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大莊園藏身長樂玉田 名叫洋中厝,建筑風(fēng)格為“八鳥朝鳳凰”,占地10396平方米 在福州長樂玉田鎮(zhèn)玉田村鄭氏族人心里,有一幢引以為榮的大宅子。這個大宅子,名叫洋中厝,據(jù)長樂市建設(shè)志(海潮攝影出版社2001-10出版)記載,玉田洋擋厝建筑群創(chuàng)建于清乾隆末年至嘉慶初(1795~1812年),歷時18年竣工。大小共24座,純屬杉木結(jié)構(gòu),中間加防火墻間隔。總面積10396平方米(長113米,寬92米),建筑群中八大座(包括二座倒照廳),皆坐南朝北;十六小座(包括三座倒照廳)則朝向不一。
在當(dāng)?shù)厥浊恢浮? 主座每進寬28.15米,深26.25米,天井寬12.20米,長5.60米,大廳雙坡屋頂。雙坡頂坡榭,寬3.50米,深7.70米。穿斗式木構(gòu)架,正面是“八扇七間排(明三暗七),七柱出游廊(廳深七柱)”的大廳堂, 洋中厝是土木結(jié)構(gòu),中間主廳前后二進正面是“八扇七間排(明三暗七),七柱出游廊(廳深七柱)”的大廳堂,主廳左右兩邊,前后兩進,前落為六扇五柱連倒朝廳,后落六扇七柱出游廊連回廂房。這六落八座為主建筑,朝向主建筑東西兩邊建有八落四扇三柱厝。這種建筑風(fēng)格,有一個好聽的名字,叫“八鳥朝鳳凰”。 進門處,左右兩邊各立著兩塊旗桿石。走進主廳,一根13米寬的橫梁讓大家大吃了一驚。屋檐上雕著大象,柱子下方的石墩上刻著雙龍搶珠、雙獅戱球、老虎、麒麟、山羊、翻肚的牛等栩栩如生。主廳對面屋檐下的灰塑,還雕著亭、臺、樓、閣,還配有小人、假山,立體感十足。窗欞、廊軒雕著各種圖案,精美絕倫。 房子是清朝乾隆年間的,距今已有200多年歷史了。洋中厝堂號為種玉堂,取意《搜神記》古書農(nóng)夫楊雍伯種菜生玉之傳說。建房子的叫鄭子棟,字柱中。二進大廳掛著一個“一門好義”的牌匾,是清嘉慶二年福建布政司李殿圖因為鄭氏家族鄭國器、鄭泌若、鄭溥若等兄弟四貢生扶貧濟困、賑災(zāi)救民事績,而贈匾以示嘉獎。 清康熙末年鄭則大帶子有嚴(yán)、有豪在福州城開一家棉襪店鋪,生意興隆,生意機遇有“一夜暴富”的傳說。后擇址村東洋中由鄭有豪三子鄭子棟完成蓋二十四座不過天的洋中厝。與清刑部尚書閩縣陳若霖有姻親關(guān)系(鄭子棟長女茁英嫁陳若霖長子景福為妻)。厝中有陳若霖贈送的牌匾“譽傳閩都”和對聯(lián)“帝德乾坤大,皇恩雨露深?!薄.?dāng)年,漳、泉二郡大早,閩縣、侯官縣、長樂等縣水災(zāi),鄭子棟兄弟曾開倉運糧往賑濟,閩巡撫曾旌褒以賜牌匾“一門好義”“懋德可佳”等等。 洋中厝比現(xiàn)在省級文保單位的長樂鶴上“九頭馬”面積還大2396平方米,創(chuàng)建早49年,多10座??膳c國保單位閩清“宏琳厝”相比美。是全國廳堂面闊“明三暗七,深七柱。”的最大一座。 玉田歷史轄屬沿革 玉田舊稱白瀍,俗稱“白田”,昔為閩縣(欽仁里西渡境),中華民國二年(1913),閩縣、侯官縣合并,改稱閩候縣。玉田屬閩候縣笫八區(qū)。民國十七年(1928),經(jīng)民國福建省政府決定:設(shè)營前模范村,玉田歸屬營前欽仁里。民國二十三年(1934)9月劃歸長樂縣管轄。今玉田建筑還保留福州建筑的特點,青墻、灰瓦、馬鞍墻。講話不同於長樂音調(diào),保留福州話。
![]() 主座廳堂面闊明三暗七(七間排)
![]() 陳若霖匾
![]() ![]() 正座共二進
![]() 書齋披謝
![]() 書齋匾
![]() 木雕
![]() 立體灰塑
![]() 一進大廳
![]() ![]() ![]() 象
,亅
![]() 燈柱托
![]() 陳寶琛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