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黑丝制服一区视频播放|日韩欧美人妻丝袜视频在线观看|九九影院一级蜜桃|亚洲中文在线导航|青草草视频在线观看|婷婷五月色伊人网站|日本一区二区在线|国产AV一二三四区毛片|正在播放久草视频|亚洲色图精品一区

分享

176心力衰竭

 學(xué)中醫(yī)書館 2014-01-13

心力衰竭
心力衰竭又稱“心肌衰竭”,是指心臟當(dāng)時不能搏出同靜脈回流及身體組織代謝所需相稱的血液供應(yīng)。往往由各種疾病引起心肌收縮能力減弱,從而使心臟的血液輸出量減少,不足以滿足機體的需要,并由此產(chǎn)生一系列癥狀和體征。心瓣膜疾病、冠狀動脈硬化、高血壓、內(nèi)分泌疾患、細菌毒素、急性肺梗塞、肺氣腫或其他慢性肺臟疾患等可引起心臟病而產(chǎn)生心力衰竭的表現(xiàn)。妊娠、勞累、靜脈內(nèi)迅速大量補液等均可加重有病心臟的負擔(dān),而誘發(fā)心力衰竭。

心力衰竭分為左心衰竭和右心衰竭。左心衰竭主要表現(xiàn)為疲倦乏力,呼吸困難,初起為勞力性呼吸困難,終而演變?yōu)樾菹r呼吸困難,只能端坐呼吸。陣發(fā)性呼吸困難是左心衰竭的典型表現(xiàn),多于熟睡之中發(fā)作,有胸悶、氣急、咳嗽、哮鳴,特別嚴(yán)重的可演變?yōu)榧毙苑嗡[而表現(xiàn)劇烈的氣喘、端坐呼吸、極度焦慮和咳吐含泡沫的粘液痰(典型為粉紅色泡沫樣痰)、紫紺等肺部郁血癥狀。右心衰竭主要表現(xiàn)為下肢水腫,頸靜脈怒張,食欲不振,惡心嘔吐,尿少,夜尿,飲水與排尿分離現(xiàn)象等。主要體征是肺底濕性羅音或全肺濕性羅音,肺動脈瓣第二音亢進,奔馬律與交替脈,肝腫大,肝頸回流陽性,X線檢查以左心室或左心房增大為主。實驗室檢查則左心衰竭有臂舌時間延長,飄浮導(dǎo)管測定肺動脈毛細血管楔嵌壓增高;右心衰竭有臂肺時間延長、靜脈壓明顯增高。

現(xiàn)代醫(yī)學(xué)對本病發(fā)生的基本原理尚缺乏明確的全面認識。左心衰竭多因左心受到損害,負荷過度,阻力增加;右心衰竭最常見的發(fā)病原因是左心衰竭時所產(chǎn)生的肺阻性充血和肺動脈高壓,右心衰竭較少單獨出現(xiàn)。

左心衰竭的主要診斷依據(jù),是在通??梢鹱髠?cè)心力衰竭的心臟病基礎(chǔ)上發(fā)現(xiàn)上述肺阻性充血的特殊癥狀和征象。胸部X線檢查以及功能的測定均有助于診斷。

心力衰竭病因治療包括基本心臟疾病的治療及其誘發(fā)因素的預(yù)防和控制。心力衰竭本身癥狀的一般治療要從減輕心臟負荷、增加心排血量、控制體內(nèi)的鈉和水等方面考慮。

本病在祖國醫(yī)學(xué)中屬“心悸怔忡”、“水腫”、“喘證”、“痰飲”等范疇。一般分為心腎氣虛、陽虛、氣陽兩虛或心腎陰虛、陰陽兩虛等。心主血脈的功能失常,以致心失所養(yǎng)而心悸怔忡,或陽虛水飲不化,致水飲凌心射肺的驚喘而現(xiàn)咯血之癥,或水飲泛濫而水腫。氣虛陽微可致血行無力而成痰滯,見有紫紺、肝腫大。


1.處方名稱]抗心衰方


[功能主治]功能溫陽益氣,活血強心。主治各種原因引起的充血性心力衰竭。


[處方組成]赤芍15克、川芎15克、丹參15克、雞血藤15克、黨參25克、坤草25克、麥冬25克、附子10-15克、五加皮10-15克、澤蘭15克,水煎服。


[辨證加減]氣陰兩虛者重用黨參、麥冬或加沙參;脾虛型加白術(shù);腎陽虛型重用附子或加肉桂。


[療程療效]治療Ⅰ度心力衰竭6例,全部顯效;Ⅱ度心力衰竭竭23例,顯效20例,好轉(zhuǎn)2例,無效1例;Ⅲ度心力衰竭13例,顯效8例,好轉(zhuǎn)4例,無效1例。


[處方來源]周德魁。


[處方備注]坤草即益母草,有活血調(diào)經(jīng)之功,近年來中醫(yī)臨床治療心血管疾病用之頗多。本方重在活血化瘀。(


2.[處方名稱]健心合劑


[功能主治]功能利水化飲,活血消瘀。主治充血性心力衰竭。


[處方組成]葶藶子15克、桑白皮15克、丹參10克、紅花10克、桃仁10克、赤芍10克,水煎服。


[辨證加減]陰(血)虛選加太子參、沙參、麥冬、生地、熟地、玄參、五味子、柏子仁、棗仁、珍珠母、阿膠、龜版膠等;陽(氣)虛選熟附子、桂枝、仙靈脾、巴戟天、菟絲子、黨參、枸杞子等;浮腫選加茯苓、豬苓、澤瀉、車前子、玉米須等;腎虛喘甚選加五味子、坎炁、紫河車、蛤蚧等;脈結(jié)代選加苦參、炙甘草、磁石、珍珠母、琥珀、生龍骨、生牡蠣等。


[療程療效]治療充血性心力衰竭6例,顯效3例,有效3例。


[處方來源]龔傳鼎。


[處方備注]本方以利水化飲消腫的葶藶子、桑白皮和活血化痰的丹參、桃仁、紅花、赤芍兩類藥物組成,結(jié)合辨證加減治療故為效靈


3.[處方名稱]五澤強心湯


[功能主治]功能益氣活血,溫陽利水。主治心力衰竭。


[處方組成]黃芪lO-15克、黨參10克、益母草10-12克、澤蘭10克、炙附片6-10克、制半夏10克、北五加皮4-10克,水煎服。


[辨證加減]吐甚加竹茹、生姜;咳嗽喘息不得臥,加蘇子、白果、炙麻黃等;水腫明顯,伴咳吐稀白泡沫痰,加白術(shù)、茯苓、車前子、蘇子、白芥子等;陽虛明顯加菟絲子、補骨脂等;陰虛明顯去附子,加麥冬、五味子。


[療程療效]臨床應(yīng)用多例,一般3-5劑后,心力衰竭諸癥狀基本緩解。


[處方來源]北京中醫(yī)學(xué)院趙紹琴等。


[處方備注]五加皮的用量宜由小到大;澤蘭一味,活血行水除腫,其入脾行水,入肝治血。藥理研究認為,本方劑有強心作擁。本方名由編者所擬


4.[處方名稱]通脈飲


[功能主治]功能益氣活血通脈。主治虛實相雜、血氣瘀滯型風(fēng)心瓣膜病慢性心力衰竭。


[處方組成]桂枝6-12克、赤芍9克、桃仁12克、川芎克、益母草30克、紅花6-9克、丹參15克、麥冬15克、黃芪15-30克、甘草6克,水煎服。


[辨證加減]無


[療程療效]臨床應(yīng)用多例,收效甚快。


[處方來源]上海市岳陽醫(yī)院朱錫祺。


[處方備注]本方由陶御風(fēng)整理發(fā)表。桂枝為活血通脈之要藥;黃芪峻補大氣,大氣壯旺,則氣滯者行,血瘀者通,痰濁者化。


5.[處方名稱]雞郁紅芍湯


[功能主治]功能溫陽利水,活血化瘀。主治慢性肺心病心力衰竭。


[處方組成]雞血藤30克、郁金18克、紅花9克、赤芍15克、丹參15克、附片24克、白術(shù)12克、茯苓30克、生姜9克、桂心9克、豬苓30克、澤瀉30克、木通30克、車前草30克,水煎服。


[辨證加減]無


[療程療效]治療30例,顯效71.43%,有效21.43%,無效7.14%。


[處方來源]曹興亞。


[處方備注]中醫(yī)認為肺心病心力衰竭與心、肺、脾、腎四臟陽氣滯衰微、氣滯血瘀、血脈瘀阻、氣虛血瘀有關(guān)。方中雞血藤系強壯性活血藥,能祛瘀血,生新血,流利經(jīng)脈,治風(fēng)血痹癥。本方名由編者所擬。


6.[處方名稱]葶藶散


[功能主治]功能化飲行水降逆。主治慢性肺心并發(fā)心力衰竭。


[處方組成]北葶藶子,研末,每日3-6克,分3次食后服用。同時采取對癥處理,控制感染。


[辨證加減]無


[療程療效]治療慢性肺心并發(fā)心力衰竭10例,服藥后多在第4天開始見尿量增加,浮腫漸退;2-3周時,心力衰竭顯著減輕或消失。服藥過程中未見任何副作用。


[處方來源]鄭豁然等。


[處方備注]北葶藶子又名苦葶藶。葶藶子有苦甜之分,功能主治相似,大抵苦則下泄,甜則少緩,當(dāng)量病虛實用之。本品味辛苦,性大寒,辛散苦泄,大寒沉陰能下行逐水,治肺塞喘急,痰多咳嗽、水腫脹滿。據(jù)現(xiàn)代藥理研究認為,本藥能加強心肌收縮力,減慢心率,對衰竭的心臟可增加輸出量,降低靜脈壓,目前心力衰竭病中用之甚多。本方名由編者所擬


7.[處方名稱]心衰方


[功能主治]功能瀉肺利水,益氣養(yǎng)心,活血通脈。主治充血性心力衰竭。


[處方組成]葶藶子30克、桑白皮30克、車前子(包)30克、澤瀉15克、生黃芪30克、太子參30克、五味子10克、麥冬15克、紫丹參30克、全當(dāng)歸10克。以上為1日劑量。每劑濃煎成200毫升,病重時每日2劑,分4次服。病情轉(zhuǎn)輕后,每日1劑,分2次服。心力衰竭緩解后可繼續(xù)服用,以鞏固療效。


[辨證加減]無


[療程療效]治療充血性心力衰竭30例,21例原服西藥而心力衰竭不能控制者,加服本方后全部有效(服后當(dāng)日或次日臨床癥狀明顯改善,包括尿量增加,心率快有所減慢,憋氣好轉(zhuǎn);治療1-2周,心衰基本緩解,包括憋氣消失,肺部羅音基本消失,肝腫大明顯縮小,水腫消失,尿量正常,能夠平躺。心率降到90次/分鐘以下);9例未用西藥單用本方者,有效7例,無效2例。


[處方來源]北京中醫(yī)學(xué)院許心如等。


[處方備注]許氏等認為,心力衰竭的病機主要是脾腎虧虛,心氣不足,血脈瘀阻,氣血俱傷,水飲停聚,肺氣壅塞。然針對肺氣壅塞、宗氣受阻之證,又應(yīng)宗“急則治其標(biāo)”之法。故方中重用葶藶以瀉肺行水,祛痰定喘(方中常用30-60克,分4次服,未不見良反應(yīng)),合諸藥以共奏其利水肅腫,暢通宗氣,通利脈道之功


8.[處方名稱]阜外心衰方


[功能主治](1)方功能益氣養(yǎng)陰;主治氣陰兩虛型充血性心力衰竭。(2)方功能溫陽行水;主治陽虛水泛型充血性心力衰竭。(3)方功能溫補肺腎;主治肺腎二虛型充血性心力衰竭。(4)方功能益氣溫陽;主治氣陽兩虛型充血性心力衰竭。(5)方功能補益心氣;主治氣虛型充血性力心衰竭。


[處方組成](1)黃芪18克、玉竹18克、太子參30克(或沙參30克)、五味子10克、麥冬12克、丹參12克、炙甘草9克,水煎服。

(2)熟附子10克、白術(shù)12克、茯苓30克、桂枝9克、炙甘草9克、木香9克、大腹皮15克,水煎服。

(3)熟附片10克、葶藶子9克、茯苓30克、熟地12克、肉桂4.5克,水煎服。

(4)熟附子10克、桂枝10克、黨參10克、生地10克、仙靈脾10克、肉蓯蓉24克、丹參18克,水煎服。

(5)黃芪20克、黨參l5克、太子參30克、玉竹18克、丹參12克、水煎服。


[辨證加減]應(yīng)用(1)方,心慌不寧加炒棗仁12克、紫石英24克;食少便溏加白術(shù)12克、茯苓18克;陽虛怕冷加桂枝9克、鹿角10克。應(yīng)用(2)方,氣虛甚加黃芪24克、紅參6克;惡心厭食加砂仁6克、陳皮9克:喘甚加葶藶子20克;尿少加車前子30克、澤瀉15克、椒目12克;腹水加黑白丑末(分沖)4.5克、沉香末(分沖)3克。應(yīng)用(3)方,咳嗽甚者加旋覆花10克、貝母10克;痰多加海浮石12克、橘絡(luò)12克、白芥子10克;喘甚加五味子9克、人參6克、蛤蚧尾1對、山萸肉12克。應(yīng)用(4)方,心率慢加麻黃6-9克、細辛3-6克;血瘀加桃仁10-12克、紅花10克、血竭末3克(分吞)。


[療程療效]治療充血性心力衰竭18例,心慌消失6例;減輕12例;氣短均減輕;咳喘11例,5例消失,6例減輕;尿少15例,尿量均增加。


[處方來源]中國醫(yī)學(xué)科學(xué)院阜外醫(yī)院。


[處方備注]選用本系列方時,當(dāng)技病機分型選用。治療過程中,病機有所變化,方藥也當(dāng)隨時更換。本方名由編者所擬。


9.[處方名稱]化癥液


[功能主治]功能益氣復(fù)脈,活血化瘀,回陽救逆。主治急慢性心功能不全。


[處方組成]紅參0.45克、附子0.15克、川芎0.9克、大黃0.3克制成2毫升靜脈注射液。用時本方20毫升加入10%葡萄糖250毫升,每日靜滴1次。


[辨證加減]無


[療程療效]治療慢性心功能不全104例:男性72例,女性32例;年齡19-82歲;左心室收縮時間間期(STI)測定結(jié)果,PEP/LVET均在0.37以上,其中冠心病43例,病毒性心肌炎27例,慢性肺心病16例,風(fēng)濕性心瓣膜病8例,高血壓性心臟病5例,經(jīng)治療后PEP/LVET均值下降至0.364;10例伴高血壓患者,舒張壓的均值由治療前99毫升汞柱下降至84毫米汞柱;5例血液流變性異常積治療前后均有明顯差異(全血粘度P<0.01,血漿粘度P<0.05,紅細胞電泳P<0.01),而紅細胞壓積無明顯變化,療效與中醫(yī)分型無關(guān)。治療冠心病、病毒性心肌炎、肺心病的有效率分別為9l%、85%和86%。除4例女性患者在本方治療過程中出現(xiàn)月經(jīng)增多外,余無不良反應(yīng)。


[處方來源]浙江省寧波市第二醫(yī)院洪立中等。


[處方備注]洪氏等認為本方對血壓有雙向調(diào)節(jié)作用,對血壓高或低的急慢性心力衰竭均適用,能降低心肌耗氧量,能調(diào)節(jié)整體代謝。方中大黃能增加心血輸出量,提高人體組織對氧的利用率


10.[處方名稱]強心利尿湯


[功能主治]功能養(yǎng)心強心,益氣理氣,利水化瘀消腫。主治風(fēng)濕性心臟病慢性心力衰竭。


[處方組成]柴胡10克、枳殼10克、黨參10克、紅花10克、丹參20克、車前子10克、瓜蔞皮30克、北五加皮3-10克,水煎服。


[辨證加減]心腎陽衰加附子6-10克、桂枝10克、茯苓15克、白術(shù)12克、澤瀉10克;心腎陰虛加麥冬12克、五味子10克、丹皮10克、炒梔子10克;心脾陽虛加黃芪12克、茯苓12克、白術(shù)12克;咳嗽甚加桑白皮12克、桔梗10克、枇杷葉10克;血瘀甚加生蒲黃10克、五靈脂12克。


[療程療效]治療100例,服藥3劑后,50%患者心率下降至100次/分以下;服藥6劑后,75%患者心率下降至100次/分以下;服藥9劑后,80%患者心率下降至100次/分以下。心力衰竭癥狀,服藥6-9劑后,80%患者心慌氣短、呼吸困難癥狀緩解,浮腫消失,肝縮小2厘米。


[處方來源]陸國康。


[處方備注]本病之本在氣血虧虛,氣滯血瘀乃標(biāo),故治以補通兼施。北五加皮性溫,有祛濕消腫、溫陽利水之功,現(xiàn)代藥理研究發(fā)現(xiàn),它具有類似洋地黃類藥物——毒毛旋花甙G樣的作用。本方名由編者所擬.


11.[處方名稱]滌痰利水湯


[功能主治]功能逐水利痰,清肺平喘降逆。主治肺心病合并心力衰竭。


[處方組成]葶藶子40克、桑白皮15克、冬瓜皮15克、黑丑10克、白丑10克、蘇子15克、魚腥草25克、大腹皮15克、車前子25克、防己15克、萊菔子25克,水煎服。


[辨證加減]無


[療程療效]治療肺心心衰12例,好轉(zhuǎn)10例。


[處方來源]宋哈軍。


[處方備注]本方以重劑量葶藶子為方中主藥,取其瀉肺利水以護心陽;輔以桑白皮、冬瓜皮、大腹皮、萊菔子、蘇子健脾行氣利水以制生濕之本;車前子、防己滌痰,共奏瀉肺利水、宣肺健脾之功。本方著重以治標(biāo),不同于一般溫陽利水強心方劑以治本


12.[處方名稱]生脈利水湯


[功能主治]功能益氣強心,利水消腫。主治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


[處方組成]葶藶子5-10克、潞黨參15-30克、麥冬12克、五味子10克、茯苓15-30克、豬苓10克、澤瀉30克、白術(shù)12克、車前子30克,水煎服。


[辨證加減]氣虛自汗加黃芪30克;陽虛加川附片10克、桂枝10克;水腫較重者加郁李仁30克;大腹腫脹加石菖蒲15-30克;陰虛水腫原方去白術(shù),加女貞子15-30克、白茅根30克、西瓜皮30克;下焦?jié)駸峒涌鄥?2克;血瘀加丹參15-30克,赤芍15克、桃仁10克、紅花10克;血虛加當(dāng)歸15克、熟地15克、阿膠10克;合并一般感染加銀花30克、連翹15克、板藍根30克、半枝蓮30克、黃芩15克。


[療程療效]治療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25例,顯效12例,好轉(zhuǎn)11例,無效和死亡各1例。一般連服本方3-7劑即見效,連服2-3周即可控制心力衰竭。如復(fù)發(fā)時可續(xù)服本方加減。


[處方來源]邢月明。


[處方備注]本方名由編者所擬


13.[處方名稱]附桂葶藶湯


[功能主治]功能溫陽利水,活血祛痰。主治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急性加重期)。


[處方組成]附片15克、干姜9克、桂枝9克、葶藶子15克、茯苓30克、防己30克、白芍15克、丹參30克、煅龍齒30克、黃芪15克、黨參15克、瓜蔞15克,水煎服。


[辨證加減]如心力衰竭緩解屬氣陰不足者加麥冬、五味子;脈結(jié)代者加炙甘草、大棗、生姜、阿膠、生地、麻仁、麥冬、白酒;胸悶、憋氣者加枳實、薤白、白酒;血瘀甚者重用丹參,加赤芍、雞血藤。


[療程療效]治療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5例,一般3-5劑即可奏效,8-13劑可完全緩解。待基本緩解后,本方才能視病情略作增減。


[處方來源]徐龍云。


[處方備注]“陽氣衰微,陰寒內(nèi)盛”是本癥癥結(jié),本方按“溫則行”的理論論治立方


14.[處方名稱]難治性心衰方


[功能主治](1)方功能溫陽益氣,活血利水;主治心力衰竭垂危期(應(yīng)用強心劑、利尿劑無效時)。(2)方功能補心脾,益氣血,平喘悸;主治心力衰竭緩解期。


[處方組成](1)炙黃芪15-30克、黑附塊9-12克、丹參15克、桂枝6-9克、麥冬12克、茯苓12克、白術(shù)12克、葶藶子(包)30克、五味子4.5克、益母草30克、生曬參3克(另煎),水煎服。(2)炙黃芪12克、黨參12克、阿膠9克(另烊)、麥冬9克、丹參15克、川桂枝6克、炒棗仁15克、朱遠志4.5克、白術(shù)9克、茯苓12克、炙甘草9克,水煎服。應(yīng)用(1)、(2)方時,強心劑、利尿劑維持用藥。


[辨證加減]應(yīng)用(1)方,小便不利加滋腎通關(guān)散(分吞)12克,或?qū)④姺?分吞)3-4.5克;胸悶痛加旋覆花12克、降香3克;心悸不寐加紫石英(先煎)30克、琥珀粉(吞)1.5克;便溏納呆加淮山藥12克、炒扁豆12克;多汗加龍骨牡蠣(先煎)各30克。應(yīng)用(2)方,驚悸多夢、耳鳴、眩暈,加磁朱丸(包,先煎)12克、女貞子12克;易汗出、寐不熟加五味子、淮小麥、綠豆衣;便秘改棗仁為柏子仁(打),再加蜂蜜適量,分次沖服;凜凜惡寒、小便清長去桂枝,加黑附塊、肉桂;舌淡食少或少食即嘔吐者加砂仁、谷芽等。


[療程療效]治療難治性心力衰竭26例,心悸氣短完全消失者10例,好轉(zhuǎn)9例,無效或死亡7例;浮腫完全消失者8例,好轉(zhuǎn)12例,無變化6例。


[處方來源]上海市龍華醫(yī)院屠伯言。


[處方備注]屠氏認為本病是五臟氣衰、化失其正所致,治療著重溫養(yǎng)心脾。本方名由編者所擬。


15.[處方名稱]化瘀強心湯


[功能主治]功能益氣活血強心。主治慢性風(fēng)濕性心臟病頑固性心力衰竭。


[處方組成]黃芪40克、當(dāng)歸15克、赤芍15克、川芎15克、桃仁12克、紅花12克、地龍10克,水煎服。


[辨證加減]陰虛血燥者加女貞子、旱蓮草;熱咳者加車前子;亡陽欲脫者加人參、附子;心功能改善后,夜寐不寧者去赤芍、地龍,加熟棗仁、知母。


[療程療效]治療l5例,其中伴二尖瓣狹窄兼閉鎖不全者9例,聯(lián)合瓣膜病6例。服藥后心功能均恢復(fù)到Ⅰ級。服藥最少15劑,最多25劑。


[處方來源]吳燊榮。


[處方備注]本病病機一方面是氣血虛弱以致心陽不振,另一方面是心血瘀阻以致氣機不暢,二者又互為因果。氣血虛則宜補,心血瘀則宜消。純補則瘀不去,純消則正更虛,故取補消兼施的治則,重用黃茂,又及時加入人參、附子,為取得較好療效提供了保證。本方名由編者所擬


16.[處方名稱]麻膏葦利湯


[功能主治]功能清熱宣肺行水。主治肺心病心力衷竭。


[處方組成]麻黃6克、杏仁10克、石膏30克、甘草5克、葦莖15克、苡仁30克、冬瓜仁29克、桃仁10克、茯苓皮10克、大腹皮9克、桑白皮12克、澤瀉30克,水煎服。10天為l療程。服藥同時配合抗菌素,低流量持續(xù)給氧,糾正酸堿失衡及電解質(zhì)紊亂等綜合措施。


[辨證加減]無


[療程療效]治療肺心心力衰竭50例,浮腫完全消火者40例。減輕4例,無效6例,心力衰竭改善達2級者18例,達l級者24例,無變化8例。


[處方來源]楊明均。


[處方備注]《明醫(yī)雜著》云:“喘與脹二證相因,必皆小便不利,喘必生脹,脹必生喘,但要識得標(biāo)本先后,喘而后脹者主于肺,脹而后喘者主于脾……喘為本而脹為標(biāo),治當(dāng)清金降火為本,而行水次之?!北痉綉?yīng)用以病機為痰熱壅肺、肺氣不宣、熱瘀水停者為宜。本方名和劑量由編者所擬。




30.1 健心合劑

【來源】龔傳鼎,《中國中醫(yī)秘方大全》

【組成】葶藶子、桑白皮、丹參各15克,紅花、桃仁、赤芍各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功用】利水化飲,活血消瘀。

【方解】方用葶藶子,桑白皮利水化飲消腫;配用丹參、紅花、桃仁、赤芍活血化瘀,諸藥合用,共奏利水化飲,活血消瘀之功,再結(jié)合辨證加減,故臨床用之,頗為靈驗。

【主治】充血性心力衰竭。

【加減】若陰(血)虛,可選加太子參、沙參、麥冬、生地、熟地、玄參、五味子、柏子仁、棗仁、珍珠母、阿膠、龜板膠等;陽(氣)虛,可選加熟附子、桂枝、仙靈脾、巴戟天、菟絲子、黨參、枸杞等;浮腫,可選加茯苓、豬苓、澤瀉、車前子、玉米須等;腎虛喘甚者,可選加五味子、坎炁、紫河車、蛤蚧等;脈結(jié)代,可選加苦參、炙甘草、磁石、珍珠母、琥珀、生龍骨、生牡蠣等。

【療效】治療充血性心力衰竭6例,結(jié)果顯效3例,有效3例,總有效率為100%。



30.2 五澤強心湯

【來源】趙紹琴,《中國中醫(yī)秘方大全》

【組成】黃芪10~15克,黨參10克,益母草10~12克,澤蘭10克,炙附片6~10克,制半夏10克,北五加皮4~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功用】益氣活血,溫陽利水。

【方解】方用黃芪、黨參補氣;附子溫陽;益母草、澤蘭、五加皮活血利水。且澤蘭入脾行水,入肝活血;而五加皮用量宜小到大,視癥情相應(yīng)而遞增。半夏燥濕化痰。諸藥合用,共奏益氣活血、溫陽利水之功?,F(xiàn)代藥理研究認為,本方劑有強心作用。

【主治】心力衰竭。

【加減】吐甚加竹茹、生姜;咳嗽嘆息不得臥,加蘇子、白果、炙麻黃等;水腫明顯,伴咳吐稀白泡沫痰,加白術(shù)、茯苓、車前子、蘇子、白芥子等;陽虛明顯加菟絲子、補骨脂等;陰虛明顯去附子,加麥冬、五味子。

【療效】臨床應(yīng)用多例,一般3~5劑后,心力衰竭諸癥狀基本緩解。

【附記】筆者驗證數(shù)例,確有良效,信然!堅持服用,多可恢復(fù)而愈。



30.3 化瘀強心湯

【來源】吳燊榮,《中國中醫(yī)秘方大全》

【組成】黃芪40克,當(dāng)歸、赤芍、川芎各15克,桃仁、紅花各12克,地龍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功用】益氣、活血、強心。

【方解】本病病機,一方面是氣血虛弱以致心陽不振;另一方面是心血瘀阻以致氣機不暢,二者又互為因果。氣血虛則宜補,心瘀血則宜消。純補則瘀不去,純消則正更虛,故治宜補消兼施。方中重用黃芪補氣,配以當(dāng)歸、川芎、赤芍、桃仁、紅花以活血化瘀;地龍搜風(fēng)通絡(luò);又及時加入附子、人參為取得較好療效提供了保證。諸藥合用,共奏益氣活血強心之功。

【主治】慢性風(fēng)濕性心臟病頑固性心力衰竭。

【加減】陰虛血燥者加女貞子、旱蓮草;熱咳者,加車前子;亡陽欲脫者加人參、附子;心功能改善后,夜寐不寧者,去赤芍、地龍,加熟棗仁、知母。

【療效】治療15例,其中伴二尖瓣狹窄兼閉鎖不全者9例,聯(lián)合瓣膜病6例。服藥后心功能均恢復(fù)到Ⅱ級。服藥最少15劑,最多25例。



30.4 治心衰方

【來源】張大榮,《中國當(dāng)代中醫(yī)名人志》

【組成】①桑白皮12克,金銀花15克,前胡、浙貝母各12克,葶藶子15克,車前子、茯苓各30克,魚腥草20克,黃精15克,麥冬、黃芩、虎杖各12克;②黃芪15~30克,黨參15克,車前子30克,赤芍15克,麥冬12克,石菖蒲10克,遠志6克,炙甘草9克。

【用法】隨癥選用,每日1劑,水煎服,日服2~3次。

【功用】①解毒瀉肺,強心化痰,止咳平喘。②益氣利水,養(yǎng)陰生脈。

【主治】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肺部感染,癥見心悸氣促、咳嗽喘憋痰多黃白、身熱不退、肢體浮腫、不能平臥,舌暗紅苔黃膩,脈細數(shù)或滑數(shù)(用方①);不伴感染,癥見心悸怔忡、胸悶氣短、不能平臥、形寒肢冷、肢體浮腫或腹水、小便不利,舌淡暗苔白(用方②)。

【療效】多年應(yīng)用,多獲良效。一般服5劑即可見效。



30.5 治慢性心衰方

【來源】鄧鐵濤,《鄧鐵濤臨床經(jīng)驗輯要》

【組成】花旗參10克(另燉),麥冬10克,炙甘草6克,大棗4枚,太子參30克。

【用法】每日1劑,水煎服,日服2~3次。

【功用】益氣生脈。

【主治】慢性心功能衰竭。

【加減】心陽虛者用暖心方(紅參、熟附子、薏苡仁、橘紅等),心陰虛者用養(yǎng)心方(生曬參、麥冬、法半夏、云苓、田三七等);除二方外,陽虛亦可用四君子湯合桂枝甘草湯或參附湯,加五爪龍、北芪、酸棗仁、柏子仁等;陰虛用生脈散加沙參、玉竹、女貞子、旱蓮草、桑椹子等。血瘀加用桃仁飲(桃仁、紅花、當(dāng)歸尾、川芎、威靈仙)或失笑散;水腫甚者加用五苓散,五皮飲;兼外感咳嗽者加豨薟草、北杏、紫菀、百部;喘咳痰多者加蘇子、白芥子、膽南星、浮海石;濕重苔厚者加苡米、扁豆衣;喘咳欲脫之危癥則用高麗參合真武湯濃煎頻服,配合靜脈注射高麗參針,參附針,或參麥針以補氣固脫。

【療效】屢用皆效?!靖接洝看朔匠鲇邳S省三加以化裁。

6.破格救心湯救治心衰
方劑組成:附子30-200-300克,干姜60克,炙甘草60克,高麗參10-30克(加煎濃汁兌服),山萸凈肉60-120克,生龍牡粉、活磁石粉各30克,麝香0.5克(分次沖服)。         2、煎服方法:病勢緩者,加冷水2000毫升,文火煮取1000毫升,5次分服,2小時1次,日放連服1-2劑;病勢危急者,開水武火急煎,隨煎隨喂,或鼻飼給藥,24小時內(nèi),不分晝放,頻頻喂服1-3劑。李可

7.李可救治心衰醫(yī)案

1、肺心病心衰,呼吸衰竭合并腦危象
      靈石教育局干部閆祖亮,男60歲,95年3月24日凌晨4時病危邀診診見患者昏迷不醒,吸氧。面如死灰,唇、指、舌色青紫,頭汗如油,痰聲漉漉,口鼻氣冷,手冷過肘,足冷過膝,雙下肢爛腫如泥,二便失禁,測不到血壓,氣息奄奄。詢知患阻寒性肺氣腫、肺心病代償期已達10年。
      本次發(fā)病一周,縣醫(yī)院搶救六日,病危出院,準(zhǔn)備后事。昨夜子時,突然暴喘痰壅,昏迷不醒??h醫(yī)院內(nèi)科診為“肺心病心衰,呼吸衰竭合并腦危象”,已屬彌留之際。切脈散亂,如雀啄屋漏,移時一動,前人謂,凡病情危重寸口難憑,乃按其下三部趺陽、大溪、太沖三脈,尚屬細弱可辨。此癥子時瀕危未死。子時后陰極陽生,已有一線生機。至凌晨4時,十二經(jīng)營衛(wèi)運行肺經(jīng)當(dāng)令,本經(jīng)自旺。病情既未惡化,便是生機未絕。遂投破格救心湯大劑,以挽垂絕之陽而固脫。加三生飲豁痰,麝香香辟穢開竅醒腦而救呼吸衰竭。附子150克,干姜、炙甘草各60克,高麗參30克,生龍牡、粗活磁石粉各30克,麝香0.5克(分沖),鮮生姜30克,大棗10枚,姜汁1小盅(兌入)。病情危急,上藥加開水3斤,武火急煎,隨煎隨灌。不分晝夜。
     3月25日6日二診:得悉于半日一夜內(nèi)服完上方1劑。子時過后汗斂喘定,厥冷退至肘膝以下,手足仍冰冷,面色由灰敗轉(zhuǎn)為萎黃,紫疳為退,痰鳴大減,呼之可睜眼。神識仍未清。六脈遲細弱代48次/分,已無雀啄、屋漏之象,回生有望。囑原方附子加足200克,余藥不變,日夜連服3劑。
      3月26日三診:患者已醒,唯氣息微弱,聲如蚊蚋,四肢回溫,可以平臥,知饑索食。脈沉遲細58/分,已無代象。多年來喉間痰嗚消失。其妻靠知,昨夜尿濕大半張床褥,腿已不腫。正是大劑量附子破陰回陽之效。真陽一旺,陰霾自消,病已脫險,元氣未復(fù)。續(xù)給原方3劑,去生半夏、生南星、昌卜、麝香,附子減為 150克。加腎四味(枸杞子、菟絲子、鹽故紙、仙靈脾、胡桃肉)各30克,溫養(yǎng)肝腎精氣以固脫,每日1劑,煎分3次服。 {(\VT-
      3月30日四診:諸癥均退,食納漸佳,已能拄杖散步,計前后四診,歷時5天,共用附子2斤2兩,山萸2斤半,九死一生垂危大癥,終于得救。方中生半夏為降逆化痰要藥,用時以溫水淘洗三次,加等量鮮生姜佐之,既解其毒,又加強療效,頗有妙用。李可

      2、肺心病心衰合并腦危象急腎功衰竭
      靈石藥材公司王桂梅之母,62歲,79年2月4日,縣醫(yī)院診為“肺心病心衰并發(fā)腦危象,急性腎功衰竭”,病危出院,準(zhǔn)備后事。診見患者深昏迷,痰聲拽鋸,頸脈動甚,腹腫如腫如鼓,臍凸胸平,下肢爛腫如泥。唇、舌、指甲青紫,苔白厚膩。六脈散亂。摸其下三部則沉實有力。詢知患痰喘31年,此次因外感風(fēng)寒。此發(fā)暴喘。往院7日,始終無汗,已2日無尿。嘴唇青紫,心衰之端倪已露。寒飲久伏于三部,太溪根脈微弱可辯,是為一線生機。遂投大劑破格救心湯,重用附子200克,加沉香粉3克沖,油桂3克沖,云苓、澤瀉各30克,以納氣歸腎,利水消腫。武火急煎,邊煎邊灌。10時許開始服藥,一刻鐘后陽回厥退,汗斂喘定。11時30分,知饑索食,心率100次/分,脫險。原方再取8劑,3小時1次,晝夜連服。24日下午4時,水腫消退,心率82次/分,已能拄杖出游。計前后31小時,服附子1斤10兩,山萸肉1斤弱,古今目為必死之癥,竟獲治愈。李可

      3、冠心病心絞痛發(fā)作或急性心梗,屬中醫(yī)學(xué)真心痛范疇,內(nèi)經(jīng)有“朝發(fā)夕死”的記述。病勢兇險,危在頃刻,當(dāng)分秒必爭,針?biāo)幉⑹O葲_服麝香0.5克,冰片0.05克,含化速效救心丸5料,蘇合香丸2料。放寬針重刺素髎,左中沖,于左內(nèi)關(guān)行提插捻轉(zhuǎn),約5分鐘,痛止。為辯證施救贏得寶貴的時間。

      普治靈石農(nóng)牧局長查富寶,60歲,82年正月初六急診,經(jīng)縣醫(yī)院心電圖確診為冠心病月余。14時心絞痛發(fā)作,含化硝酸甘油片,可緩解半小時,不以為意。18時許,絞痛再發(fā),含劑及亞硝酸甘油吸入無效。內(nèi)科會診擬診急性心梗,建議急送省有醫(yī)院搶救,因時間緊迫尋車不易,乃邀余診視。見患者面青慘,唇、甲青紫,大汗而喘,肢冷、神情恐怖,脈大無倫120次/分,舌邊青瘀,舌苔灰膩厚,急與上法針?biāo)幉⑹?,約10分鐘痛止,患者高年,腎陽久虧于下,春節(jié)勞倦內(nèi)傷,又過食肥甘,致痰濁瘀血,阻塞胸膈,真心痛重癥,且亡陽厥脫諸癥畢見。速投破格救心湯大劑變方:附子150克,高麗參、五靈脂各15克,瓜萎30克(酒泡),薤白15克,丹參45克,檀降香、砂仁各10克,山萸肉90克,生龍牡、活磁石,玉金、桂枝尖、桃仁、靈脂、細辛各15克,萊菔子30克(生炒各半),炙草60克,射香0.5克,三七粉10克(分鐘),2劑。上方以參附龍牡磁石山萸肉救陽斂陰固脫,紅參靈脂同用,益氣化瘀,融解血凝。瓜萎薤白白酒湯合萊菔子,開胸滌痰,消食降胃;丹參飲合玉金桃仁三七麝香,辟穢開竅,化瘀通絡(luò),細辛散寒定痛,桂枝引諸藥直達心宮。加冷水2000毫升,文火煎煮取600毫升,3次分服,2小時1次,晝夜連服。余守護病榻,20時10分,服第一次藥后一刻鐘汗斂喘定,四肢回溫,安然入睡。至正月初七上午6時,10小時內(nèi)共服藥2劑,用附子300克,諸癥均退,舌上瘀斑退凈。為疏培元固本散一料治本(三七,琥珀,高麗參,胎盤,藏紅花,黃毛茸等),追訪18年未發(fā)。

      余以上法加減進退,治心絞痛百余例,心梗及后遺癥12例均愈。其中一例心肌下壁梗死患者,服培元固本散一料(約百日之量),后經(jīng)多次CT復(fù)查,無異常發(fā)現(xiàn)。說明培元固本散有活血化瘀,推陳致新修復(fù)重要臟器創(chuàng)傷的殊效。李可

      4、冠心病心衰并發(fā)頻發(fā)室性早搏,纖顫休克
      中央七二五臺家屬王桂梅,45歲,98年11月27日,急性休克,昏迷不醒,局醫(yī)院內(nèi)科診為“冠心病心衰并發(fā)頻發(fā)室性早搏及纖顫”,經(jīng)搶救1小時,病情無改善,其婿電話向余征詢治法。詢知患者心跳248次/分,心區(qū)劇痛,大汗不止而喘。癥情兇險。遂電告破格救心湯大劑急煎令服,約2小時后余趕赴醫(yī)院,至則患者已服藥300毫升而脫險,汗斂喘定,神識清朗。唯脈促134次/分,尿多不渴,舌紅少苔,腰困如折。乃囑原方加麥冬五味子各15克,以救陰,當(dāng)日再進2劑,次日下午,早搏消失,84次/分而出院,令改服本方平劑3劑。每日1劑,以資鞏固。追訪一年未發(fā)。李可

      5、肺系諸疾而見心衰,氣喘不能按續(xù),為久病及腎,陽衰不能納氣,投本方平劑,另加胡桃肉六枚(合為人參胡桃湯)蛤蚧尾一對,沉香粉3克,與高麗參共研細粉,分次吞服,納氣歸腎,立解其危。

      6、鼻衄,大出血不止,有日夜達半臉盆者,面赤如醉,脈如波濤洶涌,重按則無,此屬陰虛于下,龍雷之火上奔無制,合引火湯(九地90克,鹽巴戟天、麥冬各30克,云苓15克,五味子6克,油桂2克,米丸先吞),以滋配陽,引火歸原,一服立止。突變四肢厥冷,大汗淋漓,面如白紙,氣息奄奄,此為氣隨血脫,陰損及陽。脾腎陽衰,不能統(tǒng)攝血液。速投本方平劑,龍牡煅用,山萸肉加至120克,干姜改姜炭、三仙炭各10克,合拙擬“三畏湯”(人參、靈脂、油桂、赤石脂、公丁香、玉金)為治。李可

      7、各類潰瘍大便瀉血。服6劑后血色素上升至9克。日可進食斤許,出入已如常人,開始上半日班,乃搶收加味培元固本散1料,以拔除病根(三七,鳳凰衣,煅牡力,大貝,內(nèi)金,魚鏢,珍珠,琥珀,高力參,鹿茸,血竭,全胎盤,蛤介)。月余后赴康復(fù)醫(yī)院復(fù)查,潰瘍?nèi)吩L30年健康逾于病前,此法治愈各類潰瘍重癥在300例以上。李可

      8、又治靈石鐵廠家屬王季蛾,42歲,73年9月10日中午,突然暴崩,出血一大便盆,休克2小時許,面如白紙,加肢冰冷,氣息奄奄,六脈具無,下三部太溪脈似有似無,廠醫(yī)注射止血強心劑無效。遂從血脫亡陽立法,以大劑破格救心湯合當(dāng)歸補血湯,重用姜炭50克,本人頭發(fā)制炭6克沖,下午2時50分,開水武火急煎,邊煎邊灌,邊以大艾拄炙神闕,3時30分血止,厥回脈漸出,黃昏時開說話,凌晨1時索食藕粉、蛋糕,脫險,后以大劑當(dāng)歸補血湯加紅參、山萸肉、龍眼肉,腎四味,龜鹿二膠連服7劑,始能起床,服增損培元固本散40日始康復(fù)。李可

      9、上列各癥,若兼見腰困如折,為腎虛精怯,根基不固,緩解之后,必多波折。宜加腎四味(枸杞子、菟絲子、鹽補骨脂、仙靈脾)各15-30克,核桃6枚打,以溫養(yǎng)肝腎。虛餒過甚者,酌加小量培元固本散1-2月,以培補先天,修復(fù)受損臟器,重建人體免疫力以求根治。

      10、一切沉寒痼冷諸癥危重階段,尤以風(fēng)心病心衰階段多見。病人常覺有冷氣從臍下沿腹正中線向上攻沖奔迫,陣陣發(fā)作,沖至咽喉大汗淋漓,人即昏厥,類似《金匱》描述之“奔豚氣”。乃陰陽不相維系,陽從上脫危證之一,急投本方平劑加紫石英30克,油桂粉、沉香粉各3克沖,直入肝腎,破沉寒痼冷,安鎮(zhèn)沖脈,下咽立效。李可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wǎng)絡(luò)存儲空間,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nèi)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dǎo)購買等信息,謹(jǐn)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zhuǎn)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