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腸旺面雅稱腸益面。"腸"即豬大腸,"旺"則是豬血,加上面條,三者相加便相得益彰。腸旺面是貴州極負(fù)盛名的一種風(fēng)味小吃。在貴州眾多的小吃中,以色、香、味"三絕"而著稱,具有血嫩、面脆、辣香、湯鮮的風(fēng)味和口感,以及紅而不辣、油而不膩、脆而不生的特點。同時"腸旺"亦是"常旺"的諧音,寓意吉祥。 腸旺面始創(chuàng)于晚清。據(jù)說在一百多年前,貴陽北門橋一帶肉案林立。橋頭有傅、顏兩家面館,他們用肉案上的豬肥腸和豬血旺做成腸旺面,以招徠前來買肉買菜的顧客。兩家面館互相競爭,使腸旺面的質(zhì)量不斷提高,最后在貴陽賣出了名氣。 ![]() 腸旺面在貴陽隨處可見,比較正宗地道陳腸旺貴陽最著名的一家腸旺面館,在龍井巷(龍港百盛旁邊那條路)上.環(huán)境不錯,感覺不像個吃腸旺面的地方.他家的腸子做得很干凈,旺子做得尤其好,又嫩又鮮.面條口感一般,但貌似真正的雞蛋面,泡一會兒就軟了,湯頭不錯,應(yīng)該是高湯,就是一般比較少,吃到后面被面吸干了,要求寬湯就可以了。 ![]() 大南門腸旺面環(huán)境隨一般,但它家面條細(xì)而勁道,久泡不軟,腸子做得軟爛鮮香,旺子一般,有鹵豆腐塊,紅油較香,湯頭醇厚。 ![]() 牛肉粉是一種貴州各地都有而且是家喻戶曉,人人皆知的風(fēng)味美食,試想在嚴(yán)冬的早晨走到粉鋪前,聞到濃郁的牛肉湯味,誰還能把持得住,有言道牛肉滾一滾,神仙也難忍啊。 ![]() 貴陽的牛肉粉店大都打有花溪牛肉粉的牌子,那是因為貴陽花溪的牛肉口味是最純最正宗的,花溪牛肉粉在花溪公園旁的的王記牛肉粉,它是貴陽最老也是口味最地道的店面,到花溪的朋友一定不要錯過哦。 ![]() 貴陽人把牛肉粉當(dāng)做早餐、午餐、晚餐、休閑食品,隨時隨地都在吃,可見其口味的鮮美獨(dú)特,因此來貴陽的游客怎么品嘗一下這樣美味。 傳說中的銷魂炒飯是一種迅速竄紅的本土美食,雖地處偏巷中但一點也沒有影響它的人氣。有的食客經(jīng)常來、有的沒吃過卻一定聽朋友說起過。食客們來到這家不太的小店,總是會點上一份銷魂炒飯和特色冰粉,不管在夏天或是寒冷的冬日,這種經(jīng)典的搭配讓食客屢試不爽。 ![]() 銷魂炒飯成品(圖片來源:大眾點評) ![]() 銷魂二塊粑(圖片來源:大眾點評) 除了各類炒飯,它家的炒二塊粑也是很受食客的歡迎。原本生硬的二塊粑被師傅炒得香糯可口,再配上新鮮蔬菜和香腸、肉類,油而不膩也不覺干口,加上貴陽人多喜愛吃辣,所以香辣過癮的各式炒二塊粑也是這家小店的招牌美食之一。 ![]() 特色冰粉(圖片來源:大眾點評) 這家小店的又一特色——玫瑰冰粉。店家特地選用了玫瑰醬制成的玫瑰水做冰粉的“湯底”,使原本淡而無味的冰粉頓時有了玫瑰的香味與輕甜。在炒飯辣的嗆口的時候來上一口,玫瑰的香氣立馬充滿口腔,實在是一種過癮的美食體驗。 怪嚕飯 地址:合群路小吃夜市。 怪嚕飯為貴州特有的炒飯,來貴陽旅游如果錯過了它,難免有些可惜。 ![]() 怪嚕飯 怪嚕飯五顏六色、營養(yǎng)豐富,具有非常獨(dú)特的口味。 它的原料本來就不拘,其中只有折耳根、臘肉和酸菜這三種原料必備,其他都無所謂,而且越復(fù)雜越好,有什么剩下的原料只管往鍋里倒就是。有的還會加入豆米、酸豆角和軟哨,口感也不差。 ![]() 怪嚕飯資料圖片 不僅是怪嚕飯,所有炒飯用隔夜米飯來炒飯粒比較容易炒開,所以便有種“炒飯要用隔夜飯來炒”的說法。如果米飯成團(tuán)了,在炒的過程中加入少量水可以幫助米飯快速的散開。怪嚕飯的不同之處就是因為了臘肉和折耳根的加入,所以這兩樣材料一定不能少。折耳根炒制時間不宜太長,否則會減淡炒飯本身的香味。有了臘肉的醇香和折耳根特殊的香味,不用放入太多的調(diào)味品,自然就成了一盤營養(yǎng)豐富的炒飯美食。 ![]() 貴陽合群路夜市 想要吃到貴陽本土的怪嚕飯,那一定要去貴陽的夜市一條街上轉(zhuǎn)轉(zhuǎn)。在夜市一條街上你可以找到各種貴陽美食與小吃。不過,小編提示:小吃美味但始終是小攤所做,衛(wèi)生環(huán)境難免有待考察,所以各位食客可不要食用太多啦。 ![]() 貴陽合群路夜市 在合群路夜市上除了可以吃到特色怪嚕飯外,小編還要為大家推薦兩款炒飯:洋芋絲炒飯、青椒肉絲炒飯。 ![]() 洋芋絲炒飯 貴陽人口中的“洋芋”其實就是土豆。洋芋絲炒飯是貴陽的大眾美食之一,最主要的特點在于炒飯中加入了貴州所獨(dú)有的糟辣椒。糟辣椒不會辣的那么過份,卻又讓炒飯有了一絲辣椒的香味,保存了炒飯原有的味道。 ![]() 青椒肉絲炒飯(圖片來源:好豆網(wǎng)) 青椒肉絲炒飯中采用的貴州的青椒,配上肉絲將米飯的香味炒出,極具特色。貴陽人愛食辣,但這款炒飯許多不能吃辣椒的外地游客也能接受。青椒和肉絲的搭配,使得炒飯更具肉的醇厚香氣和青椒的清爽特點,是一款作為中、晚餐的不錯選擇。 抄手,北方多稱為餛鈍(亦作餛鈍),山東有的地方稱馉饳,廣東則稱之為包面、云吞。餛鈍原是民間用來祭祀的食品。到了南宋年間,餛鈍傳入市肆,成為當(dāng)時的美點之一。北齊的顏之推說:“今之餛鈍,形如偃月,天下通食也”。南宋的《夢梁錄》、明代的《長安客話》,以及清代的許多歷史筆記對此都有記載。 ![]() 資料圖片 在歷史文化名城貴州遵義,有三十年歷史的金志抄手享負(fù)盛名。金志抄手始于1978年,店面靠近紅色旅游勝地遵義會址,位居老城子尹路,紅底金色招牌,看上去十分耀眼。 金志抄手吸取了古人做抄手的三點精華工藝,即湯清餡細(xì)皮薄,抄手皮以優(yōu)質(zhì)的精面粉經(jīng)過特殊的工藝加工而成,皮薄不化湯;把瘦豬肉、生姜、蔥、花生米等剁細(xì)加調(diào)料合為餡;以豬大骨、豆芽等為原料熬制高湯為湯,其味美色鮮、清香可口、回味無窮、經(jīng)濟(jì)實惠,另外還可以根據(jù)個人口味酌量增加調(diào)料,愛吃辣椒的朋友可以加點本地特產(chǎn)手搓糊辣椒,辣得舒服,辣得暢快,配上風(fēng)味泡菜,硬是巴實,是遵義市民老少皆宜的小吃首選之一。 金志抄手口味合乎東西南北之口味。從開店以來,由于味美色鮮、經(jīng)濟(jì)實惠、服務(wù)真誠,生意十分興隆,多次獲得“名優(yōu)小吃”、“地方特色小吃”的光榮稱號,享有極高的聲譽(yù)。 ![]() 羊肉卷,采用德江天然放牧的優(yōu)質(zhì)羊腿肉為原料,洋蔥,蕃茄,馬蹄,金針菜,面包糠;姜、蔥、酒等為輔料。操作:取優(yōu)質(zhì)羊腿肉,放入開水鍋中,加入姜、蔥、酒焯水,撈起過涼水后,切成幼粒;洋蔥、蕃茄、馬蹄、浸洗過的金針菜均切成幼粒,和羊肉粒一起下鍋爆炒,調(diào)入精鹽、味精、胡椒粉,勾芡盛起;取威化紙一張,放上制好的餡料,卷成潮州傳統(tǒng)小食“春餅”(春卷)的形狀,沾上蛋清后滾面包糠,放入五成熱的溫油鍋中炸至金黃色即可。 營養(yǎng)價值:羊是純食草動物,所以羊肉較牛肉的肉質(zhì)要細(xì)嫩,容易消化,高蛋白、低脂肪、含磷脂多,較豬肉和牛肉的脂肪含量都要少,膽固醇含量少,是冬季防寒的佳品。 ![]() 折耳根,又名魚腥草,有特異氣味,營養(yǎng)價值較高,含有蛋白質(zhì)、脂肪和豐富的碳水化合物,可入藥。折耳根和臘肉加作料烹制。折耳根綿中帶脆,臘肉香醇,臘肉的美味和折耳根的異香渾然一體,別有風(fēng)味,是貴陽人情有獨(dú)鐘的一道美味佳肴 ![]() 將糯米浸泡后蒸熟,趁熱放在木槽內(nèi)用木杵搗爛而成。在兩塊糍粑之間,加入白糖、洗沙、火腿餡料,再用豬油煎烙,撒少許食鹽,待其四周鼓起小泡,上下交錯成荷葉皺邊狀時,即可食用。 ![]() 絲娃娃因形狀像嬰兒的襁褓而得名,其實說穿了就是素春卷。用來卷菜的是很薄很薄的一層面皮,把各種切成絲的蔬菜通通往上放,然后卷起來,加上調(diào)料直接塞入嘴里。黔靈公園門前的路上有很多賣“絲娃娃”的小店,白天想吃這是一個比較集中的點,晚上夜市食街上一般都有。 ![]() “叮叮當(dāng)、叮叮當(dāng)”每當(dāng)耳邊響起這極富節(jié)奏的聲音,我們便知道“甜頭來了”,麥芽糖做成的丁丁糖雖然有些粘牙,但那滋味絕對是甜到心的感覺。而如今想再來嘗一回就真的只能看“點子”了,若想吃到兩耳一定要“尖”,聽到“叮叮當(dāng)”聲就立馬循聲而去。 購買地址:有“叮叮當(dāng)”聲響的地方。 ![]() 兩根竹簽、一坨麥芽糖,1-2元的價格便可換來我們一天的笑容,兒時的我們很是佩服是誰發(fā)明了這種既能玩又能吃的美味,而當(dāng)時手中要有一坨“攪攪糖”完全不亞于現(xiàn)在用著新款的蘋果手機(jī)。當(dāng)背著老師在桌下使勁“攪來攪去”時;當(dāng)老師不注意時舔一小口;在同學(xué)們拋來羨慕的眼光時,那種得意誰能知曉? ![]() 貴陽街頭有許多這樣的小攤子,下面是炭火盆上面架著一個鐵絲網(wǎng)子,上面是抹了油烤得兩面發(fā)黃、吱吱冒油的臭豆腐,放到辣椒面調(diào)料碗里一蘸,又香又辣又臭又麻,十分過癮! ![]() 介紹:烤豆腐果在貴陽人中被戲稱為“戀愛豆腐果”,將豆腐果放在帶有小孔的鐵盤上,用小鏟不斷翻動烤煎,烤到表面黃亮鼓起時,用竹片將豆腐果當(dāng)腰剖開,加入辣椒、蒜、醬油等佐料,咸辣嫩燙,滿口噴香,滋味非常誘人。一般在貴陽各小吃街上、農(nóng)貿(mào)市場均有售。 小知識:戀愛豆腐果的由來——據(jù)說1939年,日本對貴陽進(jìn)行空襲,制造轟炸慘案,人們意識增強(qiáng)了,空襲警報一響,立刻跑進(jìn)防空洞。當(dāng)時有對張氏夫婦,經(jīng)營烤豆腐果,跑警報的人經(jīng)常光顧他們的攤子,其中也有不少青年男女,邊吃邊聊,于是,貴陽人便謔稱吃“戀愛豆腐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