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歲的日本女性阪橋,因為老公在女兒出生後還沒有做父親的自覺,依舊把工作放在第一位,晚上也常和朋友出去喝酒。於是憤然離家出走1個多月。其結果呢,回來後家庭地位升高,老公對她的態(tài)度也發(fā)生了180度的大轉變。
38歲的家庭主婦川口,在一次跟丈夫發(fā)生口角後,推著嬰兒車就乘新幹線回娘家。當丈夫下班回來後,發(fā)現(xiàn)家中一片狼藉,而妻兒不知去向。這可把他嚇壞了,到處打電話。還被妻子的娘家人在電話裏狠狠數(shù)落一通。在她帶孩子回家後,丈夫就仿佛變了一個人一樣,天天晚上主動哄孩子洗澡,早上還給妻子烤麵包煎蛋,伺候的就仿佛酒店服務一般。
某外資企業(yè)工作的39歲日本女性安田說,自從丈夫跳槽後,夫婦矛盾就明顯增多。為了不讓四歲的兒子看到爸爸媽媽吵架的場景。兩人一有矛盾,她就選擇帶著孩子離家出走?,F(xiàn)在,平均每個月都要離家出走2次,到附近的酒店住幾晚。而家裏玄關處,始終放著一個離家出走用的行李包。裏面裝有手機充電器、上班的西服、高跟鞋、替換的內衣褲、化妝品等等。隨時做好“說走就走”的準備。
女作家小島慶子也在《女人們解除武器》一書中自爆,自己也曾短期離家出走過,“僅僅是這樣,就令自己心情好了起來。”她還在網路上呼籲,推薦所有的已婚婦女都試著短期離家出走一次,“偶爾試著壞一下也不錯的。”
對於小島慶子的呼籲,日本已婚婦女的反應一分為二,在網上打起了口水仗。正方認為,“不管怎麼說,把孩子扔在家裏不管的行為就是不對。哪怕家裏有丈夫照顧孩子。”而反方認為,“離家出走並非只是跟丈夫賭氣,這是身為媽媽的人為維護自己的心理健康而採取的必要行動。”
網路連載漫畫《媽媽也是人》的作家田房永子,也從另一個角度現(xiàn)身說法地呼籲日本婦女們該行動起來,離家出走。她說,“離家出走還能帶來一些戲劇性效果。”
在一年前的某個雨夜,田房永子在和丈夫吵架後,甩開丈夫挽留的手,抱著剛出生半年的女兒奪門而出,住進了家附近的一個小旅館裏。剛開始,她還在哄睡女兒後玩起了自拍,很有點兒出門度假的感覺。但到了深夜,羅衾不耐五更寒,身邊沒有了熟悉的體溫,剩下的只是空虛寂寞冷。於是,永子就主動給家裏的丈夫打了個電話,讓丈夫接她回家。
永子說,“當丈夫出現(xiàn)在旅館走廊的那一頭,自己又仿佛回到了當年熱戀時一樣。眼含淚光地奔向丈夫的方向。那一刻,我自己就是電視劇裏的女主角。”
夫妻關係諮詢所的二松麻由美也從“過來人”的角度建議,夫婦在吵架後最好能分開一小段時間彼此冷靜一下。“吵完架還在一個房間容易增加憤怒情緒。而暫時的分離,會讓彼此想到從前相愛時的情景。也會讓彼此感受到失去對方的寂寞。這是種'回顧療法’,很有效果的。”
在上述這些社會知名女流的“現(xiàn)身說法”和“動員”下,日本已婚婦女就仿佛追逐流行一般,還真興起了“短期離家出走”的熱潮。這股子勢頭迫使東京都兒童諮詢中心不得不站出來喊停。
該中心負責人說,“離家出走,是因感情爆發(fā)而突然採取的衝動性行為。這種行為容易讓孩子產生恐怖及不信任的心理。他們無法客觀地理解大人們的事情,所以會認為是自己做錯了事情。如果孩子一直哭,或有鄰居通知諮詢中心的話,還會被懷疑為虐待孩子。最近,就發(fā)生過幾例這樣的事情。”
都說“小別勝新婚”,偶爾的一個離家出走或許真能帶來意想不到的效果。但要是妻子們“集體造反”,可就讓日本社會和兒童福利機構吃不消了。玩,可以,但別玩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