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樹轂(谷) (1649-1733后)〔清〕字原豐,號無我、鹿公、石屋、石屋居士,又號方外布衣,一作文外布衣,晚號栗園叟、慈竹君、一笑先生,浙江仁和(今杭州)人。工寫人物,重視表達人物的神態(tài),所作衣紋輕圓秀勁,又具深厚渾樸之質,設色古雅,筆法出自陳洪綬而有所變化,得其清穩(wěn),線條流暢,是一位頗有成就的人物畫家。雍正十年(1732)嘗作《郭子儀檢玩圖》,十一年(1733)作《人物圖》軸。
 傳世作品有康熙三十年(1691)作《學士校書圖》軸,著錄于《古代書畫過目匯考》;六十一年作《弄胡琴圖》軸、《四友圖》軸現(xiàn)藏故宮博物院;雍正七年(1729)作《煮茶圖》軸藏中央美術學院;八年(1730)作《人物圖冊》(四開)藏上海博物館;二年(1724)作《雜畫冊》(八開)藏浙江省博物館。
清 王樹轂 弄胡琴圖 立軸,絹本,設色,縱90.6厘米,橫50厘米。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根據(jù)本圖自題可知這幅畫的構思來自陳子昂憤而碎琴的典故,通過其孤獨的境遇來刺砭埋沒、摧殘人才的弊端。畫面上,作者避開碎琴的高潮情節(jié),而是選擇他遭受冷落的一幕。
清 王樹轂 朝妝緩步圖 立軸,絹本,設色,縱83.8厘米,橫30.1厘米。浙江省博物館藏
此圖中一名仕女身裹披風,一手支頤,一手執(zhí)扇,婷婷娜娜,緩步而行,一邊回頭觀看,似被什么所吸引。背景不置一物,卻通過人物的裝束和動態(tài),體現(xiàn)出早晨清露未退、涼風微動之感。用筆圓潤細勁,得陳老蓮之筆意。圖上方有另一名清代畫家張庚所題詩、跋。
王樹轂《訓子圖》
雜畫圖 王樹轂 冊頁紙本設色 縱23.8厘米橫33.3厘米浙江省博物館藏
雜畫圖王樹轂 冊頁紙本設色縱23.8厘米橫33.3厘米 浙江省博物館藏
此冊共八開,分別為古木幽篁、蕉石人物、壽桃、石榴、樹石人物、山水、墨菊、墨梅。水墨為主,偶有淡設色。每幀一小景,并自題詩一首。此選二幀,之一為《古木幽篁》,古木生機勃勃,兩竿幽篁挺立。之二為《墨梅》,老干新枝,花朵疏密有致。兩幅構圖皆偏聚一角,用筆老練遒勁,師法陳洪綬而有所變化,堪稱精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