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母親西王母女性文化內涵與《周易》稿源: 平涼日報 2013-08-22 10:42
-高國藩 華夏母親西王母女性文化內涵,如果有《周易》哲學思維的勾勒方更能看出其中之奧妙。本文先論證華夏母親,然后以考古和古典文獻加以綜合,并歸納出西王母女性文化運用《周易》之哲理。 華夏原指中國,而西王母最早在殷墟甲骨文中已經發(fā)現(xiàn)有“西母”一詞,故云西王母是華夏母親。作為新月詩人的陳夢家同時也是一位考古學家。他在1936年《燕京學報》第十九期發(fā)表《古文字中之商周祭祀》論文,論證西王母在甲骨文中的存在?!兑笮鏁鹾缶帯飞隙?五圖,公布《東母西母卜辭》。此卜辭證明西王母最早出現(xiàn)時是作為中國母親的代表。見下卜辭原件圖: 東母西母卜辭《殷墟書契后編》 下面一段有“壬申卜貞:于東母、西母,若”。誰也不會懷疑“西母”就是“西王母”。在我國古典文獻中,對西王母亦有稱為“西母”者。晉傅玄《正都賦》云:“東父翳青蓋而遐望,西母使三足之靈禽?!碧评钯R《馬詩》之七云:“西母酒將闌,東王飯已干?!彼螐堅伞逗檬陆吩~云:“西母醉中微笑,看蟠桃初結。”足見甲骨文中的“西母”就是西王母無疑焉。 東母西母在甲骨文中同時出現(xiàn),說明中國原始時代是母系制度。在商朝奴隸社會時期已經有東母西母祭祀占卜巫術的存在。而商朝以后,東母已經失傳和已經衍化成另一支神話系統(tǒng),只有西王母神話系統(tǒng)獨存,因此,西王母就成為甲骨文中母親的惟一代表。 又由于甲骨文在河南安陽的殷墟出土,地處中原地區(qū);而“華夏”一詞原本就指的是我國中原地區(qū),孔穎達《尚書正義》卷第十一《周書·武成》云: “華夏蠻絔(mo),罔不率俾(bi)?!?1) 這里,華夏指中原國家。孔安國注云:“冕服采章曰華,大國曰夏,及四夷皆相率而使,奉天成命?!?2)孔穎達疏云:“夏,大也。故大國曰夏。華夏謂中國也?!?3)貊,古代西北方少數(shù)民族名稱。蠻貊,泛指四方的少數(shù)民族國家。意思是中原和四方各國無不遵從。如此,西王母就自然而然地成為華夏母親的代表者,自商周時代起,四方各國無不贊同之。 --------- (1)(2)(3)孔穎達《尚書正義》卷第十一《周書·武成》,中華書局1980年影印阮元??獭妒涀⑹琛繁?第185頁。 隨著時代的演進與發(fā)展,華夏一詞意思的范圍也發(fā)生變更,至漢魏時代起,華夏一詞的范圍已經包括中國的全部領土,而不僅僅是之中原地區(qū)矣。如《三國志·蜀志·關羽傳》云:“羽威震華夏。曹公議徙許都以避其銳?!?1)如此,祭祀西王母已經擴充到全中國。 華夏的西王母神話流行區(qū)域是在中國西部,故有“西戎-西王母”之說。前北京市長吳晗在1931年《清華周刊》第三十六卷六期刊載的論文題即為《西王母與西戎-西王母與昆侖山之一》。西戎,中國古代西北戎族的總稱?!渡袝肪淼诹断臅び碡暋吩?“織皮昆侖、析支、渠搜,西戎即敘?!?2)意思是:織皮的老百姓定居在昆侖山、析支、渠搜三座山下,西戎的各族都安定順從了。故西北戎族指的是織皮、昆侖、析支、渠搜等西戎四國。但到秦穆公時代已經發(fā)生了變化,分化為西戎八國而有了地區(qū)概念。漢司馬遷《史記》卷一百十《匈奴列傳第五十》云: “秦穆公得由予,西戎八國服于秦,故自隴以西有綿諸、緄(hun)戎、翟、豲(huan)之戎,岐(qi)梁山、涇、漆之北有義渠、大荔、烏氏、朐(xu)衍之戎。而晉北有林胡、樓煩之戎,燕北有東胡、山戎。各分散居谿谷,自有君長,往往而聚者百有馀戎,然莫能相一。”(3) 以上涇,就是甘肅之涇州,烏氏在涇州之安定。唐李泰等撰、賀次君輯校注《括地志輯?!肪硪弧稕苤荨ぐ捕h》云:“烏氏故城在涇州安定縣東三十里。周之故地,后入戎,秦惠王取之,置烏氏縣。注:《史記·匈奴列傳》‘有義渠、大荔、烏氏、朐衍之戎’正義引,又《通鑒》卷六《秦始皇紀》‘烏氏朐衍之戎’注引。又《史記·貨殖列傳》‘烏氏倮畜牧’《正義》引作‘烏氏故城在涇州安定縣東四十里’?!?4) 朐(qu),就是寧夏鹽州。《括地志》卷一《鹽州·五原縣》亦云:“鹽州古戎狄居之,即朐衍戎之地,秦北地郡也。注:《史記·匈奴列傳》‘朐衍之戎’正義引,又《通鑒》卷六《秦始皇紀》‘朐衍之戎’注引?!?5)鹽州,“實際的唐代古鹽州是在寧夏的鹽池縣,盛產池鹽,直到西夏一直稱鹽州城。”(6) 故秦穆公時代的西戎-西王母分布就是在今甘肅、寧夏等地,以后又蔓延到青海、新疆、四川、云南等地區(qū),明矣。故時下在甘肅涇川、寧夏固原、以至青海湟源、新疆阜康、四川綿陽、云南昭通都有西王母神話流行的古跡和文物存在,并開展了相應的西王母旅游,與《史記》記載的八戎之地可以說是一致的。 --------- (1)晉陳壽撰《三國志》卷三十六《蜀書·關羽傳》,中華書局1959年版,第941頁。 (2)孔穎達《尚書正義》卷第六《夏書·禹貢》,中華書局1980年影印阮元??獭妒涀⑹琛繁?第150頁。 (3)漢司馬遷《史記》卷一百十《匈奴列傳第五十》,中華書局1959年版,第2883頁。 (4)唐李泰等撰《括地志》卷一《涇州》,中華書局1980年版,第41頁。 (5)唐李泰等撰《括地志》卷一《鹽州》,中華書局1980年版,第46頁。 (6)參見高國藩《白居易<城鹽州>歌頌保衛(wèi)鹽州的歷史功績——為中國鹽業(yè)史專業(yè)委員會成立大會而作》二、鹽州城究竟在哪里?載于寧夏社會科學院薛正昌主編《西夏研究》2010年第3期,第62頁至第70頁。 華夏母親具有西王母女性文化內涵。最重要的內涵是化生萬物,因而先秦兩漢西王母是作為求子之神而存在,故進入《周易》占卜之列,用以求子。漢焦贛撰《焦氏易林》卷一《坤之第二》云:“噬嗑:稷為堯使,見西王母。拜請百福,賜我嘉子。”(1)意思是:后稷為堯使者,謁見西王母神,拜請百福臨門,賜后稷以嘉子。噬嗑,《周易》卷第三《噬嗑》云:“噬嗑:亨?!?2)經意:噬嗑,卦名。亨即享字,筮遇此卦,可以舉行享祭,進行求福、求子雙重活動。即說明古人求子和求福相連,要一起祭祀西王母,就顯出西王母女性文化重要的內涵矣。 西王母明王世貞《列仙全傳》 《焦氏易林》卷三《明夷之第三十六》云:“萃:稷為堯使,西見王母。拜請百福,賜我喜子,長樂富有?!?3)意思是:后稷作為堯使,西去進謁王母。 拜請百福臨門,賜我雙胞喜子,長樂大富大貴。依然是求福、求子。此卦亦有《周易》之《萃》卦之支持。《周易》卷第五《萃》云:“萃:亨,王假有廟。利見大人。亨,利貞,用大牲吉。利有攸往。”(4)從經意和傳解兩方面來分析之。經意:萃,卦名。亨即享字,祭也。有,于。貞,占問。筮遇這一卦,可以舉行享祭,王親自來到廟中,有利于見大人;又可以舉行享祭,乃是有利的占卜問卦,享祭用大牲(牛等),吉,利于有所往。傳解:萃,卦名,聚也。上位亨字,傳亦讀為享。下位亨字,通也。貞,正。其馀與經同。 遂衍生出道教的西王母化生萬物、育養(yǎng)天地之論。當然,道教的見聞只能是漢魏南北朝的民間傳說的衍化。它孕育著古人對生命的美學的理解。我們所作的現(xiàn)代詮釋也只能點到它的象征符號為止。杜光庭《墉城集仙錄》云:“西王母者,九靈太妙龜山金母也。一號太虛九光龜臺金母元君。乃西華之至妙,洞陰之極尊。在昔道氣凝寂,湛體無為,將欲啟迪玄宮,化生萬物。先以東華至真之氣,化而生木公。木公生于碧海之上,芬靈之墟,以主陽和之氣,理于東方,亦號曰東王公焉。又以西華至妙之氣,化而生金母,金母生于神州伊川。厥姓侯氏,生而飛翔,以主元。毓神玄奧,于渺莽之中,分大道醇精之氣,結氣成形,與東王公共理二氣,而育養(yǎng)天地,陶鈞萬物矣。柔順 --------- (1)漢焦贛撰《焦氏易林》卷一《坤之第二·萃》,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子部術數(shù)類,第808—365頁。 (2)孔穎達《周易正義》卷第三《噬嗑》,中華書局1980年影印阮元??獭妒涀⑹琛繁?第37頁。 (3)漢焦贛撰《焦氏易林》卷三《明夷之第三十六·噬嗑》,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子部術數(shù)類,第808—275頁。 (4)孔穎達《周易》卷第五《萃》,中華書局1980年影印阮元??獭妒涀⑹琛繁?第58頁。 之本,為極陰之元,位配西方,母養(yǎng)群品。天上天下,三界十方。女子之登仙者得道者,咸所隸焉?!?1) 西王母既然化生萬物,以上說東王公和金母都是西王母化生,亦即天地萬物都是她養(yǎng)育出來的;她是柔順之本、極陰之元;天上天下,三界十方,道德女仙都是隸屬于她——西王母掌控的。一言以蔽之,西王母就是女性文化生育之源。 男女求子既是西王母女性文化主要內涵,與之相似的男女求愛則是西王母女性文化第二個內涵。它表現(xiàn)在七夕節(jié)牛郎織女相會這一個民間傳說上。這一傳說已經融入全國節(jié)日風俗,以至西王母女性文化對全國有深遠的影響。周代《詩經·小雅·大東》云: 維天有漢,監(jiān)亦有光。 跂(qi)彼織女,終日七襄。 雖則七襄,不成報章。 睆(huan)彼牽牛,不以服箱。(2) 本為牽牛織女星。漢代《古詩十九首》云: 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 纖纖擢(zhuo)素手,札札隴機杼(zhu)。 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 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3) 牛女相愛卻被隔在天河兩邊。南朝梁殷蕓《小說》(《月令廣義·七月令》引)則云:“天河之東有織女,天帝之子也。年年機杼勞役,織成云錦天衣,容貌不暇整。帝憐其獨處,許嫁河西牽牛郎,嫁后遂廢織。天帝怒,責令歸河東,但使一年一度相會。”(4)誰令牛郎織女分隔在天河兩岸的?民間傳說認為是西王母所為。袁珂在《中國神話傳說詞典》中有一條記載:“民間傳云,織女為天帝孫女,王母娘娘外孫女,于織紝之暇,常與諸仙女于銀河澡浴。牛郎則下方一貧苦孤兒也,常受兄嫂虐待,分與一老牛,令其自立門戶。其時天地相去未遠,銀河與凡間相連。牛郎遵老牛囑,去銀河竊得織女天衣,織女不能去,遂為牛郎妻。經數(shù)年,產兒女各一,男耕女織,生活幸福。不意天帝查明此事,震怒非常,立遣天神往逮織女。王母娘娘慮天神疏慮,亦偕同去??椗徊渡咸?牛郎不得上,與兒女仰天號哭。時老牛垂死,囑牛郎于其死后剖皮衣之,便可登天。牛郎如其言,果偕兒女上天。差已追及織女,王母娘娘忽拔頭上金簪,憑空劃之,頓成波濤滾滾天河。牛郎織女隔河相望,無由得過,只有悲泣。后終感動上帝,許其一年一度于七月七日鵲橋相會?!?5)王母將牛郎織女分開,并促成牛郎織女七夕相會,遂被民間認為是談婚論嫁的高禖之神,竟成為男女愛情的守護神。 --------- (1)宋李昉等撰、汪紹楹校注《太平廣記》卷第五十六《女仙一·西王母》因《集仙錄》,中華書局1961年影印本,第344頁。 (2)孔穎達《毛詩正義》卷第十三《谷風之什·大東》,中華書局1980年影印阮元??獭妒涀⑹琛繁?第461頁。 (3)清王士禎選、聞人倓箋《古詩箋》五言詩卷一《古詩十九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第6頁。 (4)《月令廣義·七月令》引《小說》,袁珂、周明編《中國神話資料萃編》炎黃編《牛郎織女》,四川省社會科學院出版社,1985年版,第113頁。 (5)《中國神話傳說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85年版,第83頁。 四川石棺畫像曾經出現(xiàn)過《戀人崇拜西王母》圖: 七夕節(jié)的乞巧活動,例如《荊楚歲時記》記載:“是夕,婦人結綵縷,穿七孔針,或以金、銀、鍮(tou)石為針,陳瓜果于庭中以乞巧。”(2)則是西王母女性文化第二個內涵中的派生出來的因素,但這是漢魏南北朝時衍化的風俗。 而西王母在先秦兩漢已被崇拜為婚姻之神矣。漢焦贛撰《焦氏易林》卷一《否之第十二》云:“既濟:東鄰嫁女,為王妃后。莊公筑館,以尊王母。歸于京師,季姜悅喜?!?3)意思是:東鄰齊國嫁女,成為國君妃后。莊公筑館嫁女,祭祀尊崇王母。季姜歸于京師,眾人皆大歡喜。即先秦兩漢之《易》卜中,已經出現(xiàn)求王母而占卜婚姻的實例。典出《左傳》魯莊公元年?!吨芤住ぜ葷吩?“既濟,亨,小利貞?!?4)經意:既濟,卦名。亨為一句,小利貞為一句,言筮遇此卦,可舉行享祭,乃小有利之占問。傳解:既濟,卦名。濟,成也。既濟,事已成。亨,即通。貞,正。利貞,有利且正。故《周易》已斷定有利且正之事,必皆大歡喜,明矣。如此,人們對西王母崇拜有增無減。四川民間將西王母作為財神爺來加以對待。西王母坐鎮(zhèn)搖錢樹上了,成為人們膜拜的財神娘娘矣。這是西王母女性文化繼求子、求愛的內涵以后的第三個內涵。見下圖: 搖錢樹上的西王母 四川西昌東漢墓出土(5) --------- (1)李曉鷗《四川滎經發(fā)現(xiàn)東漢石棺畫像》,《考古與文物》1988年第2期。 (2)漢焦贛撰《焦氏易林》卷一《否之第十二·既濟》,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子部術數(shù)類,第808—302頁。 (3)南朝梁宗懍撰、姜彥雅輯?!肚G楚歲時記》,岳麓書社,1986年版,第44頁。 (4)孔穎達《周易正義》卷第六《既濟》,中華書局1980年影印阮元??獭妒涀⑹琛繁?第72頁。 (5)劉世旭《四川西昌高草出土漢代“搖錢樹”殘片》,《考古》1987年第3期,圖一。 四川還有出土西王母搖錢樹的文物。見下圖: 搖錢樹座上的西王母 四川綿陽東漢墓出土(1) 搖錢樹是一種節(jié)日風俗。西南地區(qū)東漢墓出土有多種搖錢樹,像云南昭通東漢墓出土的搖錢樹,和四川彭城雙江出土的搖錢樹,都帶西王母。但以上西昌和綿陽的東漢墓卻是西王母坐鎮(zhèn)搖錢樹,彌足珍貴。出土文物中發(fā)現(xiàn)搖錢樹說明搖錢樹風俗起自漢代西王母崇拜。證明四川、云南等省在漢代祭祀西王母神已是求財?shù)囊环N表現(xiàn)。這是傳說中的一種寶樹,搖一搖它就會落下金錢來。 到唐代已經世俗化,搖錢樹諧稱為“錢樹子”。搖錢樹用來比喻女人。段安節(jié)《樂府雜錄》云: “開元中,內人有許和子者,本吉州永新縣樂家女也,開元末選入宮,即以永新名之,籍于宜春院。既美且慧,善歌,能變新聲。及卒,謂其母曰:‘阿母,錢樹子倒矣’?!?2) 明代也把搖錢樹比喻成女人。明馮夢龍《警世通言》卷三十二《杜十娘怒沉百寶箱》云:“別人家養(yǎng)的女兒便是搖錢樹,千生萬活;偏我家晦氣,養(yǎng)了個退財白虎?!?3) 馮夢龍《醒世恒言》第三卷《賣油郎獨占花魁》亦云:“只是你的娘,把你(指花魁女)當個搖錢之樹,等閑也不輕放你出去?!?4)萬變不離其宗,都是女性文化。 清代演為節(jié)日風俗。清富察敦崇《燕京歲時記·搖錢樹》云:“取松柏枝之大者,插于瓶中,綴以古錢、元寶、石榴花等,謂之搖錢樹。”這是節(jié)日陳設的搖錢樹風俗,用以祈年。舊時流行福建的搖錢樹,則是一種祝人發(fā)財致富的象征物的風俗。 林祖燾《閩中歲時雜詠》云:“買得數(shù)枚花餅無,花枝滿乎唱于于。許多吉語堂前贊,只博官人一五銖。”舊時每逢新年,商販折花枝,上面綴以銅錢,俗謂“搖錢樹”。加以出售祝吉,相應成風。 --------- (1)何志國《四川綿陽河道東漢崖墓》,《考古》1988年第3期,圖8。 (2)唐段安節(jié)《樂府雜錄》,《中國古典戲曲論著集成》,中國戲劇出版社,1959年版,第一冊,第46頁至第47頁。 (3)明馮夢龍《警世通言》卷三十二《杜十娘怒沉百寶箱》,《十大古典白話短篇小說》叢書,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第317頁。 (4)明馮夢龍《醒世恒言》第三卷《賣油郎獨占花魁》,《十大古典白話短篇小說》叢書,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第41頁。 見以下四川搖錢樹文物: 王母牛郎織女搖錢樹 四川彭城雙江出土搖錢樹(1) 以下是云南昭通東漢墓出土的搖錢樹。 云南昭通東漢墓搖錢樹 先秦兩漢將西王母矗于搖錢樹之上,是祭祀西王母時為了《周易》占卜之需要。漢焦贛撰《焦氏易林》卷一《小畜之第九》云:“豐:中田高黍,以享王母。受福千億,所求大得。”(2)意思是:田中肥美糧食,用來祭祀王母。受福千億財富,所得大富大貴。此為大吉之卦。主要得到《周易》卜筮書的支持而蓬蓽生輝?!吨芤住へS》云:“豐:亨,王假 --------- (1)《人民中國》1980年十二月號彩色圖版。收藏于四川綿陽博物館。 (2)漢焦贛撰《焦氏易林》卷一《小畜之第九·豐》,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子部術數(shù)類,第808—302頁。 之,勿擾,宜日中?!?1)從經意和傳解兩方面分析之,《周易》之哲學思維盡出矣。經意:豐,卦名。亨,享,即祭祀。假,至。日中,正午。筮遇此卦,以為可以舉行祭祀,主人須親自到祭處,即使有危難之事,也請勿擾。祭祀時間益在正午,將得保佑神助。傳解:豐,卦名,大也。亨,通。王假之,即王親至以主持大事。勿擾,即對大事不必憂慮。宜日中,王宜似日在中天以照耀天下。 然則漢代人祭祀西王母,也有祈求長壽者。這也是西王母女性文化第四個重要的內涵。漢焦贛撰《焦氏易林》卷一《訟之第六》云:“泰:弱水之西,有西王母。生不知老,與天相保?!?2)意思是:在弱水之西頭,有西王母祠廟。只知生不知老,與天齊壽相保。這也有《周易》吉卦為背景衍生出卦辭。《周易》卷第二《泰》云:“泰:小往大來,吉,亨?!?3)孔穎達正義曰:“陰去故小往,陽長故大來。以此吉而亨通,此卦亨通之極?!?4)又筮遇此卦,可舉行享祭。傳解:泰,卦名。序卦曰:“泰者,通也?!彼^“小往大來”是指事業(yè)由小到大,由衰而到盛。亨,通也。卦辭意思是:事業(yè)由小到大,由衰到盛,大吉,也是亨通。人逢喜事精神爽,故知生不知老,與天相保矣。如此知生不知老,西王母的養(yǎng)生食品出矣。于是王母桃、王母棗、王母玉等等從民間傾巢而出,使游人真正“生不知老”。 結語。華夏母親終于成為歷代古人虔誠供奉的女神??梢赃@樣說,古代人民進入西王母廟中祭祀華夏母親,總有抽簽打卦的習俗,因此他們開放抽簽打卦的心理咨詢活動,并運用算命、看相、解夢等民間喜聞樂見的心理醫(yī)療活動,因而這些民間文化就特別興盛起來。而他們使用的是傳統(tǒng)的《周易》卜卦,如此,《周易》卜卦中有關內容就體現(xiàn)了西王母女性文化的內涵。于是西王母女性文化受到人們普遍歡迎。人們涌進西王母祠廟祭祀華夏母親西王母,一是為了求福、求子,二是為了婚姻美滿,三是為了求財,四是為了長壽,健康快樂。按照漢代人概括的八字箴言,即“生不知老,與天相保?!比绱舜嘁?演變成了長久不衰的西王母女性文化矣。古人構造一個整體的民間信仰環(huán)境用功猶勤,它成為古代民間和諧生活的基礎。 --------- (1)孔穎達《周易正義》卷第六《豐》,中華書局1980年影印阮元??獭妒涀⑹琛繁?第67頁。 (2)漢焦贛撰《焦氏易林》卷一《訟之第六·泰》,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子部術數(shù)類,第808—302頁。 (3)(4)孔穎達《周易正義》卷第二《泰》,中華書局1980年影印阮元??獭妒涀⑹琛繁?第28頁。 作者簡介:高國藩,南京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南京大學中國語言文學博士后科研流動站合作導師,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br>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