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武
學校的每一項工作,校長只有做到公平公正,不偏誰、不向誰,這樣才會有執(zhí)行力。學校任何制度、政策的制定,都需要反復斟酌,三思而后行,要盡最大努力保證其嚴密和周全。學校管理要堅持以人為本,尊重教師的主體地位,著力滿足教師的需要。
政令暢通,令行禁止,是每位學校管理者的追求。筆者曾作為教導干事陪伴過多任校長,現又作為中層領導分管級部工作,上要接觸校長,下要面對教師。筆者認為,要想讓學校管理工作更有執(zhí)行力,需要做到以下三點:
公平公正才有執(zhí)行力
管理的“圓心理論”告訴我們,如果學校是一個圓,那么校長就是圓心,教師都在圓周上,這樣才能保證校長和每個教師的距離是相等的。公則無怨,正才服眾。學校的每一項工作,校長只有做到公平公正,不偏誰、不向誰,這樣才會有執(zhí)行力。曾經有位校長,為加快年輕中層領導的成長步伐,專門為學校的三位年輕中層領導制定了考核細則,這本是無可厚非的事,可校長在工作分配上卻厚此薄彼。當其中兩位對分工有意見時,校長卻說,工作已經安排好了,就先干一年,明年再說。結果到了下一年,其中一位不干了,理由是這樣分工不公平,找到校長要求重新分配工作,否則準備向上級反映。無奈之下,校長只好重新調整人員分工。由此可見,管理必須公平公正,否則就會站不住腳,別人一掀就會翻跟頭。
嚴密周全才有執(zhí)行力
學校管理最忌朝令夕改,千萬不能上午一個標準,下午另一個標準。學校各種管理制度、政策一旦建立,一般不宜輕易變更,朝令夕改勢必會給師生的思想造成混亂,使其行為無所適從,甚至會導致學校的各項工作陷入無序狀態(tài)。任何制度、政策在成文之前,可先進行反復討論、修正,而一旦定稿,就要嚴格落實。有位校長學期初在廣泛聽取大家意見和建議的基礎上,制定了學校的考核細則。可學期中,今天因為某位教師覺得該細則對期末調研規(guī)定不合理而修改,明天又因為某位教師認為該細則對學生獎勵要求不合理而修改,后天再因為某位教師分管哪個功能室要給予加分而修改……經常是一日三變,搞得教師怨聲載道。受此影響,學校后續(xù)的一些工作開展也頗費周折,每每布置工作時,許多教師就跑到校長室,講條件、提要求,談困難、要榮譽,學校管理的執(zhí)行力大打折扣。由此可見,學校任何制度、政策的制定,都需要反復斟酌,三思而后行,要盡最大努力保證其嚴密和周全。
以人為本才有執(zhí)行力
學校管理要堅持以人為本,著力滿足教師的需要。有位校長在征集意見時得知,教師要求每次趕集時間學校能給點時間趕集購物,而且不作為請假處理。以往該校教師趕集要請假,請假時間列入教師考核,結果越是考核,請假人數越多,請假時間越長。這位校長經過深思熟慮,召開了學校行政辦公會、教職工代表會討論,最后形成決議:每次趕集時間,沒有課的教師可以利用一節(jié)課的時間去購物,不作為請假處理,但是離校前必須告知級部領導和門衛(wèi)。起初,還有個別領導對這個決議提心吊膽,擔心趕集時間不好控制、教師晚回來如何處置等,而這些問題處理不好,就會造成學校管理的混亂??墒?,很快這樣的顧慮就顯得多余了。因為趕集的教師都能準時回來,而且大部分沒有課又需要趕集的教師,不是集中請假趕集,而是選擇讓其他教師代購。所以,每次趕集時,請假的教師就只有幾個人,而且都能準時回來,學校工作沒有受到絲毫影響。受此啟發(fā),學校的其他一些管理工作也在廣泛征求教師意見的基礎上進行了相應的調整。如取消了每天早晨和中午兩次到教導處集中簽到的做法,改為級部自行管理,學校不定期抽查;學校特色課程設置,從課程種類到人員配備,不再是領導指定安排,而是由教師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能力特長自主報名……由于做到了以人為本,教師的主體地位得到了尊重,積極性空前高漲,學校工作也因此走上了和諧、快速發(fā)展的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