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有關(guān)專家提出了溫和運動的新觀點。溫和運動就是一種低強度、低能量消耗的運動模式,也稱“適度運動”。所謂適度,就是每周消耗2000千卡熱量的體育鍛煉,相當于打2-3小時的乒乓球;或每天累積相當于半小時的活動量,如:下公共汽車后快走15分鐘回家,再做20分鐘的其他溫和體力活動就足夠了。溫和運動可以調(diào)節(jié)心情,化解不良情緒,具有宣泄功能,可以釋放內(nèi)心的壓抑,忘卻煩惱,同時也可以帶來身心上的愉悅。 而過度的運動卻往往適得其反,比如下面的幾類情況,還是引以為鑒的比較好。 案例一:王洪禮球場猝死 遼足前主帥王洪禮在與朋友打網(wǎng)球時突然倒地不省人事,隨即他被送往醫(yī)院搶救。因搶救無效,王洪禮不幸去世,享年61歲。醫(yī)院正式對外宣布,王洪禮死亡原因是“心源性猝死”,并表示,他的猝死是因為劇烈運動導致心臟承受壓力過大造成的。 專家提示:進行健身鍛煉之前一定要認真檢查身體,尤其是中老年人,檢查的重點要放在心腦血管,以及肝、腎等重要的臟器。然后根據(jù)自己的身體情況選擇合適的運動方式和運動量。相當多的中老年人身體都處于亞健康狀態(tài),過度運動不僅不會改善身體狀況,反而會給身體帶來傷害。中老年人不宜從事疾起疾停,奔跑、跳躍過多的高強度劇烈運動,應(yīng)該選擇強度相對小一些的有氧運動。 過猶不及是很多事情要恪守的規(guī)律,健身也不例外,而且過度健身和自身安全也是休戚相關(guān),讓我們通過下面的案例了解一下過度運動的危害,也為您的健身安全敲響警鐘! 案例二:繁忙一族偶爾猛健 李先生是一位追求時尚生活的精英一族,由于平時工作比較忙,所以健身的時間也只能放在周末,都說健身有利于身體健康,但這樣堅持運動了半年多,也沒覺得身體狀況有什么變化。 專家提示:偶爾運動也是一種不適度的運動,偶爾運動者吸入的氧多于經(jīng)常運動者,隨著耗氧增多,組織代謝加快,這會破壞人體正常的新陳代謝,使細胞衰老。對不能長期堅持運動的人們來說,偶爾運動一下,將會加重生命器官的磨損、組織功能的喪失而致壽命縮短。若健身時間間隔過長,健身效果消失后才投入鍛煉,每一次鍛煉都等于從頭開始。建議每周鍛煉三到四次,不必過于激烈。
許女士覺得夏天是減肥的最佳時機,所以幾乎每天去健身房,而且一練就是兩三個小時。剛開始練習的時候腰酸背痛,以為是不經(jīng)常練習的緣故,但堅持了一段時間后,身體的疲勞程度仍然沒有減輕。 專家提示:本來人體在夏季的能量消耗就大,人體運動到一定程度,就會達到一個興奮點,如果繼續(xù)練下去,就會出現(xiàn)比較疲勞的感覺,進而出現(xiàn)體力透支現(xiàn)象,甚至會出現(xiàn)對健康不利的一些病變。因此,當你練到最高興、最舒服的時候,就不要再增加運動量了,這時需要慢慢減少或者停止運動。夏季氣壓比較低,在健身房等場所鍛煉時要注意室內(nèi)溫度、濕度,避免長時間運動造成缺氧。 案例四:初練者急于求成 小陳是今年5月底剛開始健身的,在他看來一切都很新鮮,所以每天都在健身房練很長時間,但堅持了一段時間后,他發(fā)現(xiàn)最近到健身房訓練提不起勁,見到器械很反感,摸什么器械都覺得重,勉強堅持下來,訓練后的疲勞感特別強烈。 專家提示:初練者必須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訓練量和訓練強度要逐漸加大,切不可冒進。過度訓練后要降低訓練量和訓練強度,進行調(diào)整性訓練。訓練后應(yīng)加強蛋白質(zhì)的補充,保證充足的睡眠時間,可多吃一些新鮮蔬菜和水果,還可口服一些維生素制劑,根據(jù)條件,進行按摩、桑拿浴和心理放松等,以加速疲勞消除,促進身體恢復。 |
|
來自: 神醫(yī)圖書館318 > 《心臟雜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