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千千萬萬人之中遇見你所遇見的人,于千萬年之中的天涯荒野里,沒有早一步,也沒有晚一步,剛巧趕上,這就是天意。在茫茫人海中,在有限的生命里偶然遇見心靈相通的人,這就是機緣,是上帝賜給我們最寶貴的禮物----朋友! 如果把人生比作是一棵大樹,那么親情猶如那枝干和血脈相通的深根;愛情好似那艷麗而芬芳的鮮花和甘甜如飴的果實;友情則如那青蔥茂盛的綠葉。友情是人生重要的內(nèi)容,由此可見,生活中要是沒有朋友,那我們的人生之樹將失去鮮活的生命力。 什么是真正的朋友呢?我認為,真正的朋友不是標榜在形式上的一種稱呼。而是你在愁風苦雨中行走時飄過來的一把傘;是你在暗夜里哭泣時遞過來的一方絹;是讓你的歌聲達到最佳音響效果的那位不知名的調(diào)音師;是你差點被擠下黑夜的臺階時拉你一把卻不知是誰的那個人。朋友之間需要真誠相待更需要相互尊重。朋友的“朋”字是兩個月字組成,有了一點距離才顯得美好,而如果沒有了距離,便成了“用”字了。其實,那也就失去了朋友的意義。 “朋友的圈子其實就是你人生的世界”。賈平凹這句話深刻的闡釋了人的另一種生存價值。是的,當我們從自然人成長為社會人的那一刻起,“朋友”這兩個字將會伴隨一生。每個人的生長環(huán)境、工作環(huán)境的不同,性格的差異,以及文化素養(yǎng)和生活品位的高低,就決定了他朋友圈子的層面。有了朋友圈子,也就有了不同類型的朋友。比如思想交流型的朋友;事業(yè)互助型的朋友;生活關(guān)照型的朋友;情趣相投型的朋友等等。人的心靈空間收獲了太多的思想、感悟和智慧,需要與他人交流和分享,就像糧倉里的食要經(jīng)常在晴天晾曬一樣,是為了更好的儲存。楊瀾經(jīng)常與陳逸飛和余秋雨在茶樓小聚,一邊品著香茗一邊聊天,因為他們同屬于那種有思想的文化人,在交流暢談中享受那份淡定的快樂,在快樂中進一步提高自己。 交往是一種能力。一個有社會交往能力的人,首先要愛自己然后愛他人,一個連自己也不愛的人,他對于別人也是不會有多少價值的,更談不上有高質(zhì)量的社會交往了。一個人的社交圈子絕不會超出他所付出的實際交往能力,一切交往的質(zhì)量都取決與交往者本身的質(zhì)量。唯有在靈魂充實豐富的人之間,才可能產(chǎn)生真正動人的愛情和友誼。靈魂是一種趨向性,一種智慧,他帶有微妙的感應(yīng),同時可以很簡單,簡單到只有兩個人的契合。當靈魂那根玄被撥動了,偉大的友誼就會產(chǎn)生共振。 周國平說:“在交往中每個人能給與對方的東西絕不可能超出他自己所擁有的。他在對方身上能夠看到些什么,大致也取決于他自己擁有些什么。高質(zhì)量的友誼總是發(fā)生在兩個優(yōu)秀的獨立人格之間,他的實質(zhì)是雙方互相欣賞和尊敬,因為重要的是使自己真正有價值配得上做一個高質(zhì)量的朋友。”毋庸知否,朋友的圈子好比一個立方體,有寬度也有高度。每個人在經(jīng)營朋友圈子的同時,就會形成高低不同的層面。所以說,能夠欣賞一個優(yōu)秀的人,首先自己要有一定的高品位高素質(zhì);當然,能夠結(jié)交高質(zhì)量的朋友,離不開自身的交往能力。就如同站在山下的人沒有能力欣賞到山頂?shù)娘L光一樣 “結(jié)交須勝己,似我莫如無”,不知不覺中我已經(jīng)步入中年,值得欣慰的是我收獲了不少優(yōu)秀的朋友。隨著歲月流逝,朋友的情意越發(fā)彌足珍貴。高品質(zhì)的朋友能提升我們的境界;高品位的朋友能滋養(yǎng)我們的心靈;高情商的朋友能豐富我們的思想。在漫漫人生路上,既要做加法,更要及時做減法,尤其是在社會交往中,適時的減掉沉重的包袱才能輕松走好 。 財富不一定是朋友,但朋友卻能給我們帶來巨大的財富,生命中正是因為有了朋友的相伴,才豐富和快樂了我們一生;也正是擁有了這些幾經(jīng)坎坷,卻始終不離不棄的朋友攜手才溫暖了我們一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