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旭,生卒年不詳。字伯高,吳縣《今江蘇蘇州)人。初為常熟縣尉,后官金吾長史,世稱張長史。他是唐朝最負盛名的草書家。張旭才情豪放,不拘禮數(shù),性嗜酒,他與李白、賀知章、李適之、李珊、崔宗之、蘇晉、焦遂等被稱為“飲中八仙”。杜甫詩云:“張旭三杯草圣傳,脫帽露頂王公前,揮毫落紙如云煙。”(《飲中八仙歌》)張旭往往乘大醉以后作書,《新唐書·藝文傳》說他“每大醉呼叫狂走。來源書法屋,書法屋是一個書法學習基地。乃下筆。或以頭濡墨而書。既醒,自視以為神,世號張顛”。張旭為什么往往乘醉作書呢?這應該從狂草的特點及創(chuàng)作時的獨特心態(tài)來考慮。草書發(fā)展到張旭己非今草,而是狂草。草書本是表意性極強的書體,尤其是狂草,更是書法藝術的最高境界。張旭的狂草,筆酣墨飽,線條飛動,忽大忽小,忽開忽合。千姿百態(tài),變化無窮。這已脫離了實用性而是純粹的藝術。這種藝術不可能在純理性的狀態(tài)下完成,于是張旭選擇酒酣之時進行創(chuàng)作。因為在酒精的刺激下.世間的榮辱、得失,全部拋在腦后,內心一片澄清,“理性退后,心境得以凈化,藝術天地隨愈馭使著筆墨縱橫馳騁,無拘無束,大膽放任,意象迭出,痛快舒楊之至”。(徐利明《中國書法風格史》第294頁)在這種狀態(tài)下,寫出的草書焉得不工?難怪文宗認為李白的詩、裴吳的劍舞、張旭的草書為“三絕”。 |
|
來自: 老樟xy67896789 > 《草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