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時下,世人興玩新玉,玉器市場古玉賣不過新玉,不是古玉貶值,而是贗品太多,世人不敢下手。新玉節(jié)節(jié)躥長,倒不是筆墨新意,而是材料使之,大師林立。 蘇幫玉雕“隆重”進京匯展,期待已久。國人用玉數(shù)千年,王家貴玉、名家賞玉、玩家藏玉者歷代流傳專著不少,雜言詩句璆琳滿目,但蘇幫玉雕至今傳唱玉行,被行家美譽。按編年史論玉,明代蘇幫玉雕之工巧在京城之上,至今仍流傳玉界,或是眾多玉者之期盼。 我在深圳一玉友玩玉酷迷高古,時常欲火難耐胡亂求購,甚至拼掉身家,將血拼股市難得業(yè)績大挪移至玉市,傾其所有“買通”赤峰一小子購得紅山古玉一堆,每日悉數(shù)盤摸,暢想著拍賣的驚天大價,迷戀驚人驚世開個古玉精品展??烧l知玉市水深火熱,他歷經(jīng)自信掙扎,終難以在普天下贗品炫中自拔,丟妻舍子,賣房賣車,一時竟突發(fā)奇想賣視網(wǎng)膜賣腎以求自救,然只換得一身嘲笑,一時無人與玩。如今倒好,他不管俄料、青海料、加拿大料或韓國料,凡與透閃石有染者統(tǒng)統(tǒng)拿下,苦等升值。 嗚唿!那些初入道的玩玉者多對吉祥、辟邪、旺財、封官、得子、富貴等題材玉件呈粉絲狀。反觀史上,自唐、五代至宋,反映狂熱追捧古玉的世人已開始從佩玉修身、育德養(yǎng)性、尚古天地、崇拜自然、敬奉祖先的“仁心潤體”之中悄悄隱去,新玉開始當?shù)馈?/p> 孔子尚玉美、尊玉德、守玉禮而創(chuàng)儒學,將周禮立為本,以儒生入世仁愛教范天下??梢圆孪?圣人崇禮觀念的基礎,正是先人每從禮時嚴格用玉行之的結果。圣人拜玉,不足為奇。 古人選玉首選含“德”之玉不無道理??脊虐l(fā)掘中出土高古玉器的實證提醒公眾,在新石器中晚期以來至上三代夏、商、周到秦、漢的很長一段時間里,“禮數(shù)”在很大程度體現(xiàn)于古人“用玉制度”上,以玉為載體,玉的器型指示玉的功能,通過巫者向祖先、諸神甚至鬼怪傳達敬意,以示尊卑。 某日,一友人見我盤玉不止,忽笑問:“玉講德,人講信,是德為信始,還是信為德本,或互為基礎?”我一時啞,老友搶先:“講信因為有德,人心存德是本,才能立信于世;玉為信物,所以君子無故玉不去身?!?/p> 呵!禮玉觀、德玉觀如此深入人心,世代教化所故。傳統(tǒng)玉雕與當代玉雕之界線于何處,恐不僅指時間概念,還要考慮時代特征、時空互換、哲理思辨、美學基礎、械力構成、料材選用以及價值取向等元素。玉雕作品上力求突破,尋求新意,點滴之中不乏追求標榜國人自己的“新派”玉審美觀念。當代玉的“術語體系”較為雜亂,國內外舊說,行內外史分,古玩收藏界新論中的硬玉、軟玉、真玉、似玉、玉髓、美石等口徑稱謂不一,迷亂世人。有專家建議重定為玉、類玉、美石等三項。 古玉市場不大,求真玉者眾而得真玉者鮮,況古玉完美者稀之又少,價格怪異不穩(wěn),仿品魔高一丈。而藏者多心態(tài)急躁,眼力低下,只求投資增值而忽略靜心鑒賞。一些場面上清高、自信的專家們正逢其時,與之品評來去,壺茶之間,居高臨下,談笑輕言。投資古玉玉重價輕德,一時也毀壞了不少“行家”的聲譽。 時下,世人興玩新玉,玉器市場古玉賣不過新玉,不是古玉貶值,而是贗品太多,世人不敢下手。新玉節(jié)節(jié)躥長,倒不是筆墨新意,而是材料使之,大師林立。大師多了不是壞事,倒是珍惜了資源。當代玉雕不能無厘頭盲目“原創(chuàng)”,失去根基似墻頭之草,但盲目摩古死路一條。 近年來蘇幫玉雕藝術躁動趨于理性,除養(yǎng)家糊口奔波串市者外,還有人才輩出,階梯有序,創(chuàng)新有成的起色。蘇幫玉雕傳承有序,應當推陳出新,成為普世學問,期盼玉砣如棋博弈,高者在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