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見到過許多指導人寫作的文章,總是強調:靈感是寫作的前提,“要寫得好,就必須有靈感,而捕捉不到靈感,就不是真正的寫作?!痹S多剛開始撰稿的朋友,還偏偏相信這個該死的教條。于是呢,經??嘤跊]有靈感,而呆呆地坐在那里,折磨著自己,讓本來是十分愜意,十分快樂的寫作,成了煎熬。 要想做一個專業(yè)的寫手,就必須先破除這個教條。事實上,我們讀到的那么多的故事和小說,以及精美的散文,都是作家坐下來寫就能完成的。如果一個自由撰稿人非要等有了靈感才能動筆,那他根本就無法生活,因為他能寫的機會太少了。 靈感沒有來臨的時候,也一定能寫,并且能達到一定的藝術水準。作家是用筆或者鍵盤來思維的,他們的大多數靈感是在寫的過程中才引發(fā)出來的,而不是靜靜地等出來的。寫手們總是在寫作中磨練技能,提高水準的。文學創(chuàng)作是個實踐性極強的工作,不咬著牙寫完一部長篇小說的人,恐怕永遠都不會寫長篇小說?!皩憽庇肋h是寫手們發(fā)展的硬道理。 不停地寫才能讓文筆百煉成鋼,為什么要放棄沒有靈感的寫作時間?即使是閱讀,還是能寫。做個筆記,寫個心得!通過寫,才能融化成自己的東西。寫手的腦袋里必須充滿新穎的思想,精巧的故事核,以及各種各樣的生活素材,這些都不應該是抄錄的,而是經過自己大腦過濾和加工后的,不然就不是“活”的東西。有好的主題,在頭腦中閃爍,把它記下來,記得多了,往后寫隨筆、散文總能派上用場;發(fā)現好的故事橋段和故事核,先記下來,說不定以后經過修改,就是一個懸念跌出的故事;發(fā)覺某個人物個性,雖然一時間還無法形成一篇小說,但可以用素描的筆調,簡練地記錄下來,以后不斷地在腦海中豐富,說不定就能誕生一篇精彩的小小說。這便是寫作中所謂的文學積累。 寫故事先不要預定方向,不要強迫它屬于某個主題,只消用文學的語言,依著情理和邏輯,讓故事自各兒發(fā)生,人物自各兒表現,你只是在記錄,而不是在編造,若能到了這種境界,寫出來的故事自然文采飄逸。這種隨意起草中寫出來的故事,往往能巧奪天工,自圓其說。生活本身就充滿了命題,只要故事精彩又“逼真”,還怕提煉不出主題來嗎?在這種隨意“筆錄”的寫作中,寫的越瀟灑,就越有個性,越是文采斐然;相反,倘若從開始就非要寫一篇表現什么主題的故事,寫出來的故事往往呆板,缺乏靈氣。 寫作的機智,在于能把自己的想象力調動到極限的程度。給想象力松綁!好作家能在任何一個事物中,找到故事的開局,并且能饒有情趣地把故事寫到結局。 我的筆名叫木牛,就是小時候玩的那東西,用鞭子一抽,就在地上轉了起來。我覺得文學創(chuàng)作和這個游戲很相似,那木陀就是筆鋒,那鞭子就是想象力。 趙文宏/二○○七年六月十四日 |
|
來自: 昵稱14440131 >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