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蝴蝶效應”的遐想 “蝴蝶效應”是氣象學家洛倫茲1963年提出來的。其大意為:一只南美洲亞馬孫河流域熱帶雨林中的蝴蝶,偶爾煽動幾下翅膀,可能在兩周后在美國德克薩斯州引起一場龍卷風。這就是所謂的“蝴蝶效應”。這種所謂的“效應”是不存在的,這是偽科學。幾千年來,亞馬孫河流域熱帶雨林中的成千上萬只蝴蝶天天煽動翅膀,有哪一次曾在德克薩斯州引起過龍卷風?蝴蝶煽動翅膀會不會引起龍卷風,并非是可不可預見的問題,而是根本就不可能。假若蝴蝶效應能有哪怕一次事實來支撐,那么,我提出“放屁效應”就有了立論的根據:把中國13億人集中到東海邊,脫掉褲子,屁股對準美國,然后喊“一、二、三,放屁!”,這13億個屁所產生的強大氣流,比蝴蝶扇動翅膀所產生的氣流不知要強大多少倍,它會使周圍的空氣產生極大的振動,并引起共振,以比颶風艾琳強大千萬倍的風力直沖美國,一周后,這股不可思議的颶風將把美國一掃而光,把高山、森林、五角大樓夷為平地。如果給它一個富有詩意的名稱,就把它叫做“放屁效應”吧。 我想,你一定會罵我,無稽和荒唐,甚而至于怒不可遏爆出粗口:“這簡直是放屁!”先生,請不要激動,請你冷靜的思考一下:如果13億個屁,在一周以后不能引起一場史無前例的強勁颶風將美國夷為平地,那么,一只蝴蝶扇動幾下翅膀兩周后能在德克薩斯州引起一場龍卷風嗎?如果說“放屁效應”“無稽和荒唐”,那么,“蝴蝶效應”就更其“無稽和荒唐”。 洛倫茲的“蝴蝶效應”之說既經問世,科學雜志拒絕刊登他的文章,都認為這是荒誕不經的謬論。大概是重復多次的緣故,蝴蝶效應之說,漸漸為一些人所接受。改革開放之后,中國一些洋奴,一方面“瘋狂英語”,一邊致力于與洋人接軌。“接軌”是好事,但該接的“軌”,對廣大人民群眾有利的“軌”,如民權、民主、自由、民選政府、新聞獨立、言論自由這樣的“軌”,不接或緩接,而那些對他們有利的“軌”,比如豪華的生活這樣的“軌”,很快就接了過來。“蝴蝶效應”之“軌”一經接到中國,就被當成了金科玉律,視若珍寶。這大概與洋奴迷信權威,盲目崇外、媚外不無關系吧?假如“放屁效應”是由外國的一位權威提出,----如,楊振寧-----那很可能就會名噪一時被吹捧為“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偉大理論”。 中華民族是個很有特色的民族。無論多么荒唐的理論,一經名人、權威之口,就成了正確的、甚至是偉大的理論,如果再有刺刀和大炮保駕,那就成了“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真理了。錢學森,名人吧,1958年為配合“三面紅旗”,從科學角度來證明“大躍進”的正確性,寫了一篇科學論文《糧食畝產會有多少?》,其中說,稻麥畝產不是二千多斤,而是二千多斤的二十多倍。這個披著科學外衣的謬種,在最高權威的支持下,不脛而走,人人相信。真真是“在XXX的領導之下,什么人間奇跡也可以創(chuàng)造出來”。不管你信不信,我反正是信了。 或曰:洛倫茲是想借“蝴蝶效應”來說明,在自然界抑或是人類社會,事物的發(fā)展結果,對初始條件具有極大的依賴性,初始條件任何一點微小的變化,往往會造成結果的極大差異,“蝴蝶效應”只不過是個類比罷了。----這樣說也不無道理。但所謂的“蝴蝶效應”,是一個虛幻的喻體,他本身就不存在,不存在的喻體,對本體能產生比喻的效果嗎? 這外國進口的東西,不一定都是十全十美,咱們自己土生土長的東西,未必就不是靈丹妙藥。中國有一句古語:“涓涓不塞,終成江河,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具體形象簡明扼要的既說明一種自然現象,也揭示了一種社會現實,比所謂的“蝴蝶效應”的表述,清楚明白得多了。當你在沉沉的暗夜,站在高山之巔,放眼四望,在廣袤的草原上,點點星火在微風中閃爍,突然狂風暴起,點點星火立即形成燎原之勢,火借風勢,風助火威,漫山遍野的熊熊烈火,燒遍了大地,燃紅了天空。好一場驚心動魄的大火!它將燒死依存于大地上的一切腐朽齷鐯與罪惡!當春風吹來的時候,大地將煥然一新!----所謂蝴蝶效應,能描述得如此形像嗎? 2011、8、30日 |
|
來自: 楊八九的圖書館 > 《存稿(269)(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