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支暗藏總訣 節(jié)氣歌 地支遁藏歌 論天地干支暗藏總訣 y4 n& u2 I# s2 L' d 立春念三丙火用,余日甲木旺提綱。驚蟄乙木未用事,春分乙木正相當(dāng)。 : r4 t5 W+ a% S 清明乙木十日管,后來八日癸水洋。谷雨前三戊土盛,其中土旺要消詳。 立夏又伏戊土取,小滿過午丙火光。芒種己土相當(dāng)好,中停七日火高張。 % y% f0 j! W3 \' T3 l+ T8 Z8 d 夏至陰生陽極利,丙丁火旺有主張。小暑十日丁火旺,后來三日乙木芳, 己土三日威風(fēng)盛,大暑己土十日黃。立秋十日壬水漲,處暑十五庚金良。 & ^$ u( z5 v1 _" E8 x 白露七日庚金旺,八日辛兮只獨(dú)行。寒露七日辛金管,八日丁火又水降。 - ?6 u3 E1 o) b: N1 i 霜降己土十五日,其中雜氣取無妨。立冬七日癸水旺,壬水八日更流忙。 9 D6 g$ {% E* r" T 小雪七日壬水急,八日甲水又芬芳。大雪七日壬水管,冬至癸水更潺旺。 小寒七日癸水養(yǎng),八日辛金丑庫藏。大寒十日己土盛,術(shù)者精研仔細(xì)詳。 % X0 \; W+ s b3 R( J0 _- F9 }
又論節(jié)氣歌 ; `) n6 Y$ t' B% M 看命先須看日主,八字始能究奧理。假如子上十日壬,中旬下旬方是癸。 6 Z5 t3 \1 r1 ^+ w 丑宮九日癸之余,除卻三辛皆屬己。寅宮戊丙各七朝,十六甲木方堪器。 0 p. \( Y/ ]1 I4 t. P$ J( n 卯宮陽木朝初旬,中下兩旬陰木是。三月九朝仍是乙,三日癸庫余戊奇。 * N9 p7 `7 r( B, {& l9 d 初夏九日生庚金,十六丙火五戊時(shí)。午宮陽火屬上旬,丁火十日九日己。 : X( E3 V7 z: l# _ 未宮九日丁火明,三朝是乙余是己。孟秋己七戊三朝,三壬十七庚金備。 4 @, D, ?0 t* L7 H/ X u" C& ^9 l/ l' y/ i: } 酉宮還有十日庚,二十辛金屬旺地。戌宮九日辛金盛,三丁十八戊土具。 ' ^5 w( W4 n4 }" L7 _ 亥宮七戊五日甲,余皆壬旺君須記。須知得一擬三分,此訣先賢與驗(yàn)秘。
又地支藏遁歌 子宮癸水在其中,丑癸辛金己土同,寅宮甲木兼丙戊,卯宮乙木獨(dú)相逢, # O, c! f9 T6 l) r: x3 S% e 辰藏乙戊三分癸,巳中庚金丙戊叢,午宮丁火并己土,未宮乙己丁其宗, 申位庚金壬水戊,酉宮辛字獨(dú)豐隆,戌宮辛金及丁戊,亥中壬甲是真蹤。 4 `- q6 C; E" m4 |+ v4 Y S: [4 p5 e: P 這三篇都是與人元有關(guān) 但怎樣用呢? ) _. j, [9 G' I5 d8 t0 o& P, I
三命通會(huì): % X4 s8 M: c$ A. u; X6 W6 v 論人元司事 * t ^4 s0 j' {" S- n 夫一氣渾淪,形質(zhì)未離,熟為陰陽?太始既肇,裂一為三,倏息乃分,天得之而輕清為陽,地得之而重濁為陰,人位乎天 地之中,稟陽陰沖和之氣。故此輕清者為十干,主祿,謂之天元,重濁者為十二支,主身,謂之地元,天地多正其位,成才于兩間者,乃所謂人也。故支呂所藏者主命,謂之人元,名為司事之神,以命術(shù)言之為月令。如正月建寅,寅中有艮土用事五日,丙火長生五日,甲木二十日;二月建卯,卯中有甲木用事七日,乙木二十三日;三月建辰,辰中有乙木用事七日,壬水墓庫五日,戊土一十八日;四月建已,已中有戊土七日,庚金長生五日,丙火一十八日;五月建午,午中丙火用事七日,丁火二十三日;六月建未,未中有丁火用事七日,甲木墓庫五日,已土一十八日;七月建申,申中有坤土用事五日,壬水長生五日,庚金二十日;八月建酉,酉中有庚金用事七日,辛金二十三日;九月建戌,戌中有辛金用事七日,丙火墓庫五日,戊土一十八日;十月建亥,亥中有戊土五日,甲木長生五日,壬水用事二十日;十一月建子,子中有壬水用事七日,癸水二十三日;十二月建丑,丑中有癸水用事七日,庚金墓庫五日,已土一十八日。此十二支按十二月各藏五行為人元,以配四時(shí)則春暖秋涼冬寒夏熱,如環(huán)無端,終而復(fù)始,歲功畢而成一年。 * `: a$ N3 K8 s) x' m$ ~, S0 \ ' { ~$ @6 X- u0 n5 O- X4 a* ~ * n: f$ ]7 O0 G. s) [
寅月 立春后戊土七日,丙火七日,甲木十六日 立春 雨水1 w1 j8 k( I% A* e# ?# G' l 卯月 驚蟄后甲木十日,乙木二十日 驚蟄 春分5 s9 N7 K' Z1 a% t5 O7 ?( w 辰月 清明后乙木九日,癸水三日,戊土十八日 清明 谷雨3 c7 B5 B3 a6 X3 x3 c 巳月 立夏后戊土五日,庚金九日,丙火十六日 立夏 小滿5 B+ b% Z' ?; k& a; \ 午月 芒種后丙火十日,己土九日,丁火十一日 芒種 夏至 未月 小暑后丁火九日,乙木三日,己土十八日 小暑 大暑 申月 立秋后戊己土十日,壬水三日,庚金十七日 立秋 處暑3 q5 g. B h. A 酉月 白露后庚金十日,辛金二十日 白露 秋分 戌月 寒露后辛金九日,丁火三日,戊土十八日 寒露 霜降2 N2 s" P: O1 c1 W" X2 V N7 c 亥月 冬后戊土七日,甲木五日,壬水十八日 立冬 小雪 子月 大雪后壬水十日,癸水二十日 大雪 冬至" r; r9 j! ]1 c* Z 丑月 水寒后癸水九日,辛金三日,己土十八日 小寒 大寒; F7 Z) ]9 P( z. ^ % j4 u- C& f- k/ ^1 _/ { 8 J2 ?2 C1 S( k 這是《子平真詮》中的人元司令表! W6 z$ \! L- ]3 x" z. a
月令用事五行,古有《四時(shí)八節(jié)用事歌》,) A0 j" s& ]: r& } @ 立春戊土七朝榮,七日丙火見初生。 雨水之中甲始旺,驚蟄陽水十日真。 乙木一十春分定,清明九日乙木靈。 三日癸水歸辰庫,谷雨前三戊土盛。 立夏戊土歸祿七,七日庚金在巳生。 小滿炎明丙火盛,芒種十日丙猶興。 ; X z7 i4 _- E5 C) A, o5 [ 己土九日祿在午,丁火十一夏至棗。 " P+ t2 Y) f. V 小暑丁火旺九日,乙木三日未中臨。 己土十八大暑候,立秋戊土七日隆。 7 {# H! H2 C9 ~ _3 R 戊土質(zhì)生當(dāng)其位,壬水七朝寄長生。 庚金十六在處暑,白露十日太白庚。 辛金二十秋分氣,寒露辛金九日明。 & O% w4 v+ R# B! P$ [ 三日丁火歸戍庫,戊土十八霜降尋。 立冬戊七甲也七,壬水十六小雪深。 9 A9 G% g" F9 g: J/ }1 A 大雪十日壬水位,癸水二十冬至生。 小寒癸水九日旺,三日辛金丑庫中。 己土十八大寒旺,四時(shí)八節(jié)細(xì)推明。 & u0 V8 R" C M [按:此《四時(shí)八節(jié)用事歌》在坊間所傳各有不同,其間五行用事天數(shù)也有差異,讀者可比較使用。]
6 g2 A h* d. k5 D& Q 立春戊七還丙七,余日甲木交驚蟄。 驚蟄十日甲木行,余皆乙木至清明。 " l- F9 ]8 G% d) L 清明乙九癸三日,戊旺提綱到立夏。 . C$ T, y- T/ P: D8 L9 w 立夏戊七庚初動(dòng),庚七交丙入芒種。 芒種十丙九己取,丁火陰柔迎小暑。 9 q7 f# S. K# f2 {9 h3 _ 小暑丁九乙三晝,己旺提綱又立秋。 , }1 l( A9 ]* D9 @8 c 立秋七日己并戊,七壬交庚至白露。 白露庚金管一旬,辛金專氣迎寒露。 寒露辛九丁三逢,戊旺提綱又立冬。 立冬戊七又甲七,壬水汪洋交大雪。 大雪壬水十日看,廿日癸水逢小寒。 0 @5 p5 b2 g7 w5 W 小寒九癸并三辛,己旺提綱又立春。 ) E: b/ O! n- X 月氣有深淺,如金水生于大署前,因火土主權(quán),金水即使多,其氣亦弱,如果生在大署后,三伏生寒,金水進(jìn)氣,有二三點(diǎn)金水相助,便作旺看。又如丙火生于大寒之后,二陽進(jìn)氣(辟卦《地澤臨》),見二三點(diǎn)火相助,也作旺論。而甲乙木生于冬天,雖干支多助,但木氣被寒威所束縛,沒有生發(fā)之機(jī),雖為進(jìn)氣,亦不作旺論,要丙火喧暖、運(yùn)行東南才能生發(f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