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黑丝制服一区视频播放|日韩欧美人妻丝袜视频在线观看|九九影院一级蜜桃|亚洲中文在线导航|青草草视频在线观看|婷婷五月色伊人网站|日本一区二区在线|国产AV一二三四区毛片|正在播放久草视频|亚洲色图精品一区

分享

近代中國政治發(fā)展史

 一寸大海 2013-10-28
  近代中國政治發(fā)展史

  【專題要點】

  一、1840—1900年間西方列強侵華

  1.中英鴉片戰(zhàn)爭(1)時間:1840—1842年;發(fā)動國家:英國。(2)主要結果及影響:英國強迫中國簽訂《南京條約》,首先打開中國的大門,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2.中英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1)時間:1856—1860年;發(fā)動國家:英國、法國。(2)主要結果及影響:戰(zhàn)爭前后,俄國侵占中國東北和西北領土150多萬平方千米,英法俄美等列強強迫清政府簽訂了《天津條約》《北京條約》等不平等條約,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進一步加深

  3.甲午中日戰(zhàn)爭(1)時間:1894—1895年;發(fā)動國家:日本。(2)主要結果及影響:日本強迫清政府簽訂《馬關條約》,掀起了列強瓜分中國的狂潮,大大加深了中國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性質

  4.八國聯(lián)軍侵華戰(zhàn)爭(1)時間:1900—1901年;發(fā)動國家:德奧美法英意日俄八國。(2)主要結果及影響:中國被迫與德國、奧地利、比利時、西班牙、美國、法國、英國、意大利、日本、荷蘭、俄國11國簽訂了《辛丑條約》,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二、中國軍民反抗外來侵略的斗爭

  1.清政府中愛國將領的抵抗(1)林則徐領導的禁煙運動;鴉片戰(zhàn)爭中壯烈捐軀的愛國將領陳連升、關天培等。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中直隸提督史榮椿等多名將士壯烈犧牲。(2)甲午戰(zhàn)爭中北洋艦隊與日本艦隊在黃海進行大戰(zhàn)。(3)八國聯(lián)軍侵華戰(zhàn)爭中部分清軍愛國將領聯(lián)合義和團在廊坊阻擊侵略者。

  2.愛國民眾自發(fā)的抵抗(1)1841年5月,三元里民眾對英國侵略者進行抵抗,是中國近代史上第一次大規(guī)模的自發(fā)抵抗外來侵略者的運動。(2)甲午戰(zhàn)爭后臺灣人民自發(fā)進行反割臺斗爭

  3.太平天國的抗爭(1)主要史實:興起時間:1851年;過程:金田起義—永安建制—定都天京—東征西征北伐—天京事變—后期防御戰(zhàn)—天津陷落;綱領:《天朝田畝制度》《資政新篇》。(2)作用:沉重打擊了清王朝的腐朽統(tǒng)治,狠狠打擊了外國侵略者。(3)局限性:由于農民階級作為小生產者的代表,不能提出科學的救國綱領,承擔不起領導中國民主革命的重任

  4.義和團的抗爭(1)時間:1900年在京津地區(qū)形成高潮;口號:扶清滅洋。(2)作用:在廊坊、天津、北京英勇地抵抗了八國聯(lián)軍侵略者。意義:顯示了中國人民的巨大力量,粉碎了帝國主義瓜分中國的狂妄企圖;也沉重打擊了清政府的反動統(tǒng)治,加速了它的滅亡。

  三、辛亥革命

  1.原因民族資本主義的發(fā)展為其提供了經濟基礎;西方資產階級革命思想的傳播為革命提供了思想武器;資產階級革命團體尤其是中國同盟會的出現(xiàn)為革命提供了組織基礎;三民主義的提出提供了綱領;一系列武裝起義為革命提供了起義經驗;革命黨人在武漢新軍的長期動員工作

  2.過程(1)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爆發(fā)。(2)中華民國的成立:1912年元旦,孫中山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tǒng),中華民國宣告成立。(3)頒布了《中華民國臨時約法》,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資產階級民主憲法,具有反對封建專制的進步意義。(4)由于民族資產階級的軟弱性和妥協(xié)性,革命果實被北洋軍閥袁世凱所竊取,革命失敗

  3.意義(1)推翻了清王朝,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專制制度,建立起資產階級共和國,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2)推翻了“洋人的朝廷”,沉重打擊了帝國主義侵略勢力。(3)為資本主義的發(fā)展創(chuàng)造了有利的條件。(4)成為這一時期亞洲民族解放運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和有力的推動力量
三、侵華日軍的罪行與中國軍民的抗日斗爭

  1.野蠻的軍事侵略:(1)制造許多南京大屠殺式的慘案,并組建“七三一”部隊,研制使用花絮細菌武器,對抗日根據地進行“掃蕩”,實行“三光政策”。(2)瘋狂的經濟掠奪。(3)陰險的奴化教育,推行奴化教育,宣揚大東亞共榮圈的侵略理論。(4)狡詐的殖民統(tǒng)治:實行以華治華的殖民政策,組建傀儡政權如偽滿洲政權。

  2.中國軍民的抗日斗爭(1)抗戰(zhàn)防御階段:國民黨阻止了淞滬會戰(zhàn)、太原會戰(zhàn)、徐州會戰(zhàn)、武漢會戰(zhàn)四大會戰(zhàn),粉碎了日本三個月滅亡中國的狂妄計劃,取得了臺兒莊大捷,中共指揮的八路軍取得了平型關大捷;(2)相持階段:國民黨消極抗戰(zhàn),中共領導的敵后戰(zhàn)場承擔了日軍的主要攻擊

  3.抗日戰(zhàn)爭勝利的意義中國人民一百多年來第一次取得反對帝國主義侵略的完全勝利;在戰(zhàn)爭中,中華民族團結一致,同御外敵,洗雪了鴉片戰(zhàn)爭以來的民族恥辱;中國的國際地位得到提高

  四、五四運動和中國共產黨的成立

  1.五四運動(1)背景:北洋政府對外賣國,對內混戰(zhàn);俄國十月革命為中國人民指明了解放道路;中國民族工業(yè)的發(fā)展,產業(yè)工人隊伍壯大;法國巴黎公社上中國外交失敗,是五四運動的導火線(2)口號:“外爭主權,內除國賊”“廢除二十一條”“拒絕和約簽字”。(3)結果:北洋政府被迫釋放被捕學生,免除曹、章、陸三人的職務,巴黎和會上中國代表也拒絕簽字,運動取得初步勝利。(4)意義:五四運動是一次徹底的不妥協(xié)的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革命運動,愛國主義貫穿始終,是運動的主旋律;五四運動也是一場廣泛宣傳民主與科學的新文化運動,體現(xiàn)了民主與科學;五四運動也是一次思想解放運動,促進了馬克思主義的傳播,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

  2.中國共產黨的成立(1)背景:五四運動后李大釗等人對馬克思主義的傳播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準備了思想基礎;各地共產主義小組的建立準備了組織基礎;無產階級隊伍的壯大奠定了階級基礎;共產國際的幫助。(2)過程:1921年7月23日,中共一大召開。(3)意義:宣告了中國共產黨的正式成立,中國出現(xiàn)了以馬列主義為指導的工人階級政黨,標志著中國革命進入到新民主主義革命階段。給災難深重的中國人民帶來了光明和希望,自從有了中國共產黨,中國革命的面貌煥然一新。(4)1922年,中共二大召開,提出了現(xiàn)階段的民主革命綱領:打到軍閥,推翻國際帝國主義的壓迫,統(tǒng)一中國為真正的民主共和國。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在全國人民面前明確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綱領,為中國革命指明了方向

  五、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

  1.主要史實(1)與國民黨實現(xiàn)第一次國共合作,推動了國民大革命。(2)領導土地革命和工農武裝起義,找到了馬列主義同中國實際相結合的“農村包圍城市”的革命道路。(3)1935年紅軍長征。(4)1935年華北事變后中日民族矛盾成為主要矛盾,中共積極推動國共第二次合作,實現(xiàn)國共聯(lián)合抗日。(5)遼沈、平津、淮海三大戰(zhàn)役。(6)中共七屆二中全會,提出黨的工作中心由農村轉移到城市,并提出促進革命取得全國勝利的方針。(7)渡江戰(zhàn)役后,統(tǒng)治中國22年的國民政府覆滅,新民主主義革命取得了基本勝利

  2.意義結束了一百多年來帝國主義國家奴役中華民族的歷史,結束了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歷史,為統(tǒng)一的新民主主義國家的建立奠定基礎;具有世界意義,改變了世界政治格局,壯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會主義力量;同時也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勝利,是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普遍原理與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相結合的毛澤東思想的勝利
【考綱要求】

  1.1840—1900年間的列強侵華戰(zhàn)爭

  (1)鴉片戰(zhàn)爭、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中日甲午戰(zhàn)爭、八國聯(lián)軍侵華戰(zhàn)爭。(2)愛國官兵的反抗;人民群眾的抗爭。列舉1840—1900年間西方列強的侵華史實,概述中國軍民反抗外來侵略斗爭的事跡,體會中華民族英勇不屈的斗爭精神

  2.太平天國運動:了解太平天國運動的史實。認識農民起義在民主革命時期的作用和局限性。

  3.辛亥革命(1)辛亥革命的過程。(2)辛亥革命的歷史意義。簡述辛亥革命的主要過程,認識推翻君主專制制度、建立中華民國的歷史意義

  4.五四運動和中國共產黨成立(1)五四運動的經過及意義。(2)中共“一大”召開。(3)國共合作與北伐戰(zhàn)爭。概述五四運動和中國共產黨成立的史實,認識其對中國社會變革的影響

  5.國共十年對峙(1)南昌起義。(2)土地革命。(3)紅軍長征。

  6.抗日戰(zhàn)爭(1)全民族抗戰(zhàn)。(2)日軍的滔天罪行。(3)抗戰(zhàn)的勝利。列舉侵華日軍的罪行,簡述中國軍民抗日斗爭的主要史實,理解全民族團結抗戰(zhàn)的重要性,探討抗日戰(zhàn)爭勝利在中國反抗外來侵略斗爭中的歷史地位

  7.解放戰(zhàn)爭(1)內戰(zhàn)的爆發(fā)。(2)戰(zhàn)略反攻和三大戰(zhàn)役。(3)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勝利。簡述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的主要史實,認識其偉大意義

  本專題著重強調了在外力的沖擊和內部矛盾激化的形勢下,中國如何應對,如何改制,如何推翻帝制、建立民主共和國所進行的努力。這是復習的重點部分

  【教法指引】

  1.熟悉本專題考綱,指導復習方向

  2.圍繞考綱整合下列問題

 ?。?)1840—1900年間,西方列強為了控制中國發(fā)動了哪些戰(zhàn)爭?結果及影響如何?試分析中國戰(zhàn)敗的原因

 ?。?)如何理解辛亥革命是完全意義上的近代資產階級革命?辛亥革命為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創(chuàng)造了哪些有利條件?

 ?。?)列舉19世紀中期到20世紀30年代中期,能說明民主革命重心在南方的四個重大事件,并據此概括分析原因。20世紀30年代中期以后,民主革命的重心轉移到北方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簡述國民大革命時期、土地革命時期、抗日戰(zhàn)爭時期和解放戰(zhàn)爭時期國共兩黨關系的特征及結果,并由此談談認識

  (5)試從戰(zhàn)爭領導、民眾動員、戰(zhàn)略戰(zhàn)術和國際環(huán)境四個方面,比較中國在甲午戰(zhàn)爭中遭到失敗和在抗日戰(zhàn)爭中取得勝利的原因

  3.圍繞熱點注意以下問題

 ?。?)以“圓明園”為主題的愛國主義教育試題

  (2)以太平天國的重要文獻、孫中山頒布的《中華民國臨時約法》為主題的試題。

 ?。?)弘揚革命傳統(tǒng)精神,如井岡山精神、紅軍長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

  (4)抗日戰(zhàn)爭勝利的主要原因是全民族的抗戰(zhàn),主要方式是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
【知識網絡】

  【典例精析】

  1.(09年重慶文綜)道光三十年(1850年),林則徐對關心國事的年青人說:“終為中國患者,其俄羅斯乎!吾老矣,君等當見之”以下能證明林則徐預見的史實是

 ?、偾滞讨袊?50多萬平方公里領土②通過不平等條約割占了遼東半島

 ?、劢y(tǒng)帥八國聯(lián)軍鎮(zhèn)壓了義和團運動④支持袁世凱篡奪了辛亥革命果實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答案】B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的知識再認再現(xiàn)能力,沙俄通過一系列不平等的條約侵吞了中國150多萬平方公里的領土,割占中國遼東半島的是日本,統(tǒng)帥八國聯(lián)軍鎮(zhèn)壓義和團運動是英國,俄國參與支持袁世凱篡奪辛亥革命果實

  2.(09年浙江文綜)中俄《尼布楚條約》中說:“凡嶺南土地及流入黑龍江大小諸川,應歸中國管轄;其嶺北一帶土地及川流,應歸俄國管轄”。對條約中的“中國”,理解正確的是()

 ?、龠@里的“中國”指中原地區(qū)②清朝第一次使用了“中國”原號

 ?、矍逭畬ν獠辉谑褂谩按笄濉钡某枹鼙砻髑逭惺购途S護的是中國的主權

 ?。粒佗冢拢佗郏茫冖埽模邰?/P>

  【答案】C

  【解析】C。①的表述錯誤,因此A、B排除,③明顯也不對。

  3.(09年廣東文基卷)馬克思在評論鴉片戰(zhàn)爭時說,“在這場決斗中,陳腐世界的代表是激于道義,而最現(xiàn)代的社會的代表卻是為了獲得賤買貴賣的特權——這真是任何詩人想也不敢想的一種奇異的對聯(lián)式悲歌”據此,下列表述正確的是()

  A.“陳腐世界的代表”是指固守舊制度的清政府

  B.“賤買貴賣的特權”說明英國侵華與鴉片無關

  C.“對聯(lián)式悲歌”是指中英兩國在戰(zhàn)爭中兩敗俱傷

  D.“最現(xiàn)代的社會的代表”體現(xiàn)出人類的正義和道德

  【答案】A

  【解析】考查學生對材料的理解能力從上述材料來看,“陳腐世界的代表”是指固守舊制度的清政府,“最現(xiàn)代的社會的代表”是英國政府“賤買貴賣的特權”說明英國侵華的根本目的是為了打開中國市場;“對聯(lián)式悲歌”是指中英兩國在戰(zhàn)爭中勝敗對比;“最現(xiàn)代的社會的代表”英國體現(xiàn)出其侵略本質

  4.(09年廣東文基卷)某年,清政府明令各省督撫放寬民間設置工廠的限制促成這一政策出臺的是()

  A.《南京條約》B.《北京條約》C.《馬關條約》D.《辛丑條約》

  【答案】C

  【解析】甲午戰(zhàn)爭后,清政府為了擴大稅源,解決財政危機,放寬了對民間設廠的限制1895年甲午戰(zhàn)敗后,清政府被迫簽訂《馬關條約》。

  5.(09年海南歷史)2009年2月,佳士得拍賣公司在巴黎拍賣圓明園十二生肖銅獸中的兔首、鼠首這兩件中國文物被掠奪于()

  A.鴉片戰(zhàn)爭B.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C.甲午戰(zhàn)爭時期D.八國聯(lián)軍侵華時期

  【答案】B

  【解析】圓明園被焚掠是在1860年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期間
 6.(09年全國卷一)1858年,中英《天津條約》規(guī)定:“嗣后各式公文,無論京外,內敘大英國官民,自不得提書‘夷’字”這表明當時的中國(鴉片戰(zhàn)爭)

  A.已經形成平等的外交觀念B.“天朝上國”規(guī)制受到沖擊

  C.對西方列強產生崇拜心理D.受到西方文化的廣泛影響

  【答案】B

  【解析】本題結合1858年中英《天津條約》的有關內容考查學生理解和分析問題的能力。1858年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還未結束,說清政府當時“已經形成平等的外交觀念”明顯不和史實,故首先排除A答案《天津條約》是英國強加給清政府的又一個不平等條約,清政府當時對英國等西方列強更多的是畏懼心理,而不是崇拜心理,也不能簡單理解是受到西方文化的廣泛影響,其實子兩次鴉片戰(zhàn)爭爆發(fā)后,中國長期以來所形成的“蠻夷”觀念和“天朝上國”規(guī)制就受到沖擊,答案B符合題意

  7.(09年上海歷史)當歷史學家談起《中華民國臨時約法》、反法西斯主義、黑人民權運動等史實時,人們會不由自主地想到下列哪一概念?

  A.共和B.社會保障C.人權D.君主立憲

  【答案】C

  【解析】關鍵是通過比較找出《中華民國臨時約法》、反法西斯主義和黑人民權運動三個歷史事件反映的共同問題?!吨腥A民國臨時約法》突出體現(xiàn)了民主和共和、反法西斯主義突出體現(xiàn)了民主和反對侵略的主旨,黑人民權運動主要是反對種族歧視和維護黑人的民主權利

  8.(09年廣東歷史)《中華民國臨時約法》確立了

  A.總統(tǒng)制B.聯(lián)邦制C.君主立憲制D.責任內閣制

  【答案】D

  【解析】以孫中山為首的革命黨為了防止即將就任臨時大總統(tǒng)的袁世凱專權,在學習美國實行分權制衡的原則的同時,規(guī)定“臨時大總統(tǒng)及國務員行使行政權,國務員‘輔佐臨時大總統(tǒng),負其責任’,即實行責任內閣制

  9.(09年廣東歷史)1929年5月4日,國民黨上海特別市執(zhí)行委員會宣傳部編輯的《五四特刊》認為,五四運動輸入的西洋思想“不是陳腐便是過火”?!斑^火”的思想指的是

  A.馬克思主義B.自由戀愛觀C.實業(yè)救國論D.民主和科學思想

  【答案】A

  【解析】本題的關鍵是要理解題目中觀點的立場,1929年國民黨是站在反共反人民的立場上的,所以將五四運動后在中國廣泛傳播的馬克思主義稱為“過火”思想

  10.(09年天津文綜)1919年5月5日,天津《大公報》刊登“北京特約通訊”,標題為《北京學界之大舉動——昨日之游街大會/曹汝霖宅之焚燒/青島問題之力爭/章宗祥大受夷傷》從上述標題中能獲得的信息是

  A.京津兩地工人罷工游行B.學生愛國浪潮遍及全國

  C.外爭主權、內除國賊D.北洋政府逮捕大批學生

  【答案】C

  【解析】青島問題即山東問題,力爭青島體現(xiàn)了五四運動的反帝性質,曹汝霖和章宗祥是北洋軍閥的代表,反對他們兩人體現(xiàn)了反封建而A、B、D信息在材料中并沒有體現(xiàn)。
 11.(09年上海歷史)在20世紀上半葉的革命實踐中,中國共產黨人走出了一條屬于自己的獨特道路,這條道路是

  A.采取暴力革命B.領導工人運動C.農村包圍城市D.國共兩黨合作

  【答案】C

  【解析】A.采取暴力革命、B.領導工人運動都不是中國革命所獨有的,C.農村包圍城市是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把馬列主義原理與中國革命實踐相結合,開辟的一條有中國特色的民主革命道路,D.國共兩黨合作不是中國共產黨單方面實行的

  12.(09年浙江文綜)中國知識分子看到改造中國的新路徑,提出“到民間去”的號召,并開始深入到工人中間進行啟蒙宣傳,是在()

  A.戊戌維新時期B.辛亥革命時期C.五四運動時期D.國民革命時期

  【答案】C

  【解析】五四運動后,知識分子認識到了工人階級的偉大力量,因此知識分子在五四運動后號召把馬克思主義思想和工人運動相結合因此本題答案C。

  13.(09年江蘇歷史)根據毛澤東同志的論述,對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理解不正確的是

  A.新民主主義革命是終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和建立社會主義社會之間的過渡階段

  B.新民主主義革命屬于資產階級民主革命

  C.新民主主義革命禁止資本主義經濟的發(fā)展

  D.新民主主義革命為社會主義創(chuàng)造前提

  【答案】C

  【解析】此題主要考查對毛澤東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的理解,其中從1919年開始我國就進入了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到1949年建國新民主主義革命基本完成經過三年的經濟恢復時期從而進行社會主義革命,到1956年低社會注意改造完成我國進入了社會主義社會

  14.(09年海南歷史)表11925年部分省份國民黨黨員構成表

  地區(qū)黨員人數學生工人農人

  綏遠32008%3%80%

  湖北187763.1%2.3%8.9%

  廣東1500021.2%20.1%39.1%

  表1表明,1925年的國民黨

  A.發(fā)展重心由北向南轉移

  B.實行了土地革命政策

  C.是多階層組成的革命聯(lián)盟

  D.性質發(fā)生了根本變化

  【答案】C

  【解析】從表格中不難看出,當時的中國國民黨在人員組成上吸收了學生和工農力量,成為各革命階級的革命聯(lián)盟
15.(09年山東文綜)環(huán)渤海地區(qū)包括遼寧、北京、天津、河北、山東等五省市。在近代,該地區(qū)是列強侵略的重點也是中國人民抗爭最激烈的地區(qū)之一。新中國成立以后,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這地區(qū)發(fā)生了歷史性巨變

  材料一圖11是近代列強侵略環(huán)渤海地區(qū)和中國人民抗爭示意圖。

  (1)據圖11,概括說明列強對該地區(qū)的侵略呈現(xiàn)出怎樣的變化趨勢。

  (2)在近代中國人民爭取民族獨立的過程中,義和團運動和辛亥革命各自走了一條怎樣的道路?五四運動又為探索民族獨立的道路做出了哪些新貢獻?

  【答案】(1)侵略范圍不斷擴大,由沿海深入內陸;由經濟掠奪到政治軍事控制。

  (2)義和團的道路:扶清滅洋(或“抵抗外來侵略,維護清政府統(tǒng)治”

  辛亥革命的道路:民主共和(或“推翻清政府統(tǒng)治,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

  五四運動的新貢獻:無產階級登上政治舞臺,揭開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序幕;倡導民主和科學,促進了思想解放和馬克思王義的傳播

  【解析】第一題難度為偏難,考查提煉圖片資料有效信息的能力,考查“變化”“趨勢”“發(fā)展性”“心特點”類的試題似乎是目前學生的薄弱點,問題一是出在對標題術語理解上,二是思維方法和能力上,三在訓練的量上有限。本題在觀察圖片基礎上,結合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和八國聯(lián)軍侵華的有關史實,從空間上和程度上概括但學生較難從程度上考慮問題。

  第一題第一問難度為易,抓住解題關鍵詞“道路”兩字,義和團運動和辛亥革命較易得出,雖然學生的解答未必很有思想上的自我指導性。第二問難度為偏難,要求答出五四運動的“新貢獻”,實際上是與義和團運動和辛亥革命兩次革命相比的新發(fā)展(內容上和影響上)。這里評分補充說明應該對答案第一點考慮這幾種答案的合理性“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無產階級登上政治舞臺(或領導)”“對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奠基”;第二點應該考慮答“追求真理”或“求是”精神的合理性

  16.(09年上海歷史)閱讀下列佳士得拍賣行的拍賣品牌單,回答問題

  日期拍賣行拍賣品描述

  1861.7佳士得來自軍官們的兩批物品,一批8樣,一批23樣。其中包括中國“皇帝的大國璽”。

  1862.6佳士得來自圓明園的3件琺瑯制品,“一件大香爐……曾是皇帝書房里的爐子”。

  1864.7佳士得36件表明來自圓明園的物品

 ?、派鲜雠馁u品是在哪一次戰(zhàn)爭中被哪些國家劫掠的?

  ⑵依據當時歐洲所遵循的國際法原則,分析這場戰(zhàn)爭的性質

 ?、悄闳绾慰创褢?zhàn)爭的劫掠品拿到市場上拍賣這種行為?

  【答案】(1)答案1:能完整地寫出與題意相符的內容。?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英國、法國

  答案2:未能完整地寫出與題怠相符的內容。(2)答案1:能完整地運用主權理論的原則進行分析。格勞秀斯的《戰(zhàn)爭與和平法》提出國家主權“對內最高,對外獨立”的原則,主權國家是國際法的主體,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違反了國際法的這些原則,所以是侵略戰(zhàn)爭《威斯特伐利亞和約》確立了國家主權平等,國家主權的統(tǒng)一性、不可分割性和獨立性等原則,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違反了國際法的這些原則,所以是侵略戰(zhàn)爭答案2:未能完整地運用主權理論的原則進行分析。答案3:僅有正確結論。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是侵略戰(zhàn)爭。(3)答案1:回答合理而充分。在戰(zhàn)爭中進行掠奪,是對所在主權國家財產權的侵害,把這樣的不義之財進行拍賣是不應該的。答案2:回答不充分拍賣劫掠品是對國家主權的侵害

  【解析】(1)從材料中所提供的時間可以看出所列拍賣清單都是發(fā)生在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之后不久,而且所有物品均來自中國,全還是皇家專用,結合學過的知識可以判斷出,拍賣品當時英法聯(lián)軍在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中侵占中國北京后掠奪所得(2)只要能夠結合國際法:格勞秀斯的《戰(zhàn)爭與和平法》、《威斯特伐利亞和約》的相關原則,證明上述戰(zhàn)爭是違背了這些國際原則的就能說明戰(zhàn)爭的侵略性(3)將通過侵略戰(zhàn)爭掠奪而來的財產進行拍賣是不合法的。

  17.(07全國文綜)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1924年,孫中山在《民族主義》演講中說:“英俄兩國現(xiàn)在生出了新思想,這個思想是有知識的學者提倡出來的,這是什么思想呢?是反對民族主義的思想這種思想說民族主義是狹隘的,不是寬大的;簡直的說,就是世界主義現(xiàn)在的英國和以前的俄國、德國,與及中國現(xiàn)在提倡新文化的新青年,都贊成這種主義,反對民族主義……列寧為什么受世界列強的攻擊呢?因為他敢說了一句話,他說世界上有兩種人:一種是十二萬萬五千萬人,一種是二萬萬五千萬人;這十二萬萬五千萬人,是受那二萬萬五千萬人的壓迫……我們要能夠聯(lián)合十二萬萬五千萬人,就要提倡民族主義,自己先聯(lián)合起來,推己及人,再把各弱小民族都聯(lián)合起來,共同去打破二萬萬五千萬人,共同用公理去打破強權強權打破以后,世界上沒有野心家,到了那個時候,我們便可以講世界主義”

  材料二冷戰(zhàn)結束后,經濟全球化迅速發(fā)展,“一些評論家則更進一步指出民族國家的時代可能將終結,也有其他一些人認為這個結論下得為時過早,因為民族國家的功能只不過是發(fā)生了某種變化而已”。(《全球社會學》)

  (1)材料一中的“十二萬萬五千萬人”和“二萬萬五千萬人”分別指的是什么?

  (2)概括材料一中孫中山關于民族主義與世界主義關系的觀點

  (3)根據材料—,指出孫中山為什么在演講中強調民族主義

  (4)根據孫中山上述觀點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孫中山的“聯(lián)俄”思想。

  (5)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談談對材料二中的觀點的認識

  【答案】

 ?。?)被壓迫民族和壓迫民族。

 ?。?)民族主義與世界主義相互聯(lián)系,民族主義是實現(xiàn)世界主義的前提條件,沒有民族主義就沒有世界主義

 ?。?)被壓迫民族需要民族主義以求得獨立,但國際和國內出現(xiàn)忽視和否定民族主義的傾向。

 ?。?)強調自求解放,并聯(lián)合世界上平等待我之民族;列寧領導下的蘇俄倡導和支持被壓迫民族反對國際帝國主義,因此中國應該聯(lián)合蘇俄

 ?。?)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亞非拉國家相繼獨立,殖民主義體系瓦解,經濟全球化成為當今世界發(fā)展的潮流,應該提倡全球意識,積極參與經濟全球化;但由于存在不合理的世界政治經濟秩序和強權政治,因此要維護民族國家的獨立和各民族的平等。

  解析:回答第(1)問注意關鍵詞“受壓迫”“民族主義”。回答第(2)問要讀懂材料含義?;卮鸬冢?)問要注意“反對民族主義思想”“打破強權”?;卮鸬冢?)問要注意“列寧說世界上有兩種人”并結合國共合作的背景回答原因?;卮鸬冢?)問要分清民族國家與經濟全球化的關系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絡存儲空間,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