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7傷寒五六日 已發(fā)汗而復(fù)下之 胸脅滿 微結(jié) 小便不利 渴而不嘔 但頭汗出往來寒熱 心煩者 此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湯主之。柴胡半斤 桂枝三兩(去皮) 乾薑二兩 栝蔞根四兩 黃岑三兩 牡蠣二兩(熬) 甘草二兩(炙)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溫服一升,日三服。初服微煩,復(fù)服,汗出便愈。此方常用,傷寒五六日的時候,已發(fā)汗而復(fù)下之,此五六日的時候正是傳半表半里的時候。表不解,沒有少陽病的證侯,發(fā)汗可以。但發(fā)汗表不解后要好好看一看,如果表不解用桂枝湯,不可吃一藥,得辨證,如果表不解,瀉下,總要使邪熱內(nèi)陷,胸脅滿微結(jié),胸脅滿為柴胡證,微結(jié),里面微有所結(jié),結(jié)得不厲害。但是有所結(jié),我們用柴胡桂枝干姜湯,就是個體會,各注家都沒這么注,這個柴胡桂枝干姜利于大便干,這也奇怪,有人一看又有干姜,又有桂枝,就認(rèn)為偏溫,其實這個藥,大便稍溏,用它是要瀉的,所以微結(jié),就是里頭微有所結(jié),不是結(jié)得不象陽明病及結(jié)胸病那樣結(jié)的兇。小便不利,渴而不嘔,因反復(fù)下之,喪失津液了,所以尿不利,同時也有誤下致氣上沖的關(guān)系,導(dǎo)致小便不下行,故有二種原因致尿不利,故桂枝用量多,三兩。氣往上沖,誘使水上而不下,可致尿不利,渴而不嘔,微結(jié),胃里頭有熱,渴,胃里頭沒有停水,故不嘔,胃里頭沒水有熱,但頭汗出,氣沖于上,氣往上行而不下,所以但頭汗出,往來寒熱,心煩者就是有熱,往來寒熱就是柴胡證,是為未解也,未解也,有二個問題,一個多少有表證,一個少陽病里頭微有所結(jié),仍以柴胡為主治療,此方合用桂枝甘草多少有解表哇。在臨床上有無名的低熱,用此方很好,沒有其他的表證,但現(xiàn)些柴胡證,我用此方治低熱,治的很多,找不出來什么原因,如肝炎低熱的用此方可解除。此主與小柴胡湯不同,里頭不虛,不用人參,不嘔,也不用半夏,但是渴,所以用花粉、牡蠣,剛才講了,此二花解渴的力量很強,同時微結(jié),這個花粉、牡蠣,花粉本身有潤下的作用,再加上咸寒的牡蠣一起,有通大便的作用,用桂枝甘草湯治氣上沖,也就是小柴胡湯證,里不虛,而不嘔,渴,有時氣上沖,有微發(fā)熱,即有表證,此方可以用的,其它的與柴胡證大致相同的,柴胡用的也相當(dāng)重,半斤,即 24克,花粉也量大,此藥苦寒治消渴,解熱有緩下的作用,對寬作用不如瓜蔞實,去痰寬胸就用瓜蔞,去熱解渴,用花粉。這個方子,在柴胡劑里頭,慢性病用都好,為什么?花粉這個藥是個補藥,有點強壯作用,常用滋陰,久病虛衰無力,心下多少有點滿,滿有二個問題,一個為有所結(jié),一個為氣上沖,用桂枝甘草,有人看桂枝干姜熱得不得了,其實桂枝我常用并不那么熱,不象現(xiàn)在教材說的桂枝是大熱藥,其實這個藥最平穩(wěn)不過,不是那么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