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脈者,即山脈也,包括山脈的走向、奔騰起伏與千變?nèi)f化。由于山脈在形態(tài)上都多方面的與傳說中的“龍”相似,故中國風(fēng)水學(xué)將山脈比喻為“龍”脈。 土是龍的肉,石是龍的骨,水是龍的血,草木是龍的皮毛。如《管氏地理指蒙》:“指山為龍者,象形勢之騰伏”;“借龍之全體,以喻夫山之形真”。山之延綿走向謂之“脈”,如《地理人子須知》:蓋取象“人身脈絡(luò),氣血之所由運行”。中國風(fēng)水學(xué)有“來龍去脈”、“尋龍捉脈”、“尋龍望勢”之說。龍脈有大小分支,有粗細長短,故謂“龍猶樹,有大干,有小干,有大枝,有小枝”。 干龍,延綿地域千百里,走勢如同龍之奔騰;山脈自然都是名山,如昆侖、峨眉、武當(dāng)?shù)龋唤颖厥敲蠛?,如長江、黃河、漢水等?!兜乩砣俗禹氈吩疲骸耙运炊?,故大干龍則以大江、大河夾送,小干龍則以大溪、深澗夾送,大枝龍則是小溪、小澗夾送,小枝龍則惟田源溝恤夾送而已”;“觀水源之長短,則龍之枝干、大小見矣”。 中國古代城市選址:“不是選于大山之下,則必定于廣川之中”?!吨袊L(fēng)水學(xué)》將中國地域以長江、黃河兩大水系為界,將中國的山系分為南、北、中三大干龍。 龍又分陰龍、陽龍。如果山脈由起點按順時針方向盤旋,則為陽龍。山脈由逆時針運行,為陰龍。龍又分順龍、逆龍。龍脈的干支,當(dāng)干龍與支龍方向一致時,稱為順龍,反之則稱為逆龍。風(fēng)水寶地通常是位于順、逆龍保持平衡狀態(tài)的地方。如果只有順龍沒有逆龍,山脈就無法聚集生氣。 龍按擴展形式分為三種:山野之龍,平岡之龍,平地之龍。平地亦可尋龍,雖脈落平洋,也可微辨體勢,“高一寸者為山,低一寸者為水”。 《中國風(fēng)水學(xué)》的巒頭法,就是根據(jù)中國的地理位置和地質(zhì)特點,將山脈的走向分為五種形勢: (1)正勢:由北向南; 《中國風(fēng)水學(xué)》的巒頭法在長期實踐中,又根據(jù)山脈的起伏和形態(tài),把山脈分布的形狀概括為九種,也就是九種龍: (1)回龍:形勢盤旋,回首舐尾,如回頭之虎: 龍有八格和十二格之說。八格者:生龍、死龍、強龍、弱龍、順龍、逆龍、進龍、退龍。其中生龍、強龍、順龍、進龍為“四吉格”。十二格者:生龍、死龍、枉龍、福龍、鬼龍、劫龍、應(yīng)龍、游龍、死龍、揖龍、病龍、絕龍(命名方法各有不同)。 吉龍者,應(yīng)當(dāng)是山脈(龍脈)光肥圓潤,團利秀美,勢雄力足,雄偉磅礴,形神厚重,群山如珠滾動,氣脈貫注,綠樹為蓋,枝柯掩映,氣象萬千。 兇龍者,總體是山脈崎斜,瘦弱無勢,崩石破碎,歪斜臃腫,勢弱力寡,枝腳瘦小,樹木不生。 尋龍,就是對山脈來去走勢進行認真仔細的觀察、辨別、比較、選擇。好山就有好氣,所以尋龍實際上就是對“氣”的追求,就是尋找那種能夠“迎氣、生氣”的地勢。尋龍實際上就是要選擇那種來勢遙遠,綿延悠長,奔騰起伏的山脈,一句話就是要尋“真龍”。 具體概括為:尋龍要分清五形九勢,分清走向,確定出陰陽向背,判定其吉兇宜忌,以選定出具體地點。 五形、九勢是對山脈形態(tài)的宏觀概括,有的山形其本身并無截然的吉兇區(qū)別,選擇中還要配合其它因素來進行具體分析,綜合判斷。斷定龍勢吉兇則常常還要配合陰陽五行學(xué)說、天體星象、人體形狀及動物生肖等情形來進行類比判定。 |
|
來自: 凝影疊姿 > 《風(fēng)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