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曰:“不學禮,無以立?!保ā墩撜Z·季氏》)“恭儉莊敬,禮教也?!保ā抖Y記·經解》)兒童常用禮儀以長養(yǎng)恭敬心為體,以規(guī)范兒童日常起居為用,從細節(jié)處入手,以反復實習為方,從而形成習慣,養(yǎng)成習性。故為人父師者須逐項為子弟明確講析,并予以正確示范,并經常提醒和督促其落實。兒童學習禮儀之六字真言為——“小朋友,跟我做?!?/span>
【晨省】
l
正點起床,向父母、長輩或老師請安問候。(如:“媽媽,你昨晚睡得好嗎?”)
l
自己整理床鋪。
l
盥洗(刷牙、洗臉、梳頭等)。
【昏定】
l
向父母長輩或老師問候。(如:“媽媽,我要睡覺了。你也休息吧!”)
l
盥洗(刷牙、洗腳、洗襪子等)。
l
鋪放床被。
l
自己脫下的衣服依次疊好放在身邊。
l
寢不言(入睡前不再講話)。
【吃飯】
l
飯前布置桌椅,拿碗筷,端菜等。
l
請父母、長輩或老師先入座。
l
如有客人,宜暫不入席。
l
集體就餐排隊進餐廳時,入座應左進右出(所有入座皆如是)。
l
坐下時,宜劍指(中指和食指并攏)放在桌上平穩(wěn),下坐;站立時亦如是。
l
碗端應至平胸,左手四指并攏,大拇指宜壓在碗沿,掌心端平,名曰“龍含珠”;右手宜三個手指拿筷子,位置宜在下七上三,名曰“鳳點頭”。
l
碗須隨身而動。
l
吃飯時不東張西望,不大張嘴,不鼓腮,食勿響舌,咽勿鳴喉(吃飯時不發(fā)出響聲)。
l
食不語。(不邊吃飯邊閑談;如卻需發(fā)言,應待口中飯菜咽下始言)
l
咳嗽須轉身向后。
l
不掉飯菜,不小心掉下須立即撿食。
l
碗里有菜不再夾菜;每次夾菜適量(不宜連續(xù)2次以上夾同道菜);夾菜時,不宜直接入口,可在飯碗停一下再吃。
l
不挑剔飯菜好壞。
l
分食剩飯剩菜。
l
同桌不另備美食獨享。
l
飯畢碗中須不留飯菜。
l
出入座位不碰響桌椅,問候退席。(如:“我吃飽了,大家請慢用!”)
l
飯后漱口。
l
全體飯畢,撤桌椅、洗碗筷。
【穿衣】
l
衣貴潔,不貴華(衣冠不求華美,唯須整潔)。
l
脫換衣服、鞋襪后應立即整理(或洗或放置固定位置),毋亂頓,致污穢。
l
側身整理衣冠,不面向長者及大眾。
【行立坐臥】
l
立如松,坐如鐘,行如風,臥如弓。
l
站立時兩腳自然站直,不跛腳,不靠椅。
l
身體自然坐直,兩腳打開與肩同寬,坐凳椅三分之一或二分之一。
l
聽講或會客時應端坐或直立,不橫肱(胳膊不趴在桌子上),不支頤(手不托腮),不伸足,不箕踞(兩腿不敞開),不搖髀(腿腳不顫動),兩條腿不交叉,不翹二郎腿。
l
行走時步履要穩(wěn)重,目向前視。
l
立不中門(不站門中),行不中道(靠道路邊走,不與汽車爭路)。
l
拐角處、門限處需慢行(寬轉彎,勿觸棱)。
l
睡眠不仰不伏,宜右臥如弓。
【灑掃】
l
早起灑掃庭院,整理居室,擦拭用具。
l
垃圾放到適宜地方,不隨手丟棄。
l
物放有序,用畢歸放原處。
【應對】
l
家里來客人,須問好;客人走時須送至門口,道別。
l
為客人開門,請客人先行,入內安座。
l
為客人端茶倒水,敬茶果先長后幼,先生后熟(先給不認識者、后給熟悉的人)。
l
到別人家將上堂,聲必揚。
l
敲門時輕扣門三下,不聞再敲,主人讓入方入。
l
到別人家做客時須有規(guī)矩,不高聲喊叫,未經許可嚴禁動別人的東西。
l
他人與己談話時,要目視對方,不顧盼左右。
l
告退時后退三步,轉身慢走。
l
長者與物,需雙手奉接。
l
與長輩同行,應徐行后長,不疾行先長。
l
長者來必起立,長者立不可坐。
l
路上遇師長,側立路旁問候,長者先走幾步后,再行離開。
l
居家須出必告,返必面。
【言語】
l
凡祈請別人幫助時出言要柔和謙下。(如:“請幫個忙可以嗎?”“勞駕”)
l
凡接受別人禮物或別人幫助自己時需道謝。(如:“多謝!”“太感謝您了!”)
l
凡冒犯他人須立即致歉。(如:“對不起!”“真不好意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