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線系統(tǒng),必然有著各條均線間的關系問題,任何兩條均線的關系,其實就是一個的問題。的標準,可以把相應的關系進行一個完全分類:飛吻、唇吻、濕吻。

       飛吻:短期均線略略走平后繼續(xù)按原來趨勢進行下去。
       唇吻:短期均線靠近長期均線但不跌破或升破,然后按原來趨勢繼續(xù)下去。
       濕吻:短期均線跌破或升破長期均線甚至出現(xiàn)反復纏繞,如膠似漆。

    飛吻出現(xiàn)的幾率比較少,一般都是在趨勢特別強烈的時候,而太火暴的趨勢是不可能太長久的,所以其后的震蕩經常出現(xiàn);唇吻,任何一段基本的趨勢過程中最常見到的方式,一旦出現(xiàn)唇吻反彈基本就該結束了,但也要預防唇吻演變成濕吻;濕吻,一段趨勢后出現(xiàn)的較大調整中,還有就是在趨勢出現(xiàn)轉折時,這種情況也很常見,如果出現(xiàn)短、中、長各類均線來一個NP的濕吻,這時往往意味著行情要出現(xiàn)重大轉折

     注意,任何的行情轉折,在很大幾率上都是由濕吻引發(fā)的,這里分兩種情況:一種是先濕吻,然后按原趨勢來一個大的高潮,制造一個陷阱,再轉折;另一種,反復濕吻,構造一個轉折性箱型。

     濕吻之后必有高潮。

 

市場走勢的三種分類:上漲、下跌、盤整。所有走勢都可以分解成這三種情況。這是一個最簡單的道理,而這才是市場分析唯一值得依靠的基礎。很多人往往忽視最簡單的東西,去搞那些虛頭八腦的玩意。而無論你是主力、散戶、莊家,都逃不過這三種分類所交織成的走勢。

     那么,何謂上漲、下跌、盤整?下面給出一個定義。首先必須明確的是,所有上漲、下跌、盤整都建立在一定的周期圖表上,例如在日線上的盤整,在30分鐘線上可能就是上漲或下跌,因此,一定的圖表是判斷的基礎,而圖表的選擇,與上面所說交易系統(tǒng)的選擇是一致的,相關于你的資金、性格、操作風格等。

    上漲:最近一個高點比前一高點高,且最近一個低點比前一低點高。

    下跌:最近一個高點比前一高點低,且最近一個低點比前一低點低。

    盤整:最近一個高點比前一高點高,且最近一個低點比前一低點低;或者最近一個高點比前一高點低,且最近一個低點比前一低點高。

    操作的關鍵不是定義,而是如何充分理解定義而使得操作有一個堅固的基礎。其中的困難在于如何去把握高點和低點,因為高點、低點是有其級別的,在30分鐘圖上看到的高點,可能在周線圖上什么都沒看到。為此,必須要均線系統(tǒng)來過濾,也就是前面常說的“吻”的概念,只有在“吻”前后出現(xiàn)的高、低點才有意義。

    這里,首先要搞清楚“吻”是怎樣產生的。如果一個走勢,連短線均線都不能突破,那期間出現(xiàn)的高、低點,肯定只是低級別圖表上的,在本級別圖表上沒有意義。當走勢突破短期均線卻不能突破長期均線,就會形成“飛吻”;當走勢突破長期均線馬上形成陷阱,就會形成“唇吻”;當走勢突破長期均線出現(xiàn)一定的反復,就會形成“濕吻”。由此可見,“吻“的分類是基于對原趨勢的反抗程度,“飛吻”是基本沒有任何反抗力,“唇吻”的力度也一般,而“濕吻”,就意味著力度有了足夠的強度,而一切的轉折,基本都是從“濕吻”開始的。

轉折,一般只有兩種:一、“濕吻”后繼續(xù)原趨勢形成陷阱后回頭制造出轉折;

二、出現(xiàn)盤整,以時間換空間地形成轉折。第二種情況暫且不說,第一種情況,最大的標志就是所謂的“背馳”了。必須注意:沒有趨勢,沒有背馳。在盤整中是無所謂“背馳”的,這點是必須特別明確的。還有一點是必須注意的,這里的所有判斷都只關系到兩條均線與走勢,和任何技術指標都無關。

     如何判斷“背馳”?前一“吻”的結束與后一“吻”開始由短線均線與長期均線相交所形成的面積。在前后兩個同向趨勢中,當趨勢力度比上一次趨勢力度要弱,就形成“背馳”。按這個定義,是最穩(wěn)妥的辦法,但唯一的缺點是必須等再次接吻后才能判斷,這時候,走勢離真正的轉折點會已經有一點距離了。如何解決這個問題:第一種方法,看低一級別的圖,從中按該種辦法找出相應的轉折點。這樣和真正的低點基本沒有太大的距離。

    還有一種方法,技巧比較高,當下與前一“吻”的結束時短線均線與長期均線形成的面積除以時間。因為這個概念是即時的,馬上就可以判斷當下的趨勢平均力度與前一次趨勢平均力度的強弱對比,一旦這次比上次弱,就可以判斷“背馳”即將形成,然后再根據短線均線與長期均線的距離,一旦延伸長度縮短,就意味著真正的低部馬上形成。按這種方法,真正的轉折點基本就可以完全同時地抓住。但有一個缺陷,就是風險稍微大點,且需要的技巧要高點,對市場的感覺要好點。

    純粹的兩條均線的K線圖,就足以應付最復雜的市場走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