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情]
2009年3月15日,河北籍女子姜某經(jīng)人介紹與北京籍男子陳某相識并結婚,二人同時簽訂“入戶付款協(xié)議”,約定:“結婚時付款5萬元,3年后戶口轉入北京再付余款5萬元,如任何一方反悔,給付對方違約金2萬元”。雙方并未在一起共同生活,在此期間,陳某因于他人戀愛無法登記結婚,2011年10月26日,陳某到法院起訴姜某,要求確認雙方婚姻關系無效,并依法予以解除;另主張雙方存在“假結婚”行為,請求法院確認“入戶付款協(xié)議”及違約條款無效。姜某則主張此案應駁回陳某的訴求,要求法院按離婚程序重新審理;另主張因陳某并未依照協(xié)議幫其辦理北京戶口,故應按照協(xié)議約定將已付5萬元退回,并賠償違約損失2萬元,否則不同意離婚。
[分歧]
本案中,對于雙方以轉移戶口為目的形成婚姻關系,以及簽訂“入戶付款協(xié)議”的效力問題,應通過何種法律程序進行審理,存在兩種處理意見:
第一種意見認為,雖然現(xiàn)行婚姻法及其解釋對該類行為的效力并未作出明確規(guī)定,但雙方并非以感情為基礎、以長期共同生活為目的,以此形成的婚姻關系完全建立在非法轉移戶口目的之上,相比婚姻法第十條規(guī)定的婚姻無效四種情形更加有損社會公益,應該對該法條適當做出擴大解釋,認定為婚姻關系無效。
第二種意見認為,雙方婚姻關系的形成并未違反婚姻法第十條規(guī)定的婚姻無效四種情形,司法解釋中亦未對以婚姻形式侵害公共利益行為的效力作出規(guī)定,雙方已經(jīng)通過結婚登記形成了現(xiàn)實的婚姻關系,故應依法駁回陳某的訴求,陳某只能通過離婚程序重新立案、重新審理。但雙方簽訂的協(xié)議系惡意串通損害國家公共利益的行為,理應被認定為無效合同。
[評析]
筆者同意第二種意見,理由如下:
1.法律解釋的對象和范圍受到嚴格的限制。司法實踐中,法無明文規(guī)定時,需要法官根據(jù)立法的基本原則和精神對現(xiàn)有法律、法規(guī)做出合理解釋,如對法律條文的內(nèi)涵進行具體界定。但是,基于民法上的“法無明文規(guī)定即自由”原則,法官不可以對強制禁止條款進行擴大解釋,否則就超出了法律解釋對象的合理外延。我國婚姻法第十條以列舉方式對婚姻無效的四種情形做出明確規(guī)定,并沒有“其他導致婚姻無效情形”的類似表述,相關司法解釋亦未對以假結婚謀取非法利益的婚姻效力作出規(guī)定,法官行使自由裁量權受到嚴格限制。本案中,雙方結婚存在“以婚姻換戶口”的非法利益因素,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社會福利資源的不平等分配,侵害了其他公民的合法權益和可期待利益。
2.婚姻登記行為是確認婚姻關系有效的直接證據(jù)?;橐鲫P系的成立必須滿足婚姻法規(guī)定可以結婚的前提要件,如自愿結婚、達到法定婚齡等主客觀條件,并通過婚姻登記行為獲得法律上的認可。而感情因素雖然是維系婚姻關系的實質(zhì)要件,但其僅在法院判定是否準予離婚時進行考量,而在雙方自愿登記結婚的情況下,婚姻登記機關無法對雙方是否存在真情實感進行審查,只能通過雙方的登記行為進行倒推認定,即基于婚姻身份關系的嚴肅性,只要雙方滿足結婚的形式要件且共同到婚姻機關進行登記,即可認定雙方自愿并存在感情基礎,至于是否一起共同生活、感情深淺、日后感情的變化,并非結婚登記機關必須審查的因素。本案中,雙方顯然屬于自愿登記結婚,不僅滿足了婚姻關系成立的主觀要件,而且通過登記行為表達了長期共同生活的意思,雖然附有“以婚姻換戶口”的交易條件,但雙方合意掩蓋,婚姻登記機關根本無從審查,并不能以此否定行政機關進行婚姻登記的公定效力。
3.婚姻關系的存續(xù)不受任何合同效力約束。本案中,“入戶付款協(xié)議”雖然是雙方自愿簽訂,但其生效條件建立在非法目的性基礎之上,是一種雙方合意侵犯國家公共利益的行為,屬于合同法規(guī)定的“無效合同”情形,不能對雙方產(chǎn)生協(xié)議約束效力。然而,本案中的合同無效并不必然導致婚姻關系無效,因此,法院只能駁回陳某的訴訟請求,依照離婚程序重新立案、重新審理。據(jù)此可以認定雙方自始不存在夫妻感情,從而判定雙方離婚條件成立。
(作者單位:北京市延慶縣人民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