌?已經不跌了的股票。。
*不會下跌的股票買了以后一定會上漲嗎?未必。其可以長期低迷、也可能在長期低迷以后再度下挫。
面對行情時我們必須經常向自己提出下列問題:
1、真的(向上)突破了嗎?是有效突破嗎?是該現在就追買還是待回落的時候再行承接?會回落至目前價位以下嗎?
2、現在正處于上升態(tài)勢嗎?若是、其是屬于對前度下跌行情的反彈還是繼續(xù)原來的升勢;若否、其是屬于對前度上升行情的回調還是持續(xù)的下跌;
3、現在的上升若是屬于對前度下跌行情的反彈、其反彈阻力位在哪里?若是屬于原來的上升趨勢的繼續(xù)、下一目標在哪里?有必要止損嗎?如何止損?
4、跌破了嗎?可以確認了嗎?是該及時離場還是待反彈時出貨?會反彈至目前價位以上嗎?
與上述理念相對應的操作順序為:買、持、減、賣、觀望。
分析宜遵循以下順序和內容進行:
首先是趨勢分析:無非是延續(xù)趨勢或調整趨勢2種(即推動浪和調整浪),但要明確其級別——即是什么規(guī)模的推動浪或調整浪及其理由、依據;
第二是確認該趨勢得以繼續(xù)或反轉的要點、契機是什么;
第三是操作策略。
第四是一周至少有一次全面的總結。包括:上周分析匯總,上周實際走勢,對上周分析的成與敗的評價及其原因分析,下周預測及操作策略。最好附上圖表以加強記憶。

我對波浪理論的態(tài)度~~
1、正在漲的股票,其繼續(xù)漲的可能性最大——所以我只關注正在漲的股票;
2、正在漲的股票,或處于反彈調整浪、或處于上升推動浪——所以我把工夫主要下在對“性質”的判斷上;
3、目標計算——不討論最后的目標,只研究基本目標以及該目標是否有利可圖。
波浪理論之所以難以推廣,是因為人們在分析上經常會苛求完美;完全吻合經典波浪理論所有細節(jié)的案例可以說是鳳毛麟角、不象在所有的“頂部”和“底部”一定會有類似于“烏云蓋頂”、“黎明之星”之類的“經典”K線形態(tài)或組合存在以便于證明其是何等的“放之四海而皆‘準’”;波浪理論的優(yōu)勢不在小的技巧上、而是在方法和思維方式上:如“股價非漲即跌且總體呈漲跌交替循環(huán)”、“無論漲跌,其或為對其前度行情的調整,或為次前度行情的延伸”之類的闡述,側重點就在方法和思維方式上。據此思維,無論個股還是大勢均可適用。
只運用比如K線理論、移動平均線理論等來分析預測股價走勢可不可以呢?不可以。因為你無論應用何種分析方法來研究股票價格走勢都必須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趨勢(或曰方向)分析——即未來股價會漲、還是會跌;性質研判——即無論其屬于上升還是下跌、都要確定其是屬于對原趨勢的調整還是對原趨勢的延伸(通俗地說就是“會不會創(chuàng)新高或創(chuàng)新低”);運動目標測量——即未來股價運行(漲跌)的可能目標。還有就是漲跌的起止時間。衡量某分析理論、方法、技巧是否“完美”和適用,必須要從這三個方面進行檢驗。
遺憾的是:除了波浪理論以外、其他理論都沒有全面涵括這三個部分的內容。
許多股民自認為自己是散戶,所以無法把握大勢,只能炒炒短線。事實上你在操作中往往是賺錢的股票“短線”出來了,虧損的股票卻作成了“長線”,其結果是常年處于浮動虧損狀態(tài)——最后還得被迫斬倉。請問:難道說對大勢無法把握的人偏偏就能夠把握“小勢”(短線行情)嗎?事實上,大勢相對容易把握到差不多準的程度,我們都知道“長江滾滾向東流”,但在局部卻不排除有向南、向北、甚至向西的地方,你說是大勢好把握還是“微觀”好掌握?96年5月買任何一只股票持到97年5月,都是很賺錢的;但是,任何一只股票在此期間也都有過局部調整的時候,真要帶著極端的短線思維去炒作,其結果可能就是大家經常說的“賺了指數賠了個股”。所以:把握趨勢永遠是第一位的。
一切分析理論(包括理念)或技巧都必須經得起“統(tǒng)計數據”的反復檢驗——無論是基本因素分析還是技術分析。由于我們每一個人的生命都是有限的——能夠有效地從事股票投資的生涯則更是短暫,這就注定了我們沒有足夠的時間和資金選擇走這樣一條路:把所有的“錯誤”都去嘗試犯一次、以終于了解什么是“正確”的,最終成為一名“成功”的投資家。
我們每個人的一生都注定了會有起有伏、有“漲”有“落”;因此,既不要因“上揚”而忘乎所以、也不要為“回檔”而盡失銳氣;意氣風發(fā)時要注意尋求“量”的 “配合”,“上攻”受阻時不妨退而“營造雙底”;一帆風順時別忘了“高位整固”、更不可得意忘形一不小心而“跌破1浪頂”,同時還要明了“目標”所在并不斷地對“目標”作出積極的和合理的修正;遭逢挫折時當須“止損”離場、韜光養(yǎng)晦靜候“新一輪升勢”的到來。
機遇對于我們每個處于同一個層面的人來說基本上是平等的,導致不同的人生軌跡的關鍵在于各人如何把握機遇以及如何對待逆境。正確的處世態(tài)度是:永遠要分清 “牛市”和“熊市”;既不能在“上升推動浪”展開時“眼高手低”、更不要一遇“回調”就自亂方寸。要知道即使“雙底筑成”也只是奠定了展開“第3浪”的基礎、在今后的征途中仍有一系列的“歷史關口”需要逾越;就算是面臨正常的“局部調整”、若不小心應對也很難保證其不會演變成“熊市”的起點。
人生當然也存在運氣。一起步就“創(chuàng)新高”當然有助于今后的持續(xù)“攀升”,而剛出道就“創(chuàng)新低”則必須清醒地明白就算或有“反彈”、充其量也不過是“反抽回頸”。成功的人生必須不斷“創(chuàng)新高”。讓我們共同努力、積極打造人生的“上升通道”吧!

閔發(fā)老人融易通先生在閔發(fā)論壇技術分析發(fā)的技術分析帖子。融先生的波浪交替法則,無異市場江湖中的小李飛刀,這樣的寶物怎能隨閔發(fā)一道消失?

附 本文作者:融易通 2002-08-09 09:45 發(fā)于閔發(fā)論壇

================================================================================================

在應用波浪理論方面普遍存在的一個困惑是:不知道該如何確認“浪”的起點。本人的路數是:隨便找一個“最”低點,然后看其后的演變特征。
關于“圖 1”可能在0.9720一帶見底的預測在本人以前的帖子里有過闡述,后來如期反彈到0.9900以上也是水到渠成的事——即當“底部”確認以后,反彈目標也就好計算了。假設“框”內為“推動浪”,由于“調整浪”后面必然會出現新的一輪“推動浪”,所以后面問題的關鍵是:能否確認“圈”內以及其后的行情為“ 調整浪”。(見圖 1)

image
接下來,行情的確向著“調整浪”的方向在發(fā)展——至0.9805止跌向上突破“頸線”位0.9835。表面上看,似乎新一輪推動浪即將展開。但是,且慢:由于此處所在的浪的位置應該是某“3”浪(假設“圖1”所注明的“推動浪”為某“1”浪的話),所以其必須具備3浪的特征,而在本圖上卻看不出從 0.9805往上的行情有走3浪的跡象。于是懷疑調整浪還沒有走完,遂作修正(見“圖2”)

image
果然,后來行情跌破了0.9805。但是,是不是就此就可以確認其整體為調整浪并且調整已經結束了呢?不可以:必須等行情回到“頸線”位(0.9820)以上【注意:筆者反復強調要等待行情回到“頸線”位再對浪況作判斷,是因為這是確保不發(fā)生數浪錯誤的最重要的環(huán)節(jié)】,而且按“C=A”計算、目標應該在0.9765,所以不能提前進場“抄底”。(見“圖3”)

image
終于跌到0.9760了,但是鑒于“雙底”的特點是“一個尖、一個厚”的呼應關系,所以此時也不必急于開倉——反正一時半會上不去。(見“圖4”)

image
結果,在“筑底”的過程中行情向下突破創(chuàng)了新低。盡管“出乎意料”,但仍“可圈可點”:一切推理的基礎都是建立在從“0.9720”往上的上升行情是不是“推動浪”的基礎上的;如果是“推動浪”,其后跌至0.9805就應該是“調整浪”、接下來有“應該”展開新一輪“推動浪”。但由于從0.9805展開的上升行情絲毫不具備“推動浪”的特點,于是認定行情還會再度向下;又由于能夠對“雙底”的演變特點妥加把握,于是避免了在0.9760一帶“抄底”的失誤——從而逃避了后來的創(chuàng)新低行情。(見“圖5”)

image

綜上所述,筆者的結論是:“浪”是可以大膽假設的,但必須“小心求證”;只要不是固執(zhí)己見,不是“先定案再找證據”,不是一相情愿地解讀圖形(以令其與自己的數浪相吻合),在應用波浪理論時是可以把出錯的機會降低到盡可能小的程度的。至于應用正確可能為我們帶來多大的收益、就不是本文想要闡述的問題了。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絡存儲空間,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