纏論中,技術只是三面之一。在證券市場中,由于基本面涉及宏觀,行業(yè),公司三個層面,對于一般散戶而言,基本面無疑是浩然煙海。宏觀層面,各國政治經(jīng)濟形勢,政策動態(tài)等等需要了解,行業(yè)層面,既涉及到橫向的競爭關系,又涉及縱向的供需競爭,從而形成的比價關系也是異常復雜龐大的;公司分析,又是各種層面不確定性的考量,市場、產(chǎn)品、股權結構、團隊、管理、財務種種。這也就注定在股票市場中,絕大部分的人都只能做純技術派。這樣的后果就是唯技術是從,過度癡迷于技術,反而虧損更加嚴重。更宏觀的說,由于A股只能做多賺錢的制度,A股更多變成了一種靠天吃飯的行當。A股成立至今,沒有任何一個高層說過,它是與民共享經(jīng)濟發(fā)展成果的工具,它為國企、權貴服務,圈錢是其目的,因此,在股票市場虧錢也就正常了。
由于股票市場的低迷,越來越多的投資者把目光轉向了期貨市場。那么研究纏論在期貨市場中的適應性,以及在期貨市場中應該特別注意的事項,也就非常有必要了。
首先,期貨合約有交割要求,因此在選擇持倉周期的時候,不僅要考慮市場結構,合約技術結構和點位,還要考慮合約的有效期。對于短線客來說,這個問題不是障礙,期貨的TO交易制度能夠保障快速的結清頭寸,而對于長線投資者而言,合約的選擇就非常重要,要么選擇較遠期的合約,要么通過不斷的轉倉來延續(xù)長線的持倉。
其次,纏論的三個層面能夠得到有效的應用。最主要的原因在于,期貨市場本質(zhì)上的博弈性質(zhì),這與股票市場的博弈與增貶值決然不同。這個博弈的特點決定了,交易者在市場中,只要比別人少犯錯誤,就能比其他交易者贏得更多的生存機會。因此,對于只研究技術,根據(jù)技術面來操作的人來說,一個技術面+基本面的交易者就有更多的優(yōu)勢,因為你只要了解一些基本面的知識,就能少放一些低級的錯誤,這些經(jīng)驗的長期積累足夠提升一個交易者的交易水平。而且,更為有趣的是,隨著對不同品種基本面的深入了解,交易者就積累了使用另外一種武器的能力:對沖套利!這種對沖套利,就是建立在基本面研究基礎之上的比價關系。此時,交易者就擁有了超越其他交易者的武器。這種差異是代級的,如同大刀對洋槍,市場的盲動只會為你帶來收益!
由此可見,纏論在期貨市場中的適應性要比股票市場要好很多。在期貨市場中,基本面,技術面,比價關系都能夠得到很好的運用,這就解決是適應性的問題。但是其必要性和可行性呢?是否一樣面臨證券市場浩如煙海無能為力的局面?
答案是否定的!其必要性和可行性的根源,就在于期貨市場本質(zhì)上的博弈性。由于博弈的需要,基本面,技術面,比價關系三位一體的運用,能夠超過市場上絕大多數(shù)的交易者,從而具有博弈優(yōu)勢,這是其必要性。同樣,期貨市場面臨宏觀層面上的各國政治,經(jīng)濟,地緣等等因素,也同樣面臨著行業(yè)上下游及競爭替代品市場的研究,還要對氣候等突發(fā)自然災害有充分的預案;時不時的提防逼倉事件......但是,這一切不僅比證券市場簡單得多,更關鍵的是不需要交易者窮盡。期貨市場的博弈性質(zhì),決定了只要盡量少犯錯誤,你就保全自己的實力,只要你能夠運用別人的錯誤,那么你就能夠賺錢......這也就說明,研究期貨市場基本面,比價關系的可行性。而且,隨著期貨市場的發(fā)展,交易品種會向著更深更廣處蔓延,這樣的結果,會讓普通的交易者變成無頭蒼蠅,迷失在復雜的產(chǎn)品海洋里,而對于使用纏論三面一體的交易者來說,意味著更多的比價關系,更多更安全的交易機會。這是一條通往食物鏈頂端的路。期貨市場的博弈決定了參與者最終比拼的是智慧,修養(yǎng)和人格見地的級別。
從上面的結論,也就不難得出,重倉交易,是兵家大忌。無論你了解多詳實的基本面,多完美的比價關系,多爐火純青的技術分析能力,重倉交易都是死穴。因為重倉容易爆倉,市場會利用這一點置你于死地。初始總體杠桿低于2倍,然后盡量的去了解基本面,現(xiàn)貨供求,供需周期......去看清市場的結構,在市場中或投機,或?qū)_,或套利的齊天大圣一番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