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食子丸 . 方劑來源 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 組成與用法 沒食子15克 地榆15克 黃柏6 O克 黃連45克石榴皮30克 上藥研細(xì)末。醋煮面糊為丸,如麻子大。每服10-20丸,溫水飲送下,空腹時服。也可用飲片改煎劑.各藥用量按常規(guī)劑量酌減。 功效與主治 清熱涼血,收澀止痢。主治腸虛受熱,泄痢顓數(shù),大便夾有鮮血,或便赤汁,稍伴腹痛者。 現(xiàn)代臨床 可用于治療慢性細(xì)菌性痢疾,慢性腸炎等。 應(yīng)用要點 主要用于腸虛血熱痢下之證。方用沒食子、石榴皮收斂止痢,地榆,黃柏等清熱涼血;堅陰止痢,清中有斂,為其配伍特點。臨床應(yīng)用以痢下伴鮮血、腹痛不甚劇,為其辨證要點。 改作湯劑,可酌加木香、檳榔。臨床如見脾虛者,加黨參、白術(shù)、扁豆;血多者,加黃芩炭、丹皮炭。 若痢下初起,實邪積滯者。不宜應(yīng)用。 . 歷代方書中與本方同名者。尚有. (1)《百一選方}沒食子丸,由白術(shù)、白茯苓、沒食子、訶子組成,功能健脾澀腸止瀉,主治臟氣虛弱.大腸滑泄,次數(shù)頻多,日漸羸瘠,飲食不下,以及久患赤白痢者. (2)<小兒藥證直訣)沒食子丸,由木香、黃連、沒食子、豆蔻仁、訶子肉組成,功能理氣澀腸止瀉,主治小兒疳痢滑腸,腹痛泄瀉,白 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