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怎樣合理使用抗生素?
|
由于抗生素可用于治療各種感染性疾病,有的人就將抗生素作為萬能藥,不管得了什么病,都用抗生素治療。要知道,濫用抗生素,可引起許多不良的后果。因此強調合理使用抗生素,重視抗生素的毒副作用是很有必要的。那么,該如何合理使用抗生素呢? (1)病毒性疾病不宜用抗生素治療。上呼吸道感染以及咽痛、咽峽炎,大部分是病毒感染所致,因此這類疾病無需抗生素而應使用病毒靈、病毒脞等抗病毒藥物以及中草藥治療。 (2)應根據(jù)細菌培養(yǎng)和藥敏試驗結果選用抗生素。但如果受條件限制或病情危急,亦可根據(jù)感染部位和經(jīng)驗選用,然而可靠性較差。一般情況下,呼吸道感染以革蘭氏陽性球菌為多見。尿道和膽道感染以革蘭氏陰性菌為多見。皮膚傷口感染以金黃色葡萄球菌為多見。 (3)抗生素可以治病,同時也會產(chǎn)生副作用,沒有一個抗生素是絕對安全而無副作用的。如鏈霉素、慶大霉素、卡那霉素等可損害第八對腦神經(jīng)而造成耳聾。青霉素可發(fā)生過敏性休克,還會引起皮疹和藥物熱。應用廣譜抗生素如四環(huán)素等會使體內耐藥細菌大量生長繁殖,而引起新的更嚴重的感染,因此使用抗生素應有的放矢,不可濫用。 (4)新生兒、老年人和肝腎功能不全的人應避免或慎用主要經(jīng)肝臟代謝和腎臟排泄的毒性較大的抗生素。 (5)預防性應用抗生素要嚴加控制,盡量避免在皮膚、粘膜等局部使用抗生素,因其易導致過敏反應,也易引起耐藥菌株的產(chǎn)生。 |
32.常用抗生素有哪些不良反應?
|
抗生素可以治療各種病原菌,療效可靠,使用安全。但由于個體差異以及長期大劑量地使用等問題,也可引起了各種不良反應。 (1)過敏反應:由于個體差異,任何藥物均可引起過敏反應,只是程度上的不同。易引起過敏反應或過敏性休克的藥物主要有青霉素類、頭抱菌素類、氨基糖類、四環(huán)素類、氯霉素、潔霉素。磺胺類等抗生素。 (2)肝損害:通過直接損害或過敏機制導致肝細胞損害或膽汁郁滯的藥物主要有四環(huán)素、氯霉素、無味紅霉素、林可霉素等。 (3)腎損害:大多數(shù)抗生素均以原形或代謝物經(jīng)腎臟排泄,故腎臟最容易受其損害。主要有氨基貳類(慶大毒素等)、磺胺類、頭孢菌素類(尤其是第一代)、多粘菌素B、二性霉素B等。 (4)白細胞、紅細胞、血小板減少,甚至再生障礙性貧血、溶血性貧血:主要見于氯霉素、抗腫瘤抗生素(阿霉素等)、鏈霉素、慶大霉素、四環(huán)素、青霉素、頭孢菌素等。 (5)惡心、嘔吐、腹脹、腹瀉和便秘等消化道反應:較多見于四環(huán)素、紅霉素、林可霉素、氯霉素、制霉菌素、灰黃霉素、新霉素、頭孢氨苯等。 (6)神經(jīng)系統(tǒng)損害:可表現(xiàn)為頭痛、失眠、抑郁、耳鳴、耳聾、頭暈以及多發(fā)性神經(jīng)炎,甚至神經(jīng)肌肉傳導阻滯。多見于氨基威類抗生素,如鏈霉素、卡那霉素等,以及新霉素,多粘菌素B等。 (7)二重感染:長期或大劑量使用廣譜抗生素,由于體內敏感細菌被抑制,而未被抑制的細菌以及真菌即趁機大量繁殖,引起菌群失調而致病,以老年人、幼兒、體弱及合并應用免疫抑制劑的患者為多見。以白色念珠菌、耐藥金黃色葡萄球菌引起的口腔、呼吸道感染以及敗血癥最為常見。 (8)產(chǎn)生耐藥:目前國內金黃色葡萄球菌對青霉素G耐藥率可達80%~90%,傷寒桿菌對氯霉素耐藥可達90%以上,革蘭氏陰性桿菌對鏈霉素、慶大霉素耐藥率達75%以上。因此,應嚴格掌握抗生素的適應癥,避免不合理濫用抗生素。 |
33.使用抗生素無效的原因有哪些?
|
臨床上常用的抗生素至今己有50多種,它使許多嚴重危害人類的疾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但是抗生素并不是萬能的靈丹妙藥,不要盲目使用,而應根據(jù)具體病情與藥物特性有的放矢地合理選用。如果使用抗生素2~3天后仍不顯療效時,應查找原因,可從下列八個方面進行分析。 (1)是否診斷有誤,或所患疾病并非細菌感染,而是病毒所致。如感冒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只需用抗病毒的藥物治療,如板藍根、病毒靈、病毒脞等就可以,不必使用抗生素。只有繼發(fā)細菌感染如發(fā)熱、白細胞數(shù)升高等,才可使用抗生素治療。臨床上有許多發(fā)熱也并非細菌感染所致,如藥物熱、膠原性疾病、腫瘤,以及功能性發(fā)熱等,此時使用抗生素治療,根本無濟于事。 (2)抗生素選擇不當。致病菌與抗菌譜不符。如全身嚴重感染,應及時靜滴大劑量殺菌性抗生素,若此時應用抑菌性抗生素則對感染控制不利,還易使細菌產(chǎn)生耐藥性而致治療失敗。 (3)給藥途徑不當,劑量不足,導致感染不能控制。 (4)抗生素不能到達感染部位,或藥物到達病灶部位的濃度太低,如包裹性膿胸、深部膿腫,以及骨和前列腺等組織感染等。 (5)抗生素聯(lián)用不當,如青霉素類與四環(huán)素聯(lián)合治療肺炎球菌性腦膜炎,效果明顯降低;青霉素G與紅霉素聯(lián)用治療猩紅熱,療效不如單用青霉G。 (6)病人身體狀況不佳,如營養(yǎng)不良、水電解質紊亂、酸堿平衡失調以及長期使用免疫抑制劑等。此時即使應用大劑量強有力的抗生素,也難收到預期效果,故必須加強綜合治療措施,改善身體狀況。 (7)病原菌已產(chǎn)生耐藥性,此時應根據(jù)血培養(yǎng)及藥敏試驗選擇敏感抗生素治療。 (8)可能混合細菌感染,如室內或院內病原菌存在,而導致重復感染或交叉感染等。 |
34.使用青霉素類藥物應注意什么問題?
|
青霉素類抗生素包括天然青霉素,如青霉素G等;耐酶青霉素,如苯脞青霉素等;廣譜青霉素,如氨芐青霉素、悛芐青霉素、羥氨芐青霉素(阿莫西林)等。因其結構中有β-內酞胺環(huán),故又稱為β-內醚胺抗生素。青霉素類的作用是干擾細菌細胞壁的合成,而哺乳類動物的細胞沒有細胞壁,所以青霉素對人體的毒性很低,達到有效殺菌濃度的青霉素對人體細胞幾無影響。但應注意如下幾點。 (1)盡管青霉紊類藥物毒性較低,但有少數(shù)人對本類藥物過敏,如產(chǎn)生皮疹、藥物熱、哮喘、血管神經(jīng)性水腫甚至過敏性休克,以后者最為兇險,常于注射或皮試時發(fā)生,大約50%在幾秒鐘至5分鐘內發(fā)生,其余在20分鐘左右發(fā)生,應十分注意。凡初次注射或停藥3大后再用者,都應做皮膚過敏試驗。如果皮試陰性(可以使用),但出現(xiàn)胸悶、氣喘、皮膚發(fā)癢等異常癥狀者,也不宜注射。注射青霉素后,應觀 察20分鐘,一旦發(fā)生過敏性休克,應立即用腎上腺素、氫化可的松等搶救。 (2)目前使用青毒紊劑量越來越大,有采用大劑量(1000萬單位以上)或超大劑量的傾向。使用大劑量青霉素可干擾凝血機制而造成出血,偶然因大量青霉素進入中樞神經(jīng)而引起中毒,可產(chǎn)生抽搐、神經(jīng)根炎、大小便失禁,甚至癱瘓等“青霉素腦病”。因此不要隨意加大劑量。 (3)青霉素類藥物不宜溶解后存放,應“現(xiàn)配現(xiàn)用”。因為青霉素溶液放置時間越長,分解也越多,而且致敏物質也不斷增多,易導致藥效降低以及過敏反應的發(fā)生。 (4)應盡量避免局部使用青霉素,避免過分饑餓時注射青霉素。因此時容易引起過敏反應。 |
35.青霉素類藥物有何配伍禁忌?
|
青霉素類藥物是臨床最常用的抗生素之一,在嚴重感染或危重病的搶救中,常與其他藥物配合使用,因此應注意配伍禁忌。 (1)不可與大環(huán)內脂類抗生素如紅霉素、麥迪霉素、螺旋霉素等合用。因為紅霉素等是快效抑菌劑,當服用紅霉素等藥物后,細菌生長受到抑制,使青霉素無法發(fā)揮殺菌作用,從而降低藥效。 (2)不可與堿性藥物合用。如在含青霉素的溶液中加入氨茶堿、碳酸氫鈉或磺胺嘧啶鈉等,可使混合液的pH>8,青霉素可因此失去活性。 (3)青霉素在偏酸性的葡萄糖輸液中不穩(wěn)定,長時間靜滴過程中會發(fā)生分解,不僅療效下降,而且更易引起過敏反應。因此青霉素應盡量用生理鹽水配制滴注,且滴注時間不可過長。 (4)青霉素在干燥狀態(tài)下較穩(wěn)定,一旦溶解即不斷分解。其溶液放置的時間越長,分解也越多,且致敏物質也不斷增加。因此要“現(xiàn)配現(xiàn)用”,不宜溶解后存放,以保證藥效,減少致敏物質的產(chǎn)生。 (5)每日一次靜滴給藥方法并不可取。因為當停止滴入后,體內藥物迅速消除,待第二天給藥,因間隔時間過長,細菌又大量繁殖。 (6)在搶救感染性休克時,不宜與阿拉明或新福林混合靜滴。因為阿拉明與青霉素G可起化學反應,生成酒石酸鉀(鈉),影響兩者的效價;新福林與青霉素G鉀(鈉),可生成氯化鉀(鈉),使兩者效價均降低。 (7)不可與維生素C混合靜滴。因為維生素C具有較強的還原性,可使青霉素分解破壞,且維生素C注射液中的每一種成分,都能影響氨苯青霉素的穩(wěn)定性,使其降效或失效。 (8)不可與含醇的藥物合用,如氫化可的松、氯霉素等均以乙醇為溶媒,乙醇能加速β-內醚胺環(huán)水解,而使青霉素降效。 (9)青霉素與酚妥拉明、去甲腎上腺素、阿托品、撲爾敏、輔酶A、細胞色素C、維生素B6、催產(chǎn)素、利血平、苯妥英鈉、氯丙臻、異丙臻等藥混合后,可發(fā)生沉淀、混濁或變色,應禁忌混合靜滴。 |
36.常用的先鋒霉素有幾種?
|
先鋒霉素(頭孢菌素)類抗生素是臨床上常用的抗菌藥物,按發(fā)現(xiàn)年代以及抗菌性質可分為一、二、三、四代。 1962~1970年發(fā)現(xiàn)生產(chǎn)的為第一代,如頭孢噻吩(先鋒霉素1號)、頭孢噻啶(先鋒霉素2號)、頭孢氨芐(先鋒霉素4號)。頭孢脞啉(先鋒霉素5號)、頭孢拉啶(先鋒霉素6號)。 1970~1976年生產(chǎn)的為第二代,如頭孢盂多、頭孢替定、頭孢呋新等。 1976~1983年發(fā)現(xiàn)生產(chǎn)的為第三代,如頭孢隆胎、頭抱哌酮(先鋒必),頭抱三臻(菌必治),頭孢他啶(復達欣)等。第四代是80年代中期開發(fā)的,大多數(shù)品種尚在試驗中,目前主要的有頭孢脞喃等。 先鋒霉素類抗生素與青霉素相似,均屬于β-內酚胺類殺菌劑,臨床上最常用的有: (1)先鋒霉素V:用于呼吸道感染、尿路感染、肝膿腫、敗血癥等。成人0.5克,每日2~4次。兒童每天每千克體重20~100毫克,分2~4次,肌注或靜脈給藥。 (2)先鋒霉素W:用于腎盂腎炎、尿路感染、咽峽炎、呼吸道及肺部感染,成人每次0.25~1.O克,每日3~4次,兒童每日每千克體重30~100毫克、分4次口服。 (3)先鋒必:用于泌尿系感染、呼吸道感染、腹膜炎、膽囊炎、腦膜炎、敗血癥、淋病等,成人每次1~2克,每12小時一次,兒童每天每千克體重50~200毫克,分2次肌注或靜脈給藥。 (4)菌必治:用于腦膜炎、肺炎、腹膜炎、皮膚軟組織感染、淋病、敗血癥等嚴重感染。成人每次:1~2克,每日一次。 |
37.滅滴靈有何用途?
|
滅滴靈又叫甲硝脞、甲硝噠脞、甲硝基羥乙脞。 50年代未問世時,用于治療陰道滴蟲,因此命名為滅滴靈。它是治療滴蟲病的特效藥,療效顯著。后來發(fā)現(xiàn)滅滴靈可用于治療阿米巴病,對組織內及腸腔內阿米巴滋養(yǎng)體有很強的殺滅作用,故常用于治療阿米巴肝膿腫等組織內阿米巴病,以及治療急、慢性阿米巴痢疾及帶蟲者。因此又作為治療阿米巴病的首選藥。 近年來發(fā)現(xiàn)滅滴靈也是一味良好的抗厭氧菌類藥物,可防治腹腔、胃腸道、女性生殖道、下呼吸道、皮膚、軟組織、骨和關節(jié)等的厭氧菌感染;也用于敗血癥、心內膜炎和腦膜炎及破傷風等的治療。 人類口腔里寄生著許多厭氧菌,常可導致牙周炎、冠周炎、牙髓炎、口腔粘膜潰瘍以及潰瘍性齒齦炎等。由于滅滴靈對所有致病厭氧菌均有明顯的抗菌作用,它能與病菌蛋白質結合,干擾蛋白質的合成,從而起到殺菌作用,因此滅滴靈又是治療口腔炎的良藥。 滅滴靈還可用于治療絲蟲病、絳蟲病、克隆病、咽峽炎型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抗生素誘發(fā)的偽膜性腸炎、毛囊蟲病,而對痤瘡、酒糟鼻等也有一定療效。 由于滅滴靈臨床用途廣泛,目前已有片、針、栓、霜等多種劑型,可口服、靜脈注射和陰道、肛門塞置以及皮膚涂搽。①治療陰道滴蟲病(應夫婦同治),每日3次,每次200毫克口服;也可200毫克放人陰道內,7~10日為一療程。②治療阿米巴病,成人每次口服400至600毫克,每日3次,連續(xù)服用5~10比兒童按每日每千克體重50毫克,分3次口服,連服7日。③抗厭氧菌感染,每次400毫克,每日3次,連服7日;小兒按每日每千克體重25毫克給藥,分3次服。亦可靜脈滴注0.5%滅滴靈注射液100~200毫升,每日1~2次。④治療偽膜性腸炎,按每天1.5克的量給藥,共服15日。⑤治療痤瘡、酒糟鼻,每次200毫克,每日3次,療程1~3周,同時配合20%滅滴靈冷霜外用。 使用滅滴靈偶有惡心、嘔吐、食欲不振、頭痛、腹痛、頭昏、心悸或排尿困難,一般無需特殊處理,停藥后可消失。滅滴靈元肝臟損害作用,毒副作用小。但該藥可通過胎盤到達胎兒體內,又能從乳汁中排泄,故孕婦及哺乳期婦女禁用。服藥期間應禁酒,以免酒精中毒。 |
38.使用雷米封治療時為何不宜吃魚?
|
雷米封是治療結核病的第一線藥物。它在體內除了能抑制殺滅結核桿菌外,還會抑制人體內單胺氧化酶的轉化和合成。因此在使用雷米封治療結核病期間,人體內單胺氧化酶的活性降低。然而單胺氧化酶擔負著人體內組織胺的分解功能,此時,如果成人攝人組織胺量超過100毫克時,就有可能造成人體中毒的危險。 人們日常所吃的魚類食物含有較高組織胺和組氨酸。如每100克鯉魚或黃魚中分別含組織胺194毫克、25毫克,如果是不新鮮或變質的魚中含量則更高。因此,在使用雷米封治療時,同時食用魚類食品,容易使組織胺在體內蓄積,可能發(fā)生中毒反應,甚至引起死亡。 組織胺中毒反應,輕者表現(xiàn)為惡心、頭暈、頭痛、眼結膜充血等。重者可見顏面潮紅、心悸不適、口周麻木感,以及嘔吐、腹瀉、呼吸困雄,甚至血壓驟升,出現(xiàn)高血壓危象或腦出血等。輕度中毒反應只要停止食用魚類食物即自行緩解,重者應立即送入醫(yī)院搶救治療。 |
39.環(huán)丙沙星是什么藥?
|
環(huán)丙沙星又叫環(huán)丙氟哌酸,是第三代喹諾酮類抗菌藥物。它比第二代喹諾酮類具有更強、更廣的抗菌譜。它的抗菌活性是第三代喹諾酮類抗菌素氟哌酸的4~8倍。 環(huán)丙沙星具有廣譜、高效而且安全的特點,臨床上已廣泛地使用。它對革蘭氏陰性菌和陽性菌均有殺滅作用。其抗菌活性系通過抑制DNA促旋酶,抑制DNA合成,導致細菌死亡。本品耐藥性較小,與其他各類抗生素幾無交叉耐藥性。 環(huán)丙沙星口服吸收良好,生物利用度約70%,蛋白結合率約為19%~40%。本品組織滲透性良好,絕大部分原形藥經(jīng)尿液排出,少量經(jīng)膽汁和糞便排泄。 環(huán)丙沙星主要用于敏感菌引起的感染,如呼吸道感染,泌尿道感染,耳鼻喉感染,淋病,皮膚、軟組織感染,消化道感染,腹腔內感染,婦科感染,骨關節(jié)感染以及敗血癥、傷寒等全身感染。成人每次0.25~0.5克,每日2次,空腹時吞服。乳酸環(huán)丙沙星注射液每100毫升含200毫克環(huán)丙沙星,供靜脈滴注用,主要用于敗血癥等全身嚴重感染或因綠膿桿菌、葡萄球菌等所致者。每次0.2克,每日2次,靜滴速度宜緩慢,每0.2克/100ml滴注時間應不少于:小時。 本品避免與氨茶堿、咖啡因等同時應用。孕婦、授乳婦和未成年人禁用。 |
40.利菌沙就是紅霉素嗎?
|
利菌沙又叫琥乙紅霉素,是新一代廣譜抗生素。它與紅霉素相似,同屬于大環(huán)內酯類,抗菌譜廣,抗菌作用強,且呈殺菌作用,對革蘭氏陽性菌的抑制強于革蘭氏陰性菌。主要用于對青毒素耐藥的葡萄球菌感染,也可用于鏈球菌、肺炎球菌感染及白喉帶菌者的治療和預防用藥。 利菌沙主要用于治療上呼吸道感染、咽喉炎、扁桃體炎、支氣管擴張、支氣管肺炎、白喉、百日咳、副鼻竇炎、中耳和外耳炎,嚴重麥粒腫、癤癰、外傷創(chuàng)口感染、皮膚疾患,耳科疾患、旅行腹瀉等。 利菌沙最大的優(yōu)點是沒有胃腸道反應。眾所周知,紅霉素的最主要副作用就是易發(fā)生惡心、嘔吐、腹瀉等胃腸道癥狀。 利菌沙每次口服0.25~0.5克,每日3~4次,小兒每日每千克體重30~50毫克,分3~4次服用。肝功能不全患者、孕婦及哺乳婦女應慎用利菌沙。 與利菌沙同屬于大環(huán)內脂類的抗生素還有白霉素、麥迪霉素、乙醚螺旋霉素、角沙霉素、美歐卡霉素干糖漿等。主要用于耐青霉素的金葡萄菌所致的嚴重感染和肺炎球菌、化膿性鏈球菌、淋球菌、軍團菌以及支原體、梅毒、腸道阿米巴等感染。 |
41.為何越來越少使用土霉素與四環(huán)素?
|
土霉素和四環(huán)素同屬四環(huán)素族類廣譜抗生素,其共同特點是除對革蘭氏陽性或陰性細菌有抑制外,尚對立克次體、支原體、衣原體、螺旋體和阿米巴原蟲等也有抑制作用。它們能抑制細菌體內蛋白質的生物合成,從而迅速抑制其生長繁殖。因此,以前常用于治療立克次體病、肺炎支原體性肺炎、沙眼、性病淋巴肉芽腫以及呼吸道、泌尿道感染和百日咳、扁桃體炎、大葉性肺炎等疾病,使用非常廣泛。但正是由于大量而廣泛(甚至達到濫用)的使用,一些病原菌對它們產(chǎn)生了耐藥性,如耐藥性葡萄球菌所致的肺炎等。長期大劑量使用還可致二重感染,如白色念珠菌所致的鵝口瘡、呼吸道炎、陰道炎等,以及維生素B、K缺乏癥等。長期大量口服或每天2克以上靜脈滴注,可引起脂肪浸潤性肝臟損害,以孕婦(特別是妊娠后期)為多見。我們常常會發(fā)現(xiàn)一些人的牙齒發(fā)黃,并且無法去除,俗稱“四環(huán)素牙”,就是由于四環(huán)素類抗生素所致,主要是幼小時候服用四環(huán)素或母親懷孕或哺乳時、次量服用四環(huán)素類藥物所致。這是因為四環(huán)素類抗生素能與新生的牙和骨中的鈣結合,形成穩(wěn)定的黃色絡合物沉積在牙和骨中,造成黃色色素沉著于牙齒,牙釉質發(fā)育不全,并易發(fā)生齲齒。四環(huán)素絡合物沉積在骨中能抑制幼兒骨骼生長。因此孕婦及8歲以下兒童非特殊需要不可應用。此外,四環(huán)素還可引起顱內高壓,特別是嬰兒。成年人發(fā)生顱內高壓可能與過敏有關。由于上述原因以及近年來新型抗生素的不斷推出,使之應用受到限制。 |
42.阿霉素和表阿霉素是抗生素嗎?
|
阿霉素和表阿霉素都是抗生素,不過它們都屬于抗生素類抗癌藥,一般不用于感染性疾病的治療。 阿霉素抗腫瘤譜廣,除適用于急性白血病和淋巴瘤治療外,對肝癌、肺癌、胃癌等也有良效,尤其適用成骨肉瘤和軟組織肉瘤。對乳腺癌等轉移性腺癌,本品是最具顯效的單項藥物。同時也是目前治療甲狀腺轉移癌的最佳藥物。此外,對頭頸部和肺部腫瘤、神經(jīng)母細胞瘤和翠丸癌等均亦有效。與其他抗癌藥物合用,常可提高療效。 表阿霉素與阿霉素在結構上只有細微改變,其抗癌功能與阿霉素相等或略高。但毒副作用較阿霉素小,尤其是心臟和骨髓毒性較低。表阿霉素能與DNA的雙螺旋結構形成復合物,抑制核酸的合成和功能,從而產(chǎn)生細胞毒作用。主要用于治療乳腺癌、惡性黑色素瘤、晚期直腸、結腸癌、晚期腎癌和其他實體瘤等。用法:靜注, 60~90毫克/米^2,每3周一次。肝功能不全病人應適當減少劑量。 阿霉素和表阿霉素的主要毒副作用有:①抑制骨髓,出現(xiàn)白細胞和血小板減少。②消化道反應,如惡心、嘔吐、厭食、口腔炎、潰瘍等。③心臟毒性,以阿霉素較為明顯,可出現(xiàn)竇性心動過速、低電壓、T波低平和心律失常等,嚴重者可致心肌損害甚至死亡。④脫發(fā)和色素沉著。⑤可產(chǎn)生靜脈炎,甚至蜂窩組織炎和壞死,以及肝功能損害、發(fā)熱等。 |
43.怎樣合理使用抗真菌藥里素勞?
|
里素勞又名酮康脞,是一種廣譜抗菌藥。對皮膚霉菌、酵母菌等真菌所致的各類癬菌病,無論是淺部真菌,還是深部真菌均有強大的抑制和殺滅作用。臨床上常用于治療手足癬、甲癬、真菌性口腔炎、真菌性肺炎、霉菌性陰道炎及全身性真菌感染等。使用時應注意如下幾點。 (1)人體細胞的細胞膜中含有膽固醇,與霉菌細胞膜的組成有一定的相似性。因此某些抗真菌藥物對人體細胞有較大的毒性。盡管里素勞的毒副作用比其他大多數(shù)抗真菌藥來得低。但如果用量過大,時間過久,也容易產(chǎn)生毒副作用。 (2)對于一般感染,成人一次頓服200毫克,每日一次,是比較安全的,可以服用至癥狀消失為止。對特殊感染,如陰道白色念珠菌病,每日需增加至800毫克,分2次服用。然而,兒童用藥要特別慎重,1~4歲的兒童,每日量為50毫克;5~12歲每日為100毫克。 (3)患急、慢性肝病者,以及對此藥過敏者應禁用,孕婦也應禁用。 (4)服藥期間必須每隔2周復查一次肝功,若發(fā)現(xiàn)肝損害,應立即停藥。 (5)本品口服可引起胃腸道不適、惡心、頭痛等,通常在餐問服用可減輕癥狀。 (6)由于真菌病易復發(fā),在治療過程中應進行霉菌培養(yǎng),達到多次陰性結果方可停藥,以免徒勞。本品不能透過血腦屏障、所以不宜用于治療真菌性腦膜炎。 |
44.抗結核藥的使用原則是什么?
|
抗結核藥的應用原則可總結為四個字:早、聯(lián)、全、規(guī)。 (1)早期:結核病早期局部組織破壞少,毛細血管網(wǎng)尚存在,有利于藥物滲入。此外早期病灶中的結核菌代謝旺盛,繁殖快,對于抗結核藥敏感性強。因此,早期用藥,病灶??赏耆?。 (2)聯(lián)合:病灶內的結核菌往往是敏感菌和耐藥菌混合存在。如果單一用藥,雖然能殺死敏感菌,但耐藥菌卻可殘留繼續(xù)繁殖,而導致化療失敗。目前所知,任何一種抗結核藥單獨使用都較易產(chǎn)生耐藥性而降低效力。因此,除異煙肼對癥狀輕微的、早期浸潤性無空洞的、痰菌陰性的肺結核病可單獨應用外,都必須聯(lián)合用藥??菇Y核藥的聯(lián)合使用,可降低毒性、延緩細菌耐藥性的產(chǎn)生,能顯著提高療效。一般是以異煙肼為基礎,進行二聯(lián)或三聯(lián)。如異煙肼十鏈霉素或乙胺丁醇或利福平。急重癥結核病可用三聯(lián),如異煙肼十鏈霉素十利福平或乙胺丁醇。但要注意異煙肼與藥酶誘導劑利福平(以及苯巴比妥)合用,會使異煙姘對肝臟的毒性增加,故聯(lián)合用藥過程中應定期復查肝功。治療一段時間后,還要調整藥物品種,以提高療效,減少副作用產(chǎn)生。 (3)全程:為了鞏固療效,結核病灶穩(wěn)定后的一段時間內,還要繼續(xù)服藥。輕者至少需服藥一年;重者痰菌陰轉、空洞閉合后也應繼續(xù)用藥一年半以上,以防復發(fā)。 (4)規(guī)律:要有計劃地聯(lián)合應用抗結核藥。給藥量要足,給藥間隔時間要有規(guī)律,既不能亂用藥,也不能用用停停。經(jīng)過適當?shù)寞煶毯罂烧{換藥物品種,但不可中途任意調換。如果采用間歇療法,不能超過間歇期限,應保證藥物的療效。 |
45.什么情況下需要補充維生素?
|
人體必需從食物中攝取六大營養(yǎng)要素,即糖、蛋白質、脂肪、鹽類(包括微量元素)、維生素和水。維生素是其中之一,除少數(shù)幾種維生素可在體內合成或由腸內細菌產(chǎn)生外,絕大多數(shù)都必須通過食物獲得。在一般情況下,人體需要維生素的量比較少,由普通食物供給已經(jīng)足夠,不必額外補充,如果把維生素當成營養(yǎng)品濫用,反而有害無益。只有在某些特殊情況下,才會發(fā)生維生素不足,這時才可適當補充。維生素不足主要有以下幾種情況: (1)食物來源不足或食物中的維生素含量過少,如食譜不合理、偏食、厭食或老年人吞咽困難,長期食欲不振等。 (2)吸收障礙或慢性消耗性疾病,如肝臟疾患、胃大部切除術后、胃酸分泌不足或胃酸缺乏。胃腸功能紊亂、腸疹、慢性腹瀉等。 (3)食物烹調方法不當,維生素流失,如淘米過度,煮粥加堿,長期過量食用油炸煎炒食品等。 (4)機體處于特殊狀態(tài)時,如生長發(fā)育期的兒童、孕產(chǎn)婦、哺乳期婦女以及某些特殊工種的工人。某些慢性消耗性疾病,如肝腎功能不良者易出現(xiàn)維生素口的缺乏。嚴重肝臟疾患時易出現(xiàn)維生素K的合成障礙。 (5)長期服用廣譜抗生素可使腸道細菌受抑制而不能為人體提供維生素。結核病患者長期服用異煙肼,易出現(xiàn)維生素B6缺乏。慢性便秘患者,久服液體石蠟時,可引起脂溶性維生素缺乏。 (6)某些疾病的輔助治療,如治療神經(jīng)系統(tǒng)疾病時,常服維生素B1作為輔助治療。缺鐵性貧血、過敏性疾病、心血管疾病也常用維生素C作為輔助治療。 (7)由于維生素缺乏引起的疾病,應根據(jù)缺什么補什么的原則及時給予相應的補充。如腳氣病給予維生素民;糙皮病給予煙酞胺;壞血病給予維生素C;夜盲癥給予維生素A;佝僂病給予維生素D。開始可給予較大劑量(口服或注射),以期迅速補充,以后可根據(jù)日需要量口服維持治療。 |
46.如何合理使用維生素?
|
使用維生素應注意以下幾點: (1)使用維生素的指征應明確。只有明確診斷為維生素缺乏癥后,方可對癥下藥,否則不可盲目地投藥。如維生素口每天服用超過2000國際單位,時間長達2周以上,則有發(fā)生中毒的可能。又如服用復方新諾明抗菌素期間同時服用維生素,有可能引起結晶尿,導致腎臟損害。 (2)嚴格掌握劑量和療程。有些人認為維生素類藥物較安全,可增強人體抵抗力,任意使用,這是不可取的。如果成年人在短期內服用維生素A200萬~600萬國際單位,兒童一次用量超過30萬國際單位,均可引起急性中毒。每日服用25萬~50萬國際單位的維生素A長達數(shù)周甚至數(shù)年者,也可引起慢性中毒。孕婦服用過量的維生素A,還可導致胎兒畸形。 (3)應針對病因積極治療。大多數(shù)維生素缺乏是由于某些疾病所引起的,所以應找出原因,從根本上入手治療,而不應單純依賴維生素的補充。 (4)掌握用藥時間,如水溶性維生素B1、B2、C等宜飯后服用,因此類維生素會較快地通過胃腸道,如果空腹服用,則很可能在人體組織未充分吸收利用之前就被排出。此外,脂溶性維生素A、D、E等也應在飯后服用,因飯后胃腸道有較充足的油脂,有利于它們的溶解,促使這類維生素更容易吸收。 (5)應注意維生素與其他藥物的相互作用。液體石蠟可減少脂溶性維生素A、D、K、E的吸收并促進它們的排泄。維生素B6口服10~25毫克,可迅速消除左旋多巴的治療作用。廣譜抗生素會抑制腸道細菌而使維生素K的合成減少。有酶促作用的藥物,如苯巴比妥。苯妥英鈉以及阿司匹林等,可促進葉酸的排泄。維生素C能破壞維生素B12。鐵劑伴服維生素C可以增加鐵離子的吸收量。維生素C和B1不宜與氨茶堿合用,也不宜與口服避孕藥同服,以免降低藥效。 |
47.維生素E有哪些用途?
|
維生素E不但是婦科良藥,而且有強大的抗氧化作用。在抗衰老、抗腫瘤和預防心血管疾病等許多方面都有一定的作用。 (1)維生素E能維持生殖器官的正常機能,能使卵巢重量增加,促進卵泡的成熟,促使黃體增大。它還可抑制孕酮在體內的氧化,從而增強孕酮的作用,用于習慣性流產(chǎn)和早期流產(chǎn)常可獲得令人滿意的效果。維生素E又叫生育酚,可用于治療婦女不孕癥,每日服用200毫克,連續(xù)8~40周,可使部分不孕者得到改善。 (2)維生素E可提高子宮內膜對雌激素的感受性作用,從而對月經(jīng)異常和性腺機能減退癥狀有顯著的治療作用。隔日服用100毫克,7次為一療程,能保護子宮內膜,達到治療月經(jīng)過多的目的。 (3)用于治療產(chǎn)后缺乳,每次服用200毫克,每日2~3次,連續(xù)服藥5天,大部分產(chǎn)婦可增加乳汁分泌。 (4)用于治療外陰瘙癢癥和外陰萎縮癥,在局部使用維生素E的同時,輔以口服,可取得顯著療效。治療陰道炎時,可采用維生素E栓劑,每日用200~600毫克陰道塞人,療效較為滿意。 (5)維生素E為自由基清除劑之一,在體內可作為抗氧劑穩(wěn)定不飽和脂腸酸,拮抗其氧化,因此具有抗衰老作用。臨床上常用其復方制劑,如維爾康,主要由維生素C、E、人參、黃芩、靈芝等組成,但以維生素E為主(每粒含50毫克)。每次1粒,每日2次口服。 (6)維生素E可以保護血管,改善血循環(huán),防止膽固醇沉積。近年來廣泛地應用于預防和治療動脈硬化癥,以及治療進行性肌營養(yǎng)不良、肌萎縮、脊髓側索硬化癥。 (7)維生素E與微量元素硒的代謝有密切關系,二者互相依存,可以改善細胞的正常功能,增強人的體質和活力。維生素E還可減輕各種毒物對人體器官的損害,可每次口服10~50毫克,每日1~3次。(8)近年來還發(fā)現(xiàn),取少許維生素E膠丸中的藥液涂于凍瘡表面,輕輕摩擦片刻,每日一次,數(shù)日可獲愈。若見復發(fā),再涂2次即可。 (9)婦女放環(huán)后月經(jīng)過多,可在月經(jīng)干凈后每天口服100毫克,14天為一療程。 |
48.維生素E的不良反應有哪些? |
維生素E為脂溶性維生素,廣泛地存在于綠葉蔬菜和植物油中,如玉米油、大豆油、紅花油等。正常人每天維生素E需要量為5~30毫克。盡管其毒性很低、副作用少,但把它當成營養(yǎng)藥大量服用,仍會產(chǎn)生許多不良反應。 (1)維生素E常用口服劑量為每次10~100毫克,每天1~3次。大劑量是指每日服用400毫克以上,長期是指連續(xù)服用6個月以上。如果成年人大劑量長期服用,可明顯增加尿中雄性激素的排泄,這對痤瘡以及一些與性激素有關的腫瘤會產(chǎn)生影響。在小兒,若每日攝人量超過每千克體重15毫克,可造成血清肌酸激酶活性與尿肌酸排泄量增多,并可自我感覺肌肉無力,易于疲乏。 (2)大劑量維生素E可引起動物肝臟脂肪浸潤,并影響維生K凝血因子的血濃度,產(chǎn)生出血傾向。因此凡有嚴重肝膽疾病,且長期服用水楊酸類藥物或服用抗凝血藥雙香豆素,而造成凝血酶原過低以及一切具有出血傾向疾病的患者,應用該藥時都應特別小心。 (3)大劑量維生素E可引起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使高血壓,動脈硬化性心臟病、甲狀腺機能減退、肥胖患者發(fā)生血栓性靜脈炎或肺栓塞。(4)缺鐵性貧血患者在應用鐵劑治療的同時服用大量維生素E,可妨礙鐵的吸收。大量維生素E可使激素代謝紊亂,如閉經(jīng)或月經(jīng)過多、乳房增大腫痛,還可使血中膽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升高,免疫功能減退。 |
49.怎樣合理使用維生素B6? |
維生素B6與體內ATP經(jīng)過酶的作用生成具有生理活性的磷酸吡哆醛和磷酸吡哆胺,作為轉氨酶和氨基酸脫羧酶及消旋酶的輔酶,可促進氨基酸的氨基轉移作用,也參與脂肪代謝中亞油酸轉變?yōu)榛ㄉ南┧岬倪^程。因它在食物中廣泛存在,生理需要量又很少,故正常人不必額外補充。臨床上主要用于治療雷米封及肼苯噠臻等引起的周圍神經(jīng)炎;也可用于妊娠嘔吐、放射病和抗惡性腫瘤藥物所致的惡心嘔吐,還可用于治療貧血和降低血中膽固醇;局部涂擦治療痤瘡、酒渣鼻、脂溢性皮炎等。維生素B6還可廣泛地做為其他藥物治療的輔助用藥,以期減少不良反應,提高治療效果。但如果聯(lián)用不當,會引起相反的結果,故聯(lián)用時應注意如下幾點。 (1)與左旋多已聯(lián)用會降低其療效,故應避免。因為維生素B6是多巴脫羧酶的輔酶,會加速左旋多已的代謝而影響其療效。 (2)長期服用乙胺碘呋酮患者,光敏感性增高。如果與維生素B6(每日40~100毫克)聯(lián)用,則可抑制此不良反應,而且不影響其治療作用。 (3)可預防氯霉素、青霉胺引起的視神經(jīng)炎。 (4)大劑量維生素 B6可降低苯巴比妥、苯妥英鈉的血藥濃度。 (5)硫脞嘌呤、環(huán)磷酚胺、環(huán)孢菌素、氮芥和糖皮質激素等免疫抑制劑能增加維生素B6的腎排泄,可能引起貧血和周圍神經(jīng)炎等。故上述藥物長期服用時,應注意加服維生素B6。 (6)實驗證明,維生素B6與雷米封的化學結構相似,因之能減弱雷米封的抗菌作用,所以兩種藥物不宜常規(guī)合并使用。只有當雷米封使用過量,用藥時間過長而產(chǎn)生周圍神經(jīng)炎等副作用時,才與維生素B6合并使用,但維生素B6劑量也不宜超過每日30毫克。 (7)維生素B6可用于治療妊娠期嘔吐。但近年來國外發(fā)現(xiàn),孕婦服用大劑量維生素B6可引起胎兒短肢畸形。故孕婦最好不用或盡量小劑量使用。 |
50.怎樣合理使用維生素C? |
維生素C具有多方面的作用:可促進機體丙種球蛋白形成,增強抗感染能力;在體內參與生物氧化還原過程,有利于紅細胞生成以及腎上腺皮質激素和神經(jīng)遞質等的合成;參與解毒過程,可促進重金屬離子排出體外,且有阻止致癌物質(亞硝胺)生成的作用;可改善心肌代謝、增強收縮力;可促進膠原纖維與組織粘合質的形成,促使傷口的愈合,故維生素C可作為處理任何損傷(如燒傷、骨折、手術后等)的一種常規(guī)給藥,每日用量為500毫克,3天后改為每日100毫克,維持至創(chuàng)傷愈合。對急性感染、癌腫等營養(yǎng)狀況差的患者,則應大大增加劑量。由于維生素C的治療作用非常廣泛,因此濫用維生素C的情況也比較嚴重。有的則錯誤地認為維生素C多服無害,可以防病治病。雖然維生素C的毒性很小,但長期過量服用仍可產(chǎn)生一些不良反應。 (1)大劑量使用維生素C,可在體內部分轉變?yōu)椴菟?,顯著增加尿中草酸鹽或尿酸鹽的排泄而形成腎結石。 (2)大劑量維生素C可導致部分婦女不孕。孕婦服用過量維生素C可能會影響胎兒的發(fā)育,易引起流產(chǎn)和死胎。 (3)維生素C會增加小腸蠕動,易引起腹痛、腹瀉,但這些癥狀很快會消失。 (4)研究表明,處于生長時期的小兒長期服用過量維生素C容易患骨骼疾病。 (5)長期大量服用維生素C后,一旦突然停藥,仍可出現(xiàn)壞血病癥狀。 (6)靜脈注射可使注射部位疼痛或壞死。 (7)長期大量使用維生素C可使血栓發(fā)生率明顯增加,同時也可影響血小板的結構和功能。 (8)維生素C不能與維生素B6同服。因為維生素C是一種還原劑,會使核黃素轉變?yōu)檫€原型維生素B6而不能發(fā)揮其參與構成核黃素酶的輔酶,從而無法維持與修復人體細胞的正常功能,失去治療口角炎、舌炎、陰囊炎以及核黃素缺乏癥的作用。 (9)維生素C還會破壞食物中的維生素B12,而致維生素B12缺乏。 (10)白癱風患者不宜使用維生素C,而且還要少吃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如柚子、柑桔、番茄、酸棗、彌猴桃等。因為白癲風是一種局限性色素代謝障礙性皮膚病。維生素C可使黑色素的生成中斷,還能使血清酮氧化酶含量降低,影響到酪氨酸酶的活性。使之不能合成黑色素,從而加重白癜風。 |
51.使用乳酶生應注意什么?
|
乳酶生又稱表飛鳴,是常用的助消化藥物之一。它是通過人工培養(yǎng)的活乳酸菌加適量淀粉的干燥制劑。每克乳酶生大約含有一千萬個以上的乳酸桿菌,在腸內能分解糖類產(chǎn)生乳酸,從而使腸內酸性增加,抑制腸內病原菌的生長繁殖。同時它還有防止蛋白質發(fā)酵和減少腸內的產(chǎn)氣作用。因此,乳酶生常用來治療消化不良、腸脹氣及小兒飲食失調所引起的腹瀉等癥)也可作為長期使用廣譜抗生素所引起的菌群失調癥的輔助治療。由于長期使用抗生素會抑制人體腸道中正常寄生的大量乳酸桿菌,使之比例失調而引起消化不良、脹氣、腹瀉等癥狀。故使用乳酶生時應注意如下幾點。 (1)許多抗生素如紅霉素、土霉素、四環(huán)素、新霉素、氯霉素、氨苯青霉素、磺胺類藥物以及中草藥黃連、黃柏等均有殺滅或抑制乳酸桿菌的作用。若將乳酶生與這些抗生素同服,就會失去乳酶生的應有作用,因此服用乳酶生時不能同時服用抗生素。 (2)人體胃液的酸堿度(pH值)一般為1~3,而最適合于乳酸桿菌生長的酸堿度為5~8。如果飯前嚼碎口服,活的乳酸桿菌在酸性胃液中會因遭到殺滅而失去作用。因此,服用乳酶生應以飯后整片吞服為宜,嬰幼兒可選用乳酶生粉劑飯后服用。 (3)乳酶生不宜與活性炭、次碳酸鉍、鞣酸蛋白等收斂吸附藥物同服,以免影響療效。 (4)乳酶生有效期為一年,如果超過有效期則其中活菌數(shù)目會大大減少,不宜再用。乳酶生應放置于陰暗、干燥處,以免受熱受潮失去活力而影響療效。 (5)乳酶生可減少腸內氨的形成和吸收,也可用于氨性肝昏迷,每次3~4克,每天3~4次口服。用于治療消化不良、腸脹氣等,每次0.3~1.O克,每日3次口服。 |
52.服用雙氫克尿噻利尿藥應注意什么? |
雙氫克尿噻,別名氫氯噻臻、雙氫氯噻臻,簡稱“雙克”,是臨床最常用的利尿劑。它除了可以治療各種類型的水腫外,還有降壓作用,是治療高血壓的基礎藥,還可用于尿崩癥患者的治療。 雙氫克尿噻主要抑制腎髓拌升支皮質部,通過對鈉和氯的再吸收,促進腎臟對氯化鈉的排泄,從而產(chǎn)生利尿作用。一般每次口服25毫克,每日2~3次。心臟性水腫開始量每日12.5~25毫克,注意調整洋地黃劑量。用于抗高血壓,每日25~75毫克,早晚各1次,癥狀控制后可減到每日25~50毫克或隔日維持??诜?小時出現(xiàn)作用,約2小時達高峰,維持12~18小時。如果有惡心、嘔吐等胃腸道反應,則宜在進餐時或飯后30分鐘內服。這樣即可減輕胃腸反應,又可延長 藥物在胃內的排空時間,提高其生物利用度。 長期服用雙氫克尿噻可致低血鉀、低血鈉和低血氯。服藥期間特別是初期,應常查血電解質含量,如發(fā)現(xiàn)口干、厭食、全身元力、倦睡、肌痛、心律不齊等癥狀,應及時減量或停藥,并應多食含鉀食物如蔬菜、土豆、干梅、香蕉、桔子、番茄等。如血鉀降低應口服10%氯化鉀10毫升,每日3次。近年來研究發(fā)現(xiàn),排鉀利尿劑也排鎂,且尿鎂排泄大于尿鉀。因此在補鉀的同時應適量補鎂,則是非常有益的。 長期服用雙氫克尿噻不可突然停藥,以免病情復發(fā),應逐漸減量。糖尿病、痛風以及肝腎功能減退者,宜慎用本藥, 因為它會引起血糖、尿酸增高。 |
53.使用排鉀利尿藥都要補鉀嗎? |
利尿劑中的噻臻類(雙氫克尿噻等)、速尿、丁尿胺等均在利尿的同時使鉀的排泄增加,因此稱這類利尿藥為排鉀利尿劑。長期以來,人們一直認為服用上述藥物應按常規(guī)補鉀。但近來研究發(fā)現(xiàn),每天用50~100毫克雙氫克尿噻僅使血鉀平均減低0。67mmo1/L。如果病人攝人鉀的量在日常飲食中能給予補充,又無特殊的病理情況,短時間使用,或雖長期使用但用量又不大時,則不至于引起低血鉀或不降低體內總鉀量,無需常規(guī)補充鉀鹽。只有當出現(xiàn)了低血鉀癥狀或血鉀 數(shù)值低于3。5mmo1/L時,補鉀才成為必要的措施。 有下列情況時,必須及時補鉀。 (1)同時使用強心苷、腎上腺皮質激素或生胃酮時。 (2)使用強效利尿藥如速尿、丁腮胺以及利尿酸治療水腫時。 (3)腎病綜合征或惡性高血壓病人的水腫治療時。 (4)進食困難或飲食中嚴重缺鉀的病人。 |
54.使用利尿劑療效差或無效的原因何在? |
使用利尿劑治療心衰、腎衰、肝硬化等病引起的水腫時,常出現(xiàn)效果差或無效的現(xiàn)象,其原因主要有如下幾方面。 (1)未限制鈉鹽的攝人。因此在使用利尿劑治療水腫時應限制飲食中食鹽量或者停用某些含鈉的藥物(如大劑量使用青霉素鈉鹽)。 (2)使用強利尿藥開始用藥劑量太大時,因水溶液進入血液的速度慢于利尿的速度,可引起循環(huán)血量減少,從而促使腎小球旁細胞分泌腎素,引起繼發(fā)性醛固酮增多癥,使利尿藥失效。因此使用強利尿劑加速尿、丁豚胺等,開始劑量應小,隨后根據(jù)病情加大劑量。如果早期過量使用中效或低效利尿藥,亦可使血容量減少,腎臟血流灌注量與腎小球濾過率減少而影響利尿,此時應改為間歇使用利尿劑。許多利尿藥都可引起電解質紊亂、酸堿失衡,從而導致利尿效果不滿意或無效,當電解質、酸堿失衡糾正后,利尿作用即可恢復。 (3)同時使用影響利尿作用的藥物,如同時應用嗎啡類藥物等,以及與解熱鎮(zhèn)痛藥阿司匹林、消炎痛、布洛芬等聯(lián)用,均可抑制利尿藥的利鈉作用。 (4)心衰或腎衰可使腎小球濾過率降低,從而使噻臻類利尿藥效果差或無效。因此對于心源性水腫必要時可加用氨茶堿或其他血管擴張藥,使心輸出量和腎血流量增加而使利尿效果增強。對于頑固性腎性水腫加用糖皮質激素也可提高對利尿藥的敏感性。 (5)肝硬化患者如果首選強利尿藥(如速尿、丁脲胺等)治療,不但利尿效果差,而且易引起低血鉀、低血鈉和高氮質血癥。這是由于肝硬化患者的肝臟對抗利尿素及醛固酮的滅活能力降低,血液中的醛固酮含量增多而致水腫,以及肝硬化低蛋白血癥所致的血漿滲透壓降低等因素。因此肝硬化水腫應首選醛固酮拮抗劑安體舒通治療,再加用噻臻類利尿藥或者同時合用。如果療效不好,可將安體舒通和強利尿劑合用(如速尿等)。 |
55.消炎痛有哪些新的用途? |
消炎痛又叫吲哚美新,是60年代問世的非激素類解熱鎮(zhèn)痛抗炎藥。其抗炎、抗風濕作用比氫化可的松強兩倍,解熱鎮(zhèn)痛作用比阿司匹林強,對炎性疼痛也有鎮(zhèn)痛效果。近年來、隨著對前列腺素研究的深入)發(fā)現(xiàn)消炎痛有較強的抑制前列腺素合成酶的作用。因此它還可應用于下列各種疾病的治療。 (1)偏頭痛:通過抑制前列腺素合成而使腦血管收縮,因而可用于治療偏頭痛,每次25毫克,每日3次,服后一小時疼痛緩解。連服數(shù)日痛止。 (2)慢性腎炎和腎病綜合征:每次12。5~25毫克,每日3次,可使尿中蛋自減少47%,血尿減少45%,有效者應逐漸減量至停藥。 (3)內臟絞痛:前列腺素增多可使內臟平滑肌發(fā)生痙攣。故消炎痛可用于治療急性胰腺炎、急性膽囊炎膽石癥、膽道蛔蟲引起的內臟絞痛及腎絞痛、痛經(jīng)等。疼痛發(fā)作時可口服50毫克(兒童酌減),有效后改為25毫克,每日3次,連用2~3天。 (4)膀骯癌、癌性發(fā)熱及不易控制的發(fā)熱:消炎痛能抑制腫瘤組織中前列腺素的合成,減輕炎癥及疼痛,加速恢復機體的免疫力,使腫瘤生長減漫。 (5)糖尿病:由于前列腺素E2會抑制葡萄糖對胰島素的刺激而使血糖升高,消炎痛則可抑制前列腺素E2而使血糖降低。故可作為糖尿病的輔助治療??诜看?5毫克,每日3次。 (6)支氣管哮喘:人體肺組織存在著前列腺素已和前列腺素F2a,前者使支氣管擴張,后者使支氣管收縮。支氣管哮喘發(fā)作的原因之一是由于前者過少而后者過多。消炎痛能明顯抑制后者的合成,因此可用于治療支氣管哮喘。用法為每次25~50毫克,每日3次、哮喘緩解后繼續(xù)維持量為每日25毫克,1~2周后停服。 (7)小兒夜間盜汗:小兒神經(jīng)系統(tǒng)發(fā)育未成熟,交感神經(jīng)興奮性增高,常出現(xiàn)多汗和夜間盜汗,每千克體重可口服消炎痛0.5~1毫克/次,每日3次。此外消炎痛還可用于治療小兒神經(jīng)性尿頻。 (8)青光眼、角膜炎、色素膜炎:消炎痛可作為配合用藥,以減輕炎癥反應,促進愈合。但消炎痛長期使用副作用較多。消化性潰瘍、精神病、高血壓患者宜禁用或慎用。 |
56.安定類藥物有何副作用? |
安定類藥物包括安定及其衍生物硝基安定、舒樂安定、佳靜安定等,是抗焦慮類藥物。具有穩(wěn)定情緒,減少焦慮緊張狀態(tài),改善睡眠等作用。由于使用安全,逐漸成為最廣泛應用的藥物之一。但是它的成痛性等副作用容易被人所忽視,如有些病人長期服用形成了對安定類藥物的依賴性,一旦停藥就會出現(xiàn)戒斷綜合癥。 安定類藥物所致的戒斷綜合癥,主要表現(xiàn)為少服一次即感難受、精神萎靡或興奮。明顯的精神癥狀多出現(xiàn)于停藥1~3天后,表現(xiàn)出焦慮、失眠、易激惹、,欣快、興奮、震顫、肌肉抽搐、頭痛、胃腸功能失調與厭食、人格解體、感知覺過敏、幻覺妄想、癲癇發(fā)作、譫妄狀態(tài)等,一般經(jīng)過2~4周癥狀消失。 安定類藥還可造成急性或慢性中毒。一次大量服入安定類藥可致急性中毒而昏迷甚至死亡:長期服用安定可造成慢性中毒,表現(xiàn)為軀體消瘦、倦怠無力、面色蒼白、皮膚無光澤、性功能低下,以及失眠、焦躁不安、情緒低落等。 安定類藥既有較好的治療作用,也有毒副作用,不能把它做為依賴藥物麻醉自己。因此臨床上能不用此類藥物時,一定不要使用,能用小劑量的絕不用大劑量,能短期使用的千萬不要長期服用。安定類藥一般連續(xù)服用不宜超過3~4個月。一旦形成對安定類藥物的依賴,應逐漸緩慢減藥直至完全停藥,以減輕生理依賴所造成的戒斷反應。另外還應給予心理治療,以消除心理依賴。 |
57.心得安可用于治療哪些疾??? |
心得安又叫普荼洛爾,是臨床上最常用的β受體阻滯劑。它可抑制正?;虍愇黄鸩c的興奮性,延長房室結的不應期和房室旁道中的前向和逆向性傳導,并可提高缺血及非缺血心肌的室顫閾值。所以心得安可用于治療各種快速型心律失常,但很少作為室性心律失常的首選藥物。對于由腎上腺素能過度興奮或機體對兒茶酚胺高度敏感及洋地黃中毒、預激綜合征等引起的心律失常,使用心得安有時可收到很好的效果。心得安與強心藥合用,治療心房顫動的效果更為顯著。 心得安可用于治療冠心病勞累型心絞痛。因為它能減漫靜息或運動時心率,減低心肌收縮力,減低心搏出量,降低血壓,減弱心肌作功的作用,所以可以明顯地減少心肌需氧量。但心得安對臥位型心絞痛及變異性心絞痛效果不佳。因為靜息狀態(tài)下的心絞痛病人多有血管張力高的因素存在,心得安在阻滯了心臟p1受體的同時,亦使腎上腺素能受體活性增強,引起血管張力進一步增加,從而可加重或誘發(fā)冠狀動脈痙攣,加重心肌缺血,所以此型心絞痛不主張使用β受體阻滯劑治療。 心得安可用于治療肥厚性心肌病。因為肥厚性心肌病是由于心室肌順應性差而使左室舒張功能下降所致。使用心得安等β受體阻滯劑有時雖可收到一定的療效,但常規(guī)劑量或大劑量的心得安對于擴張型心肌病是不適用的。 心得安還可用于治療甲狀腺功能亢進(甲亢),因為甲亢病人組織內β受體對兒茶酚胺敏感性明顯增強,同時兒茶酚胺的結合和滅活也發(fā)生異常,即使體循環(huán)中兒茶酚胺正常,也會出現(xiàn)明顯的交感過度興奮狀態(tài)。心得安可抑制T4的外周活性,減少“向飛轉化,減低血清T3的含量,并可阻滯兒茶酚胺的局部過度β受體興奮效應,從而減輕甲亢病人的臨床癥狀,特別是減輕震顫、煩躁和心動過速等。治療過程中應注意不要突然停藥,否則會使血清T3濃度增加,甲亢復發(fā)。 心得安可降低門脈高壓時食道靜脈曲張的出血率。因為β受體被阻滯后心排血量減少,進而減低內臟和肝臟血流量,使門脈壓力下降。一般說來,心得安用于沒有肝功能損害的門脈高壓較為安全。有嚴重肝硬化時,應待出血停止后,從小劑量開始應用,同時應注意觀察病情變化。 |
58.蝮蛇抗栓酌是什么藥? |
蝮蛇抗栓酶是由蛇島蝮蛇分離出來的,其主要成分為精氨酸酯酶,有類血漿素樣凝血酶活性。 纖維蛋白原在蛇毒類凝血酶作用下,剛形成不久的纖維 蛋白凝塊易被纖溶酶水解,從而降低血漿纖維蛋白原濃度。電鏡觀察,它能直接溶解血栓蛋白,改變血漿纖維蛋白原的穩(wěn)定性,除去血漿中的纖維蛋白單體,改善血漿粘稠度,減少血栓素,增加前列腺素,抑制血小板聚集,使血管平滑肌松弛,且有抗動脈粥樣硬化作用,可用于治療腦梗塞之急性期及恢復期,血栓閉塞性脈管炎,深部靜脈炎,雷諾氏病,大動脈炎,以及外科斷肢(指)再植中的抗凝。 蝮蛇抗栓酶還可降低血粘度、膽固醇、甘油三酯、β—脂蛋白以及血小板的聚集性。近年來它還廣泛地被用于治療急性心肌梗塞、肺心病急性加重期高凝狀態(tài)、皮膚病、新生兒硬腫癥、糖尿病、血小板增多癥、腎病綜合癥、高脂血癥、周圍血管疾病等。 使用本品時應做皮膚過敏試驗,陰性者方可使用。在用藥過程中有患肢脹麻、酸痛感、頭痛及發(fā)熱、出汗、多眠等,這是感覺與運動恢復的先兆,不用處理可自行緩解。用量過大時,血小板稍有下降現(xiàn)象。 使用本品時應注意觀察病情,出現(xiàn)出血傾向,應立即停藥。有活動性出血疾病、活動性肺結核、活動性潰瘍病、腦出血、血液凝固機能低下者、嚴重肝腎功能不全者禁用。近期大手術者、婦女月經(jīng)期慎用。常規(guī)治療,每日1次、每次1~4支,溶于生理鹽水250毫升靜脈滴注,每分鐘45滴為宜。大劑量沖擊療法為每日一次,每次8支,先將4支溶于生理鹽水10~20毫升中靜脈注射,其余4支溶于生理鹽水250毫升中靜脈滴注。根據(jù)病情可每隔2~4小時再重復注射一次。 |
59.為何不能濫用解熱鎮(zhèn)痛藥?
|
幾乎每個人都會遇到發(fā)熱與疼痛,如果遇熱即退,見痛就止,濫用解熱鎮(zhèn)痛藥,有時會帶來種種不良后果。 (1)發(fā)熱疼痛往往是疾病的表面現(xiàn)象。濫用解熱鎮(zhèn)痛藥會掩蓋疾病的真相,延誤疾病的及時診斷和治療。 (2)誘發(fā)胃潰瘍。水楊酸類、阿司匹林、消炎痛、布洛芬等藥物可刺激胃粘膜,誘發(fā)胃潰瘍,甚至胃出血和穿孔。 (3)腎損害。解熱鎮(zhèn)痛藥會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可引起慢性間質性腎炎、腎乳頭壞死、腎功能不全等。臨床上以消炎痛較為多見。 (4)肝損害。阿司匹林、保泰松、消炎痛可引起肝損害而出現(xiàn)肝腫大、肝區(qū)不適、轉氨酶升高等癥狀。 (5)出血傾向。水楊酸、阿司匹林等能抑制凝血酶原在肝內的形成,使凝血酶原在血中的含量下降;還能影響血小板的生理功能,使凝血時間延長,凝血功能受影響,引起出血傾向。 (6)血細胞減少。安乃近、保泰松、消炎痛可抑制骨髓而引起血細胞減少,甚至導致粒細胞缺乏。 (7)過敏反應。安乃近、撲熱息痛可引起過敏反應,出現(xiàn)皮疹、藥物熱或加重哮喘。 (8)使用消炎痛可出現(xiàn)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癥狀,如頭痛、眩暈等。 (9)長期使用解熱鎮(zhèn)痛藥,有時還會成痛。以農(nóng)村老人為常見。 |
60.使用乙肝疫苗應注意什么?
|
乙型肝炎(乙肝)是嚴重影響人們身體健康的傳染病。為了控制乙肝的流行,目前己廣泛使用乙肝疫苗進行免疫,以預防乙肝的發(fā)生和流行。使用時應注意女如下幾點。 (1)使用范圍。除已經(jīng)感染過乙肝病毒或HBsAg陽性者外,均可使用乙肝疫苗進行注射免疫,尤其適用于乙肝高發(fā)區(qū)3歲以下的幼兒,年齡越小、,免疫應答越好(40歲以上者則免疫應答較差)。此外,HBsAg陽性(特別是HBsAg陽性)的產(chǎn)婦所生的嬰,易受感染的醫(yī)院工作人員及輸血和用血液制品的病人也是乙肝疫苗接種的對象。 (2)使用方法。除新生兒外,使用乙肝疫苗前均應取血檢驗肝功,如果HBsAg,抗-HBs;,抗-HBc,三項均陰性者,方可使用。嬰兒出生時(2小時內),生后1個月和6個月,各注射30微克,應注射在上臂三角肌肉內,皮下注射或臀部注射都可降低免疫效果。 (3)禁忌癥。乙肝疫苗不宜與麻疹疫苗同時接種(因其可干擾和延遲抗體形成)。乙肝疫苗是滅活的HBsAg蛋白,并含有微量氫氧化鋁、尿素和甲醛等,對有過敏史、發(fā)熱或嚴重急慢性疾病者禁用。 (4)注意事項。乙肝疫苗只用于預防乙型肝炎的發(fā)生,而不能將體內已有的乙肝表面抗原消滅。因此HBsAg陽性者即使接種也不能使陽性轉陰性。對HBsAg和HBeAg雙陽性產(chǎn)婦所生的嬰兒,如將乙肝疫苗與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聯(lián)合應用,可提高預防效果。乙肝疫苗的反應很輕微,少數(shù)人可發(fā)生局部疼痛、惡心、頭痛和短期低熱等。 |
61.怎樣合理使用三磷酸腺普(ATP)? |
ATP為輔酶之一,參與體內脂肪、蛋白質、糖、核酸、核苷酸等代謝過程,為吸收、分泌、肌肉收縮以及進行生化合成反應等過程提供所需要的能量。常用于心肌病、肝炎、進行性肌萎縮、神經(jīng)性耳聾等疾病的治療。 ATP廣泛用于改善機體代謝,以及疾病的輔助治療,是心臟病人常用的能量合劑中的重要成分之一。但心率過緩的病人要忌用,因為它會影響心室率和心臟的傳導,抑制心臟竇房結的正常工作,使其發(fā)出的沖動頻率減慢,傳導時間延長,導致心跳節(jié)律變慢。如果大劑量使用,可產(chǎn)生早搏、血壓下降等。因此,Ⅱ-Ⅲ度房室傳導阻滯、病態(tài)竇房結綜合征、交界性心律及洋地黃中毒引起高度房室傳導阻滯等疾病應忌用ATP,以免進一步減慢心律,心率低于60次/分應禁用ATP。 ATP除可引起上述副作用外,還可引起過敏性休克。近年來有關ATP引起過敏性休克甚至死亡的病例國內時有報道。其臨床表現(xiàn)為全身發(fā)抖、煩躁不安、呼吸困難和心律失常,因此使用時應注意如下幾個問題。 (1)應注意觀察有無過敏反應,凡過敏體質者不宜使用。 (2) ATP在體內分解后,能使全身血管擴張,血壓下降,因此它不宜應用于急性心肌梗塞。腦出血初期也應禁用ATP。 ATP也不宜與能加重負性傳導和頻率作用的藥物合用。 (3)靜注時宜緩慢,應從小劑量開始治療,無效時可逐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