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85年10月,四川廣安縣中醫(yī)院何院長介紹一男孩,11歲,患遺尿5年,曾投六味地黃湯、縮泉丸之類無效。余診其脈象洪數(shù)有力,望其舌質(zhì)紅、苔薄白乏津,患者又兼納呆食少,思飲涼水,小便色黃,時有咳嗽稠痰。四診合參,斷為郁熱在肺,兼胃腎陰虛,乃用清肺熱,滋胃腎,開上固下法,以麻杏甘石湯加味治之。 處方: 麻黃6g 杏仁6g 生石膏20g 生甘草3g 北沙參15g 生谷芽20g 石斛10g 生地15g 玄參10g。囑服2劑。 復診時,患者母親說:“服藥后,白天解小便次數(shù)明顯增多,計約10次,晚上僅解2次,已不尿床了”。囑再進原方鞏固之 知柏地黃湯加味案 1985年9月,余在四川廣安縣中醫(yī)院診治一女生(13歲),因自感羞澀,其母代訴謂每天夜間遺尿已達6年,曾到成都某醫(yī)院用針灸治療一月,效果不顯,又多次服用中西藥物,耗費300多元,遺尿依然如故。余審其脈象,細弦而數(shù),尺部更為明顯,望其舌,質(zhì)紅而絳,苔薄黃少津,脈證合參,當為腎陰不足、熱擾膀胱、攝納失職所致,乃以知柏地黃湯加味治之。 藥用: 知母10g 黃柏12g 生地20g 山茱萸12g 山藥20g 茯苓12g 澤瀉12g 丹皮12g 女貞子15g 旱蓮草30g 益智仁20g 桑螵蛸20g 患者服完四劑后,竟不遺尿,復診時,即處知柏地黃丸兩瓶以鞏固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