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青花瓷在制作上有什么特點?—瓷器問答第二十八問
答:元代的青花瓷色彩鮮亮,影響深遠。獨具特色的制作工藝改變了整個世界瓷器發(fā)展的進程。由于西方的王公貴族們對中國的青花瓷如癡如醉,直到今天,西亞地區(qū)出產(chǎn)的陶瓷仍然帶有強烈的中華色彩。在今天的藝術品投資市場上元青花瓷仍占有一席之地。 ◆色鐵斑 元青花一般皆胎體厚重,釉有青白釉、樞府釉及典型的青花瓷釉。青花色澤有濃翠及灰淡兩種,均有鐵斑。 ◆底無釉 多數(shù)器物底部有明顯旋紋,個別有跳刀痕,并粘有填砂,小型瓷器如碗類等的底足中心往往有乳丁狀凸起。大件瓷器器底無釉露胎部分,往往粘有釉斑或較大面積釉塊。內(nèi)壁多見淡紅、黃色釉層而又有不規(guī)則濃度的透明釉刷痕。 ◆底足內(nèi)壁外撇 多棱梅瓶、多棱玉壺春瓶、多棱瓢瓶及方形扁壺、高頸大罐等為元代特有的器型。器物底足內(nèi)壁往往成自上而下往外斜撇的形式,如碗、罐、瓶、盤之類的削足處理,具有鮮明的元代特征。碗類器物的底足外墻,往往留有浸釉時遺留的手抓指痕。 ◆分段拼接 罐、瓶之類大器,都是分段制造,拼接而成,特別是接底的痕跡十分明顯。罐類器內(nèi)壁釉面不平,有明顯接痕,并經(jīng)常出現(xiàn)赤褐斑,且有小黑疵。 ◆圈足露胎 圈足的釉不到底,稍有露胎,呈褐紅色。圈足并不十分整齊,仔細觀察,有些歪歪扭扭,以大罐和梅瓶最為突出。 ◆濕胎接合 高足杯的杯身和足接合,系采用胎接的辦法,即兩部分濕胎接合,并非將杯身及足柄各自先施釉,而依靠釉的黏度接合。因此,元代高足杯足內(nèi)頂端無釉,往往有乳丁狀凸起,且足部空心不封底。 元青花罐 鑒賞:大口,短頸,扁圓腹,平底。外通體以青花裝飾,主體紋繪纏枝菊花紋,花形碩大,花瓣上卷,層次清晰,青花發(fā)色濃艷,近足處飾變形蓮瓣紋,內(nèi)繪如意云頭紋,繪制精細,線條流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