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于2013.7發(fā)表在中國蘭花第四期。
筆者根據(jù)葉藝蘭的生理特性、需肥特征和需肥水平,從植物營養(yǎng)學的觀點,探討不同營養(yǎng)對葉藝變化的影響。針對葉藝蘭對營養(yǎng)的特殊要求,在同等環(huán)境條件下,針對葉藝蘭在三個不同營養(yǎng)生長期對不同營養(yǎng)元素的不同需要,對不同狀況的葉藝蘭,施用三種性質(zhì)和作用都完全不同的肥料,取得了較好效果。對葉藝蘭的栽培和管理有較好參考作用。
何為葉藝蘭?凡是葉片上顯現(xiàn)出一定特征或變異的國蘭,通稱為葉藝蘭,包括:線藝、斑藝、水晶藝和葉蝶藝…等。從植物學觀點欣賞國蘭葉藝的變化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一般國蘭的葉片均為綠色,葉片本身具有葉綠素A、B以及胡蘿卜素、花青素…等。在正常狀況下,葉綠素的主要功能是進行光合作用。但是,由于基因的影響和光照、溫差、環(huán)境、施肥…等外部條件的改變,葉綠素受到壓抑,隨著胡蘿卜素及花青素數(shù)量的增加,在蘭花葉片上就會出現(xiàn)不同的顏色,受基因影響和顏色的變化,就會出現(xiàn)先明、后明、
覆輪、中透、綜合、爪、斑、水晶、蝶化….等不同的葉藝變化。葉藝是以葉的色彩和對比度的變化為審美對象,花藝則以花的香和型為中心,色處于從屬地位。由于葉藝與花藝的性狀在細胞遺傳基因的穩(wěn)定性上有很大的差異,前者遠比后者穩(wěn)定性差。葉藝更富于變化,與后天的外部環(huán)境條件,尤其是不同配方的肥料,對葉藝的影響遠比花藝大,甚至起決定性作用。因此,葉藝蘭栽培的目標應該是:提供葉藝藝象穩(wěn)定或促其向預定方向發(fā)展的栽培環(huán)境和特定配方的肥料。藝好就認為必定成高品位的葉藝蘭,可以高枕無憂而放縱管理是不可取的,也是很危險的。其實葉藝蘭的栽培是一個永無止境的保藝、促藝過程,可以說葉藝沒有真正絕對穩(wěn)定的品種,現(xiàn)在葉藝好,不一定今后每年都好,它只是一個相對穩(wěn)定的過程,這正是葉藝富于挑戰(zhàn)性的藝術(shù)魅力所在,也是藝蘭者所不懈尋求的目標。
從植物營養(yǎng)學的觀點,探討不同營養(yǎng)對葉藝變化的影響,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
自然界中,所有植物包括蘭花都是需要營養(yǎng)的,它們所需要的營養(yǎng)包括:碳、氫、氧、氮、磷、鉀、鈣、鎂、硫、鐵、硼、鋅、錳、銅、鉬、鈷、硒…等十多種營養(yǎng)元素。其中每一種營養(yǎng)元素都有著各自不同的特殊功能,既不能缺少,也是不能相互替代的。植物營養(yǎng)學已經(jīng)成為一門獨立學科,在現(xiàn)代農(nóng)業(yè)中得到了廣泛應用,增產(chǎn)、增收效果十分顯著,如果把它應用在國蘭的栽培上,對國蘭的發(fā)展必然會產(chǎn)生深遠的影響。在葉藝蘭的栽培過程中,植株的生長、葉藝藝象和花品的狀況,直接關(guān)系著葉藝蘭觀賞價值的高、低。不同種類的肥料及其品質(zhì)是影響葉藝蘭植株壯弱、葉藝變化和花品好、壞的重要因素。
自然界中不同的植物,各具不同的生理特性,其需肥特征和需肥水平的差別是很大的。國蘭的生理特性決定了它自身特定的需肥特征和需肥水平,雖同屬國蘭,由于品種不同,需肥特征和需肥水平也略有差異,其中尤以葉藝蘭為甚,它對營養(yǎng)的要求更具特殊性。為此引起了不少專家、學者和廣大蘭友的極大關(guān)注,開展了一系列的探索和研究工作,發(fā)表了許多相關(guān)的研究成果,對葉藝蘭的栽培管理提供了寶貴經(jīng)驗。筆者認為氮和鎂元素是合成葉綠素的主要原料,尤其是鎂元素,每一個葉綠素分子中必有一個鎂元素(離子),鎂元素的數(shù)量決定著葉綠素分子的數(shù)量,氮、鎂元素豐富,形成葉綠素多,葉色濃綠,光合作用強,是養(yǎng)好國蘭的首要條件之一。但是,如果缺乏氮、鎂元素,葉綠素難以形成或形成較少,是影響國蘭良好生長的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出現(xiàn)幽靈草和白藝的重要原因之一。對葉藝蘭而言,氮、鎂元素豐富,形成葉綠素多,葉色濃綠必然復蓋葉藝,影響其觀賞性。但是,如果嚴重缺乏氮、鎂等多種相關(guān)元素,植株生長不良,對比度差,同樣影響其觀賞性。因此,葉藝蘭肥料的選擇和應用就成為了一個十分重要的問題,該問題長期困惑著不少蘭友,許多蘭友在葉藝蘭管理體系中,由于對葉藝蘭的生理特性、需肥特征和需肥水平缺乏足夠的認識和了解,搞不清楚該不該施肥,應該施那一種肥。所以,有的蘭友隨意施肥,或施肥少,甚至完全不施肥,是植株瘦弱,葉藝不同程度褪化的主要原因。有人主張采用高鉀、低氮施肥法,殊不知鉀和鎂元素之間的拮抗作用,高鉀必然抑制鎂元素的正常吸收;有人主張陰養(yǎng),殊不知陰養(yǎng)光合作用差,植物體中碳水化合物含量低,影響多種營養(yǎng)元素的正常吸收,必然影響其正常生長。因此,在葉藝蘭栽培的諸多因素中,怎樣正確選擇滿足葉藝蘭營養(yǎng)需要的肥料和施肥方法就成了一個十分關(guān)鍵的問題。許多蘭友栽培葉藝蘭失敗的原因,除環(huán)境因素外,最主要的問題就在于選肥不好,施肥不當所致。
筆者根據(jù)葉藝蘭的生理特性、需肥特征和需肥水平,針對葉藝蘭對營養(yǎng)的特殊要求,在同等環(huán)境條件下,針對葉藝蘭在三個不同營養(yǎng)生長期對不同營養(yǎng)元素的不同需要,對不同狀況的葉藝蘭,施用三種性質(zhì)和作用都完全不同的肥料,取得了較好效果,現(xiàn)將其施用肥料的品種和操作方法扼要介紹供蘭友參考:
一般情況下,葉藝蘭的狀況有兩種:
一、葉藝對比度差或全部褪化的;
二、葉藝保持好或較好的。
根據(jù)葉藝不同狀況,區(qū)別對待,分別栽培,施用性質(zhì)和作用都完全不同的肥料:
一、葉藝對比度較差或全部褪化的
植料:沒有特殊要求,可就地取材,只要透氣、濾水即可。
筆者采用:樹皮,仙土和火燒土,各三分之一(體積比,下同);
蘭盆:塑料盆(宜興盆、瓦盆、沙盆均可,下同,)
翻盆時間:秋季翻盆:傷口消毒、晾干之后,采用封口膠或石蠟對傷口進行密封處理后上盆,即可施用蜀光蘭花專用肥3號至11月底止;如果未采用封口膠或石蠟對傷口進行密封處理上盆,則需20天以后才能施肥;春季翻盆,則可在氣溫回升至12度以上,施用蜀光蘭花專用肥5號至新苗生長至老苗八成高度時,改用蜀光蘭花專用肥3號至入冬氣溫低于12度為止。此舉不僅能使球莖飽滿、成熟,貯存豐富、平衡的各種營養(yǎng),為次年早發(fā)芽、多發(fā)芽、發(fā)壯芽、多開花、開好花打下堅實基礎,而且還能增強植株抗病、御寒能力。但是,如果偶有出芽不現(xiàn)葉藝之青芽,應將其割離,等待重新發(fā)芽。
施肥方法:
1、灌根施肥
1)施肥濃度:
春季氣溫達12度以上,采用蜀光蘭花專用肥5號,一瓶蓋(10毫升,下同)肥液兌水4-5公斤;幼芽出土2-3公分以后,采用一瓶蓋肥液兌水3-4公斤;當新苗生長至老苗八成高度時,施用蜀光蘭花專用肥3號一瓶蓋肥液兌水3-4公斤施用至入冬氣溫低于12度(11月份氣溫相對較低,其濃度應改為一瓶蓋肥液兌水4-5公斤)為止。
2)施肥間隔:
軟植料:每十五天左右一次;軟、硬混合植料:每十天左右一次;硬植料:每七天左右一次。
2、液面追肥:
1)、施肥濃度
春季氣溫達12度以上,采用蜀光蘭花專用肥5號;新苗生長至老苗八成高度時,用蜀光蘭花專用肥3號一瓶蓋肥液兌水2公斤。在無風的陰天或早、晚對葉片正、反兩面噴布均勻、周到,以肥液不滴落為好。
2)、施肥間隔:每隔3-4天一次。
經(jīng)筆者多年和近年國內(nèi)部份蘭友采用此法證明:不僅能使新芽復藝,逐年復壯達到苗多、苗壯、苗齊、花多、花好之目的。
褪藝蕙蘭復藝狀況



褪藝春蘭復藝狀況
二、如果葉藝良好的和葉藝褪化了的草聯(lián)體時,將其切割分離,分別栽培,分別管理。葉藝褪化了的葉藝蘭按上項施肥管理,葉藝尚存,或葉藝較好的葉藝蘭按以下施肥管理。
在春季氣溫回升至12度以后,施用蜀光蘭花專用肥1號,以促其早發(fā)芽,多發(fā)芽,發(fā)壯芽,促發(fā)新根,補充老株營養(yǎng),減少老株倒苗率。幼芽出土以后,施用蜀光蘭花專用5號肥至新苗生長至老苗八成高度時,施用蜀光蘭花專用3號肥至入冬氣溫低于12度為止。
植料:同上; 蘭盆:同上; 翻盆時間:同上。
施肥方法:
1、灌根施肥:
1)、施肥濃度:
春季氣溫達12度以上,施用蜀光蘭花專用肥1號一瓶蓋肥液兌水4-5公斤;幼芽出土以后,施用蜀光蘭花專用肥5號一瓶蓋肥液兌水3-4公斤;新苗生長至老苗八成高度時,施用蜀光蘭花專用3號肥一瓶蓋肥液兌水3-4公斤至入冬氣溫低于12度(11月份一瓶蓋肥液兌水4-5公斤)為止。
2)施肥間隔:
軟植料:每十五天左右一次;軟、硬混合植料:每十天左右一次;硬植料:每七天左右一次。
2、液面追肥:
1)、施肥濃度
春季氣溫達12度以上,施用蜀光蘭花專用肥1號;幼芽出土以后,用蜀光蘭花專用肥5號;新苗生長至老苗八成高度時,施用蜀光蘭花專用肥3號,每一瓶蓋肥液兌水2公斤。在無風的陰天或早、晚對葉片正、反兩面噴布均勻、周到,以肥液不滴落為好。
2)、施肥間隔:每隔3-4天一次。
經(jīng)筆者多年和近年國內(nèi)部份蘭友采用此法證明:不僅能保持和改善葉藝藝象,逐年復壯達到苗多、苗壯、苗齊,花多、花好之目的。
本文純屬個人觀點,錯誤或不妥之處敬請指教。歡迎來電,來函交流、討論。 電話:
028-83308728 13219040500 13541295498
QQ:1442133059 郵箱:huangts3817@163.com
圖示
下圖:春劍葉藝進化狀況


下圖為:蕙蘭紅香妃葉藝進化狀況
下圖為:春蘭雙藝葉藝進化狀況

歡迎探討,共同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