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青島問題即山東問題,力爭青島體現(xiàn)了五四運動的反帝性質,曹汝霖和章宗祥是北洋軍閥的代表,反對他們兩人體現(xiàn)了反封建而A、B、D信息在材料中并沒有體現(xiàn)。
【解析】A.采取暴力革命、B.領導工人運動都不是中國革命所獨有的,C.農村包圍城市是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把馬列主義原理與中國革命實踐相結合,開辟的一條有中國特色的民主革命道路,D.國共兩黨合作不是中國共產黨單方面實行的
【解析】此題主要考查對毛澤東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的理解,其中從1919年開始我國就進入了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到1949年建國新民主主義革命基本完成經過三年的經濟恢復時期從而進行社會主義革命,到1956年低社會注意改造完成我國進入了社會主義社會
【解析】從表格中不難看出,當時的中國國民黨在人員組成上吸收了學生和工農力量,成為各革命階級的革命聯(lián)盟
15.(09年山東文綜)環(huán)渤海地區(qū)包括遼寧、北京、天津、河北、山東等五省市。在近代,該地區(qū)是列強侵略的重點也是中國人民抗爭最激烈的地區(qū)之一。新中國成立以后,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這地區(qū)發(fā)生了歷史性巨變
材料一圖11是近代列強侵略環(huán)渤海地區(qū)和中國人民抗爭示意圖。
(1)據圖11,概括說明列強對該地區(qū)的侵略呈現(xiàn)出怎樣的變化趨勢。
(2)在近代中國人民爭取民族獨立的過程中,義和團運動和辛亥革命各自走了一條怎樣的道路?五四運動又為探索民族獨立的道路做出了哪些新貢獻?
【答案】(1)侵略范圍不斷擴大,由沿海深入內陸;由經濟掠奪到政治軍事控制。
(2)義和團的道路:扶清滅洋(或“抵抗外來侵略,維護清政府統(tǒng)治”
辛亥革命的道路:民主共和(或“推翻清政府統(tǒng)治,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
五四運動的新貢獻:無產階級登上政治舞臺,揭開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序幕;倡導民主和科學,促進了思想解放和馬克思王義的傳播
【解析】第一題難度為偏難,考查提煉圖片資料有效信息的能力,考查“變化”“趨勢”“發(fā)展性”“心特點”類的試題似乎是目前學生的薄弱點,問題一是出在對標題術語理解上,二是思維方法和能力上,三在訓練的量上有限。本題在觀察圖片基礎上,結合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和八國聯(lián)軍侵華的有關史實,從空間上和程度上概括但學生較難從程度上考慮問題。
第一題第一問難度為易,抓住解題關鍵詞“道路”兩字,義和團運動和辛亥革命較易得出,雖然學生的解答未必很有思想上的自我指導性。第二問難度為偏難,要求答出五四運動的“新貢獻”,實際上是與義和團運動和辛亥革命兩次革命相比的新發(fā)展(內容上和影響上)。這里評分補充說明應該對答案第一點考慮這幾種答案的合理性“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無產階級登上政治舞臺(或領導)”“對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奠基”;第二點應該考慮答“追求真理”或“求是”精神的合理性
16.(09年上海歷史)閱讀下列佳士得拍賣行的拍賣品牌單,回答問題
日期拍賣行拍賣品描述
1861.7佳士得來自軍官們的兩批物品,一批8樣,一批23樣。其中包括中國“皇帝的大國璽”。
1862.6佳士得來自圓明園的3件琺瑯制品,“一件大香爐……曾是皇帝書房里的爐子”。
1864.7佳士得36件表明來自圓明園的物品
?、派鲜雠馁u品是在哪一次戰(zhàn)爭中被哪些國家劫掠的?
⑵依據當時歐洲所遵循的國際法原則,分析這場戰(zhàn)爭的性質
?、悄闳绾慰创褢?zhàn)爭的劫掠品拿到市場上拍賣這種行為?
【答案】(1)答案1:能完整地寫出與題意相符的內容。?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英國、法國
答案2:未能完整地寫出與題怠相符的內容。(2)答案1:能完整地運用主權理論的原則進行分析。格勞秀斯的《戰(zhàn)爭與和平法》提出國家主權“對內最高,對外獨立”的原則,主權國家是國際法的主體,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違反了國際法的這些原則,所以是侵略戰(zhàn)爭《威斯特伐利亞和約》確立了國家主權平等,國家主權的統(tǒng)一性、不可分割性和獨立性等原則,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違反了國際法的這些原則,所以是侵略戰(zhàn)爭答案2:未能完整地運用主權理論的原則進行分析。答案3:僅有正確結論。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是侵略戰(zhàn)爭。(3)答案1:回答合理而充分。在戰(zhàn)爭中進行掠奪,是對所在主權國家財產權的侵害,把這樣的不義之財進行拍賣是不應該的。答案2:回答不充分拍賣劫掠品是對國家主權的侵害
【解析】(1)從材料中所提供的時間可以看出所列拍賣清單都是發(fā)生在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之后不久,而且所有物品均來自中國,全還是皇家專用,結合學過的知識可以判斷出,拍賣品當時英法聯(lián)軍在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中侵占中國北京后掠奪所得(2)只要能夠結合國際法:格勞秀斯的《戰(zhàn)爭與和平法》、《威斯特伐利亞和約》的相關原則,證明上述戰(zhàn)爭是違背了這些國際原則的就能說明戰(zhàn)爭的侵略性(3)將通過侵略戰(zhàn)爭掠奪而來的財產進行拍賣是不合法的。
17.(07全國文綜)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1924年,孫中山在《民族主義》演講中說:“英俄兩國現(xiàn)在生出了新思想,這個思想是有知識的學者提倡出來的,這是什么思想呢?是反對民族主義的思想這種思想說民族主義是狹隘的,不是寬大的;簡直的說,就是世界主義現(xiàn)在的英國和以前的俄國、德國,與及中國現(xiàn)在提倡新文化的新青年,都贊成這種主義,反對民族主義……列寧為什么受世界列強的攻擊呢?因為他敢說了一句話,他說世界上有兩種人:一種是十二萬萬五千萬人,一種是二萬萬五千萬人;這十二萬萬五千萬人,是受那二萬萬五千萬人的壓迫……我們要能夠聯(lián)合十二萬萬五千萬人,就要提倡民族主義,自己先聯(lián)合起來,推己及人,再把各弱小民族都聯(lián)合起來,共同去打破二萬萬五千萬人,共同用公理去打破強權強權打破以后,世界上沒有野心家,到了那個時候,我們便可以講世界主義”
材料二冷戰(zhàn)結束后,經濟全球化迅速發(fā)展,“一些評論家則更進一步指出民族國家的時代可能將終結,也有其他一些人認為這個結論下得為時過早,因為民族國家的功能只不過是發(fā)生了某種變化而已”。(《全球社會學》)
(1)材料一中的“十二萬萬五千萬人”和“二萬萬五千萬人”分別指的是什么?
(2)概括材料一中孫中山關于民族主義與世界主義關系的觀點
(3)根據材料—,指出孫中山為什么在演講中強調民族主義
(4)根據孫中山上述觀點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孫中山的“聯(lián)俄”思想。
(5)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談談對材料二中的觀點的認識
【答案】
?。?)被壓迫民族和壓迫民族。
?。?)民族主義與世界主義相互聯(lián)系,民族主義是實現(xiàn)世界主義的前提條件,沒有民族主義就沒有世界主義
?。?)被壓迫民族需要民族主義以求得獨立,但國際和國內出現(xiàn)忽視和否定民族主義的傾向。
?。?)強調自求解放,并聯(lián)合世界上平等待我之民族;列寧領導下的蘇俄倡導和支持被壓迫民族反對國際帝國主義,因此中國應該聯(lián)合蘇俄
?。?)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亞非拉國家相繼獨立,殖民主義體系瓦解,經濟全球化成為當今世界發(fā)展的潮流,應該提倡全球意識,積極參與經濟全球化;但由于存在不合理的世界政治經濟秩序和強權政治,因此要維護民族國家的獨立和各民族的平等。
解析:回答第(1)問注意關鍵詞“受壓迫”“民族主義”。回答第(2)問要讀懂材料含義?;卮鸬冢?)問要注意“反對民族主義思想”“打破強權”?;卮鸬冢?)問要注意“列寧說世界上有兩種人”并結合國共合作的背景回答原因?;卮鸬冢?)問要分清民族國家與經濟全球化的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