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心陽虛煩躁證: 原文118、火逆下之,因燒針煩躁者,桂枝甘草龍骨牡蠣湯主之。 解詞:火逆——逆指誤治,火逆即誤用火療法發(fā)生的變證。 燒針——針刺方法的一種,即“火針”,又稱“溫針”。 提要:心陽虛煩躁的證治。 語譯:誤用火療又復(fù)下之,損傷心陽而生煩躁之癥,宜用桂枝甘草龍骨牡蠣湯治療。 成因:燒針、發(fā)汗、又復(fù)下之。 癥狀:煩躁——過汗傷及心陽,心失所養(yǎng),心神浮越。 按:此煩躁表現(xiàn)為心神不寧,注意力不集中,甚至精神恍惚、惶恐不安。 辯證要點:心悸,煩躁,舌淡,苔白。 病機:心陽不足,心神不斂。 治法:溫通心陽,重鎮(zhèn)安神。 方藥:桂枝甘草龍骨牡蠣湯。 桂枝一兩(去皮),甘草二兩(炙),牡蠣二兩(熬),龍骨二兩。 上四味,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半,去滓。溫服八合,日三服。 折現(xiàn)代量(原方原量):桂枝15g,炙甘草30g,牡蠣30g,龍骨30g。 水1000ml,煮取500ml,去滓。溫服160ml,日三服。 方解:桂甘——溫通心陽; 龍牡——鎮(zhèn)潛安神。 現(xiàn)代應(yīng)用:用于心律失常、精神分裂癥、神經(jīng)衰弱、癔病、眩暈等屬心陽虛,心神浮動者。 癥狀鑒別—煩躁: 汗后胃津虧少——因渴而煩躁; 蓄水——水熱互結(jié),津不上承,因渴而煩躁; 表寒內(nèi)熱——寒閉于表,熱郁于里而致煩躁; 過服大青龍湯后——過汗傷陽,虛陽上擾而煩躁; 本證——損傷心陽,心神浮越而煩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