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導試驗的超導腔 這項聲明來源于于亞太高能物理專家組(Asia-Pacific High Energy Physics Panel)和亞洲未來加速器委員會(Asia Committe for Future Accerators)。亞太高能物理專家組(AsiaHEP)由澳大利亞、中國、印度、日本、韓國和臺灣的粒子物理學家組成,亞洲未來加速器委員會(ACFA)致力于亞洲、大洋洲和中東的加速器建設(shè)。 建成后,ILC(國際直線對撞機)將會有30km長,電子會在500GeV(電子伏特)能量的轟擊下產(chǎn)生正電子。而LHC(大型強子對撞機)下一階段的撞擊能量只有ILC的4%左右,這已經(jīng)有足夠的能量產(chǎn)生希格斯波色子——去年通過LHC產(chǎn)生的能量為125GeV/_c_2。更重要的是,相比于LHC的質(zhì)子-質(zhì)子對撞,ILC的對撞過程產(chǎn)生的不需要的殘渣更少。這樣,對撞機能夠更準確的測量希格斯波色子和其他亞原子的特性。 CLIC vs ILC 針對下一代正-負電子直線電子對撞機,目前存在兩種設(shè)計:ILC和CLIC(緊湊直線對撞機)。相比于ILC基于已得到認可的超導加速技術(shù),CLIC的目標是利用兩束新的加速粒子。后者在與主電子束平行的地方,還有一束強留電子束。從強留電子束激發(fā)的射頻能量通過加速結(jié)構(gòu)推動著主正負電子束。根據(jù)CLIC的支持者設(shè)想,這種設(shè)計能夠在48km的加速器中獲得3TeV的對撞能量——雖然能短(距離的加速設(shè)備)和更低能量的對撞機也是可能的。 除了選擇ILC,AsiaPEP(亞太高能物理專家組)和ACFA(亞洲未來加速器委員會)也支持由日本粒子物理學于8月23日發(fā)表的計劃,在距離東京以北400km的(日本)東北地區(qū)建設(shè)ILC。50km的加速器選擇在北上山建設(shè),備用地點是九州島的脊振(Sefuri)。起初日本物理學家希望建設(shè)一個對撞能量為250GeV的對撞機——這已經(jīng)足夠研究希格斯波色子了。隨后對撞機將升級至500GeV和1TeV。這個提案得到了KEK(日本高能加速器研究會)的支持,KEK前年表示希望日本的ILC在2020年投入使用。然而日本政府和全球其他地方得保證有足夠的資金來建設(shè)如此巨大的設(shè)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