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澤蘭
【英文名】
Herba Lysionoti
【別名】
黑烏骨(《植物名實圖考》),石豇豆(《草木便方》),石澤蘭、大姜豆、小澤蘭(《分類草藥性》),巖豇豆、巖茶(《貴州民間方藥集》),巖澤蘭(《貴陽民間藥草》),巖石蘭、巴巖草,肺紅草、蜂子花、瓜子草、石花(《湖南藥物志》),接骨生、山澤蘭、千錘打、產(chǎn)后茶(《廣西藥植名錄》)。
【來源】
本品為苦苣苔科植物吊石苣苔Lysionotus pauciflorus Maxim.的干燥地上部分。夏、秋二季葉茂盛時采割,除去雜質(zhì),曬干。
【性狀】
本品莖呈圓柱形,長25~60cm,直徑0.2~0.5cm;表面淡棕色或灰褐色,有縱皺紋,節(jié)膨大,常有不定根;質(zhì)脆,易折斷,斷面黃綠色或黃棕色,中心有空隙。葉輪生或?qū)ι?,有短柄;葉多脫落,脫落后葉柄痕明顯;葉片披針形至狹卵形,長1.5~6cm,寬0.5~1.5cm,邊緣反卷,邊緣上部有齒,兩面灰綠色至灰棕色。氣微,味苦。
【性味與歸經(jīng)】
苦,溫。歸肺經(jīng)。
【功能與主治】
祛風(fēng)除濕;化痰止咳;祛瘀通經(jīng)。主風(fēng)濕痹痛;咳喘痰多;月經(jīng)不調(diào);痛經(jīng);跌打損傷。
【用法與用量】
9~15g。外用適量,搗敷或煎水外洗。
【注意】
《廣西本草選編》:孕婦忌服。
【附方】
- ①治腰、四肢痛:石吊蘭、杜仲各三錢。水煎服。(《湖南藥物志》)
- ②治熱咳:巖豇豆、青魚膽草、巖白菜各五錢。水煎服。(《貴陽民間藥草》)
- ③治跌打損傷:石吊蘭五錢,水煎,兌酒服;外用搗爛敷傷處。(《湖南藥物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