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窗幽記》是一部人生格言集,成書于明代晚期(魏忠賢與東林黨爭斗時期)。問世以后,立即因收錄的格言短小精美、發(fā)人深思而聞名于世并且流傳至今。與《圍爐夜話》、《菜根潭》一起并稱為“中國人修身養(yǎng)性”的三本必讀書。 作者陳眉公,原名陳繼儒,是明代著名的文學(xué)家、書法家、畫家。 世人對陳眉公的看法有兩種,一是說他追求無拘無束的自由境界和超脫世俗的美學(xué)人生,另一是說他雖隱居山林卻一生均在與官僚朋黨周旋,追捧者和詬病者都很多。其實在我看來,他這兩種看似很不和諧的生活態(tài)度,恰好展現(xiàn)了此人為滿足精神自我而“出世”,但又為天下黎民負責(zé)任而“入世”的兩面。至于值得稱道還是應(yīng)被指責(zé),是一個見仁見智的問題(因與此文無關(guān),就不展開來辨析了)。 在此列舉一些我所喜歡的書中佳句,與同好者共賞: 1、澹(音Dan,四聲,同淡)泊之守,須從濃艷場中試來;鎮(zhèn)定之操,還向紛紜鏡上勘過。 2、天欲禍人,必先以微福驕之,要看他會受。天欲福人,必先以微禍儆之,要看他會救。 3、山棲是勝事,稍一縈戀,則亦市朝;書畫鑒賞是雅事,稍一貪癡,則亦商賈;詩酒是樂事,稍一曲人,則亦地獄;好客是豁達事,稍一為俗子所擾,則亦苦海。 4、輕財足以聚人,律己足以服人,量寬足以得人,身先足以率人。 5、從極迷處識迷,則到處醒;將難放懷一放,則萬境寬。 6、大事難事看擔(dān)當(dāng),逆境順境看襟度,臨喜臨怒看涵養(yǎng),群行群止看識見。 7、士人有百折不回之真心,才有萬變不窮之妙用。 8、佳思忽來,書能下酒;俠情一往,云可贈人。 9、真放肆不在飲酒高歌,假矜持偏于大庭賣弄??疵魇朗峦?,自然不重功名;認得當(dāng)下真,是以常導(dǎo)樂地。 10、多躁者,必?zé)o沉潛之識;多畏者,必?zé)o卓越之見;多欲者,必?zé)o慷慨之節(jié);多言者,必?zé)o篤實之心;多勇者,必?zé)o文學(xué)之雅。 11、談空反被空迷,耽靜多為靜縛。 12、貧不足羞,可羞是貧而無志;賤不足惡,可惡是賤而無能;老不足嘆,可嘆是老而虛生;死不足悲,可悲是死而無補。 13、情語云:當(dāng)為情死,不當(dāng)為情怨。關(guān)乎情者,原可死而不可怨者也。雖然既云情矣,此身已為情有,又何忍死耶?然不死終不透徹耳。君平之柳,崔護之花,漢宮之流葉,蜀女之飄梧,令后世有情之人咨嗟想慕,托之語言,寄之歌詠。而奴無昆侖,客無黃衫,知己無押衙,同志無虞侯,則雖盟在海棠,終是陌路蕭郎耳。 14、黃葉無風(fēng)自落,秋云不雨常陰。天若有情天亦老,搖搖幽恨難禁。惆悵舊歡如夢,覺來無處追尋。 15、宇宙內(nèi)事,要擔(dān)當(dāng),又要善擺脫。不擔(dān)當(dāng),則無經(jīng)世之事業(yè);不擺脫,則無出世之襟期。 16、種兩頃附郭田,量晴較雨;尋幾個知心友,弄風(fēng)嘲月。 17、名山乏侶,不解壁上芒鞋;好景無詩,虛懷囊中錦字。 18、人生有書可讀,有暇得讀,有資能讀,又涵養(yǎng)之如不識字人,是謂善讀書者。享世間清福,未有過于此也。 19、閉門閱佛書,開門迎佳客,出門尋山水,此人生三樂。 20、必出世者,方能入世,不則世緣易墮;必入世者,方能出世,不則空趣難持。 21、人有一字不識而多詩意,一偈不參而多禪意,一勺不濡而多酒意,一石不曉而多畫意。淡宕故也。 22、好香用以熏德,好紙用以垂世,好筆用以生花,好墨用以煥彩,好茶用以滌煩,好酒用以消憂。(我給加以一句:好書用以添香) 23、聞人善,則疑之;聞人惡,則信之;此滿腔殺機也。 24、若能行樂,即今便好快活。身上無病,心上無事,春鳥是笙歌,春花是粉黛。閑得一刻,即為一刻之樂,何必情欲,乃為樂耶。 25、作詩能把眼前風(fēng)景,胸中情趣,一筆寫出,便是作手,不必說唐說宋。 26、隱逸林中無榮辱,道義路上無炎涼。 27、閉門即是深山,讀書隨處凈土。 28、有書癖而無剪裁,徒號書櫥;惟名飲而少蘊藉,終非名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