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葬書》原著白話文 [晉]郭璞
葬或者藏,即是陰宅和陽宅,要乘生氣。 所謂生氣,即是陰氣和陽氣的總稱。它的運動變化,可以噫而成風,可以變化成為云,也可以變化成為雨。而在地中運動變化的,就稱之謂生氣。 生氣內在的陰氣和陽氣雙方對立面在地中的斗爭和統(tǒng)一,就會產生了萬物,人子是受體于父母的,同樣,父母的尸體或骸骨,也是受體于生時之父母。因此,如果遇到了與父母同類的生氣,好像是同頻率的電波一樣,傳送到受體于父母的人子和骸骨,就會受到感應,人子或本骸就會受到庇陰的。 因為人之所以生,就是由于生氣內在陰陽氣的自我斗爭統(tǒng)一,即生氣的聚積,其聚積最多的就成了人的骨骼,因此,人死了以后,其皮肉腐爛了,而骨骼仍然存在。所以葬者,就要利用地中同類的生氣,納入骨骼之內,供其生氣旺盛,以同頻率來感應人子,這就是葬或藏所采取的方法。《經書》說了:生氣是有感應的,這種感應會波及人子,感應得好,人子便得福,是吉利的。感應得不好,人子就有禍,是不吉利的。 所以西蜀的銅山崩塌了,在東方未央宮用同類銅鑄 的鐘就會得到感應而自鳴。樹木到春天生新枝,室內的粟到春天也會發(fā)芽,就是由于生氣運動變化的緣故,即生氣內在陰陽矛盾的斗爭統(tǒng)一而產生的。而生氣在地中的運動變化,即地中陰陽氣的相互斗爭,是因地之勢。生氣的聚積,即陰陽氣的統(tǒng)一,就是由于陰陽氣停止運動變化。為此,所采取的方法手段,或措施,就稱之謂風水。 風水的方法,以得水為第一緊要,防止生氣噫而成風為次要。為什么呢?因為生氣過于旺盛會外噫而成風。雖然如此,而其沒有外溢,即沒有噫而成風的,剩余在地中的生氣,還是會靜止。這種生氣雖然是零散,但是在地層深處也會靜止。說藏風是次要的,就是這個道理。所以《經書》說:乘生氣,要淺深乘得恰當,風水自然是好的了。 為什么得水為上呢?因為土是生氣之母,有土,才會有生氣。生氣又是水之母,有生氣才會有水。所以有隨龍水,就表明生氣很旺盛。而葬,就是乘旺盛的生氣,因而以得水為上,防止噫氣為次要。凡屬涸燥的山上,水少,或沒有水,說明表層生氣不旺盛,就應該葬深;而在平坦的平地,水就較多,表明地表層生氣旺盛,就可淺葬?!督洉氛f:生氣是土生的,所以土發(fā)生運動變化,生氣也就隨之運動變化,世界萬物就是因生氣的運動變化而產生的。 如此說來,觀土,即觀察龍脈又更重要了。觀看龍脈,即葬山的方法又如何呢?是以觀龍勢為最難,察龍的形較為次要,定方立向,那就更次要了。 什么才稱為勢和形呢?從遠方奔騰而來的龍脈,如若水之波,若馬之馳,就稱為勢。龍奔騰到了近處,勢靜止以后的尖齊高聳,方圓秀麗以及窩鉗突凹……等形狀,就稱之謂形。勢與形的關系是,凡屬勢與形是一致的,吻合的,即有什么勢就結成什么形,所謂勢與形順者,則主吉。若是勢與形是逆的,即甲勢乙形,或乙勢甲形,勢與形不相吻合,則主兇。假若勢來得不好,而形結得很好,就是能得福也是不多,只能得百分之一的福。若是來勢很好,而形又結得不好,不但不能得福,而且災禍即日就要降臨。遠方來的勢,若曲折而來,屈曲宛委而勢止結穴而立即靜止。明堂狹小,沒有秀峰吉水,似此的外表生氣沒有聚積內在的生氣是散于地中的?!督洉氛f:如此形穴是不蓄氣的穴,是腐肉敗骨之藏。 上地之山,又潛伏又連接,起始是很高,像天樣的高,其來勢一起一伏,好像波浪一樣,行龍又好像馬馳的奔跑,在靜止的時候,就如死尸一樣不會動。其過峽束氣和展氣像懷有萬寶的龐大,中間如燕息的細小,靈活,明堂開潤,貴人上坐,珍饌畢陳,財富人尊。齋潔秀雅。蓄氣如橐皮樣鼓挺起來,又像裝東西的器皿而不散漏。其形狀如同龍或鸞,或飛騰或盤踞,禽伏獸蹲,像帝王一樣尊嚴。 平地龍,即支龍的運動趨勢是看地表面的脈胳,所謂脈原一線。山地龍的趨勢是看龍脊石骨的走向。好像蛇行一樣,爬向東西,又趨向南北。曲屈的又復直行,回環(huán)行走又再回環(huán)。仿佛蹲在那里要等候什么似的,又好似要抱攬什么東西的樣子,又好似欲進,卻又是退。表面像靜止了,卻從深處而來。行龍要像這樣積止,即生氣內在斗爭得到統(tǒng)一,又復再斗爭的聚沖,達到新的統(tǒng)一陰和而陽工。土厚而生旺盛的生氣,旺盛的生氣又生深水,即土多水多。為生氣所生的草和木都非常的茂盛。像這樣的來龍,其貴一定如千乘,其富一定如萬金?!督洉氛f:如此勢止氣蓄的形,定能化生萬物為上地也。 平地龍,即支龍,以平坦的大地為貴。土龍,即山地龍,或稱垅龍,以分支多為貴。龍分支的時候,生氣也隨之而分,支龍到頭龍盡時,生氣也隨之而終。觀垅龍或支龍分支開嶂的方法,其勢在束氣時要隱隱的細小,展氣時又要隆隆的龐大。即像蜂腰鶴膝。之玄曲屈,微妙玄通。這樣的龍脈就是好的龍脈了。 《經書》說:平地龍有吉氣的,是在平地隨土而起脈,垅龍到頭聚氣的,必定有隨龍水比肩隨龍而來,交會而止。像這樣的龍順勢一起一伏的回復始終與形吻合,在龍盡氣鐘,諸水交會之處選址點穴,就永吉無兇了。 在重重峰巒,疊疊岡阜的地方,群垅眾支會聚于明堂,選址點穴,當舍擇其特殊的龍脈。如群垅支都是很肥胖而其特別瘦小的,群垅眾支都是秀麗細小的而其特別肥大的,像這種參差不齊而形是險惡的雜勢,無論是主峰還是客峰都一樣參差不齊,這種穴場,決不可以下葬。 若是垅龍高聳,而支龍在地中伏行,垅龍或支龍氣鐘之處,其明堂平坦如掌,就可以下葬。所以《經書》說:平地龍要葬在高處,而山地龍要葬在山麓。因而平地龍點穴要點在頭頂上,而垅龍點穴要點在山腳下。假若形勢不合,不是如此點穴,生氣就會被逐散掉。 因此,對于葬法是很難的?。∑降佚埡蜕降佚埖姆謩e,以及觀察其穴位,是會看花眼睛,迷惑心竅的,是禍或是福的差異,是在侯王與虜仆之間一樣差別懸殊。 總之,以來龍來說,如果來龍龍勢險要,就必定有吉穴。選址點穴的方法,是葬其所會,即是龍盡氣鐘而諸水會聚之處。因此,葬法要原其所始,即是要從隨龍水的源頭,來龍起始的祖山起,到龍盡氣鐘諸水會聚為止。逐節(jié)審明其廢與相,即吉兇。吉者而取之,兇者而廢之,或避之。 生氣因地氣行而來,有淺來有深來,就應淺來淺葬,深來而葬深,對原來閉塞的生氣,就要溝通。對通流的生氣,就要使其聚積后而穩(wěn)固防止其擴散。要乘好生氣相好水,使之不干不濕,親土以印棺木,對外要藏八風,即做好封塵,使生氣不向八方噫而成風。對內要密合五行,不使有沖克矛盾。天星要下照,地德要發(fā)生萬物,陰陽要沖和而統(tǒng)一,金木水火土五土,在春夏秋冬四季俱備。這些都有賴于君子奪神功改天命的目力,以及采取的措施,趨全而避缺,不善求善,善而加善,此中微妙,全在智力觸類而長,自然玄通陰陽,功奪造化了。 因此,天上星辰都喜悅發(fā)光,全部拱向北斗,猶如明堂的朝山都拱向墓穴,朝水有情流向墓庫。這樣穴前左右龍虎砂以衛(wèi)生氣,朝應砂水與墓穴主客同情,左右前后四勢端莊嚴明,蟲、蛇、鼠、蟻、蝎五害不侵犯而坐穴十一不具,一不高,二不低,三不浮,四不沉,五不干,六不濕,七不寒,八不暑,九不過小,十不過大,十一不噫生氣。定穴遷穴除上述為首要外,這些是其次的問題。 《經書》說:朝應峰的支脈都向穴場拱來,朝應水又是灣曲回環(huán),就主應高壽而財祿豐盈。如果朝山是休囚的,水又是無情的直流出去,就要虜王滅侯了。 穴場的土要細嫩而堅,潤而不過濕,如同裁肪切玉而俱備有金木水火土五行的色光,干如儲藏的栗,而濕如刲肉。凡屬如有水泉的礫砂土,都是兇宅。 《經書》說:地有前后左右四勢,而明堂生氣是從乾坤艮巽,坎離震兌八方而聚,所以葬的穴場,以左為青龍,右為白虎,前面稱朱雀,后面稱為玄武。玄武要垂頭,前面峰砂秀麗,朝應水曲屈彎環(huán),青龍砂向內彎曲有情,白虎砂低頭而向外。若是形勢反此,即主應破敗死絕。如白虎蹲著,就稱為銜尸,青龍不內屈而直伸,謂之嫉主。玄武不垂頭就是氣未鐘,謂之拒尸。以水為朱雀直流出去,稱為騰去。 因為生氣噫而外溢是擴散生氣的,所以需要龍虎來保衛(wèi)區(qū)穴。若是來龍是疊疊的山脈而中間突出一脈,左邊是空的,右邊又有缺陷,前面又是曠野,后面又破折,生氣就會散于飄風?!督洉氛f:如此是騰漏之穴,是腐爛棺木的藏地。 用土圭來測方位,玉尺來度量遠近,以左右的支為龍虎的,其來去要如岡阜之跡,不可高于穴場,又要如肘臂的向內彎曲,就稱為環(huán)抱。前面以水為朱雀,其衰或者是旺,就要看水形來主應吉兇,但不可以湍激,如果是湍激就稱為悲泣,主不吉利。 以水為朱雀,水就要源于生氣,分支合流之處為未盛,即將盛。應穴朝于大旺,會聚于將衰的宮位,而流于囚謝的墓庫。曲屈來去不停流,而每一轉折處,必須儲而后流,悠揚清澈,仿佛不忍流去,其來和去都以看不見為最好。 《經書》說:外氣所以能影響內氣,即堂氣(自然環(huán)境)所以影響穴內生氣(外因影響內因)。過水所以能止來龍,使來龍龍盡而氣鐘,就是外氣影響內氣的結果。遠方的勢和近處的形,遠方的勢到近處靜止即成為形,也即是說,到了近處的生氣成了形,就止住了遠方來的勢。也就是龍盡氣鐘。這樣外氣有砂水相親。而內氣有遠方來龍勢止聚積的生氣。如此前親后倚就是吉藏。 例如:遠方的勢如萬馬的奔騰,而從很高如從天上降下來,就可以葬帝王。勢如巨大的波浪,一起一伏好象重重的山嶺,疊疊的嶂,就是千乘(公侯)之葬。勢如龍從高處而奔下來,(似從天而降)又山環(huán)水繞,是國老三公的葬地。勢如重屋,起伏不大,而草木都茂盛,就是開府建國的京都。勢如打草受驚的蛇,曲屈徐斜沒有規(guī)律,是要滅國亡家的。勢如戈矛,像兵刃武器,就要遭兵禍或者牢獄之災。勢如流水,一直往下降而不起,就是生人也像是死鬼附體。勢像背負屏障,而有山從中突出,就不可葬了。 主王侯的穴位,其形像燕子窩,應葬在其凹部,可以得到豐厚的祭肉,可以拔茅連茹。形像側壘一樣,一層層后岡從遠方而來,堂內的水又是曲曲回環(huán),就主出九棘三槐(左九棘是帝王、大夫卿。右九棘是公、侯、伯、子、男。三槐:三公:周三公:太師、太傅、太保。西漢以大司馬、大司徒、大司空為三公。東漢以太尉、司徒、司空為三公)。形如倒置的鐵鍋,葬在鍋頂就可以富。形如戴了帽子,永遠都是昌盛的。形如算盤,其盤子上下無序,主應百事昏亂。形如亂穿或亂放的衣服,就主淫亂妒妻。形像灰袋子,就要遭受火災。形如傾覆的船,婦女要生病,男子坐班房。形像橫放的桌子,是主斷裔絕代。形如臥倒的劍,主應被誅殺。形或像仰放的刀,主應災禍伏逃。形如馬馳、鸞舞、鳳飛、蛇(會飛的蛇),以及委蛇、黿鱉、鼉、龜,要以水來識別,就是前者無水,而后者是在水中。牛是主富,鳳是主貴,而蛇則主危。形若是搖搖百動,即是尚未勢止成形,都是不宜葬的。四周的山嶺與穴場逼近,葬法也是所避忌的。 不可以葬的山有五種:第一,生氣貴于生和,凡是尚未生長草木的童山不可以葬。第二,氣因勢而來,凡是切斷了如挖深溝已露石骨不能通生氣的斷山不可以葬。第三,生氣因土而行,凡是來龍是石,或扦穴處全部石的石山,不可以葬。第四,生氣因勢止則止,凡屬正在奔騰而沒有靜止的過山不可以葬。第五,生氣以諸龍會聚為旺,凡屬周圍界水的獨山不可以葬?!督洉氛f:童山、斷山、石山、過山、獨山這五種山都不可以葬,如果葬了,非但會產生新的災禍,而且已經得到的福氣也會被消除。 《經書》還說:穴有三吉,而葬有六兇,凡是穴場能藏神,即聚積生氣,而合得吉日良辰,是一吉。凡屬陰陽二氣沖和,即不是斗爭而是統(tǒng)一的時候,穴內的五行土在一年四季都齊備,為二吉。凡能趨全吉而避一缺,即是沒有一點缺陷的穴,而不善者增善,善者益善為三吉。 所謂六兇,即把陰的視為陽的,把陽的視為陰的,或把陰的作陽處理,把陽的作陰處理,這種陰陽差錯,是一兇。 楊筠松說:“不得真龍得年月,也應寶貴發(fā)人家”,如果造或葬的年月日時有差錯,是二兇。 如果龍身微弱,生氣有旺,而扦大穴,或明堂狹小,只能容數十戶,而扦數百數千戶,這種力小而圖大,是三兇。 如果認為自己的福氣大,而隨便亂扦地,即認為“福人得福地”,是四兇。 扦穴不論上下,不識高低,不辨大小……都稱僭上逼下,是五兇。 凡屬審龍、格龍、選址、點穴、扦穴、建房、定方立向……都遵上述規(guī)律,或操作規(guī)程,而隨便亂干,隨便變應的,而是奇怪的見解,即是六兇。 《經書》總結說:來龍奔騰的勢靜止以后,其形表露得軒昂高貴,必定穴前是諸水會聚,而穴后是禽伏獸蹲的山岡,來龍起始就分支很多,其開始奔騰的氣魄,就如同從云霄降到地面一樣,萬馬奔騰。 若是來龍起始就沒有分支,就等于龍無角是蛇,滅亡了角的死蛇是沒有生氣的。 旺盛的生氣,就如同帝王王諸侯樣的有權威(耳耳致王)。也如同君主王諸侯樣的能執(zhí)應八方招至八方生氣以應穴(耳耳致侯)。 要禁忌的,即要防止的是鑿傷、震驚龍脈,擴散生氣。 生氣是積蓄在形如丘山之凸起的部位,即稱之謂龍腹的部位。選址點穴在龍腹臍部的深凹處。這樣,他的后代必定能得福。 假若穴后生氣不旺盛,穴前明堂又有所破缺,如朝穴的砂水形現險邪悲哭,災禍即日就會降臨?!督洉氛f,葬山的方法,要乘旺盛的生氣。旺盛的生氣是在龍水交會的谷中,如果扦在谷中,必須有脈入穴,百福百事就能很順利很快的可以得到。
友情提示:轉載請注明出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