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胥橋以北段古城墻保護修繕年內(nèi)完工
環(huán)古城河畔將重現(xiàn)水上姑蘇繁華圖
經(jīng)過約四個月的施工,姑胥橋以北段古城墻已是“芳容”初露。昨天下午,記者在施工現(xiàn)場看到,工程最南端的外圍,已撤去了施工時所用的建筑圍欄。項目部工 作人員介紹,目前工程進展較快,姑胥橋以北段城墻A段B 段墻體基本完成,并已完成總工程量的70%以上,工程將于今年底全面完工。
□商報記者 管有明/文 蔣世穎/攝 沿著干將橋下的環(huán)城河沿岸一路向南,就是姑胥橋以北段古城墻施工現(xiàn)場??拷钅隙说牡胤竭M展最快,外圍約二三十米長的地方,已撤去了施工時所用的建筑圍欄。城墻上的東西兩側(cè),施工人員還在砌墻磚,打下手的小工們則不停地拌著混凝土。另外,還有一輛小型的工程車,往上面運送各類建筑材料。 跟一般的造房子不同,每隔約兩米,城墻上都要砌一個大喇叭口。而在這兩米寬的墻體上,也要開兩個小的喇叭口。施工人員說,因為要跟原來的城墻做得差不多,只能是這樣慢慢做,速度快不起來。而在城墻的中段,施工人員在砌磚的時候,下面窄,上面漸漸伸出來,顯得有點寬。一問,原來是為了方便后面的一道工序,也就是砌石頭。施工現(xiàn)場堆著的都是些老磚與老石塊,據(jù)說這些都是從外地運來的。 施工人員介紹,整個項目占地面積9620平方米,城墻長度308.7米,分為A、B 兩段進行修復。其中,A段城墻長142米,底寬12米,頂寬10米,高7.5米,將以遺址修復和老城基加固加高為主;B段長166.7米,底寬12米,呈起伏狀殘垣斷壁,其殘墻高0.8~3.3米,將根據(jù)歷史記載進行再現(xiàn),最大可能地修舊如舊、展現(xiàn)歷史風貌。 7月下旬,施工隊就已進場。受今年持續(xù)高溫酷熱天氣影響,場地內(nèi)原有綠化遷移無法實施,致使工程延遲至9月初才全面動工。施工時盡可能采用傳統(tǒng)技法,完整體現(xiàn)城墻原形制、原特點、原風貌。在建設過程中,以現(xiàn)存的蘇州古城墻形制為依據(jù),力求采用傳統(tǒng)工藝、傳統(tǒng)材料予以修復。也正是考慮到要修舊如舊,修復之中的城墻全部采用了老磚、老石材。 歷史上,蘇州城墻幾經(jīng)修補。進入上世紀80年代,蘇州又開始對保護城墻予以重視,修復、重建工作從未停過。1985年,重建了盤門門樓;2002年,恢復了老閶門;2003年,維修了胥門古城門及古城墻西立面的基礎(chǔ)與墻體;2007年,胥門城門至滄浪少年宮段360米古城墻修復。這次修復姑胥橋以北段古城墻,將與姑胥橋南側(cè)的古城墻形成對應。 去年9月,閶門北碼頭段、平門段、相門段古城墻保護修繕工程完工,這也是古城墻保護修繕一期工程。今年,我市又開展了古城墻保護修繕二期工程,除了姑胥橋以北段古城墻,另外還有齊門橋以東和婁門橋以北。這三段工程的總長達1400余米。按照計劃,二期工程年底全部完工。屆時,一幅“水上姑蘇繁華圖”將重現(xiàn)環(huán)古城河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