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的《麗人行》,字面上看,似乎是如實描寫楊氏兄妹某次游覽唐朝首都長安勝景曲江的情形。實際上,充滿了譏諷調(diào)侃的意味。
杜甫怎樣諷刺楊貴妃姊妹? 丁啟陣
三月三日天氣新,長安水邊多麗人。 態(tài)濃意遠淑且真,肌理細膩骨肉勻。 繡羅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銀麒麟。 頭上何所有?翠微[è]葉垂鬢唇。(勺包盍字) 背后何所見?珠壓腰衱穩(wěn)稱身。 就中云幕椒房親,賜名大國虢與秦。 紫駝之峰出翠釜,水精之盤行素鱗。 犀箸厭飫久未下,鑾刀縷切空紛綸。 黃門飛鞚不動塵,御廚絡(luò)繹送八珍。 簫鼓哀吟感鬼神,賓從雜遝實要津。 后來鞍馬何逡巡,當軒下馬入錦茵。 楊花雪落覆白蘋,青鳥飛去銜紅巾。 炙手可熱勢絕倫,慎莫近前丞相嗔。 ——杜甫《麗人行》
杜甫的《麗人行》,是一首名詩,清代學(xué)者王夫之稱其為“杜集中第一首樂府”,包括《唐詩三百首》在內(nèi)的各種唐詩、杜詩選本,必選此詩。一般認為,它諷刺了楊國忠兄妹的驕奢淫逸。 字面上看,這詩似乎是如實描寫楊氏兄妹某次游覽唐朝首都長安勝景曲江的情形:楊氏姊妹(楊貴妃、虢國夫人)肌膚細膩,身材勻稱,裝飾華麗;筵宴所用器皿、食材,極盡奢侈,音樂動聽;出游隊伍,賓客眾多,護衛(wèi)森嚴,常人不得靠近。 但其實,詩中充滿了譏諷調(diào)侃的意味。那么,它的諷刺信息是怎樣傳遞給讀者的呢? 首先,詩句的語義變化,暗寓了諷刺意味。楊倫《杜詩鏡銓》引蔣弱六云:“美人相,富貴相,妖淫相,后乃現(xiàn)出羅剎相,真可笑可畏。”楊氏姊妹出場,詩人先寫其身體美貌,次寫其服飾富貴,次寫其舉止荒淫,最后寫其氣焰囂張。猶如層層剝筍,依次剝?nèi)ッ烂?、華麗外表之后,現(xiàn)出了他們淫亂、邪惡的本性。 其次,詩歌借鑒了《詩經(jīng)·國風(fēng)》、漢樂府的風(fēng)格。其中對于楊氏姊妹相貌、服飾的描寫,有如清人沈德潛、宋轅文等所指出的,杜甫明顯學(xué)習(xí)了《墉風(fēng)·君子偕老》和漢樂府《羽林郎》的寫法。《君子偕老》,諷刺衛(wèi)夫人淫亂,“子之不淑,云如之何”。但詩中并不充斥著直白的責(zé)罵之詞,而是極寫其身體的美麗,儀態(tài)的動人,服飾的華麗?!棒I發(fā)如云,不屑髢也”(秀發(fā)漆黑濃密,無需挽個假發(fā)髻),“……揚且之皙也。胡然而天也,胡然而帝也”(臉面白皙美麗,有如仙女、帝子下凡間),“子之清揚,揚且之顏也”(眉目清秀,容顏美麗);“委委佗佗,如山如河”(儀態(tài)萬方移蓮步,靜如高山動如大河),“展如之人兮,邦之媛也”(盛裝美女,無愧于邦國名媛);“副笄六珈”(玉簪步搖珍珠之類諸侯夫人飾品),“象服是宜”(鳥羽圖案的袍子),“玼兮玼兮,其之翟也”(玉色鮮明,祭衣繪著野雞圖案),“玉之瑱也,象之揥也”(美玉做耳墜,象牙做簪子),“蒙彼縐絺,是紲袢也”(薄紗罩在透明的內(nèi)衣外邊)。 《羽林郎》中,描寫當壚的胡姬(酒家女)詩句,“長裾連理帶,廣袖合歡襦。頭上藍田玉,耳后大秦珠。兩鬟何窈窕,一世良所無”;描寫飲食的詩句,“就我求清酒,絲繩提玉壺。就我求珍肴,金盤膾鯉魚”。杜甫顯然也有所借鑒。 由此可見,要真正讀懂杜甫詩,需要對古代詩歌有相當?shù)牧私狻?/SPAN> 再次,詩人化用了兩個歷史典故。一個是《詩經(jīng)·君子偕老》諷刺衛(wèi)夫人的淫亂,二是北魏胡太后與楊白花淫亂。前者是整首詩的化用,上文已經(jīng)說過;后者是“楊花雪落覆白蘋”一句詩的化用。楊白花(后改名為楊華)跟胡太后私通一段時間后,懼禍,歸降梁國。胡太后思念楊白花,作《楊白華歌》,詩中有“楊花飄蕩落南家”、“愿銜楊花入窼里”等句。 杜甫這首詩的妙處,主要在于,意在諷刺,但詩句用語典雅、鋪張,貌似羨慕,“本是諷刺,而詩中直敘富麗,若深羨不容口者”(明鐘惺語)。清人浦起龍說得不錯,“無一刺譏語,描摹處語語刺譏;無一慨嘆聲,點逗處聲聲慨嘆”。杜甫這首詩,可謂深得“言者無罪聞?wù)咦憬洹钡脑娙酥溃L(fēng)人之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