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在今天這個擁有無限可能性的時代,青年人站在過去與未來之間,在見證著無數(shù)當今社會的卓越力量日新月異與更新?lián)Q代的同時,也面對著自身對于未來的迷茫與困惑。想象力的邊界是否是無限逼近的現(xiàn)實?創(chuàng)造與改變的能量是否能夠又如何被激發(fā)?理想主義的激情怎樣才不會日漸平庸直至消失?吳小莉與我們分享著她眼中卓越的青年力量的質素與價值。
本期嘉賓:吳小莉
本期主題圖書:《與卓越同行》,2013年10月版,四川文藝出版社
以下為本期讀書會文字實錄

吳小莉在鳳凰網讀書會現(xiàn)場
吳小莉:你們就是卓越者的昨日、今日和來日
吳小莉:各位清華的學弟學妹們,以及來自各地的鳳凰網的網友們大家晚上好。謝謝大家。其實去過不少的校園,但是回到清華總是讓我有回到家的感覺。今天很高興能夠再次有機會站在清華的講臺上,和年輕同學們的分享這個美麗的夜晚。記得我第一次站在清華的報告廳在1999年的,那一年我移居香港在內陸走南闖北到處采訪剛好滿6年。那一年我也曾經和你們一樣,和你們的學長、學姐們分享我從事新聞工作的點點滴滴,分享了我是如何依照兒時的夢想踏上了傳播之路,逐漸地實現(xiàn)我的人生理想。其實我已經不記得當年我到底說了什么,直到最近有一家出版社為了要搜集社會人士在校園里頭對青年學子的演講,結集成一本叫做《正青春》的書,不知道從哪里找到了當年的講稿,交到了我的手上?;乜茨且粓龊透魑粚W長學姐對話的記錄,使我今天再站在這個舞臺上和現(xiàn)在的同學們分享的時候,多了一份昔日、今日和未來的傳承感。
2005年我有幸進入了清華經管學院研讀高級管理人員工商管理的課程,成為了各位的校友。而我想知道的是在座的現(xiàn)場朋友們有2011年之后的入學么?有。所以你們錯過了百年的校慶,可能還要再等100年。但是沒有關系,你不會錯過所有清華同學的傳承,因為你有很多的學長、學姐們在這里。我有幸的和在座大部分的同學們一起度過了清華百年的校慶,也因為校慶所以我做了一場紀錄片,講述了清華的故事。也是99這個數(shù)字,但是是99年前的1914年,梁啟超先生在清華大學演講,告訴我們何為君子,為清華留下了"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校訓。作為校友,我常常向別人推薦我們的校訓,我的另一半甚至請余秋雨老師寫下"厚德載物"四個字放在了辦公室,而在我看來,這是中國最剛健雄渾的校訓之一,其中的期待已經包含了生生不息的奮進又有厚重沉穩(wěn)的心靈力量,它描繪最優(yōu)秀卓越人士的是德行,也為我們這一些每個平凡的個人安身立命的準則留下了記憶。
就像卓越本身他即是卓越者的非凡之態(tài),又是每個微小、平凡的個體可以擁有脆弱的但是又堅韌的力量。這些我和卓越者的對話,不再只是關注他們的成功、不再只是關注眼下的熱點,更多的是關注他們的未來,他們眼中的未來。而這個未來與其說是他們的,不如說是你們的,因為你們就是卓越者的昨日、今日和來日。
吳小莉:給今天一點時間,那便會成為我們的未來
那么什么是卓越?十年前我說我曾經和大家一樣,因為我曾經坐在臺下,仰望著那些社會杰出人士,在臺上說的他們的故事。我那時候認為卓越是一種質地,是每一個人不見得都能夠企及的質地。我必須要仰望,在那個還在仰望的年紀里頭,我和各位一樣,還在理解著我有沒有可能成為卓越的一員。但是當成長慢慢地把這種仰望拉成即視的時候,當我采訪了無數(shù)人,看過了無數(shù)的卓越者曾經頹然崩塌,也看過頹喪者忽然奮發(fā),一覽眾山小,于是我明白,卓越其實不是一個結果,不是一種恒定的質地,而是一種態(tài)度。在《我和卓越同行》的書里的六位中國的領袖在一起聊天的時候,其實他們上舞臺也有緊張、也有疑慮也有需要肯定的瞬間。透露一個小秘密,有一位受訪者,但是我不能說是哪一位受訪者,但是一位受訪者在采訪完畢后給我發(fā)了一短信,還不忘來問問剛才的效果好么?所以說卓越之人他們不是堅不可摧,他們只是重視每一次的結果,只是他們遇到失敗的時候,比普通人多那么一點點咬牙重新站起來的倔強。他們不是不會犯錯,只是在錯誤面前他們比一般人要快一點接受自己的錯誤,并且繼續(xù)地前行。他們不是不知道恐懼,只是在普通人認為恐懼足以使我們停步的時候,他們多一點勇氣說不,我要去面對。真的,卓越與平凡之間只差一點點,差一個極限自我挑戰(zhàn)一種精神上逆生長的一點堅持。
今天我再到校園來的淵源是推薦這本書,這是一個與卓越者探討未來、尋找前瞻性結論的過程,于是有人問我我怎么看未來,對于這個問題我想說的是,我采訪的這些卓越者們人能夠為我分享令人振奮的可能性、能夠引領未來的方向,但是要實踐和真正看到的未來,它其實就在這里,就在校園里、在各位青年人的身上、在各位的身上。所以今天我站在這里,跟十年前更希望和大家聊一聊的不是別人的未來,而是一個在這樣一個被科技打破無限可能的時代里,各位,這群新世紀里面青年人的未來,我們這個時代的未來。這個時代是上帝的恩賜,因為今天的年輕人比任何一個以前的時代都具有更多創(chuàng)造奇跡的機會,在毫無參照的情況之下,去創(chuàng)造你們自己的成功。1999年我到清華做報告的時候,當時南斯拉夫大使館發(fā)生了以美國為首的北約組織的轟炸事件,當時各地的年輕朋友們群起激憤,我們做了一個系列報道叫《中國人今天說不》,當時有同學就是你們現(xiàn)在的學姐,學長們問我,怎么看未來十年的中國?我說相信未來的十年,中國的國力不會同日而語,除了有硝煙的戰(zhàn)爭我們還有沒有硝煙的戰(zhàn)爭,我說有一天世界會接受中國的文化、電影、中國的經濟,而我們看到這一切開始發(fā)生。十多年后的中國,孔子學院已經在全球各地扎根,中國已經超越了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在越來越多的國際事物當中擁有更多的聲音,同時也有更多不可回避的責任。今天,便是我們十多年前的未來,而未來,毫無疑問的會從眼下開始發(fā)芽。我們常常會有一個誤區(qū),都以為未來在遠處于今天無關,但其實未來會藏在今天之中。我很喜歡里爾克說一句話他說"未來走在我們中間,是為了在他發(fā)生之前很久就先行改變我們",所以未來并不在遠處,我們擁有什么樣的今天已經決定了我們參與什么樣的未來,它走在我們中間。于是,給今天一點時間,那便會成為我們的未來。
吳小莉:我們是否擁有自由的靈魂?
吳小莉:與其說我今天想和大家說什么,其實不如說我想為我們將要親歷的未來向大家一起提問,為了這個未來我們做什么樣的準備,我們又能夠做些什么。我想問的第一個問題是,我們是否擁有自由的靈魂?我聽過一個試驗,和大家分享。如果把一群生猛的鯊魚和熱帶魚放在一個大的池子里頭,中間隔著強化玻璃,那么鯊魚每一天都要沖撞,它想進的美麗絢爛的熱帶魚的圈子但是老是撞不過去,但是到吃飯的時間,鯽魚就會被放進鯊魚的池子里頭,不過鯊魚還是不放棄不斷地沖撞頭破血流終于有一天它放棄了,它用它狩獵本能去等待每一天的鯽魚,輕而易舉地把它吞下肚。有一天,工作人員把中間的強化玻璃拿開了,他不想再用這個試驗去困住鯊魚,但是鯊魚也不想再追逐那個熱帶魚,即使鯽魚跑到了熱帶魚的地方,它躲遠處不敢靠近,因為它怕疼。鯊魚是海里的王,生猛的物種,但是在這個試驗之中鯊魚失去了自己沖破一切的本能。很多人了這個故事這多像愛情呀,肯定,愛過一場之后會不會感覺累感不愛了,但是除了看到愛情我們還看到了什么?我們看到的是關于自由靈魂的消逝。當鯊魚決定要被玻璃以外的世界視若無睹的時候,其實那就是一個自由靈魂的喪失,這個魚池何嘗不像我們的世界,有一個養(yǎng)著鯊魚的鯽魚我們自由的馳騁的舒適區(qū),也有一個讓我們披荊斬棘、頭破血流,卻不能夠保證是否能有所成就但是更大、更斑斕、更不可知的未來。真正自由的靈魂就決定留在舒適區(qū)還是決定沖撞可能存在的玻璃,去尋向一個未知的未來。喜歡一句話"堅持下來就是自己的"。其實幼兒對于這種沖撞是沒有恐懼感的,因為他們天生下來就有一次永生感,只是一次次的疼痛讓我們學習了筑起高墻,我們習慣在高墻之內生活。
1993年我離開了父母親,離開了我安逸,看似特別高薪前途一片光明的祖國生涯,我來到香港從頭做起,我當時不會說廣東話,我也沒有親戚朋友在那里。我本來沒有在我原來的工作中遇到挫折我只是想看我沒看過的地方,到一個更大的地方去闖一闖走一走,所以我走到了今天。我在采訪馬云之前跟他聊天,當馬云還是書生馬云的時候,他會被當成騙子吃了很多閉門羹,到現(xiàn)在他談起來還是義憤填膺。他去了美國,不信基督教的他走進了教堂,他告訴我他聽了牧師的一場永不放棄,他就把這句話帶回來當作他的作用座右銘,于是這時候的馬云比一般人多堅持了一會兒,往前沖撞就成了游進泳池一邊的鯊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