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趣談錄 說說美輪美奐的迭疊字 附錄二: 部分二疊字 在迭疊字中,二疊字數(shù)量特別多,但仔細分析這些二疊字,基本上可以分成以下幾種: 1、上下疊,即二個相同的構(gòu)字部件,采取上下相疊的方式組成一個新的字。這類上下疊的字較少,其中又有三種不同的情況: (1)上下重疊部件的筆劃中有一筆或二筆相連的,如串、丳等。 (2)上下重疊部件的筆劃中有一筆或二筆大體相同,但有些變形的,如爻、仌等。 (3)上下重疊的兩個構(gòu)字部件完全相同的,如芻、戔等。 2、左右疊,即二個相同的構(gòu)字部件,采取左右相從的方式組成一個新的字。這類左右疊的字,數(shù)量較多。對這類字的字形、筆劃進行分析后,同樣可以分成三種不同的情況: (1)左右相從的兩個構(gòu)字部件的筆劃中有一筆或二筆相連的,如麗、茾等。 (2)左右相從的兩個構(gòu)字部件的筆劃中有一筆或二筆大體相同,但有些變形的,如秝、笓等。 (3)左右相從的兩個構(gòu)字部件的筆劃完全相同的,如巜、斦等。 3、左右反向疊。就是構(gòu)成迭疊字的左右兩個構(gòu)字部件字形是一樣的,但方向剛好是相反的,如臦、卝等。 4、內(nèi)外疊。就是二個相同的構(gòu)字部件,一個部件縮小后放到另一個部件的內(nèi)部去而形成的,目前收集到的只有二個字,就是回、闁。 由于二疊字較多,有24個字已經(jīng)在附錄一中列出了,在本附錄中,再列出42個字,僅作舉例說明。 從這些字中還可以看出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這些字的功能已經(jīng)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有的已經(jīng)為簡體字替代;有的已經(jīng)成為異體字,雖然在新華字典中仍然可以查到,但基本上已經(jīng)退出日常的使用;有的字沒有代替的字,但使用場合很少,已經(jīng)成為冷僻字;個別的實際上已經(jīng)被廢棄,如“兓”,在新華字典中只能查到它的讀音,但查不到它的字義,后來在康熙字典中才查到它的字義;而有的則仍然是常用字,而且使用頻繁,如回、囍、兢等。 附錄二 部分二疊字 二疊字 音義 串 ① chuàn 多個同類東西連貫在一起:串講。貫串。 連貫起來的東西:串珠。串鈴。 錯誤地連接:串行。串味。串換。 互相勾通、勾結(jié):串氣。串供。串通一氣。 由這里到那里走動:串鄉(xiāng)。串門兒。 扮演戲劇角色:串演。客串。 量詞,用于連貫起來的東西:一串兒葡萄。 將物品連貫在一起,亦指連貫而成的物品,如:串珠子。 串哄(結(jié)伙兒胡鬧;起哄);串拐(拐騙)。 交錯連接,如:電話串線;看書串行。 走,到別人家走動,如:串店(出入旅店);走村串寨。 擔任戲曲角色,如:客串;串座(挨著座位賣唱) 。 ②guàn 習慣。親近,巴結(jié)。 丳 chǎn 烤肉用的鐵扦。 芻(芻) chú 本義:割草。泛指喂牲畜的草,亦指用草料喂牲口。 戔(戔) jiān 〔戔戔〕少,細微,如“戔戔微物”,“為數(shù)戔戔”。 亖 sì 古同“四” 爻 yáo 組成八卦中每一卦的長短橫道:爻象(a.卦的形象;b.喻形跡、真相)。 棗(棗) zǎo 落葉灌木或喬木,枝有刺,葉卵形,開小黃花,核果稱“棗子” 或“棗兒”,橢圓形,熟時紅色,可食:棗紅。棗泥。 囫圇吞棗(喻讀書等不加分析辨別地籠統(tǒng)接受)。 夶 bǐ 古同“比”。 皕 bì 二百。 豩 bīn 兩頭豬。 亂的豬群。 竝(并) bìng 合在一起:并攏。合并。兼并。 踀 chuò 〔踀踀〕同“齪齪”,謹小慎微。 囍 xǐ 雙喜。多用于婚嫁等喜慶場合。 筓 jī 古同“笄”。古代的一種簪子,用來插住挽起的頭發(fā), 或插住帽子:發(fā)笄。弁笄。 古代特指女子十五歲可以盤發(fā)插笄的年齡,即成年:及笄。笄年。 幵 jiān 中國羌族的分支。 平。 姓。 弜 jiàng 弓強勁有力。 兓 jin 兓兓,銳意也。 兢 jīng 〔兢兢〕小心,謹慎,如“兢兢業(yè)業(yè)”、“戰(zhàn)戰(zhàn)兢兢”。 競(競) jìng 比賽,互相爭勝:競爭。競賽。競技。競選。 竸(競) jìng 古同“競”。 玨 jué 同“玨”。合在一起的兩塊玉。 巜 kuài 古同“澮”,田間水溝。 秝 lì 稀疏分明。古同“歷”。 箖 ①lín 古書上說的一種竹子,葉薄而寬。 ②lǐn 古代供弋(yì 用帶繩子的箭射鳥)射用的掩體。 笓 pí 捕蝦的竹器。用竹或荊柳編織的障礙物。 bì 古同“篦”,篦子。 排列;編排。 琵 pí 〔琵琶〕弦樂器(“ 琶”讀輕聲)。 篛(箬) ruò 同“箬”。一種竹子,葉大而寬,可編竹笠, 又可用來包棕子:箬竹。箬笠。箬帽。箬席。 箬竹的葉子。 竹筍殼。 歰 ① sè 古同“澀”。不光滑,不滑溜:輪軸發(fā)澀。 一種使舌頭感到不滑潤不好受的滋味:苦澀。這個柿子很澀。 文字難讀難懂,不流暢:晦澀。生澀。澀訥。 ②shà 古代出殯時的棺飾:“周人之葬墻置歰?!?/p> 屾 shēn 二座山。 甡 shēn 〔甡甡〕眾多,如“瞻彼中林,甡甡其鹿?!?/p> 虤 yán 虎怒。 覞 yào 兩人相對而視。 普視。 斦 yín 二斤。 臸 ①zhī 到達。 如一。 ②jìn 前往。 玆 zī 黑,污濁:“何故使吾水玆(今本作作'滋’)?” 臦 ①guàng 違背。 ②jiǒng 古同“冏”。 戼 mǎo 古同“卯”。 尣 wāng 同“尪”。跛。 脊背骨骼彎曲。 兀 ①wù 高而上平,形容禿山,泛指禿:兀鷲。高高地突起:兀然。突兀。 ②wū “兀禿”:同“烏涂”。 卝 ①guàn 古代兒童將頭發(fā)束成兩角的樣子。 ②kuàng 古同“礦”。 回 huí 還,走向原來的地方:回家。 掉轉(zhuǎn):回首(回頭看)?;仡?。回眸?;貢帷C钍只卮?。 曲折,環(huán)繞,旋轉(zhuǎn):回旋。回腸。回廊(曲折回環(huán)的走廊)。 答復(fù),答報:回信?;卦??;亟^。 量詞,指事件的次數(shù):兩回事。 說書的一個段落,章回小說的一章。 中國少數(shù)民族:回族?;亟蹋ㄖ袊Q伊斯蘭教)。 姓。 來。 闁 bāo 古同“褒”,贊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