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九時許,約伴同登東升古道。驅車轉入火車站左道,至泮坑大道,左拐入村道至清涼山供水廠前停車。落得車來,沿泥石路左行約百米,得一小橋,跨過小橋,則步入登山古道矣。 此地位于梅州城南,乃東升屬地,背山為泮坑。自山谷隘口起有一小道,自下而上,直通至山頂,崎嶇不平,只可行人。此道寬約一二米,皆由青石鋪成,塊塊青石已被腳板磨得溜光,昭示著年代之久遠,可謂古道矣! 
古道一邊為山崖,一邊為陡峭之懸崖,置于密林之中。林木多為松樹,高大且密,因其密度甚大,其修長之勢,別處恐難相比。松樹下植被甚少,地上盡是金黃之松毛,多有荊藤,與修長的松樹鉤肩搭背,或垂掛,或攀爬,或橫行,或隨意舒展,悠閑得四處張揚,好像這片松林只屬于它們。 
人行走于其中,既為登山,又可賞景,行走停歇,快慢隨意,人不覺困倦。樹高林密,蟬聲如潮,樹下可見山雞游走,樹上時有覓食之松鼠,跳躍于松樹間,身手異常敏捷。此地雖離城不足兩里,但知其者甚少,無鬧市喧囂之亂耳,存松風蟬鳴之幽靜,久居市井之人,置身其中,少卻浮躁,多作沉靜,盡聲吶喊,音響幽谷回蕩。 
行走途中,細聽有溪流之聲,愈行愈高,此聲愈大,可見谷底之溪流。我等神情激動,急不擇路至溪中,見溪水清澈,奔流于錯落的溪谷中。 
石質溪谷形成大小不等之水潭,落差較大處,形成小飛瀑,其浩大之聲勢與來時之幽靜大相庭徑,震憾人心。
 從溪谷上來,再往古道上行,至瀑布上游,此處亦是另一番景象。河床平緩,溪流亦變得不緊不慢,流淌得自是十分悠閑。
 溪中有一潭,有婆孫兩人在嬉戲,聽得小孩大喊“有魚!我要!”,婆婆口中應承著,急用傘捕魚,果撈得小魚,小孩甚喜。此情此景,與山水相融,何其樂也!

潭下游不遠處,靜臥一石,形似老龜,似受嬉鬧之聲驚擾,昂首而張望。 
潭之上游約五十米,溪上有一橋,由兩塊長條麻石拼成,橋兩端已不可辯路,可知此橋已被棄用,從其天然磨損之狀推斷,此橋已有歷史,可謂古橋矣。 
從古橋處折返至原登山道,再上行百米,接一山道,右可至高觀音,左為下山。因時將至響午,我等則轉入左下山道。此道始時平緩,道旁少有大樹,然仍可蔽日,多處植被異常茂盛。 
行至山口,天空好似豁然開朗起來,原是行至一片無樹山坡,回首望去,前后兩處成強烈之反差。 
東升登山,可行古道,賞松風,觀松鼠,聽溪流,考古橋,既可健身,亦可鑒史,非百歲山泮坑可比,其登山之樂又是另有一番韻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