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天有時會下雨 | 2009-10-09 11:07:39
有0人認為這個回答不錯 | 有0人認為這個回答沒有幫助
有研究指出火藥始見于秦朝(公元前221~206年), 但是因為文獻不足以及當時只是因為煉丹時偶爾做出的副產(chǎn)品/失敗作, 并沒有制式紀錄制作方法. 其中一種相傳最初火藥紀錄原因, 則為煉丹術(shù)文獻中的記載, 警告千萬不可混和一些指定物品, 不然就會引起爆炸. 可是現(xiàn)在可追尋的文獻中, 亦可看出當時的混合物混有多種不能燃燒的材料, 甚至有混進人類精液. 亦有推測火藥始用于方便點火.
一直到19世紀為止, 火藥都是唯一知道存在的推進燃料以及炸藥. 火藥一般被中國人認為是中國古代四大發(fā)明之一, 西方國家并沒有中國古代四大發(fā)明一說, 但是多承認火藥為中國最先發(fā)明并使用. 一般認為11世紀宋朝時, 中國開始把其使用為戰(zhàn)爭工具, 以火箭和投石機搭載的炸彈形式出現(xiàn). 最早可追尋的紀錄為1259年, 竹枝被使用來發(fā)射瓦土彈頭. 此類火箭大都只是驚嚇作用, 并不實際構(gòu)成巨大威脅. 倒是初期火藥有不少有毒混合物, 例如汞和砷, 因此可以被視為一種化學武器. 現(xiàn)時找到最古早的金屬制大炮約制作于1323年. 但是元朝(1279~1368)之前的蒙古人有使用大炮來對抗當時的俄羅斯人, 當時歐洲的Roger Bacon于1248年就有記載于其著作中. 歐洲方面, 最早有大炮的紀錄則為1313年于比利時根特市出口的大炮. 而于14世紀中期, 不論是歐洲還是中國的文獻也有非常多的大炮使用紀錄. 不過, 是歐洲人先發(fā)現(xiàn), 其實火藥中只有三種成份是有用的, 亦是最先明白主要有效成份為硝酸鉀(KNO3).
不過, 不論是中國還是歐洲, 制作火藥兵器的最大問題, 還是難以生產(chǎn)能夠承受火藥爆炸力的炮管/槍管. 所以歐洲亦有傳說中國只使用火藥來作煙花和炮仗. 不過13, 14世紀以后, 中國還是有大量使用大炮和火箭. 例如北京的矮厚城墻, 作用就是用來防御炮擊的. 而明朝(公元1368~1644年)的首都亦在1421年由南京移往北京, 相傳就是因為南京附近的山脈都是極佳的侵入者對南京炮擊地點.
火藥以及槍炮的起源一直極有爭議性, 因為很多中國的現(xiàn)存文獻都是在17世紀左右的抄本而非初時的正本. 而中國的火藥兵器發(fā)展在和歐洲商人有接觸以前, 亦不能脫離原始階段. 根據(jù)日本的紀錄表示, 在葡萄牙人在1543年于種子島登陸(或應說是撞船意外)前, 日本并沒有(或已失傳)手持的火藥兵器. 而元朝大量使用火藥兵器似乎就是使火藥兵器興起的原因, 不過之間還是有一段時間使用舊式的攻城兵器如投石機.
而在歐洲, 15~17世紀則是火藥兵器獲得大量發(fā)展的時代. 因為治金術(shù)的進步, 使得手持的火藥兵器如火槍成為可能. 而火炮的技術(shù)亦漸漸的超越了由中國傳入的技術(shù). 這些火炮技術(shù)則在后來由耶穌會的傳教士傳回至中國, 而這些傳教士亦被當時(明末清初)的皇帝任命為制作大炮的負責人.
于19世紀中后期, 因為發(fā)明了無煙火藥, 硝酸甘油以及硝酸繊維(硝酸綿)等炸藥, 而使得火藥被這些炸藥所取代.
評論讀取中....