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話故事,可以說是濃縮不同說話技巧的“精華所在”。 而且最重要的是,講笑話的思維是脫胎于邏輯思維,而我們平常說話的支撐點,也是我們的思維。所以通過學習笑話,掌握說話的思維和技巧的精華所在,就非常適合了。 如果你平常不太擅長運用言語應對各種聊天狀況,從學習笑話做起,就比較容易入門。 通常,笑話涉及用到的說話技巧有: 1,邏輯思維; 2,創(chuàng)意思維; 3,辯論的方式; 4,言語節(jié)奏的把控; 5,情商能力; 通過學習笑話,我們就能夠在短時間內(nèi),掌握到這些跟說話有關(guān)的技巧。這時我們再去學習相應的說話范疇,就會上手得更加快捷了。 那這些技巧,要如何從笑話中學習呢?接下來逐個分解。 
掌握笑話中的邏輯思維 笑話是衍生于邏輯思維的。千萬不要以為,胡說亂說,就能成為一個說話幽默的人。 很多笑話,都是建基于邏輯思維上面的。只要我們懂得去分析笑話的構(gòu)成,我們自然就能夠找到笑話背后的邏輯結(jié)構(gòu),學會構(gòu)建類似的表達形式。 例如這么一個笑話: 老師:昨天你考試不及格,回家后你爸爸有對你說什么話嗎? 小明:我可以把爸爸的臟話說出來嗎? 老師:不可以。 小明:那他什么話都沒有說。 不管你覺得這個笑話好不好笑,想要從中學習說話的技巧,第一步我們首先要懂得分析笑話的成分。 那這個笑話,涉及到的邏輯技巧,就是說話的“話”,所涵蓋的范圍了。 老師口中“爸爸對小明說什么話”的這個“話”的范圍,就包括了訓斥的話,責罵的人,教育的話,安慰的話等,當然也包括臟話。 然而小明單獨把“父親的臟話”抽出來問老師可不可以說,老師回答不可以。小明卻答道“那父親什么話也沒說”,那意思就很明顯了,就是回家后“父親對小明說的話”,全都是“臟話”了。 這說明,我們要對于某個詞語外延的涵蓋范圍,要有準確的了解。否則就很容易被別人抓住漏洞,去開玩笑了。 再來看一個笑話。 一個英文女老師教小學生:“有誰能回答,eye是什么意思?” 學生們回答:“不知道!” 老師問小明:“小明,那你看看我鼻子兩旁的是什么?” 小明:“是雀斑!” 女老師口中的“我鼻子兩旁的是什么”,所指事物的范圍不止一個,那么揪著這一點,我們就可以擴大范圍理解去回答老師這個問題,從而引發(fā)思維錯誤了。 這就是講笑話的基本原理。 當然,笑話還有很多其他邏輯技巧的,如: 一父親發(fā)現(xiàn)兒子抽煙,罵道:“我已經(jīng)警告過你,以后不準偷偷背著我去抽煙,你現(xiàn)在居然再犯?” 兒子委屈地說:“對不起爸爸,我知錯了!我以后抽煙,會當著你面抽的?!?/span> 這個笑話運用的邏輯技巧,就是把“背著”里面“不讓看見”的意思,故意曲解成“背對著”的意思。 畢竟在邏輯上,同一個詞語可以表達不同的概念,這就是“一詞多義”;不同的詞語,也可以表達同一個概念,這就是“一義多詞”。 所以,通過笑話學習邏輯思維的技巧,我們運用語言的能力,就會提升一個層次了。 
學會開動腦筋運用創(chuàng)意思維 盡管笑話用到很多邏輯思維的技巧,但同樣,不少笑話,也是跳脫邏輯思維去構(gòu)建的。 所以,我們先要懂得邏輯思維,才能夠跳脫邏輯思維的形式,構(gòu)建出生動的表達方式,這也是創(chuàng)意思維的作用。 創(chuàng)意思維一般包含“發(fā)散思維”、“逆向思維”、“聯(lián)想思維”這些類型的思維形式。在平常表達時,這些思維形式都會影響到我們構(gòu)建出什么樣子的語言。 例如以下例子: 女:你平時休息天,一般會去做些什么的??? 男:我都是看書、做運動、打游戲、寫文章、玩樂器之類的,其他時間就想一想你! 女:???不會吧,真的嗎? 男:真的,不過我一般都沒有其他時間! 女:…… 這個笑話中,男子的回答,就跳脫出女方正常理解的邏輯,朝著相反的方向去構(gòu)建話語,最終讓女生“哭笑不得”。 再來一個例子: 你:唉,別人都是為了怎么掙錢怎么投資而發(fā)愁,而我卻不同,是為了怎么花錢而發(fā)愁! 朋友:不會吧!你這么“可悲”?。?/span> 你:是的,所以請教一下各位,我200百塊錢,怎么才能花到下個月10號? 這個笑話,就是通過引導別人想“西”,而你最終給出“東”這個答案,從而引發(fā)思維錯位的說話方式,也是逆向思維的運用。 在鋪墊“?!睍r,一般都會用到這種技巧。 又如: 夜深了,妻子總是睡不著,她就請求丈夫說:“你趕快給我做一場演講報告,我現(xiàn)在很需要你這樣做?” 丈夫問:“為什么?” 妻子:“因為當你做演講報告,聽的人總是能睡著了!” 這個笑話自然就是諷刺丈夫說話枯燥、乏味了,采取了暗示的方式,但是卻是把“聽丈夫報告”和“治療失眠”聯(lián)想起來說,這就是創(chuàng)新思維的運用。 在日常生活當中,我們跟別人聊天,同樣可以用到這些方式,開動自己的腦筋,讓對話充滿趣味的。 例如在某個夏夜,朋友來你家做客。聊天期間,突然有一只蚊子飛過,于是你“啪”的一聲就把蚊子拍死。 朋友見此,說:“天氣熱了,看來蚊子越來越多了?!?/span> 這時你就開玩笑運用想象思維說:“是的,不過這是我們家的看家蚊子,不過看到它想去叮你,我只好炒了它魷魚了?!?/span> 這樣去表達,是不是讓聊天氣氛更輕松。只要你懂得如何跳脫邏輯去開玩笑,很多情況你都能夠構(gòu)建輕松的氣氛。 
運用辯論的技巧去應對刁難 從笑話中,還可以學到很多辯論的技巧。 既然笑話是脫胎于邏輯思維的產(chǎn)生,那么跟邏輯思維有密切關(guān)系的辯論,自然也會從中獲得體現(xiàn)。 例如一個著名的例子: 俄國學者羅蒙諾索夫,素來生活簡樸,不太講究穿著。 有一次,有位衣著光鮮卻不學無術(shù)的德國人,看到他衣袖肘部有個破洞,就挖苦他說:“想必在你這件衣服的破洞里,我能看到你的博學。” 羅蒙諾索夫立刻反駁道:“是的,先生,而從我的眼睛里,卻看到一個人的愚蠢。” 這種反駁,就是依據(jù)對方的邏輯,“復制”過來的說話形式。在邏輯思維的運用中,經(jīng)常會用到這種辯論方式。 例如在一家餐廳里,有一位顧客叫住了老板:“老板,這盤牛肉簡直無法吃?。 ?/span> 老板說:“這關(guān)我什么事呢?牛肉不好,你應該到公牛那里去抱怨!” 顧客:“對啊,所以我才想起了你!” 這樣說,會反駁到對方了。 這種辯駁方式稱為“歸謬”,是一種類似類比思維的技巧。我們可以按照對方的邏輯,去反駁對方。又如: 老婆:“老婆,昨晚我睡覺做夢,夢見你答應給我一萬元買LV手袋,你肯定會成全我的美夢吧!” 老公:“當然。我昨晚睡覺做夢,就在夢里給了你一萬元去買LV手袋了!” 這就是“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的邏輯技巧了。 不同的笑話,涵蓋了不同的辯論技巧,只要我們細心留意,認真分析,我們就能夠通過閱讀笑話,而學到很多辯論的技巧了。 
講話語言節(jié)奏的把握 想要提升自己的表達能力,說話時,對于節(jié)奏的把控,是一種非常有用的技巧。你說的好不好,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你如何把這些話說出來。 畢竟笑話,想要說得有效果,讓你發(fā)笑,怎么鋪墊梗是最重要的。如果你無法把控說話的節(jié)奏,無法調(diào)動對方的心理預期,那么最終包袱被拋出來的時候,就很難讓人有一種“原來如此”的感覺。 所以,從笑話中學習語言節(jié)奏的把控,可以對我們?nèi)绾胃帽磉_,會有非常好的作用。有時候你想讓自己的表達更有趣味,也可以這樣去構(gòu)建話語。 例如你想說自己小時候很調(diào)皮,父母想辦法去懲戒你,他們怎么做呢?你就可以說: 小時候我很調(diào)皮,媽媽總是要打我,但硬是無法捉到我。 有一次爸爸剛好下班回來,看到這個情況,就跟母親說:“你怎能這樣做呢?兒子,過來爸爸這里,不用怕媽媽!” 我很激動,趕緊撲到爸爸懷里,然后爸爸一手把我抱起來,大聲說道:“老婆快來,我?guī)湍阕プ×恕?/span> 這個例子,如果你不懂得把控節(jié)奏,你可能就會直接說: “我小時候很調(diào)皮的,媽媽想打我總是抓不到我,后來有一次我父親下班回來,看到這個情況,用詭計騙我去抱他,然后就幫媽媽抓到我了!” 這樣表達,你認為會對聽者產(chǎn)生效果嗎?相信沒有前者那么強烈吧!因為第二種表達,把父親的做法一筆帶過,缺失給對方制造心理預期,所以說出來也只是普通的表達而已。 同樣,在你說一些自己的“糗事”時,如果懂得節(jié)奏的把控,吊起別人的心理預期,那么不管最后的結(jié)果好不好笑,別人也會對你的表達產(chǎn)生好的感受。 好比你向朋友分享自己第一次坐飛機的經(jīng)歷,怎么說呢? 第一次坐飛機,想問空姐要一杯水。當時出現(xiàn)了一個問題,不知道該如何稱呼空姐。 想一想,是不是叫“服務(wù)員”呢?但是這樣,顯然會暴露我是第一次坐飛機的本質(zhì)?!胺?wù)員”這么俗,你以為飛機是飯館嗎?肯定不行。 于是,在我整理完緊張的情緒之后,就連忙對著空姐冒出一句:“師傅,麻煩您給我倒一杯果汁行嗎?” 這種說法,是不是直接比你一句“我第一次坐飛機,不知道怎么稱呼空姐,最后緊張中居然叫了她一聲'師傅’”,好多了呢? 除非你身處的環(huán)境,需要你盡快把自己的事情說出來,才需要精簡表達,否則,適當鋪墊,制造心理預期,掌控說話的節(jié)奏,可以讓你的表達更加跌宕起伏。 這些技巧,都可以從笑話中學到,只要多看多想多練就行。 
高情商的表達方式 同樣,在笑話中,也可以學到一些高情商的表達技巧。 當我們遇到一些尷尬的情況,而不便直接說出來時,就可以通過調(diào)整語言的表達形式,從而讓對方“意會”,這就是高情商的做法。 例如你看到男同事的褲子拉鏈沒拉上,直接說又好像不太好,那么你就可以這樣跟男同事說:“你知道我眼睛往下看你的褲子時,看到了什么嗎?” 男同事:“看到什么?” 你說:“我看到了你的自由自在和我的不好意思!” 再如,在面對一些尷尬情況時,也可以用到幽默的表達方式。 一次,里根總統(tǒng)在白宮鋼琴演奏會上講話時,夫人南希不小心連人帶椅子跌落在臺下的地毯上,觀眾發(fā)出驚叫,南希卻靈活地爬了起來,在二百多名賓客的熱情掌聲中,回到自己的座位上。 正在演講的里根,看到夫人并沒有受傷,便插入一句俏皮話:“親愛的,我告訴過你,只有在我的講話沒有獲得掌聲時,你才應該這樣表演?!?/span> 全場大笑。 從這個例子當中,我們就可以學到,如何把一件尷尬的事情,轉(zhuǎn)變成一件看上去是你“刻意而為之”的行為,從而轉(zhuǎn)變到大家的情緒,化解尷尬。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jīng)常會面對這種不太好處理的時刻,有時候硬碰硬不一定能夠緩和事情,倒不如學習幽默中的表達方式,說不定還有轉(zhuǎn)機。 所以,想要提高自己的表達技巧,你可以經(jīng)常看看笑話。 但怎么看才有用呢?分享五個建議: 1,每看到一個讓你發(fā)笑的笑話,分析笑話為什么會讓你笑,找出背后的“機制”。 2,嘗試運用這個機制,自己構(gòu)建出類似的對話和表達方式,套用出來。 3,調(diào)整語言的表達節(jié)奏,盡量提高自己的笑話所產(chǎn)生出來的效果。 4,不要忽略自己講話的聲音,聲音表達會影響到你表達的好壞。 5,多練練習,多動腦筋。 只要你能夠堅持,每天看幾個笑話,那么積累下來,你的思維和表達能力,就會變得不一樣,成為一個會說話的人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