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很多人,企圖用一些喜歡的東西來填滿生活,無論是物質(zhì)的還是精神的,比如說一個人、一部車、一套大房子、一個環(huán)游世界的夢想,以對它們的執(zhí)著來填滿自己的世界,為的是擁有的那份安全感、踏實感和滿足感,其實是為了填滿自己心里的空洞,卻忘了有這么一句話:緊抓著天堂,便是地獄。越是執(zhí)著于一些外在的東西來滿足自己世界的空虛,那么往往就會體會到痛苦的根本。
比如愛情,當(dāng)我們越是想要抓住一個人,和他真正融合、朝夕相處、不離左右、不分彼此,往往發(fā)現(xiàn)兩個人的差距越大,一個人的孤獨和兩個人的寂寞比起來,要好忍受的多。有的時候兩個人在一起,比一個人的時候更加孤單。星星近看不過是石頭,而太近的兩個人呢,看多了也許連石頭都不如。因為石頭不會說話,所以也不會煩人。
凡正常人,都兼有疼人和被人疼兩種需要。在相愛者之間,如果這兩種需要不能同時在對方身上獲得滿足,便潛伏著危機。
那慣常被疼的一方最好不要以為,你遇到了一個只想疼人不想被人疼的純粹父親型的男人或純粹母親型的女人。在這茫茫宇宙間,有誰不是想要人疼的孤兒?
每個人的世界都包含很多東西:親情,友情,愛情,夢想,哪怕最疼我們的爸爸媽媽,他們也終將離我們而去;友情呢,更是交著、丟著,始終走在沒有辦法回頭的路上;即使是相愛的兩個人,我們都有白頭到老的愿望,于是我們試著接近、接納、包容、理解、妥協(xié),找尋更多的一致,擁抱著取暖,經(jīng)受生活的無情考驗,可是永遠(yuǎn)又太遠(yuǎn),我們都承諾不起。時光變換,若干年后,變了的恐怕不只是容顏。
婚姻中的兩個人在一起能做最多的事,就是陪伴。我干我的,你干你的,有兩三個小時的晚間黃金時間,他們都是獨享的。但你知道一個空間里有另一個人坐在那兒,你就感到很踏實——這就是所謂的“個人空間”。雖然那兩三個小時他們都在自己的世界里,但不同的是,身邊伴著另一個人——這就是愛情,最常態(tài)的愛情。也許就是不說話,只做伴的愛情。

生活中很多時候,也許失去才能讓我們真正學(xué)會面對自己的世界。一個真正只屬于那個“我”一個人的世界,人生真的是一部永不停歇的列車,我們身邊的人不停的變換,到站的下車了,于是又有新的人走進(jìn)你的車廂,可能交談、可能相視無語,可能把酒言歡,也可能擦肩而過。這些人都是流動的,短暫停留也罷,陪伴很久也罷,終將離開。
有的時候,我們的醒悟只能借由丟掉某些東西而發(fā)生。也許就是那一句:“當(dāng)你感覺即將失去某個東西的時候,請熱烈歡慶吧!”因為凡是會消失的東西都是虛假的,真實的東西永遠(yuǎn)不可能消逝。就像陽光,永遠(yuǎn)不會消逝。
將欲望的執(zhí)念放下,獲得靜寂的內(nèi)心解脫。佛曰:笑著面對,不去埋怨,悠然,隨心,隨性,隨緣。注定讓一生改變的,只在百年后,那一朵花開的時間。所以我們,需要更多的時間去面對自己的世界,剔除一些不必要的東西,讓自己的世界充滿陽光,而陽光,是免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