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2年9月2日起,也就是從那時以后的幾乎每個周末,我就做起鳥類專題了。能把興趣愛好與身體鍛煉結(jié)合起來,我覺得拍攝鳥類是再好不過。在本地,現(xiàn)在能看到的,我基本上可以一口叫出它的名字。現(xiàn)在攝鳥越來越有經(jīng)驗,也越發(fā)享受拍攝的過程。每一次拍攝,拍攝每一種鳥都有一個故事,僅就這故事,若一個個整理出來,都是感人的情節(jié)。 每一種鳥我拍攝了好多照片,在此僅選一兩張,也僅作記錄式,以后鳥片更新都陸續(xù)編入此列。 1,喜鵲。把喜鵲放在第一個,是因為打小就喜歡它,也并非是喜歡它的形態(tài)和色彩,是它報喜的傳說和七夕鵲橋美麗的故事一直感染著我。
2,灰喜鵲。這鳥很常見,幾乎哪都能見到它的身影,就不多介紹,拍它也沒有像拍其它鳥那么用心過(有些偏心)。
3,紅嘴藍雀。“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不知有沒有朋友記得此詩的出處,這里的青鳥就是紅嘴藍雀。相傳西王母有三只青鳥,一只為信使,另外兩只侍奉王母身旁。它尾羽長而秀麗,紅嘴、紅腳,益顯儀態(tài)莊重,雍容華貴。它是愛的信使,也是吉祥和長壽的化身。在攝鳥之前幾乎沒有見過,攝鳥后由于關(guān)注著鳥類,見過三次,所以我是幸運的,現(xiàn)在放在常見鳥類這里,與朋友們分享,也望給朋友們帶來新年吉祥。
4,麻雀。很常見的鳥,在我小的時候種群比現(xiàn)在多得多,曾被列為“四害”,忽然有一年發(fā)現(xiàn)它很少見,百思不得其解,后見專家說,是一種農(nóng)藥噴灑水稻,麻雀吃過后不吃不喝餓死了。近幾年劇毒農(nóng)藥使用少了,麻雀才逐漸多起來。
5,珠頸斑鳩。斑鳩我見過三種,最常見的是珠頸斑鳩,另外兩種照片不夠清晰,留待以后介紹。有不識鳥者說它是鴿子,只是個體與鴿子差不多,與鴿肉一樣,但我堅決反對吃斑鳩。
6,山斑鳩。今天見到不少,它警覺性很高,一兩百米遠就飛走,捕捉了一半天還是沒有清晰拍到它。
7,鴿子。這誰都認識我就不多說。
8,八哥。多好聽的名字,它的兩翅下有明顯的八字形大白斑,故得此名。
9,烏鶇(dong)。與八哥一樣黑乎乎的,大小也差不多。其實它們很好區(qū)分的,看頭,八哥頭上有小撮毛,很有型的,烏鶇就沒有,再看眼睛、翅膀下等就不難區(qū)分。我工作住居的大院里有很多這鳥,卻一直沒有在院子里拍過,這就是低調(diào),不想讓人知道我還有攝影這愛好,呵呵,所以烏鶇的鳥片不夠清晰。
10,烏灰鶇。拍攝于白沙。
11,斑鶇。2013年1月26日攝于白合。不怎么怕人,但總保持著一定的距離,見我在拍它發(fā)出叫聲。
12,絲光椋(liang)鳥。集群活動,在城區(qū)有樟樹的院子能見到一片一片的,吃樟樹種子。查看它的資料竟然還是我國特產(chǎn)鳥類,已被國際鳥類保護聯(lián)盟列入世界受威脅鳥類名目,詫異。
13,灰椋鳥。第一次見到是買了中長焦鏡頭后第一次試機拍鳥,見一群鳥飛到一棵大樹上,從下往上拍的,有些照片作剪影很不錯的。(這張照片是取代原先的,旁晚站窗戶口所拍,鳥歸林)
14,白頭鵯(bei)。有的叫它白頭翁,集群活動,很常見,拍了不少它的照片,千姿百態(tài)的,這里只發(fā)看得清的一張照片吧。
15,領雀嘴鵯。在深山里見到它,那時攝鳥技術(shù)還不大好,見到過幾只,也拍攝了,還以為只拍了落在電線上的那只,其實竹林里三只一起三只一起并排站著的,也是領雀嘴鵯,以為這鳥很難見的,進入冬季后,在城區(qū)不遠的小山里,竟然見著不少,這時攝鳥技術(shù)亦進步了。
16,黑尾蠟嘴雀。快進入秋季時在河邊第一次發(fā)現(xiàn),集群活動,進入冬季后,在城邊樹立里也見過不少,飛行時翅膀煽動的聲音特別。兩張照片頭黑的是雄鳥,頭灰的是雌鳥。
17,棕背伯勞。喜單獨活動,經(jīng)常停棲在空曠地的突枝上,四處張望,一旦發(fā)現(xiàn)有獵物出現(xiàn)便會迅速猛撲過去,捕獲獵物后又會重新返回原來樹枝上啄食。它的體型雖然較小,但是,喙的咬合力較大,善于捕食昆蟲、鳥類及其他動物,甚至能襲擊或擊殺比它自己還大的鳥。我現(xiàn)在老遠就可看出它,好比有人說某某化成灰我都認得一樣,特征比較明顯。
18,戴勝鳥。這鳥很好看的,不喜歡戶外活動的人很難見到,也不是每個地方見得著的,不過我經(jīng)常見到。它機警耿直的稟性,忠貞不渝的習性,使得它自古以來就成為了宗教和傳說中的象征物之一,在中國,戴勝鳥象征著祥和、美滿、快樂。
19,黑臉噪鹛(mei)。小群一起活動,很吵鬧,所以老遠就知道它在那。體形中等。該物種已被列入國家林業(yè)局2000年8月1日發(fā)布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jīng)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
20,金翅雀。成群活動,冬季拍攝于城區(qū)附近的山林。
21,黑卷尾。還是在秋季見過,之后就沒有見過,喜單獨活動。
22,燕雀。這張照片是無意中拍攝到的,真正眼見它是在上班的路上,在辦公樓后的樹上有一小群,當時沒拿相機。百度說這鳥種群大,到處可見,我看不一定。
23,松鴉。拍鳥好久亦沒見到過它,在元旦期間出去拍鳥,城區(qū)附近的小山,太陽快落下準備收拾回家時,聽見一種特別的聲音,且較大,循聲找去見到它,兩只一起,據(jù)說這鳥是成對活動。
24,白頸鴉和烏鴉。出于科普目的才拍攝它,不喜歡拍這鳥的,就把這兩種鳥放一起。據(jù)說白頸鴉是瀕危物種,數(shù)量很少,但我們這里野外可常見。
25,小云雀。隱蔽于田野覓食,融于黃土或荒草之間,直到走進忽見它們飛起才發(fā)現(xiàn),成群一起活動。
26,灰頭麥雞。成群活動。不好選片子,若選種群一起的看起來壯觀些,若選單個清晰些的我這只有飛翔的。那就還是發(fā)大片的吧,若要細看就請百度去,呵呵。
27,鳳頭麥雞。情況跟上面一樣。拍到它是在11月24日,距離最后一次拍到灰頭麥雞有40天。
28,白鹡鸰。常見單獨活動,飛行時鳴叫,聽聲音就知道是它。
29,灰鹡鸰(jiling)。都是鹡鸰,這鳥我就見過一次,白鹡鸰現(xiàn)在我院子里就可見到的,而它,灰鹡鸰,覺得小巧干凈蠻漂亮的,就只見過那么一次,而且還與翠鳥拍在了一起(站上面的灰鹡鸰)
30,北紅尾鴝(qu)。這鳥蠻漂亮的,只見過單獨活動的。覺得雄鳥和雌鳥樣子差別較大,發(fā)兩張照片,第一張為雄鳥,第二張為雌鳥。(1月26日又見到它)
31,鵲鴝。在野外拍過幾張,這張是在院子里垃圾箱旁拍的。
32,紅脅藍尾鴝。北紅尾鴝的靚照不少,這家伙見的少,拍的也少,這張為雄鳥。
33,大山雀。別看它帶個大字,其實小的很,比大拇指大不了多少吧。性活潑好動,在樹枝間跳來跳去幾乎就不停下來,盡管常見到它,拍清晰很不容易。
34,黃腹山雀。第一次見到它是在一天早上上班,下樓后見一小鳥在地上試圖飛上樹卻不能,還以為是哪種鳥的幼鳥,因為很小,奇怪的是這鳥我還僅在大院里進入冬季后天天見,野外還沒見到過。
35,紅頭長尾山雀。個體很小,元旦在城區(qū)附近的小山所拍,用一個新鮮的名詞形容它:很萌。該物種已被列入中國國家林業(yè)局2000年8月1日發(fā)布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jīng)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
36,銀喉長尾山雀。為了拍這個鳥,我從山頂跟蹤到山腳,就坐在葉子落光了的一棵小樹不遠處土坡上拍攝,前幾天剛下過雪,雖然太陽照了幾天,在背陰處還有積雪。這鳥見我拍照就又飛走,我趕忙追蹤,結(jié)果腳底打滑,雖然手撐住了人沒摔倒,十幾天過去了,大拇指還有些疼。該物種已被列入中國國家林業(yè)局2000年8月1日發(fā)布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jīng)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
37,棕頭鴉雀。常結(jié)群在灌木荊棘間竄動,在灌叢間作短距離的低飛,覓食時叫聲嘈雜。拍鳥回來,路過一個彎間菜園,路邊他們的嘈雜聲引起了我的注意才拍下(說明下,我一般不好意思在人家灣邊拍的,不想引起人們的注意,而很多鳥就在有樹林的灣邊)
38,白腰文鳥。到一個鄉(xiāng)鎮(zhèn)搞茶葉的老板家做客時所拍,同去的玩牌了我就拍鳥。
39,褐頭鷦鶯。初次拍鳥時所拍,對于這些小型鳥,拍攝就要有耐心,它們在灌木叢跳來跳去的,體型小又有枝條遮擋,為了清晰拍下(拍棕頭鴉雀等)我就坐在它們會來的地方守株待兔。
40,水鷚(liu)。單獨活動,這家伙與其他同類的鳥不好區(qū)分。
41,暗綠繡眼。體形非常小,若放大看,用秀氣形容它一點不過。
42,黃眉柳鶯。體形很小,拍以上幾種山雀時無意中拍到的它,還是回來后看照片才發(fā)現(xiàn)。
43,巨嘴柳鶯。別人說是這鳥,也就拍了這一張照片,是不是以后再拍到時把這張換下。
44,灰頭綠啄木鳥。
45,大斑啄木鳥。在一片樹林里,見到紅嘴藍雀從對岸飛來,就追去拍紅嘴藍雀,你進它跑,沒有拍到紅嘴藍雀,往回走,忽然聽到敲門聲,我很納悶,也有點小怕,野外哪來的敲門聲?定下神來后,在枯樹上發(fā)現(xiàn)了它,它很機警,見你看它就往樹的背面轉(zhuǎn)。
46,小鹀(wu)。又是很難認的鳥,反正亦不多見,只作了解吧。
47,田鷚(liu)。真不想把它貼上的,也就只有這張模糊的照片,第一次拍鳥所拍,以后就沒再拍到。
48,黑喉石鵖(bi)。與上面那鳥情況一樣。留待以后換片吧。還有樹鷚就不發(fā)了。
49,白鷺。有大白鷺、中白鷺、小白鷺,這些我全都看到過,大白鷺警覺性最高,老遠就飛走,而小白鷺 就不,有次我拍小白鷺距離它就幾米遠,拍攝的雖然很清晰,還有頭像特寫,可惜這只小白鷺蠻臟。
50,蒼鷺。體形較大,見的次數(shù)不多,第一次見著時沒帶相機,第二次見著卻在河對岸,所以就拍下這不怎么清晰的飛翔照片。
51,普通鵟(kuang)。一種猛禽,當時騎著摩托,沒打算拍它的,因為飛得太高,它卻在我頭頂處盤旋于是就拿出相機,等相機拿出了它卻往遠處飛去,可供選擇的照片就沒有。
52,紅隼。禿鼻烏鴉在驅(qū)逐紅隼,下面的是紅隼,也是一種小型猛禽。這種情況一般是在鳥類繁殖時見到,這天是結(jié)冰的冬天的一個晴朗日子,禿鼻烏鴉竟然把紅隼追得上下翻飛,最后驅(qū)趕得消失在我視野。
53,斑魚狗。我這里比較常見,一般兩只或三四只一起,捕魚時,先懸停于空中,再俯沖下來。飛時鳴叫。下圖是3013年1月29日所拍,一只捕到魚后,飛到了另一只那。
54,冠魚狗。也是捕食魚類等,體形比斑魚狗大,我總是見兩只一起,不過,這鳥不像斑魚狗常見。
55,普通翠鳥。關(guān)于翠鳥的詩詞和文字不少,估計都聽說過它,但不一定都見過吧?常于池塘和河邊捕食小魚。為了拍它我沒少花功夫,總是在我還沒靠近就飛走了,直至剛進入冬季,才讓我靠得足夠近,也許是為了多捕食便于越冬才冒險沒有飛走吧。
56,白胸翡翠。1月27所拍,以前沒見過。我發(fā)現(xiàn)它時它亦發(fā)現(xiàn)了我,所以,眼睛一直對著我,沒有拍到側(cè)面,飛翔時色彩很好看的。
57,小(piti)。我們這里叫“野鴨子”,一年四季可見,捕食魚類,曾見過它捕食的一條魚較大,半天吞不下去。
58,黑水雞。10月份拍攝,進入冬季后似乎沒見到。以我手中的設備拍水鳥很不容易,它們的警覺性很高,發(fā)現(xiàn)人要靠近就飛走,或者隱于水草中不動,所以很多此類照片不夠清晰。嘴上有紅色的為公。
(2013年1月27日所拍下圖黑水雞,只見一只。)
59,白腰草鷸(yu)。我說過,拍這類鳥以我這250MM鏡頭很難,所以將就點看,以后拍到清晰的再換。它們一般在小河岸邊覓食。
60,青腳鷸。此圖左邊是青腳鷸,右是紅腳鷸。
61,紅腳鷸。這三種鷸我是同時拍的,它們混群活動。在以后的幾次拍攝中,只見青腳鷸和紅腳鷸,還有一次,我們這結(jié)冰了,在一口池塘里,我走到塘邊才見一只鷸飛走,遺憾沒早準備,那就可以拍的很清晰了,還有,冬季我們這里還有這鳥?
62,白眉鴨。有鳥友說是白眉鴨,我到現(xiàn)在還不能確定,若是爭取以后拍到清晰圖片,若不是就從這里刪除,因為它是遷徙鳥,在我這里停留的時間很短,11月18日前后10幾天,之前沒見到,之后也沒見到。
63,赤麻鴨。放羊老頭問我:你在拍黃鴨?這才知道,它每年遷徙都要落腳本地,在我這里停留時間也不長。脖子上有一圈黑色的為雄鳥。
64,綠翅鴨。以上兩種鴨見不到時,也就是它們繼續(xù)往南遷徙后,還見到成群的綠翅鴨,很警覺。
65,綠頭鴨。據(jù)說是家鴨的祖宗,家鴨就是從它馴化而來的。原先沒注意,這鳥在我這里是留鳥還是候鳥,因為到了冬天,也就是結(jié)冰了,那天我到一個水庫,見到了四只。
66,雉雞(環(huán)頸雉)。也叫野雞,我算是跟野雞無緣,每次出去都能見到它,卻沒有一次能拍清晰的。老遠見著它就偷偷靠近,走進了卻怎么也找不到(在草叢),等忽然飛起才看到鏡頭卻怎么也對不上焦,要么就拍到個屁股,有次坐車在田野,它就在車旁大搖大擺不走,下車攆才鉆進草叢,而那次我沒有帶相機,第二天想再坐車遇到,帶著相機,偏偏就沒遇到。還有一次,與老婆一起,她找野菜驚起一只野雞,從我頭頂飛過,而我沒有準備,過了一會想到,應該還有一只在那,就準備拿出相機到它飛經(jīng)之路,剛剛有這個想法,果然又飛起一只,也經(jīng)過我預想的路徑,遺憾的是我怎么“過了一會想到”呢!以后一定會有清晰的圖片的,先把這張放這。
67,黃喉鵐(wu)。元月份拍于鄒崗。
|
|
來自: 山野散士 > 《原創(chuà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